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張廣德教授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

為挖掘整理更多的優秀傳統健身功法,在國家體育總局編創推廣健身氣功·易筋經、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的基礎上,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又推出了五套健身氣功新功法:健身氣功·太極養生杖、健身氣功·十二段錦、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健身氣功·大舞。

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精編了北京體育大學張廣德教授於1974年起編創推廣的50餘套導引養生功功法中的12式,是一套以祖國醫學中臟腑經絡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氣血理論為指導,把導引與養生、肢體鍛鍊與精神修養融為一體的功法。

張廣德教授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

一、導引養生功十二法習練要領

預備勢

周身放鬆並步立,

舌抵上顎眼輕閉,

牙齒相合上下對,

默唸口訣調呼吸:

“夜闌人靜萬慮拋,

意守丹田封七竅,

呼吸徐緩搭鵲橋,

身輕如燕飄雲霄。”

注意事項

兩手相疊撫丹田,

男女手均左裡邊,

口訣心中默唸畢,

兩手垂落目視前。

1.乾元啟運

左腳開步旋臂擺掌

松腰斂臀氣息深長

百會上頂身體中正

左腳並步掌落跨旁

張廣德教授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

注意事項

兩掌分撐臂內旋,

拇指用力助旋轉,

下蹲深度因人異,

默讀呼音守丹田。

主要作用

暢通肺經大腸經,

防治感冒有作用,

意守丹田扶正本,

呼與脾胃相對應。

2.雙魚懸閣

右手切脈左邊顧

上步擺掌収胸前

左腳並步單託掌

陰陽雙魚心臂旋

張廣德教授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

注意事項

呼吸深長徐緩,以腰為軸旋轉,

無名中食切脈,呼音意守關元。

主要作用

有助提高肺功能,緩解咳嗽等疾病,

利於消化緩胃病,強腎生殖有作用。

3.老驥伏櫪

左腳開步擺掌握拳收胸前

下蹲馬步兩掌鉤掛身後邊

身體直起迭腕捲曲分雙掌

左腳並步掌落體側向前看

注意事項

吸與呼深長徐緩,摳勞宮拳收胸前,

勾手屈腕要充分,讀“呬”音意守太淵。

主要作用

摳勞宮強心功能,勾按摩心包肺經,

扶正氣補中壯元,讀“呬”有益肺作用。

4.紀昌貫蝨

百步穿楊開步推掌

轉身射箭緊握雙拳

回身轉正雙拳變掌

並步落手氣沉丹田

注意事項

兩掌前推起根達梢,左右轉身體正跟牢,

百會上領下盤沉穩,氣沉丹田意守後腰。

主要作用

兩手握拳摳勞宮,降龍伏虎心火清,

拉弓射箭調心肺,意守命門固腎精。

5.躬身撣靴

轉身擺掌落胸前

躬身折體撣靴輦

身體微起手握拳

腰腹順直穩如山

注意事項

集中精神守命門,躬身撣靴腿直伸,

血壓高者頭抬起,緩慢柔和速度勻。

主要作用

滋養腎陰補腎陽,納氣歸腎腰腎壯,

利於健腦益增智,前躬腎府得濡養。

張廣德教授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

6.犀牛望月

左腳開步坐腕後撐

轉體望月腰肌放鬆

回身右轉兩掌前擺

並步握拳腰肌虛行

注意事項

精神集中守命門,轉腰髖胯要下沉,

握拳中衝點勞宮,舒緩柔慢要均勻。

主要作用

通過旋腰和轉頸,鬆解粘連緩疼痛,

強心益肺調三焦,暢通三陰三陽經。

7.芙蓉出水

開步出掌如蓮葉初展

插步盤根自汙泥不染

變掌上顆若出水芙蓉

並步落掌喻高潔清廉

注意事項

卷指彈甲要連貫,兩腿下蹲把根盤,

百會上領沉肩肘,默讀“呬”音守太淵。

主要作用

疏通三陰三陽經,強心益肺三焦通,

健脾疏肝固腰腎,五臟六腑機能增。

8.金雞報曉

勾手側擺展翅飛

變掌合翅心相隨

金雞報曉手上舉

氣成丹田元氣陪

注意事項

意守關元神集中,上下協調柔輕鬆,

獨立抓地百會領,呼“吹”屈腕宜舒胸。

主要作用

