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兩歲的孩子,大人訓話就和沒聽到一樣,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怎麼教育?

這個冬天是暖陽


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探源,其次解決方案。

1,兩歲孩子為什麼會叛逆。

兩歲的孩子剛剛學會了說:不!對於外界世界的一切都以“不”作為答案。這個不,不僅僅是語言行為上的不,還是內心上的不,這屬於一個類似叛逆期的階段。這個時期,正好是孩子對於自我認知的開始,這個時期他要完成從自我和世界一體到自我與世界的分離。因此,兩歲的孩子說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為他只有完成了自我與世界的分離,將來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2,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自我認知敏感期。

首先,停止說教,更不要訓話。

這個題幹還有一個事情,就是訓話。孩子的教育不是使用語言的說教,而是行為引導。說教有2個明顯缺點,(1)孩子的詞彙量,以及對詞彙句子的理解力太少太差,所以他們還無法理解你說話的內容。所以,你無論多麼苦口婆心都有點對牛彈琴的意思。(2)行動大於說教。很多大人一邊幹著禁止的事情一邊不讓孩子幹這些事兒。老話說,言教身傳。在孩子太小的時候,身傳大於言教。

其次,給孩子以自由。

自由對於孩子很重要。兩歲的孩子更像一個探險家,他要探索這個世界。對外探索物質世界,對內探索內心世界。這個階段應該做的就是法無禁止即可為。只要不傷及自身和他人身心健康的事情都可以幹。不要禁止,而是鼓勵和保護。孩子受挫就會自己改變。

最後,給孩子以愛。

這似乎是個偽命題,誰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愛歸愛,愛的方法同樣重要,一萬個人就有一萬個愛的方法。但孩子最怕聽到的一句話卻是:一切都是為了你好。一定要檢視自己的愛,一切以保護孩子怕孩子受傷吃虧為由的愛都是耍流氓,畢竟孩子的認知世界與大人不同。不要以你的價值去判斷孩子的認知,更不要以你的物質價值損毀孩子的內心認知長城。

故而,你以為的訓話在他內心深處不一定是訓話,孩子的拒絕是天性,你又為什麼要拒絕孩子的拒絕呢?還有可能不是孩子拒絕,而是你因為愛而產生的命令太多。


小五智識


每個寶寶的性格都不一樣,有的寶寶你罵他他會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幹,還有一些寶寶調皮搗蛋,你罵他幾句,他置若罔聞,甚至搗亂的更兇了,遇到這樣的寶寶很是讓家長頭疼。

我兒子就是,剛過兩週,在家裡經常把奶瓶摔了,把垃圾桶掀翻,如果我在沙發上坐著,還會從我臉上打,很用力的那種。輕聲細語的給他講道理,說“寶貝,你不能這樣子啊,地上都是細菌,我們還要用奶瓶喝奶呢”,“寶貝,不能打媽媽的臉,會很痛的呢。媽媽對你這麼好,你怎麼能打媽媽呢?”他和沒聽見一樣,然後板起臉來罵他,他反而咯咯笑,搗亂的更兇,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又能怎麼辦呢?

當然是直接上手了,而且打的輕了他還是不在乎。

雖然很多人說孩子不能打,可是碰上這樣的情況不打還能怎麼著,一般都是打屁股,非打的屁股很紅了他才服氣。

現在苦惱的是:北方現在已經是數九寒天了,孩子穿的很厚,打他屁股的時候聽著聲音很大可是不疼,他還咯咯笑。頭不能打,臉也不能打,有時候他犯錯了我就不打屁股了,從他胳膊上咬一口,咬的輕了他還會主動把胳膊遞你嘴邊,嘴裡說著“媽媽,咬吧”[捂臉][捂臉]所以,要想起效果,呵呵……

還好我是親媽,還好從兒子出生到現在的700多天裡他的飲食起居全是我一人照顧,所以我教育孩子家裡人沒人說什麼,大家可千萬別學我。


迦樓羅F


我感覺孩子是在讚美中成長的,孩子做錯事了不要總是批評,應該先站在孩子的角度瞭解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先說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故事吧。我的女兒今天兩歲零十天。前幾天他一個人在臥室裡玩耍。高興,突然他高興地跑出門外對著我大喊。媽媽,媽媽,我把電腦打開了。其實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是想得到我的讚美。我直接說你怎麼能把電腦打開呢?弄壞了怎麼辦,女兒生氣的說“弄壞了你們修。”然後生氣的走開了。身後的寶爸看著事情的全部過程。然後走進房間對我的寶貝女兒說。寶貝兒你真棒,現在就會打開電腦了。聽到寶爸的話,女兒瞬間開心了。然後爸爸又說,你現在還想以後不能一個人打開電腦。這樣太危險了。然後出門對我道歉,我也誇獎孩子改正錯誤,敢於承擔錯誤的好孩子。其實在孩子的成長中,不僅僅只有批評。更多的是讚美和掌聲。和我們為人處事是一樣的。首先你得到了別人的信任。無論你說什麼,她人都會相信的。更何況是我們的寶寶呢?所以我希望各位寶媽以後讓孩子生活在讚美和掌聲中長大


