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根雕“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根雕大家何春生作品多反映巴蜀風情

根雕,又被稱為根藝,是我國獨特的藝術門類之一,被譽為“東方最有特色的藝術”。根雕藝術源遠流長,幾經興衰,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已經會用木、玉、骨、貝等製作裝飾品,以及用根或竹根來製作裝飾品。1982年,湖北江陵出土了戰國時期的一件根雕作品“辟邪”。這是一件作為鎮墓獸的根雕作品,製作於戰國晚期,距今約2300年。其為虎龍身、兔尾的四足怪獸,四足雕有蛇、雀、蛙、蟬等紋樣,整件作品依形奪勢,古雅樸實,只略在局部地方加以雕刻,可謂渾然天成。可見,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的根雕技藝就已經達到了自然形態和人工雕琢巧妙結合的水平。

根雕“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根雕大家何春生作品多反映巴蜀風情

上海國際根雕城實景

明清時根雕藝術進入巔峰期,有以竹根雕著稱的濮仲謙為代表金陵派,和以朱鶴為代表的嘉定派。根藝家們把精湛的雕刻技藝融入到根藝創作中,把根雕作品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時期的根藝擺件不但精美至極,連那些花幾、筆筒、手杖等實用品也堪稱一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爭相收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根雕藝術逐漸恢復生機,1985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中國根的藝術聯展”,併成立了“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根藝研究會”。如今,根藝創作以其獨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藝術感染力,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根雕“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根雕大家何春生作品多反映巴蜀風情

製作根雕

在川西綿竹縣城,我們也能在一些酒店或商鋪裡看見根雕作品,儘管根雕形態各異,大小不一,但無一例外地都給店鋪增加了不少文化氣息,也反映出店主高雅的藝術品味。可見,根藝作品還是有相當的市場的,畢竟它有著一定的實用價值。譬如本地的根藝愛好者楊林,就收藏著一塊天然巨型烏木根雕,根雕正面像舞動的“京”字,背面像昂首奮進的飛龍,龍鬚飄飄,形狀與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非常地相似,真是天然奇觀。這塊天然根雕重約1噸多,長4.5米,高3.18米,像一個舞動的“京”字形人體側身站在昂奮前行的龍舟上。龍舟的龍頭高昂,龍幡飄飄,歡快而傳神。烏木本就價值不菲,再跟根雕藝術相結合,身價自然更加高昂了。

根雕“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根雕大家何春生作品多反映巴蜀風情

製作根雕

根雕工藝講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在創作中,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態來表現藝術形象,輔助性、少部分地進行人工處理修飾。一兜樹根、一個樹樁,或埋於地下,或焚燒於爐灶內,或被丟棄於荒野中…這些普通人眼中平淡無奇的廢料、柴火,當遇到了根藝師,經過藝術再創作,便被賦予了新的生命與靈魂,變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藝術品。化腐朽為神奇的起始,是尋找合適的根材。根雕作品的一個創作原則,就是不採用活根、活枝進行創作。所以,創作的根材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揀——從山坡上、道路旁、荒野中,從農家的柴火堆和園林丟棄的樁頭、廢根中挑選;二是從市場上選購,花錢不多,得來較易,既省時又省力。一個好的根雕原材可遇而不可求。在造型上,根雕原材的標準可概括為稀、奇、古、怪。創作者根據其自然的形態狀況以及時間留下的痕跡,發揮想象,經過簡單的修飾打造,充分體現其自然美的特性,因此,任何一件根雕作品都具有唯一性,這也是其重要價值的表現之一。

根雕“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根雕大家何春生作品多反映巴蜀風情

根雕收藏者

尋找根材的過程,是運用生活經驗和藝術修養尋找創作題材的過程。根藝素材來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般來說,年代久遠、木質堅硬、造型奇特的材料是根雕創作的上佳選擇。奇特的根往往生長在環境最險惡、最艱苦的條件下,如背陽生長或缺土、少水、乏養分,並經雷劈、火燒、蟻蝕、石壓而頑強生存下來,年越久,質越堅,造型也越奇崛遒勁,是根藝的理想用材。正是這些艱苦條件的限制,根才長得奇形怪狀,因而在山區、沙漠地區、懸崖峭壁處,奇特形態的好根材更易尋獲,而生長在平原的樹根,因養分充足,生長快,木質纖維也較松,難以形成奇特形狀。根據生活環境尋求根雕原材,那麼,新疆喀什堪稱是天然的根雕原材天堂。

