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種植面積大幅下降 難阻稻米市場下跌勢頭

今年我國水稻種植面積有望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從而減輕國內稻米市場的供應壓力。然而,稻穀產量下降並不能根本改變產大於需的局面,稻米市場仍將弱勢震盪。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和稻穀收儲政策大幅調整,今年我國水稻種植面積有望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從而相對減輕國內稻米市場的供應壓力。然而,稻穀產量的下降並不能根本改變產大於需的局面,加上龐大的臨儲稻穀庫存大規模出庫帶來的壓力,預計稻米市場後期仍將繼續維持弱勢震盪走勢。

水稻面積或降至10年低位

5月中旬,全國稻穀長勢總體較好,早稻一、二類苗比例分別為21%和79%。其中,江西、湖南二類苗與上年持平,高於近5年同期;廣東低於上年,高於近5年同期。全國一季稻一、二類苗比例分別為32%和68%。

由於今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較大,特別是在2018年國家通過大幅降低稻穀最低收購價、增加休耕輪作面積等方式引導農戶進行種植調整等各項政策的合力下,今年我國水稻種植面積出現較大幅度下降,並將帶動產量明顯下降。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5月份預測,預計2018年我國稻穀播種面積為2960萬公頃,同比減少57.6萬公頃,減幅為1.91%,為2004年以來最大減幅,也將是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黑龍江稻穀種植面積為4840萬畝,較上年下降148萬畝;江西、湖南、湖北三省稻穀種植面積分別較上年下調68萬畝、90萬畝和162萬畝。稻穀單產為6.848噸/公頃,同比減少0.064噸/公頃,減幅為0.92%。全國稻穀總產量預計為2.027億噸,同比減少586萬噸,減幅為2.8%,並可能是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卓創前期預計,今年國內水稻種植面積將比上年減少960萬畝。農業農村部4月24日預計,今年水稻意向種植面積為4.4億畝,比上年減少1000多萬畝。東北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可能導致東北地區水稻種植面積進一步下降。受國內稻米價格持續下行及各種利空因素綜合作用,預計今年國內水稻種植面積減幅可能大於1000萬畝,加上高產普通稻種植面積減少和優質稻種植面積增加,預計國內稻穀減產幅度可能更大一些。

稻米市場依然跌跌不休

雖然將壓縮1000萬畝水稻種植面積的政策今年初就已出臺,但由於最低收購價大幅下調和政策性稻穀拍賣底價調低抵消了該利好,國內稻米市場的下跌走勢依然難以扭轉。5月中旬,黑龍江虎林地區2014年產陳米出廠價為3660元/噸,較3月下旬大幅下降240元/噸;吉林長春地區超級稻收購價3150元/噸,遼寧盤錦地區粳稻收購價3180元/噸,較3月下旬下跌50~100元/噸。湘贛地區加工企業2017年產中晚秈稻收購價2600~2620元/噸,今年以來累計下降80~100元/噸;當地普通中晚秈米出廠價4050~4070元/噸,今年以來累計下降100~150元/噸。湖北荊州地區陳稻收購價2240元/噸,4月份以來累計下降120元/噸;大米出廠價3460元/噸,4月份以來累計下降260元/噸。四川陳中晚秈稻出庫價為2280元/噸,4月份以來累計下降120元/噸;陳中晚秈米批發價3700元/噸,4月份以來累計下降60~80元/噸。四川2017年產三等稻穀收購價2560~2600元/噸,4月份以來累計下降40元/噸;2017年中晚秈米批發價3740~3800元/噸,4月份以來累計下降60元/噸。

銷區大米價格穩中走低。北京地區東北大米批發價4880元/噸,比4月底下滑20元/噸;上海地區優質江蘇粳米批發價4720元/噸,普通安徽粳米批發價4560元/噸,均下滑20元/噸;廣州地區普通晚秈米批發價4200元/噸,下滑20元/噸;普通早秈米批發價3560元/噸,下滑40元/噸。今年稻米市場總體特點:陳稻率先走低,下跌幅度較大,逐步波及新稻;秈稻率先下跌,粳稻快速跟上;普通稻先行下跌,優質稻跟隨;產區稻穀先跌,逐步擴散到銷區。

