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位株洲小果农的坚守

株洲日报首席记者 王军 通讯员/尹照

3月4日,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玉泉村,鸟儿把果农易志刚唤醒。

这是他睡在田间的第36个夜晚,为的是日夜赶农时,也为了守护大棚物资。

“疫情可不跟你讲价,请不到人工,果园里的农活就得自个一肩挑。”25岁的易志刚很淡定,果园有他的梦。

一位株洲小果农的坚守

易志刚在护理西瓜苗。 记者 王军 摄

采花的日子,是鸟儿作伴

易志刚长得敦实,皮肤黝黑,雨鞋和手套沾满了泥。

他热爱土地。从职校毕业后就回到农村,流转了50亩土地种植水果。“返乡创业政策好、前景广,我们这也有近郊区位优势。”易志刚一开始就卯足了劲。

果园一动土,投入就没底。土地租金每亩700元,简易大棚每个1200元,连体大棚3万元一亩……3年来,账本里的数字不断增加,父母拿出了所有积蓄,还向亲戚朋友举债十多万元。

但回报总没赶上趟。前年冰冻,火龙果大棚部分坍塌,苗被冻坏了大半;去年西瓜地里又遭了洪涝,辛苦大半年又白费。准备今年打个翻身仗,又赶上了新冠疫情爆发。

“凌晨都扑在地里栽苗。”易志刚告诉记者,今年选择了早熟麒麟瓜品种,1月24日就到了移栽期,可在村里找了一圈劳力也不如意。他叫上父母,连轴转了一个星期,终于栽好15亩西瓜苗。

易志刚的大棚里,长出3节藤蔓的西瓜苗绿意涌动、生机勃勃,地膜靠近土层的一侧沾满水珠,凝结到一定的量又渗入土层。“这地膜作用大着呢,既能防止果苗接触土壤滋生病菌,又能抑制杂草生长与果苗抢养分。”易志刚种西瓜悟出了门道。

眼下,易志刚的主要工作,是在大棚里“采花”和“放风”。第一批花不能留,只开花、不结果,挂在藤上会抢养分;大棚密闭不透气,揭开薄膜“放风”,能让果苗“深呼吸”。

这是易志刚最惬意的时候——鸟儿飞来作伴,停在大棚顶端窥探果园动态,手机里的音乐声也能消除一上午的疲惫。“最早4月底上市,大概是株洲最早的品种。”易志刚说。

光秃秃的铁架,何时盖上薄膜

快到中午时分,易志刚的父亲把有机肥扛到田间,给火龙果“加餐”。

火龙果大棚连成一片,足足有15亩。两年期的苗长得比人高,整齐地依附在支架上,煞是好看。但仔细一瞧却有多处枝条腐烂枯萎,冻伤痕迹明显。

早几天,市农科所专家到基地指导春耕生产,告诉易志刚沿着“伤疤”处刨出新肉,甚至是剪断一批枯枝,让新枝加快生长。父子俩联系农资经销商,采购了一批有机肥,覆盖在苗根部。修剪枝条时,易志刚也总结了经验:低处的新枝用雨鞋踩,高处用刀片刮,直到腐朽部分全被剔除。

“被刺伤是常有的事,又疼又痒。”易志刚撸起袖子,露出一双布满刮痕的手。因为没有及时拔出火龙果肉刺,有的已经长到皮肤里,结成了痂。

过程虽苦,可易志刚看准了设施栽培的高效益,收成好的年份亩产有上万元。去年,他又在周边流转了五六亩地,支好铁架,准备扩面。

父亲却浇了凉水:“覆盖薄膜,又要好几万元,到哪给你筹钱去?”“等这季西瓜卖了,不就能周转。”易志刚跑了几次金融机构,都因为抵押问题吃了闭门羹。

一个好消息是,近期湖南省出台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通知,有一项支农措施是降低担保费。“门槛低了,或许我就不差钱。”易志刚笑了,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数据】

截至去年,株洲市以培育优势主导产业为主线,大力发展高效经作种植,推进标准化蔬菜、水果基地建设,促进经济作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15.55万亩,蔬菜产量321.53万吨,水果面积为40万亩,产量39.09万吨,油料产量7.27万吨。

【记者手记】

每一粒萌芽的种子,都有一个春天的梦想

易志刚对记者说,他最大的梦想是等果园走上正轨了,就去谈个女朋友。

我想,他是寂寞的。25岁,本是追寻“美酒和咖啡”的年华,他守在大棚里,与泥土为伴,对一株株果苗倾诉,“朋友”是盘旋在头顶的鸟儿是夜空的星星。农业,苦行当!

他无比坚韧。负重前行了4年,手上的伤疤结成了老茧,土地里仍然“涛声依旧”,但他仍然信心满满,不荒废田间的的生产,大棚内一个比一个有生机。果园,有希望!

他喜欢周华健唱的《真心英雄》,歌词里那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总在他迷茫时化成绵绵动力。

是的,每一粒萌芽的种子,都经过严寒的洗礼。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点燃新引擎,也让农业愈加成为实现个人价值的“洼地”。


编 辑 | 孙晓静

审 核 | 李支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