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句容这一座江南小城方言为何如此繁杂,又为何受尽战争摧残?

夏仙宝


句容是江苏省镇江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苏南,东连镇江,西街南京,是南京的东南门户。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县级城市,是长江三角洲一座及港口工业,商贸旅游为一体的新兴城市。

句容于西汉元数元年置县,迄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从历史上看,要想攻打南京,句容是一个绕不过的地方。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清政府镇压的主战场就在句容,双方在此打了11年,你句容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从抗日战争时期来看,新四军在句容建立了茅山抗日根据地,句容再一次成为战场。

如今的句容,一座江南小城,成为了中国百强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句容明天会更美好。


慢读老故事


句容这个地方很多人并不熟悉,不是地理很好,或去过句容这个地方的人,根本不知道中国还有这个地方,它是江苏省下面的一个县级市,西临南京,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颗明珠。

句容历史悠久,西汉时期就有设县,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也是江苏省文明古县之一,句容还是中国百强县之一。有很多人说句容话非常的复杂,让人听起来是一头的雾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觉得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外来人口多次的入迁流动。

西晋末年,由于匈奴的多次入侵,琅琊王司马睿逃跑,后来他在南京称帝,因此把句容设立为怀德县,既然是怀德,就让不少人来到了句容。到了晋成帝时期,句容被设为琅琊郡,很多人入居句容,外来人口大大超过了本地居民,语言也因此被外来语言参杂。

2、政治原因

南宋时期 ,元人为了争取汉人的支持,想笼络宋朝望助,利用封地进行贿赂,但宋人并不合作,于是带着自己的家人隐居到句容,南北语言进行了大融合。

3、战乱的影响

清光绪时期,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民不聊生,社会也动荡不安,老百姓流离失所,苏北、河南、湖北等地大批老百姓涌入句容。

经过多次人口迁徙,句容的方言真可谓南腔北调,有江淮口音,有河南口音,也有湖北口音,倒是句容的本地语言被外来语言改造了,因此隔一个村,隔三五里地,语言都不相同。

句容在历史上又历经了多次战火的摧残,因为句容离南京很近,南京城在历史上的地位是特别重要的,任何战争想要攻取南京,句容都是受害地之一。太平天国把都城定在南京,清政府派兵镇压,句容成了主战场,十多年的战乱,给句容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战乱伤亡人数无法统计,人口在战乱时急剧下降。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句容建立了茅山抗日根据地,可见句容地理位置的重要。

句容在多次人口迁徙和战乱的摧残下,慢慢的变得独具一格,语言既有苏北的腔调,又有吴语的味道,难懂是自然的事。出现这种现象与句容的地理位置和战乱都有很大的关系。句容地处长江南岸,东邻镇江,南邻溧阳,西邻南京,北边同扬州隔江相望,句容自古隶属吴越,本地居民是地道的吴人。因为句容在南京和镇江的中间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战乱频发。 加上北方一有战乱,很多人就会南逃,难民大量结集。

因此现在的句容是一个多种民族,多种文化,多种语言的集结地,一个地方形成自己独特的韵味,肯定有它的历史原因,句容现在是全国百强县之一,经济发展也是相当不错的,当地的人为建设崭新的句容,群力群策,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相信句容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史道驿站x


句容方言很多,比如河南话,江淮官话(扬州小片和南京小片),吴语。

句容是个移民城市天平天国后一度损失80%的人口,清朝收复江南之后因为人口稀缺,很多安徽江北河南甚至湖北农民都来句容开垦荒地,就形成了今天这种四面八方口音都不相同的局面。

句容是江苏省镇江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苏南,东连镇江,西接南京,是南京的东南门户。

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由于句容市南京的门户,清政府和太平天国在句容多次发生正面交锋,战争一直持续达11年之久。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攻下句容建立了根据地,句容也因此再次成为了战争的焦点。

因此句容的方言和战争频繁都是由于句容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安徽与江苏文化圈碰撞的结果。


而山说


句容是江北人居住地与镇江,南京没有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