滑縣英子


我家孩子就是看電視玩手機,喊她就像沒聽見一樣,後來我告訴她,你以後幫媽媽擦桌子給一元錢,收拾玩具一元錢,自己吃飯做作業兩元,你自己可以用這些錢做任何事 ,比如看電視十分鐘交給媽媽一元錢 ,看手機十分鐘交給媽媽一元,不聽話 喊她裝作聽不見罰兩元 或者罰掃地,等等……現在我女兒聽話 乖多了 喊她時也不會裝作聽不見。


小諾和小妍


有些人的回答我無法贊同,現在才兩歲就無視家長的管教,這就是溺愛的結果。小孩在這個時期就和小動物一樣,記吃不記打,但是大人必須讓他知道,要循序漸進一點一點讓他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不妨嚴厲一點,讓他知道不能動的東西堅決不能動。如果從小對父母就沒有敬畏心,等到青春期叛逆期就更無法管束了。雖然我不提倡打孩子,但是不聽話的孩子不是不能打,就是讓他改掉壞毛病,讓他長點記性。我兒子在兩歲時就一巴掌把我的眼鏡打掉了,當時我就在小屁股上打了幾巴掌,從此再也不敢動手打爸爸媽媽了。有句話叫:小洞不堵,大洞潰堤。小孩子就象小樹苗一樣,瘋長的枝枝岔岔,不修理怎麼能長成參天大樹?


7783997919864兵哥


2歲的寶寶進入自我意識快速發展的時期,這個時候的寶寶會強烈捍衛自己的想做什麼事情的權利。在外國,他們都管這叫“terrabletwo”,也就是“可怕的兩週歲”。

這時候媽媽,你會發現:外出玩耍,你讓寶寶早點回家,剛開始往回走。他就放生大哭;看到店鋪的玩具,想買,不買就大哭抗議…

首先,這個年齡寶寶出現不聽話的現象,媽媽要辯證看待。

一方面,這是好事,說明你的寶寶長大啦,有自我的想法,也懂得捍衛自己的權利了,就是還缺乏怎麼與人溝通、提要求的能力。媽媽可以耐心教導他,應該怎樣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要學會體諒媽媽。

一方面,我們要判斷寶寶行為對錯,給予正確的引導。當然,這裡的引導不是用責罵、教訓、威脅、嚇他等,讓他做父母認為正確的事情。

對於孩子不當的行為或者不體諒家長的行為。我覺得《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提到的情感式引導十分有效,既可以有效管教孩子,也可以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

那麼到底怎樣以情感式引導管教孩子呢?下面,我舉個簡單的例子:

帶是2歲左右孩子出去玩耍,孩子一直不肯回家,這時候要讓他儘快回家怎麼做呢?

首先,你要蹲下來跟他說,寶寶,我們要回家羅,媽媽要回去煮飯羅,不然我們肚子餓得咕咕叫,也沒有飯吃?

孩子肯定不願意。

接下來,你要肯定他的需求,並與他共情,你也想陪他繼續玩。可以這樣說:媽媽,知道你還想多玩一會兒,媽媽也好想陪你繼續玩,媽媽聽到你肚子也咕咕叫了,我們早點回家,好不好?

一般聽得懂的孩子,這時候,都會慢慢軟下來。

如果還是不肯回家,那麼可以使用一些小技巧。

1、用他喜歡玩得,吃的,引導他回家。如我家寶寶,好喜歡吃葡萄,我就接著說,家裡有好吃的葡萄,我們一起回去,啊嗚啊嗚,把它吃完,好不好?一般都願意。

2、與他要比賽遊戲,電梯口在哪裡?來我們準備開始,看誰先到。喜歡玩這個遊戲,一般也會就範。

3、開啟大冒險遊戲,有個螞蟻一直向前爬爬,我們跟著他回家好不好?接著不斷各種引導,他慢慢也忘記想在外面玩這回事。

總的來說,2歲的孩子正處於語言學習期以及自我意識萌發期,媽媽這時候更需要循循善誘的引導,儘量不要以居高臨下的姿態,責罵孩子,為什不聽話,你看看別的孩子怎樣怎樣。

媽媽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會影響孩子以後與別人相處模式,尤其是配偶,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表達自己需求,同時,也能體諒別人;懂得捍衛自己權利,同時,也不要傷害別人,學會與人合作。這些與人相處的細節,都需要媽媽用心引導。


