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新冠肺炎流行期,孕產婦、新生兒如何防護?

普通孕產婦管理

(一)孕產婦居家如何防護?

1、減少出門、避免接觸。儘量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眾場所和人流密集的地方,不參與聚餐、聚會等活動;避免接觸、食用野生動物,不去農貿市場,不生吃奶類、蛋類和肉類。

2、規範洗手、適時通風。回家後、咳嗽或打噴嚏後、製備食品前後、飯前便後、處理汙物後及時洗手,洗手時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搓手最少20秒,用流動水沖洗;注意室內環境衛生,建議室溫保持在25度左右,每日開窗通風2-3次,每次20-30分鐘。

3、規律生活,適當鍛鍊。保持正常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清淡飲食,均衡營養,保證維生素和蛋白質的攝入;早、中、晚餐後室內散步(有出血、先兆流產、早產除特殊情況外),動靜結合,避免久坐、久臥。

4、自我監測、及時就診。自我進行體溫、胎心、胎動等監測,有異常情況及時諮詢醫生或就診。

5、做好防護、不要恐慌。確實需要外出時一定戴好口罩,注意保暖,回家後將外套掛於陽臺通風處,摘掉口罩做無害處理,規範洗手;有節制地獲取信息,可關注“健康湖北”等官方微信瞭解疫情公告及防控知識,不製造、不轉發來路不明的謠言信息,保護良心態,要謹慎、不恐慌。

(二)疫情流行期間應常規進行產科檢查嗎?

疫情流行期間,孕婦如無特殊不適,與產科醫師協商適當延後產檢時間,自行居家監測。必須產檢時,應提前預約,做好防護,儘量縮短就醫時間。

(三)產檢時間如何安排?

1、孕滿36周前,胎動正常,無任何妊娠合併症/併發症的孕婦,可以酌情順延一次產檢。

2、孕滿36周,有妊娠合併症/併發症的孕婦,正確佩戴口罩、做好防護,按醫生指導的時間到醫院完成產檢。

3、孕婦有妊娠合併症/併發症,無論是何孕周,出現任何不適,戴好口罩、做好防護,儘快到醫院就醫。

4、胎兒在子宮內安危的情況,孕婦是第一個知道的,所以孕婦們如果感覺到胎動異常,做好防護儘快到醫院為宜。

(四)孕婦可以做胸部CT檢查嗎?

放射學檢查是否導致胎兒發育異常,決定於當時的孕周以及放射學檢查技術的胎兒輻射劑量。理論上,胸部CT的胎兒輻射劑量沒有達到致畸閾值,比較安全。為了安全起見,建議孕婦在知情同意後到有條件的醫院行低劑量胸部CT檢查,並採取腹部保護措施。

(五)臨產前如何應對?

1、胎兒頭位,僅少許見紅,無規律宮縮,這是臨產先兆,不必驚慌。未收到禁行短信的家庭拿好相關證件、孕檢資料、待產包等物品到醫院。收到禁行短信的家庭馬上聯繫社區車輛到醫院。未禁行的地區建議乘坐私家車前往。

2、孕婦見紅且伴有規律宮縮(10分鐘內有肚子痛2-3次),應儘快按以上流程到醫院就診。

3、胎兒臀位,出現規律宮縮、見紅,應儘快到醫院。

4、孕婦出現胎膜早破情況(羊水似解小便自陰道流出),應立即平躺,將臀部墊高,即頭低腳高位,以最快速度趕到醫院,尤其是臀位,減少臍帶脫垂危及胎兒生命的幾率。

5、孕婦是二胎,且第一胎時生得比較快,出現臨產症狀立即出發到醫院為宜。

發熱或疑似感染孕產婦管理

(一)哪些醫療機構可以接診發熱或疑似感染孕婦?

具備發熱門診、產科的醫療機構,各市(州)、縣(區)衛生健康委(局)指定的定點醫院。

(二)哪些孕婦需要到發熱門診就診?

孕婦中的發熱病例首先進行預診分診,測量體溫並由專門人員指引到指定發熱門診就診。

(三)疑似病例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結合下述流行病學史或臨床表現綜合分析:

1、流行病學史:①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地區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②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③有聚集性發病或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學關聯。

2、臨床表現:①發熱;②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學特徵;③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孕婦感染早期可能不出現典型的血細胞計數變化。

有流行病學史中的任何一條,符合臨床表現中的任意2條。

(四)一次咽試病原學檢測陰性和/或呼吸道病毒感染常規8項檢測陽性,能排除新冠狀病毒感染嗎?

不能排除。

根據現有臨床案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一次檢測病原體陽性率約30%;其可合併甲流病毒、乙流病毒、肺炎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如果常規結果均為陰性,但伴上述臨床表現,為疑似情況,必要時複查。

(五) 孕婦可以服用抗病毒藥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嗎?

該藥已列入HIV孕期首選用藥方案。基於動物實驗研究和有限的人類報告,該藥似乎不會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醫務人員應向孕婦及家屬充分告知使用該藥的孕婦獲益及胎兒的潛在風險,權衡利弊,當潛在益處大於胎兒的潛在風險時,選擇用藥。

(六)疫情流行期間,疑似或確診孕產婦是否需要終止妊娠?

