01.29 肺炎疫情對2020年1季度經濟的影響

一、對 2003 年非典疫情對當年經濟影響的梳理回顧:

肺炎疫情對2020年1季度經濟的影響

(1)疫情爆發期的經濟增長將受到明顯拖累;疫情尾聲,第二產業增長將迅速恢復,第三產業的恢復時間相對更長。

(2)疫情將對零售消費造成較大沖擊,但疫情過後的修復也很快;對投資的影響不大,對出口的影響也不顯著。

(3)工業品價格走勢偏弱,食品價格和大部分非食品價格波動不大,醫療保健相關消費價格有不同程度上漲。將 2020 年和 2003 年做對比,經濟基本面都處於短週期的回升趨勢裡,但如果疫情短期無法有效控制,則大概率將對經濟增長造成階段性影響。雖然本次疫情也始發於上一年 12 月,但引起廣泛重視的時間相對較早,疊加今年春節較早,如果疫情短期沒有緩解,考慮到返鄉群體滯後返工等因素,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大概率從 1 季度就會開始顯現。

肺炎疫情對2020年1季度經濟的影響

二、影響較大的產業

第三產業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主要包括:交運、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其他行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基本上都具有一定出行和聚眾屬性。值得注意的是,批發和零售業反而逆勢加速增長,可能與疫情高發期居民大量購買防疫用品、食品和日用品等有關。

肺炎疫情對2020年1季度經濟的影響

三、影響較小的產業

1. 對食品影響較小食品價格受疫情影響較小。影響當年食品 CPI 的主要因素是 2002 年寒冬導致的 2003 年初菜價大幅上漲和 2003 年下半年啟動的豬週期,因此食品 CPI 呈現 Q1 上升、Q2 回落、H2再回升的走勢。

2. 對非食品中的醫療保健影響明顯PPI 方面,經濟基本面原本處於需求擴張後的趨勢性復甦過程中,因此 PPI 同比在 2002 年Q2 之後觸底反彈。但由於疫情對消費內需和工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PPI 同比在 2003 年 3 月到達階段性高點之後回落,10 月之後才重新返回上升通道。非食品 CPI 與 PPI 相關性較高,因此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教育文化和娛樂項目在 2003 年整體都處於跟隨 PPI 的滯後回升期,未發現與疫情的明顯相關性。

肺炎疫情對2020年1季度經濟的影響

四、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 2020 年 1 季度經濟的潛在影響

第一,從以上對 2003 年非典疫情對當年經濟影響的梳理回顧可見:

(1)疫情爆發期的經濟增長將受到明顯拖累,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都會受到影響;疫情尾聲,第二產業增長將迅速恢復,第三產業的恢復時間相對更長。

(2)需求端看,疫情將對零售消費造成較大沖擊,社零、進口都將受到影響,但疫情過後的修復也很快;對投資的影響不大,對出口的影響也不顯著,但前提是不出現主要出口地區疫情的整體爆發。

(3)通脹方面,受工業生產需求減弱影響,工業品價格走勢偏弱,食品價格和大部分非食品價格波動不大,醫療保健相關消費價格有不同程度上漲。

第二,將 2020 年和 2003 年做對比,經濟基本面都處於短週期的回升趨勢裡,但如果疫情短期無法有效控制,則大概率將對經濟增長造成階段性影響。

2003 年,疫情爆發的 2季度實際 GDP 增速從 1 季度的 11.1%回落 2%至 9.1%,與 2002 年 4 季度增速相同,回落幅度較大。雖然本次疫情也始發於上一年 12 月,但引起廣泛重視的時間相對較早,疊加今年春節較早,如果疫情短期沒有緩解,考慮到返鄉群體滯後返工等因素,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大概率從 1 季度就會開始顯現。由於春節錯位,正常情況下今年應是 1 月數據較弱、2 月數據較強,但如果節後返工延遲較長,則有可能 2 月數據也不會明顯改善,後續走勢取決於疫情演進情況。

第三,在原始情形下,我們預期經濟內生性企穩疊加穩增長政策呵護,2020 年 1 季度實際GDP 增速有望較 2019 年 Q4 持平或小幅回升,名義 GDP 在 PPI 反彈和 CPI 衝高的帶動下明顯回升至 8%以上。目前來看,在疫情對消費和生產的潛在衝擊下,經濟企穩的內生性動力可能被階段性破壞,1 季度實際 GDP 增速有破 6 風險;能否維持在 6%以上,可能取決於逆週期政策亦即投資相關項目的力度。如果逆週期政策力度不足,PPI 的回升勢頭可能也將暫時中止,由通縮轉通脹的概率和空間存疑;疫情並非當前 CPI 的主導因素,名義 GDP 可能與 2019Q4 基本持平在 7.5%。對於出口,根本上仍取決於外需即全球經濟基本面,如果疫情短期未大範圍擴散至主要出口地區(浙江、廣東、江蘇等),則預計短期對出口的影響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