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不参入高层次竞争,你永远不知道名校有多么重要

从前的观念是学什么做什么,现在流行的是学什么不一定做什么。比如曾经很多中国学生想去的四大会计事务所,学会计的可以进去,学文化产业的也可以进去做审计。这类不设专业门槛的做法最早是投行和咨询,现在被许多大公司仿效,例如招聘火热的管理培训生项目,什么专业的人都可以去投简历。

我女儿在大学选的专业是数学,就是为了打一个“面宽”的基础,可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职业目标。

“你现在不知道所学专业有多大价值,到找工作时就知道了”。很多大四的学生对当时才大二的女儿说。

后来我们才知道,的确,数学是一个非常好的专业,一是说出来很霸气,给人聪明的印象。二是学好数学对

招聘求职时的面试笔试都很管用。

但是数学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学的,人的兴趣有千万种,专业不可强求一致。

再换个角度说,如果你足够优秀,学什么专业都是不怕没地方可去的。如今的时代,专业的局限性越来越小,如果不想从事于专业要求的工作,那么有什么地方可去呢?那就是不设专业门槛的地方,往往是些大公司,有众多岗位,也有综合管理岗位。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不限专业并不是没有要求,恰恰相反,他们的招聘提高了好几个级别的要求。

在确定金融行业作为第一计划考虑的时期,我们曾经把咨询行业作为第二计划考虑的职业选择方向。

曾经有一个流行说法是“不知去哪儿,就去咨询”。这是无数过来人的经验。

因为咨询是一个学习型的工作,咨询公司就像是一个学校,在里面能学到很多东西,打个比方说,咨询是一个医生,企业就是一个病人。检查诊断,对症下药,开处方提出解决方案。咨询要给企业带去的是眼睛看不到的,耳朵听不到的,脑袋想不出来的,嘴巴说不出来的,这就对想干这一行的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逼迫你要学习,而且还是客户给你钱学习,企业家要你学的东西很有挑战性。所以咨询跟金融一样要的是聪明活络,擅长学习交流的人。而且,咨询业有个很好的传统,做了2年后公司送你去读MBA,即使以后跳槽去企业,可以做高层管理者。

所以,尽管女儿最想去做的是金融,但事实上,我们一家是把咨询放在与金融同样的地位考虑的。“找到哪个去哪个。”曾经有段时间我更偏向于女儿去咨询,可以接触很多不同的公司,但最主要的是听说做金融太辛苦,没有觉睡,很心疼孩子,但女儿更偏向金融业,认为证券,精算,保险需要用到数学,咨询不一定用得上。所以,在孩子成长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个行业总是被我们捆绑在一起考虑的。

还有一个最最根本的因素是,因为他们要的学生非常像。

有这样的一个传说:在投行、咨询干1年相当于在企业干3年,所以他们要的人都是非常的高标准。比如,他们都十分看重“第一学历”,本科文凭,看重名校的声誉,认为四年的积累较之后来的深造更有价值。

所以想去著名的投行和顶尖的咨询公司,第一要务是念一个好大学,国内如此,国外也如此。去国外念书最好能读当地最好的大学。曾听到过很多有抱负的孩子这样的后悔:早知道我就再复读一年,不读某某某排名第五的大学,再考某某某排名第一的大学。

我可以再举一个例子来做说明。

大学期间,女儿在日本申请顶级公司的实习,她告诉我:大多是名校的学生,排名前三或前四的学校之间的学生角逐。东京大学,庆应大学,早稻田大学或京都大学。你是碰不到其他学校的。如果是顶尖的投行,更是缩小到学校排名第一和排名第二的较量,例如女儿参加的摩根斯坦利的小组讨论,一组20人,90%是东大生,10%是庆应生。尤其是到了顶级投行的终面,你会发现留下来的几乎是学校排名第一的学生。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大多如此。

高阶层的大门总是朝着精英集中的地方敞开的。

不参入高层次竞争,你永远不知道名校有多么重要。

不参入高层次竞争,你永远不知道名校有多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