童說人生


孩子“十喊九不應”?發火之前試試這幾個方法

聽到過不止一位媽媽抱怨:每次叫孩子做個什麼事,比如洗手吃飯,幫拿東西都要喊上好幾遍,尤其是他在看電視或者玩的時候,你不發火,他永遠不會搭理你。

今天推薦幾招,完美應對孩子的“十喊九不應”:

1、用正確的方法教孩子、千萬不要隔空喊話

看不到人,孩子會覺得這件事不緊急不重要,自然不放在心上。如果有可能,我們要儘量走到他跟前,平視他的眼睛,對他講“xxx, 看一下媽媽”,當他注意力轉過來後,我們再說事情,這樣既尊重了孩子,又給他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不要噦裡噦嗦,我們發指令提要求時儘可能用簡潔的語言,說得太多太複雜孩子會抓不到重點。不要居高臨下

,和孩子說話時,最好能蹲下來,或者坐到他身邊,再去說你的要求,孩子會更易於接受、換個花樣吸引孩子注意力孩子對新鮮的、奇異的事物比較感興趣。

2、做個小約定

如果孩子總是有意或無意的不回應父母,可以跟孩子做個小小約定:數到3,你要立即行動。數數給了孩子緩衝的時間,同時也給他製造經皮苷,催使他們立即行動。當然,讓孩子改變行動後,最好還要詢問一下孩子,剛才為什麼沒聽見粑粑麻麻說話,讓孩子說出心中所想,在一次次溝通後,孩.子“十喊九應”的次數就會減少。

3、讓孩子承擔後果

有時候我們做了種種努力,但孩子還是我行我素,那麼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承擔“不理會”的後果:“聽不見”大人叫吃飯,那就承擔餓肚子的後果;“聽不見”大人叫起床,那就承擔上學遲到的後....當孩子經歷過“不理會”的後果後,在下次他們會為了避免糟糕的後果而提高行動力.





小粽兒


兩歲的孩子大人訓話就和沒聽到一樣,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怎麼教育?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說“你不要……,你不許……”。

這大都是因為我們從小被父母這樣教育的,也就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而父母也是受他的原生家庭影響,一代一代傳下來。

但是

這樣傳下來的教育方式並不是正確。

訓話是嚴厲型家長愛用的方式

因為,嚴厲型家長認為,只有嚴厲和懲罰才能對孩子有效。

相信大家都見過這樣一種孩子,在被呵斥的當下,孩子的行為有所改善,但是一轉頭就會“舊病復發”。

這說明嚴厲和懲罰不起作用,或者說是長期作用。它只能起作用一小會兒。

並且,

嚴厲和懲罰教育手段會引發不良行為。

家長用訓話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表現出沒聽到的樣子,可能是反叛和退縮。

孩子不吭聲的行為背後其實對不尊重的反抗。

但同時因為對家長權威的害怕,所以不做聲。

孩子還有可能會想,“我下次要更小心一點,不能被抓到”。

作為2歲的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是,“我是個壞孩子。媽媽不愛我了。”

孩子內心不斷退縮,自卑心理增長。

教育的底色是無條件的愛。

但是家長的訓話裡沒有愛,因此孩子感受不到愛。只有害怕和自卑的增加。

孩子在童年時期,發自本性地希望找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價值和歸屬感。實際上,終其一生都是這樣的。只不過長大的人被很多其他東西掩蓋而不自知。

家長髮自內心地去愛一個做錯事情的孩子,理解孩子會犯錯,允許孩子會不對,這份理解和允許就是無條件的愛。

這樣的愛會增加孩子學習正確行為的興趣,會渴望並且努力做得更好得到家長的肯定。

孩子真正需要聽到的是怎麼做

家長對孩子說“你不要……” “不許……”的時候,孩子確實聽到了不要做,不可以。

但是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

孩子真正需要聽到的是應該怎麼做。

家長應該說的是“可以……”,家長希望看到孩子做什麼、怎麼做才對。

這時候孩子會明白,哦,原來現在這樣是不對的,媽媽說的那個是,媽媽希望我這樣做。

因此,避免“不”句式,用好“可以”句式和“該怎麼做”句式很關鍵。


藍公主


家長和寶寶相處的第一年就像照鏡子一樣,因為孩子的情緒很大程度上是家長表現的反映,所以他看起來是完美的“好寶寶”。

兩歲是寶寶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此時,寶寶隨時都會挑戰你的耐心。

他最近是不是表現得很魯莽,沒規矩,經常發脾氣,還經常違背父母的要求?