中期稻米仍難擺脫弱勢

受大米需求清淡、地方儲備稻穀輪出尚未結束和政策性稻穀持續拍賣等利空影響,稻米市場短期仍難言企穩。由於市場已連續下跌近兩個月,短期下跌勢頭可能會有所放緩,但從中期來看,稻米市場仍難擺脫弱勢。

理由一:稻穀生產仍然產大於需。

雖然今年國內稻穀產量預計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大米需求也因價格持續下跌刺激將有所增加,今年稻穀產大於需情況將是5年來最好的一年。由於此前國內稻穀年度產需結餘較大,預計產大於需的局面仍難以改變。國家糧油信息中心5月份預計,2018/2019年度國內稻穀總消費為18628萬噸,較上年度增加68萬噸,增幅0.37%;2017/2018年度全國稻穀結餘量較上年度大幅減少754萬噸,但仍高達1842萬噸。國內稻穀產大於需依然較為嚴重,供應壓力仍在加重,難以支撐稻米市場轉強。

理由二:政策支撐力度減弱。

今年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大幅下調後,改變了此前多年存在的最低收購價即為市場最高收購價的現象。雖然當前稻米市場經歷了持續下跌,但目前新稻的市場收購價仍高於2018年的託市價格。由於今年稻穀仍可能供大於求,而當前最低收購價又處於市場收購價下方,對市場的支撐力度相對較為有限。

理由三:國家去庫存態度堅決。

我國政策性稻穀庫存自前年突破億噸大關後,近兩年仍出現快速增加。雖然國家創新了一系列去庫存辦法,但在拍賣底價相對較高等因素約束下,前幾年去庫存效果並不明顯,稻穀託市收購量一直高於銷售量。目前政策性稻穀庫存仍高達1億多噸,並高於上年同期水平。今年國家繼續加大了政策性稻穀去庫存力度,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年內政策性稻穀銷售量同比高出近500萬噸。由於稻穀庫存龐大,按現在每週30萬噸左右的消化進度,去庫存化進度依然太慢。同時,受今年稻穀託市收購價大幅下降和新稻產量可能大於需求等因素的影響,預計後期市場收購價仍有可能低於2017年產政策稻穀的拍賣底價。為加快去庫存,預計未來國家仍有可能繼續改革銷售辦法,甚至不排除繼續調低拍賣底價,這將給後期國內稻米市場帶來進一步壓力。

理由四:稻米市場下跌慣性基本形成。

我國稻米市場自2015年基本見頂以後,雖然供求壓力不斷增大,但在託市收購的支撐下,依然持續多年在高位震盪,沒有出現明顯的破位下行走勢。隨著今年託市收購價大幅下調,特別是3月21日政策性稻穀開啟全品種拍賣以來,在龐大的供應壓力下,我國稻米市場正式開啟了下跌模式。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監測,我國稻穀平均收購價已連續7周下跌,下跌趨勢已基本形成。雖然短期因下跌幅度較大,持續時間較久,可能會出現一定的緩和,甚至局部反彈,但在稻米市場持續較大幅度下跌的情況下,前期市場主體溢價搶購的稻穀如沒有及時加工銷售,後期將面臨虧損,對市場主體的打擊較大,這將迫使米廠參與拍賣更加謹慎,庫存量也將一降再降,導致開機率不斷降低,這也是近期政策性稻穀拍賣成交不斷下降的主要原因。

雖然短期稻米市場走勢會有所反覆,但由於稻米供大於求的基本面沒有根本改變,在沒有觸及今年稻穀最低收購價之前,市場價格將更多地受制於供求關係。而國內供大於求的局面預計將在較長時間內存在,中期稻米市場預計也將難以樂觀。

作者:鄭紅明;來源:糧油市場報;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