根雕“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根雕大家何春生作品多反映巴蜀風情

新疆胡楊

在喀什東部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生長著新疆最美的樹—一胡楊。胡楊木質細膩堅硬,木性穩定不易龜裂變形,經過大自然的雕琢,它的樹根形成各式各樣的疤節、瘤體,堅硬遒勁、造型奇詭,是不蛀不朽,能長久保存的樹種。胡楊天生的獨特姿態給了雕刻者非常大的創作空間和想象空間,令其成為根藝創作者們十分青睞的根雕原材。選胡楊做根雕,首先必須是自然死亡的胡楊,活體絕對不能選取,因為每一棵胡楊都是大自然的精靈。茫茫沙漠中,保護生態不單是口號,也是必須遵循的自然之則。胡楊根雕,以根枝的自然形態以及畸變形態為創作對象,取其自然,在似與不似之間將精妙呈現。根雕創作不同於其他雕刻技巧,需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材料的天然形態。根藝家只有善於觀察,通過外在領略其內在的奇、特、怪、妙,巧思構想,順勢而為,才能成就一件意境深遠、回味無窮的藝術作品。

根雕“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根雕大家何春生作品多反映巴蜀風情

胡楊根雕

製作一件胡楊根雕不是簡單的事,需要根藝師“三雕七磨”,一般可分為脫脂處理、去皮清洗、脫水乾燥、定型、精加工、配淬、著色上漆、命名等八個步驟。在原本樹材的基礎上,通過裁、削、刻的靈活加工,巧妙地利用根的枝、須、洞、節、疤、紋理、色澤、態勢等自然特點,做出適宜的造型。胡楊根雕的工藝並不複雜,然而要創作出一件完美的作品,不僅需要根藝家憑藉敏銳的目光、聰明的才智以及靈巧的雙手因材施藝,更需要機動取捨,使自然美的“奇”與人工美的“巧”完美融合,將樹根奇怪侷限、似與不似的物態,改變成唯美深遠、寓意獨到的形態。一件根雕藝術品,只有融入人類的思想與情感,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稱得上完美。

根雕“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根雕大家何春生作品多反映巴蜀風情

沙漠胡楊

在四川南充營山縣,根雕藝術家何春生成就斐然。何春生1953年出生於南充營山縣回龍鎮幸福鄉6村。1971年正在讀初中的何春生應徵入伍。在部隊他勤學苦練,繪畫、書法、篆刻技藝日臻熟練。1975年,何春生復員被分配到河北省唐山市工作。1980年的一天,當何春生看到路邊的樹木長出奇形怪狀的樹根時,覺得十分有趣,便突發奇想要搞根雕。於是,他到山上挖了些樹根,回家經過去皮、蒸煮、烘乾,一番構思後,經打磨、拋光、上色、打蠟等工序後,很快便有了他的第一件根雕作品——一個普通幾架。然而這個普通的幾架卻得到了周圍朋友的高度讚許,紛紛鼓勵他做更多的根雕作品,就這樣,他與根雕結下不解之緣。


根雕“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根雕大家何春生作品多反映巴蜀風情

胡春生根雕作品

1982年何春生辭去公職,到唐山一民政工藝廠任根雕技師,從此踏上職業根雕藝術家之路。上世紀80年代中期,何春生獨具匠心,把博大精深的巴蜀文化、中國國畫同根雕結合,創造出根雕新流派──“何派根雕”。“何派根雕”是立體國畫,既有書法又有篆刻,既寫實又創意,而根雕作品多反映巴蜀風情。1994年41歲的何春生謝絕唐山方面的挽留,毅然告別北方根雕知音,攜帶100餘件根雕精品隻身回到四川。何春生回川以來來,個人創作了數百件件作品,其中有6件作品獲國家級以上金獎,在昆明世博會上,他的根雕《八仙過海》《鄉音》均獲金獎,他的弟子熊雙全、李鵬的作品在昆明世博會上得了銀獎。此外何春生還為家鄉培養了大量根雕藝術人才,他發展了4名國家級根藝會員,先後招收了70名巴蜀弟子。鑑於何春生對巴蜀根藝作出的貢獻,1997年中國民間根雕藝術委員會授予他“中國民間藝術大師”稱號。

根雕“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根雕大家何春生作品多反映巴蜀風情

何春生根雕作品

 如今,何春生的作品因取材獨特,創意新穎,意境深邃,做工精美,風格獨特,自成一家,得名“春生根雕”,已經成為南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00年時,春生根雕參加了南充市首屆旅遊商品博覽會,作品《聽泉》《聖火》《神韻》《貴妃醉酒》《女媧補天》等獲獎,並被眾多的根雕愛好者收藏。春生根雕涵蓋根雕藝術美術品、根雕藝術裝飾品和根雕藝術實用品三大類,均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其中,根雕藝術美術品有樹根雕、竹根雕、根造型、根貼畫、樹皮貼畫、根書法、木紋畫和樹癭作品等;根雕藝術裝飾品有根雕藝術床飾、根雕藝術壁飾、根雕藝術花架、根雕藝術盆景等;根雕藝術實用品有根雕藝術柺杖、根雕藝術文房四寶、根雕藝術家具等。何春生說,巴山蜀水孕育了我,巴蜀文化給了我創作的靈感,鄉土氣息又賦予我創作鮮活的內容,我必須培養更多的巴蜀根藝人才,創作更多的根雕作品,從而推動巴蜀根雕藝術的發展。(彭忠富/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