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悟学.第114篇》阳货(二)

《悟学.第114篇》阳货(二)

悟学.十八子20200302亥

论语. 阳货第十七.新解读(二)

17•4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在上位的人)学习了礼乐就能以仁爱之心待人,小人(在下位的人,百姓)学习了礼乐就容易役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集解】孔曰:「子游为武城宰。言治小何须用大道。道,谓礼乐也。乐以和人,人和则易使。二三子,从行者。戏以治小而用大道。」何曰:「莞然,小笑貌。」

【唐以前古注】皇疏引缪播曰:「子游宰小邑,能令民得其可弦歌以乐也。惜其不得导千乘之国,如牛刀割鸡,不尽其才也。夫博学之言,亦可进退也。夫子闻乡党之人言,便引得射御;子游闻牛刀之喻,且取非宜,故曰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其不知之者,以为戏也,其知之者,以为贤圣之谦意也。」

【集注】「弦,琴瑟也。时子游为武城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莞尔,小笑貌,盖喜之也。因言其治小邑,何必用此大道也。君子小人,以位言之。子游所称,盖夫子之常言。言君子小人,皆不可以不学。故武城虽小,亦必教以礼乐。嘉子游之笃信,又以解门人之惑也。治有大小,而其治之必用礼乐,则其为道一也。但众人多不能用,而子游独行之。故夫子骤闻而深喜之,因反其言以戏之。而子游以正对,故复是其言,而自实其戏也。」

17•5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译文】公山弗扰占据费邑反叛(季孙氏),来召孔子,孔子准备前去。子路不高兴地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孔子说:"他来召我,难道只是空召吗?如果有人用我,我或许能兴起一个东周来呀。"

【集解】孔曰:「弗扰为季氏宰,与阳虎共执季桓子,而召孔子。之,适也。无可之则止,何必公山氏之适也。」

【唐以前古注】皇疏:「孔子答子路所以欲往之意也。徒,空也。言夫欲召我者,岂容无事空然而召我乎,必有以也。若必不空然而用我时,则我当为兴周道也。鲁在东,周在西,云东周者欲于鲁而兴周道,故云吾其为东周也。一云周室东迁洛邑,故曰东周。」 引王弼曰:「言如能用我者,不择地而兴周室道也。」

【笔解】韩曰:「仲尼畏三桓,不欲明言往公山氏又不容顺子路当季氏,故言吾为东周。东周,平王东迁,能复修西周之政,志在周公典礼。不徒往也,非子路所测。」

【集注】「岂徒哉,言必用我也。为东周,言兴周道于东方。」程子曰:「圣人以天下无不可有为之人,亦无不可改过之人,故欲往。然而终不往者,知其必不能改故也。」

17•6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者了。"子:"请问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诚实、敏锐、恩惠。谦逊恭敬,就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而不会被轻慢;宽宏大量,就能得到民心而为众人所拥护;诚实守信,就会让人感到值得依靠和托付;聪明敏捷,就能够及时发现机会,取得成功;广施恩惠,就能调动他人的积极性,可以善加组织和运用他人的力量。"

【集解】孔曰:「不侮,不见侮慢。敏则有功,应事疾则多成功。」

【唐以前古注】皇疏:「言若能行五事于天下,则可谓之为仁人也。子张不晓五者之事,故反请问其目也,答五者之目也。"恭则不侮",又为歴解五事所以为仁之义也,言人君行己能恭,则人以敬己,不敢见轻侮也,故江熙曰:"自敬者人亦敬己也"。"宽则得众",人君所行宽弘,则众附归之,是故得众也。"信则人任焉",人君立言必信,则为人物所见委任也;一云:"人思任其事,故不见暝也"。"敏则有功",敏疾也,人君行事不懈而能进疾,则事以成而多功也。"惠则足以使人",人君有恩惠加民,民则以不惮劳役也,故江熙曰:"有恩惠则民忘劳也"。」

《论语别裁》:「孔子说:恭、宽、信、敏、惠。在古文这五个字很简单,拿现在来说,就是五条原则、五个目标或守则。第一个恭。对自己的内心思想、外表行为等,要严肃的管制,尤其一个领导人,对自己的管理,特别重要。第二个宽。对人宽大,所谓宽宏大量,能够包容部下、朋友所有的短处及小过错。第三个信。能信任人,有自信。第四个敏。就是聪明敏捷,反应快。第五个惠,更重要,恩惠,以现在说,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就是恩惠的一种,但不要把福利看成是全部的惠。待人要有真感情,对年轻的视同自己的兄弟儿女,对年纪大的视同自己长辈,不是手段,要出自真心的诚恳。这是作人做事五个基本条件,假使做到了,随便在哪个领域做事,都有用处。

下面孔子说的理由,他说一个人如果能够自己对自己管理得严肃,既不欺负人家,自己也不会招来侮辱。能够宽厚待人,部下自然拥护。信人自信,则任何人都可以用。处理事情头脑清楚,反应快,就容易有功绩。最后,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必须具有真的感情,很诚恳的感情,彼此才可以相处,共创事业。」

《论语》中"问仁"的其他章句:

6 .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6 .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6. 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2. 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 .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12 .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13 .19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4 .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15 .10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悟学》的宗旨:通过领悟、参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国学经典,取其精华,结合当下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让国学中深邃的哲理及丰富的人生成功与失败经验总结,指引我们现实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账号,看《悟学》系列之第115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