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双辽市抗旱工作纪实

四平新闻网通讯员 崔贵义 史铁臣 李思倩

入春以来,严重缺水的干土层达到一尺多深,一阵大风刮来,便吹起一片沙土。双辽市兴隆镇连庆村村民潘金辉望着严重缺墒的大田,焦虑地说道:“往年再怎么旱,这个时候都能看到苗了,可是现在全村不少田还是光秃秃的。”今年,双辽市遭遇春旱,全市受旱面积达160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56万亩……

面对严重旱情,双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每天奋战在抗旱救灾第一线,全面打响抗旱攻坚战。

超前部署 抗旱救灾

双辽市作为全国100个易旱县之一,也是全省14个重旱县之一,“十年九旱”是双辽的一个“自然规律”,而今年尤为严重。“进入春耕时节,发现降雨偏少,及时发布预警”,发生旱情以来,双辽市委、市政府紧急部署,全力以赴做好抗旱工作。

5月初就着手安排最先出现旱象的乡镇,适时启动抗旱预案。组织旱情出现较早的北部茂林、服先、兴隆等乡镇开井浇灌。随着旱情的持续发展和扩大,双辽市前瞻性的发出抗旱的第一道指令,为及时调动抗旱力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日益严重的旱情,5月9日召开了“全市农村农业暨抗旱工作调度会议”……一项项决策、一道道指令,成为双辽市干群抗旱的鲜明旗帜,全市18个乡镇街抗旱工作井然有序。

科学抗旱 保苗降损

哪里有旱情,哪里就有各级领导干部的身影。在抗旱救灾关键时刻,各乡镇街把抗旱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深入村屯组织抗旱。双辽市副市级以上领导深入到包保乡镇一线指挥保苗工作,更加坚定了双辽干群战胜旱魔的信心。水利、农业、气象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深入到各乡镇街、村屯社区、农户、田间地头,详细调查、统计旱情、寻找水源、摸清受灾情况,制定有效抗旱措施。按照“先地表、后地下”的要求,科学调用水资源。全市以“架泵抽水、打井提水、人工降雨”三管齐下的手段“以水制旱、以早制旱”。同时,农技人员深入村屯、下到田间地头,指导群众做好替代耕作计划,尽量减少农民的损失。

部门齐心 其利断金

自旱情出现以来,双辽市各涉农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做好抗旱工作。财政部门积极筹措抗旱资金,对抗旱工作给予最大资金支持;气象部门抓住适宜天气,利用高炮、火箭进行梯次作业,及时进行人工增雨;农技部门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因地制宜,采取农技措施指导抗旱工作;农电部门优先保证抗旱电力供应,确保电路畅通;石油公司积极保证抗旱用油需要;水利、农机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抗旱配套设施设备,全面开展对抗旱水源井、配套机械设备等抗旱设施的供应和维修。现已新打抗旱水源大井50余眼,安装维修柴油机、水泵180台套。并及时调动抗旱服务队抗旱设备50台套。

灾情就是命令。双辽市全面采取“小白龙”浇灌、滴灌、喷灌、漫灌等浇灌措施,能浇一垄是一垄,能保一亩是一亩。截至目前,全市日开动抗旱大小水源井1.9万余眼,日出动抗旱人数达2.7万人,累计投入抗旱用油2000多吨,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双辽市抗旱工作有序推进。

不等不靠 自主抗旱

“进入五月中旬,村民们就意识到了旱情,开始担心自家的玉米田了。大家纷纷购买水泵、水管,进行浇灌,基本上是每天早上4点多就起床下地,一直忙到晚上八点多。”王奔镇的马金山书记这样告诉笔者。

王奔镇红星村的村民董小玲家种了4垧多的玉米,她说:“镇里、村里的党员干部、扶贫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都非常关心俺们农民的旱情,早就来进行摸底调查,帮我们分析旱情影响,教我们如何合理灌溉。我用拖拉机驱动水泵将水源送到‘小白龙’里浇灌,现在已经浇了一遍地了,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是希望通过浇灌,能够一次拿全苗。”

旱情不除,战斗不止;民有所困、心有所系。旱情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面对接下来持续的旱情,双辽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牢固树立抗旱观念,确保抗旱生产拿全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