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7小时途径近200公里走进“抗疫”最前沿


7小时途径近200公里走进“抗疫”最前沿


7小时途径近200公里走进“抗疫”最前沿


7小时途径近200公里走进“抗疫”最前沿


7小时途径近200公里走进“抗疫”最前沿

长春晚报记者 于慧

29日,大年初五。冲到“抗疫”一线的第一天。

接到采访通知的那一刻,自己想着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冲锋在前,心底里也多了一丝兴奋。可一瞬间,脑子里又出现“反对”的声音——“现在出去,多不安全呀?”“去一线采访,不好吧!”就在质疑声音出现的那一刻,心底里也有了动摇。片刻过后,找出口罩的那一瞬间,职业的本能也告诉自己,必须去,只有到一线去,才能把最真实的场景传递给大众,让大家知道最真实、最原汁原味的“抗疫”故事。

8时许,记者跟随长春市卫健委宣传处的工作人员驱车向30多公里外的农安县开安镇张马三家村驶去。大约一个多小时后,车停靠在农安县开安镇中心卫生院张马三家村卫生室的门口。“辛苦、辛苦,快进屋。”中心卫生院院长姜兴舜急忙招呼大家进屋。最近一段时间,卫生室里除了医护人员外,也很少能看见村民,“疫情”面前,大家也都很少出门,都在家安静的待着。遇到身体不舒服,也都会先给卫生室医生打个电话问问。眼下,这里的医护人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一天两次到外地返回的人员家中进行居家隔离测温。

“到时间了,我得去给他们(外地返回人员)测体温了。”一边说着,卫生室所长杜金平一边整理医药箱准备要出门。跟在他的身后,很快就来到一户从山西打工回来的村民家中。“今天怎么样?”“挺好!”村民带着口罩坐在炕上回答说。按照程序,杜金平一边为其测体温一边做登记备案。5分钟后,水银体温计从村民腋下拿出,杜金平看了看说:“36.4℃,没事,正常。”口罩掩盖下,村民的眼角边依稀能看见微笑的样子。“挺好,明天我再来,你快忙吧!”记录、登记一系列程序完成后,杜金平转走离开村民家,准备去剩余8户村民家。

走出这户村民家,记者拦住了杜金平的脚步。“这样的工作从什么时候开始?”杜金平告诉记者,从1月24日开始,他和同事们结束了假期,开始加班加点的对村里防控情况进行摸排,特别是对从外地返回的人员,更是要逐一进行入户登记。为了监测外地回村人员的体温情况,杜金平天天都去入户进行登记,对于重点疫区回来的人员,最多的时候更是要一天去三次。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微信运动封面中能排第一。”说起自己这段时间有多累,走了多少路,这个小小的记录已经帮他丈量了。结束采访前,杜金平告诉记者,他虽然身为一名村民,没有机会到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可当疫情来临的时候,他也一样会冲出去,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守好这一方村民,让最基层的村卫生室成为村民最放心、最可信的依靠,当他们有难题的时候,他能用自己的专业医学知识,第一时间给村民送去最及时准确的医学知识,和最真诚的心理疏导。说完,杜金平背着他的医药箱继续前行在村路的雪地上,带着他不知疲惫的身躯继续重复着走访、测温、记录、向上一级卫生部门汇报当天巡查情况……,如此周而复始看似简单却又责任重大的工作。

结束完村卫生室的采访,车辆返回到市区,停靠在二道区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进门,卫生服务中心内的工作人员就拿出测温仪给记者一行人逐一测温。“测温非常重要,不能马虎。”中心副主任陈力达说。她告诉记者,自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他们就利用智能外呼助手设备实时把健康知识通过信息的方式,发送到辖区居民手机中。如今,随着“家庭医生”签约的普及,已经有1万多人能随时收到他们的信息。对于社区移交的有疑似发热情况的返长人员,他们也会入户进行测温和健康随访居家医学观察。

“我们一会就要去一户居民家给他测温。”陈力达话音刚落,卫生服务中心内的两名医护已经戴上口罩、手套开始了一级防护穿戴。随后,在二道区吉林街道沿河社区党委书记王微的介绍下,记者了解到,这户发热居民是一名快递小哥,几天前,他突然难受发高烧,由于平日里只能奶奶在一起生活,老人看着孙子的情况不对,就马上拨打电话找到社区,第一时间,社区就将卫生服务中心联系后,呼叫“120”带其去医院进行化验检查。幸运的是,小伙子只是患上甲流。为了让他能在疫情发生期间也能快点恢复健康,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们每天也会对其进行测温观察。对于那些从重点疫区或是外地返回的居民,通过社区的排查,她们也会参与其中,让居民在1—14天的居家观察中,通过她们每天两次的测温,及时了解他们居家的身体情况,如果出现发热疑似病例也将第一时间得到上报并隔离观察。

结束完测温回到卫生服务中心后,两名护士的鼻梁和脸蛋上已经被医护口罩勒出了深深的印记。看着她们的样子,陈力达也心疼地说:“都给我们整不漂亮了。”看似是说笑,但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疫情防控开始的那天起,她们就已经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这个春节在她们的生活中也好像“消失”了,因为她们不仅比平时上班还要忙,更多的时候,更是要加班到深夜。每天,对于别人眼中居家生活的悠闲,在她们身上却是一种奢求,因为她们真的没有时间去享受那份轻松。看着别人在朋友圈中发各种过年的照片,她们却没有什么能发,她们能发的只是那一张张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或是在为居民测温,或是拎着消杀喷壶一个楼栋一层楼的一遍遍的消杀的工作照……

面对疫情,当我们看似安全甚至无聊宅在家里的时候,在我们的背后,真的有太多人在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为了能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基层派出所民警也成为这场“战役”联防联控中最关键的一员。当日下午,当记者走进朝阳分局长久路派出所的时候,民警们正在忙着登记信息。说起最近的工作,段继宇警长告诉记者,他们现在已经全员上岗,眼下,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配合社区做好对重点人群的入户调查。除了这个工作,对于谣言信息的收集和辟谣也成了他们关注最多的点。这不,几天前,辖区就有一位居民散布谣言说她所居住的小区已经被隔离了30多人,一时间,引起周边居民极大的恐慌,他们了解到,第一时间通过技术手段找到制造谣言者,在其家属的配合下,谣言散步者很快到派出所投案自首,并及时在小区业主群内进行更正消除影响。事后,该名谣言散布者也被处以行政罚款200元。对于这样的案例,段继宇警长也提醒大家,一定要正确的分析消息来源,不要人云亦云。

当记者走出最后一个采访点的时候,时间已经定格在14时58分。短暂的一天,走了农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基层派出所,所到之处满眼都是抗击疫情一线员工忙碌的身影和他们眼中累着红血丝的疲惫感,当记者问他们累不累的时候,他们都说:“累!累的马上就想躺在床上睡觉。”可他们却不能,因为责任与使命在肩,他们只能继续坚守在一线、坚守在最基层。面对他们的辛苦付出,我们能做的就是全力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如果从外地返长,也请自觉到社区卫生机构登记并实行居家医学观察14天。只有这样,才能让每日为抗击疫情辛苦奔波的人们得到片刻休息。

(长春晚报记者 于慧)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长春在行动”专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