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驚險!鼻咽癌頸動脈破裂 醫生歷時21小時為他血管重建拆“彈”

驚險!鼻咽癌頸動脈破裂 醫生歷時21小時為他血管重建拆“彈”

驚險!鼻咽癌頸動脈破裂 醫生歷時21小時為他血管重建拆“彈”

鼻咽癌患者陳先生,春節後鼻腔再次出血了,家屬緊急求助南醫三院神經外科黃理金主任。

接診後,南醫三院神經外科團隊通過左側橈動脈移植,大腦中動脈搭橋以及左側頸內動脈閉塞術,為這名鼻咽癌患者順利拆除左側頸內動脈假性動脈瘤這顆 " 炸彈 ",患者轉危為安。

鼻咽癌手術後鼻咽再出血

患者去年因鼻咽出血做了右側的顳淺動脈、大腦中動脈搭橋手術,同時將因鼻咽癌侵犯的右側頸內動脈做了根治性閉塞,術後進行鼻咽癌綜合治療。

這次快到複查的日子,突然再次出血,黃理金主任擔心患者對側的頸動脈也受到侵犯,因為這類大動脈的出血往往足以瞬間致命。

黃理金主任立即讓患者來院,同時組織科室團隊做好相關準備。正值新冠病毒防治關鍵階段,患者當天到達急診後,做好嚴格的篩查後立即進入綠色通道。此時此刻的醫生,不僅是專科醫生,更是一名防疫工作者,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時立即完善新冠病毒相關評估。經新冠專家組會診,在排除流行病學及臨床表現後,辦理入院緊急準備後續檢查。

廣東省是鼻咽癌全國乃至全世界高發區

患者入院後,神經外科團隊馬上為其做了腦血管造影檢查,結果發現左側頸內動脈假性動脈瘤形成。這是一個要命的 " 炸彈 ",由於鼻咽癌侵犯造成的頸內動脈損傷,與上次出血如出一轍,徹底的治療辦法只有進行血管重建。患者隨時有大出血風險,手術勢在必行。

經過嚴格的術前評估和周全的術前準備,神經外科黃理金帶領團隊 10 餘人在電生理監測下行左側橈動脈移植、大腦中動脈 M2 段高流量搭橋術及左側頸內動脈閉塞術。這是一種極為複雜的神經外科血管重建技術,手術需要在複合手術室進行,先要取自體手臂的橈動脈,後通過橈動脈將頸部血管和腦內深部血管進行 " 搭橋 " 血流重建。

其中的危險就像電影中拆除定時炸彈的場面一樣,術中需要嚴密的監測和熟練的顯微外科操作配合,對醫生的技術以及經驗等要求極高。歷時 21 個小時,手術成功完成。患者術後沒有出現神經功能併發症,在對症治療後恢復良好,現已順利出院。

黃理金主任表示,由於廣東省是鼻咽癌全國乃至全世界高發區,很多鼻咽癌後期的病人由於病變的侵犯性導致顱頸區結構嚴重破壞, 特別是侵犯雙側頸動脈導致出血,可能危及生命,一般稱之為 " 鼻咽癌相關頸動脈爆裂綜合徵 "。這種出血文獻報道的死亡率高達 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