提腳跟壓迫湧泉,激腎經補腎固元,

勾上擺變掌下按,養心肺脾胃膽肝。

9.平沙落雁

展翅插步似燕飛

燕落平沙掌側推

起身順下沉肩肘

盤根推掌直腰背

體落飄逸會徐緩

並步落掌氣息歸

注意事項

精神集中守勞宮,起吸落呼周身松,

盤根兩腿內側靠,呼吐呵音記心中。

主要作用

守勞宮心包經通,蹲盤通足陰陽經,

能提高五臟機能,可緩解六腑疾病。

10.雲端白鶴

翹腳提腕兩大包

屈膝疊腕展指稍

起身直背提腳踵

落踵沉氣體輕飄

注意事項

蹺和捻直背上領,抖中指肩髃相應,

蹲兩腿內側相靠,沉肩肘氣入丹鼎。

主要作用

滋陰補腎腳上蹺,和胃健脾捻大包,

抖腕亮掌調三焦,疏導經絡通水道。

11.鳳凰來儀

隨著呼氣上步勾手

隨著吸氣轉體旋臂

隨著吸氣轉身分掌

隨著呼氣並步沉肘

注意事項

臂側分腰脊帶動,分掌時直背舒胸,

虛實轉連貫圓活,吐呼音氣沉丹鼎。

主要作用

暢通任督三陰陽,改善心肺大小腸,

提高臟腑之機能,呼可和胃脾健康。

12.氣息歸元

60°伸臂旋兩掌,

微蹲收掌抱腹前,

男左女右疊關元,

精陽氣息歸丹田。

注意事項

意採精陽歸丹鼎,呼氣身松吸上領,

掌抱日月精華氣,由寬變窄氣流衝。

主要作用

任脈小腹有關元,足三陰經此交連,

引氣歸元補元氣,長壽大穴可保健。

收勢

隨著吸氣提腹肛,

兩掌疊於關元上,

男左女右手裡放,

閉目赤龍攪海忙。

注意事項

掌疊關元男女別,意守金津和玉液,

咽津宜有汩汩聲,下十二樓最妥貼。

主要作用

口中唾液是個寶,正量元素真不少,

舌邊出水就是活,防癌抗病離不了。

二、導引養生功十二法的功法特點

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是一套以祖國醫學中臟腑經絡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氣血理論為指導,把導引與養生、肢體鍛鍊與精神修養融為一體的經絡動功,集修身、養性、娛樂、觀賞於一體,動作優美,銜接流暢,簡單易學,安全可靠,適合於不同人群習練,具有祛病強身、延年益壽的功效。

1,逢動必旋,工於梢節

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強調“逢動必旋”,要求“動”從旋中始,“作”自繞中停。這樣至少有以下好處:可以加強對神經、骨骼、肌肉、關節的刺激,從而提高神經系統的機能,促使骨骼堅硬,肌肉發達,結實強健,改善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由於做旋轉性的動作,肌肉、韌帶對骨骼的牽引力量較大,有助於提高具有造血機能的骨內紅骨髓的質量;可以加強對全身各條經脈及有關穴位的刺激,有助於取得疏導經絡、暢通氣血、消積化淤的效果。例如“乾元啟運”“老驥伏櫪”的動作,由於有規律地旋臂,加強了心經、心包經、肺經和與其相表裡的小腸經、三焦經、大腸經的刺激,有助於收到強心益肺、潤腸化結、通調三焦的效果。

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在強調“逢動必旋”的同時,還特別重視“工於梢節”。所謂梢節,是指肢體外端的腕、踝、指、趾。中醫學認為,腕、踝關節附近是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之原穴所在位。在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的習練過程中,腕關節和踝關節多次有規律的活動,實際上就是對“十二原穴”的自我按摩,既可以增強經絡運行氣血、協調陰陽的生理功能,又可以提高經絡抗禦病邪、反映症候的病理功能,還可以加強經絡傳導感應、調整虛實的防治功能,從而收到維護正氣、內安五臟、強身健體的效果。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有關動作中的彈甲、組掌、握拳、成勾、蹺趾、抓地等,就是這個特點的具體體現。

2,握拳時,中衝摳勞宮

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的握拳有其獨特的要求,凡是有握拳的動作,都要求中衝摳勞宮,當然中衝摳勞宮時只是瞬間。譬如,第三式老驥伏櫪這個動作,兩掌握拳屈肘於胸前時,應以中指端點摳勞宮。第四式紀昌貫蝨要求兩手握拳收於腰間及拉弓射箭時,中衝要瞬間點摳勞宮。第五式躬身撣靴、第八式犀牛望月兩手握拳收於腰間時,中衝也同樣要瞬間點摳勞宮。