他是不是經常說“不要”“不行”?或者突然不喜歡穿襪子,不管天氣多冷?告訴他往東走,他就往西走?

這些都是孩子2歲時的行為。這時的寶寶需要特別的尊重,這是一種平等的尊重,他不喜歡被命令和召喚,所以你叫他往東,他就往西。

那麼,處於叛逆期的寶寶該如何教育呢?給家長提供一些建議:

1、給寶寶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愛!(少插嘴,少干涉)

叛逆的孩子喜歡探索,敢於冒險,因為他認為自己什麼都能做,所以應該給他更多的空間,少插嘴,少干涉。

此外,他在思想上似乎是獨立的,他真的需要父母的關愛,即使比以前少一點,他也會相當敏感。

因此,在這段時間裡,家長應該經常擁抱和撫摸孩子,讓他經常感受到父母深深的愛,這有助於緩解他的情緒和脾氣。

2、用選擇題代替命令

如果想讓寶寶做某事,不要下命令,例如:“寶貝,把玩具收起來!”這他就不聽了。

你可以試著溫柔地對寶寶說:“寶貝,我們是繼續玩玩具,還是吃你最喜歡的XXX?”給予選擇等於給予尊重。孩子聽到後,不僅會接受,還會考慮自己的選擇。

兩歲的孩子有很多想法。有些想法和要求,在家長眼中是不合理的,會被家長打斷和制止,當然,他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和語氣拒絕家長。

在家長看來,這是寶寶故意的。可寶寶心理會覺得沒有被尊重和認可。家長應該反省自己,而不是急於告訴孩子,“這不好,那不可能,這不行,那不行”。

3、吃軟而不吃硬——切記避免破壞親子關係

所有的需求都可以在嬰兒時期得到滿足。慢慢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但並沒有完全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會用哭泣、憤怒、扔東西等來表達自己。

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對孩子無禮,不僅不能理解孩子,反而會增加孩子的抵抗力。

如果寶寶不服從或做錯了什麼事,家長不能給予嚴厲的懲罰或批評,也不能打孩子,因為孩子的錯誤是由叛逆心理造成的,也不是故意做錯的,所以一切都可以原諒。

用愛溫暖孩子脆弱的心,讓他明白父母的寬容和理解是最重要的。如有必要,可以採取冷處理,和孩子分開,讓他平靜下來。

4、轉移注意力

當寶寶任性生氣時,可以用這個方法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以阻止他繼續生氣不開心。

5、家長不必真的生寶寶的氣,控制自己的情緒

面對叛逆的孩子,家長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要麼猛烈地批評孩子,要麼把孩子關在黑暗的房間和浴室裡,這些行為只會強化寶寶的叛逆心理。

事實上,家長要放鬆自己,寶寶打碎一個玻璃杯,暫且當作一件小事,然後就可以默默地把碎片收拾好。當心情好的時候,抱著寶寶,告訴他所做的事情的危險性。

家長應該成為控制情緒的好榜樣,寶寶也會從家長那裡學習如何控制情緒。

6、讓寶寶多參加一些活動

根據寶寶的小心理,家長可以儘量讓寶寶做一些以前從未做過的家務;最好讓他多參加一些活動,比如兒童聚會和早教課程,幫助孩子釋放能量,改善情緒。

叛逆行為症狀通常持續3個月至半年。之後,一切恢復正常。

每個寶寶都是上天賜予的禮物。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每一個小天使除了響亮的哭聲和第一個動人的微笑,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陪伴著他的成長曆程。

寶寶的環境、家長的指導和教育方式,對寶寶早期的表現和性格發展都會產生深遠而深遠的影響。所以,寬容、耐心、愛和自由是最有效的叛逆良藥。


赫赫哈嘿BIU


這樣的案例有很多,孩子才兩歲,跟他講道理更多應該從行動上去道理。行動就不能單純的打,打只能打手心,而且只能用你的手心去打孩子的手心,打的時候你的另一隻手抓緊孩子的手心,不然孩子會受傷。

其次要在家裡給孩子立規矩,孩子記不住就叫孩子背下來,然後父母通過行動讓孩子去明白這些規矩是什麼。

如果孩子犯錯誤會有什麼處罰也要事先說好,犯了錯誤要給孩子兩分鐘的冷靜時間,讓他想自己做錯了什麼,然後再給予道歉或懲罰。不然很多時候孩子都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