中醫知識告訴我們,針灸醫生給病人行針用灸叫做“針灸歸經”,推拿醫生給病人點穴治病叫做“以指代針”,那麼我們練功握拳時中衝摳勞宮,就是要達到“以指代針”刺激穴位的目的。中醫理論認為,只有適當用力,才能使相應部位受到一定強度的刺激,從而啟發和啟動人體內氣的正常運行,實現“阻者通之,淤者導之”的效果,這就是祖國醫學所說的“經絡所過,主治所及,臟腑所屬,主治所為” 。因此,中衝點摳勞宮有助於清心降火,有益於提高心功能,對高血壓、冠心病有一定緩解效果。

3,腳跟側蹬時,捻動湧泉

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中的第四式紀昌貫蝨和第五式犀牛望月,要求身體轉動時,轉動腿要以前腳掌為軸,實腿轉動,腳跟切勿拔起,側蹬時前腳掌要微微用力,以捻動湧泉穴。

經絡理論告訴我們,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井穴。因此,腳跟側蹬捻動湧泉,就是要激活腎經的源頭,從而使腎經的經氣源源不斷的發出,有助於滋陰補腎、固腎壯腰。

張廣德教授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

4,商商相接

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中的勾手有兩種形式。第一種勾手是五指自然背屈,五個手指端撮攏在一起,中醫上稱作六井相會。第二種勾手被稱為“商商相接”,即五指中的小指、無名指和中指自然背屈,食指自然伸開,大拇指內側的少商貼在食指的商陽穴處,但此時少商和商陽並沒有接通,只有少商和商陽相互捏壓時,我們才能說這種勾手為“商商相接”。譬如,功法中的第三式老驥伏櫪與第十一式鳳凰來儀的勾手,就是“商商相接”。經絡理論認為,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裡,“商商相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接通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使二經在手臂形成一個周天,我們稱之為“臂周天”。“臂周天”的形成是為了激發、啟動肺經、大腸經之井穴(少商和商陽),促使其二經脈氣血周流。如果只是少商和商陽輕輕的貼在一起,而沒有相互捏壓,就不能叫作“商商相接”。

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如果不強調少商和商陽相互捏壓,那麼就缺乏了對肺經和大腸經的鍛鍊,從而影響了健身效果的取得。

5,上步繃腳,落步勾腳

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要求上步時要繃腳,落步時要勾腳,目的主要是為了刺激“原穴”,加強自我按摩。中醫理論認為,原穴是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某一臟腑的病變,往往反應於該經的原穴上,故《靈樞•九針十二原》有“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之說,說明原穴對防治內臟疾病有重要作用。

功法要求上步時繃腳,落步時勾腳,其實是活動踝關節,而踝關節正是“原穴”所在處。因此,功法中有規律的活動踝關節,既可以增強經絡運行氣血、協調陰陽的生理功能,又可以提高經絡抗禦病邪、反映症候的病理功能,還可以加強經絡傳導感應、調整虛實的防治功能,從而收到維護正氣、內安五臟、強身健體的效果。如功法中第二式雙魚懸閣和第十一式鳳凰來儀,就有上述的功效作用。

張廣德教授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

6,腳趾上翹、抓地

中醫理論認為,指趾特別是“指趾端”是人體經脈的“井穴”所在位。古人把經氣運行的過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變化來形容,從四肢末端按井、滎、輸、經、合的順序,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穴多位於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頭,是經氣所出的部位,即所出為“井”。而井穴又是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分別交匯之處,即手三陰止於手指端,手三陽起於手指端,足三陰起於足趾端,足三陽止於足趾端。

因此,有節奏地活動手指和足趾,既有利於啟動、激發全身的經絡暢通,促使氣血周流,收到“通則不痛”的效果,又有利於維護機體陰陽左右平衡,從而實現“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的目的。

7,健內助外,命意腰際

健內助外,命意腰際是導引養生功十二法的又一重要特點。所謂“健內助外”,簡單地說,就是將改善體內五臟六腑的機能放在首位,以此來提高四肢百骸、筋、脈、肉、皮、骨等機能的方法。... 命意腰際,就是指將活動腰際作為練功重點,因為腰椎骨是人體俯仰屈伸的主要關節;中醫學認為,腰部有一個重要穴位,即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命門。醫家稱命門為長壽大穴。命門如果衰竭,生命也就結束。並且,在任脈上也有一個重要穴位,即導引家所稱道的長壽大穴“神闕”。神闕即臍中,與督脈上之命門前後相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