應綜合分析疾病嚴重程度及臨產情況決定。

1、終止妊娠指徵

(1)產科指徵:據產科具體情況進行判斷,掌握終止妊娠指徵。

(2)重型病例:呼吸窘迫(RR≥30次/分);或靜息狀態下,指氧飽和度≤93%;或動脈血氧分壓(PaO2)/吸氧濃度(FiO2)≤300mmHg;

(3)危重症病例:出現呼吸衰竭且需要機械通氣;或者出現休克;或者合併其它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監護治療。

2、 終止妊娠時機及方式

(1)病情輕,宮頸條件好者,可選擇陰道分娩;

(2)手術終止妊娠指徵:1)胎兒窘迫;2)頭盆不稱;3)重症肺炎患者,病情控制不理想;4)臨產但短時間無法分娩;5)其他妊娠合併症等。

疫情流行期間酌情放寬剖宮產指徵。

3、 終止妊娠場所

發熱病房中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專用隔離產室或專用手術間。

4、人員配備

組建由產科、新生兒科、感染科、呼吸科、麻醉科、手術室等醫務人員組成的多學科聯合診療小組,並準備專用手術及麻醉物品。

(七)疫情流行期間母乳餵養應注意什麼?

疑似病例及未痊癒的確診病例不建議母乳餵養。

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可隨大鼠乳汁分泌,人類乳汁是否含有該藥尚不確定。因此,服用該藥期間不建議母乳餵養。

(八)產後發熱要注意什麼?

孕婦因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失血,大量水分丟失,機體內環境紊亂致抵抗力下降,產後成為易感人群。無症狀的感染者在此期間可能出現臨床症狀,如出現產後發熱在排除產褥期感染,乳脹、乳腺炎等產科情況後,要警惕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如肺炎、肺結核、病毒性感冒等,目前已發現部分病例在產後6小時-48小時內出現發熱,而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因此建議除常規的呼吸道病毒篩查外,可完善肺部CT檢查,疑似病例需進一步行病原學檢查以確診。出院後產後發熱病人就診於發熱門診,同時請婦產科會診排除產科情況。

新生兒、兒童管理

(一) 孕產婦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是否會傳染給胎兒或新生兒?

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新生兒感染病例,但新型冠狀病毒是否通過胎盤垂直傳播或者出生後通過母乳餵養傳播仍不清楚,所以對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母親,出生後新生兒立即按病毒感染流程隔離觀察兩週,暫不餵母乳。

(二)確診或疑似感染孕產婦所生新生嬰兒應該如何進行隔離?

對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母親,分娩後新生兒立即按病毒感染流程收至單間或負壓病房隔離觀察兩週。對疑似感染的母親分娩的新生兒,如生後經新生兒科醫師評估後不符合收入院標準應立即抱回家,居家隔離;如生後異常需要住院,收至NICU隔離病房或負壓病房進行監護與治療。

(三)孕產婦確診或疑似感染,新生兒居家隔離期間應注意什麼?

目前不確定新生兒是否會感染或成為傳染源,居家隔離期間應做好防控措施:單間隔離、儘量減少照護人員、房間定時開窗通風、照護人員勤洗手、對新生兒的用物做好消毒(高溫或75%酒精或84消毒液)等。密切觀察新生兒體溫、吃奶、呼吸、黃疸等變化,不適隨診。

(四)孕產婦確診或疑似感染新生兒居家隔離期間出現哪些症狀需要及時就診?

新型冠狀病毒在成人的潛伏期為1-14天,建議新生兒至少隔離14天。新生兒尤其早產兒的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如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精神反應差、吃奶差、嘔吐、黃疸加重或出現反跳等症狀應及時就診。

(五)哪些新生兒需要排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新生兒感染病例,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能途徑有:母嬰垂直傳播、密切接觸傳播及飛沫傳播(家庭成員間、家庭來訪者)、醫院內獲得性感染,故對符合以下任一條者需要進行排查

1、孕產婦確診或高度疑似感染者;

2、孕產婦密切接觸家人確診或高度疑似感染者;

3、新生兒出生後家庭照護人員有確診和高度疑似感染者。

(六)無接觸史新生兒是否需要排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如何觀察?

新生兒若無接觸史,無特殊不適,不需要常規排查,按正常新生兒護理。但若出現(四)中所列症狀,應及時就診。

(七)兒童傳播途徑從哪裡來?

兒童感染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接觸。也有報道結膜傳播,更要加強防護。兒童的生理解剖特點和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是極易出現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尤其是年幼兒,且年齡越小,越不容易發現,一旦發病,進展更快,潛伏期最短1天即發病,最長可達14天不等,家長們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不要恐慌,嬰幼兒口唇、面色變紫要立即就診。

(八)家長如何幫助兒童防護?

家長應儘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外出規範佩戴口罩,從室外進門後立即更換衣服鞋子,正確處理口罩,徹底全身洗簌清潔後再接觸小孩。家長自己外出前後、早晚指導小孩一起用鹽水嗽口,提高防範意識。

1. 及時正確隔離:家裡有疑似病例居家隔離的家長,沒有條件和小孩分開的,儘量保證房間分開,疑似家長避免和兒童接觸,在家需佩戴合適口罩(疑似家長在家不可佩戴有呼吸閥的防護口罩),兒童也應該正確佩戴合適口罩。疫情物資緊缺,有條件應先選擇兒童N95防病菌口罩,其次兒童外科口罩→兒童醫用口罩→一次性口罩→兒童棉口罩,指導孩子正確使用口罩。

2. 居家日常防護:疫情流行期間,沒有症狀者也可能是病毒攜帶者,應儘量減少對新生兒的探視;與新生兒近距離接觸者都應主動戴口罩,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將口鼻完全遮住(如果來不及用紙巾,應將手肘遮擋自己的口鼻,再徹底清洗手臂),並將用過的紙巾立刻扔進封閉式垃圾箱內,流動水洗手。不親吻孩子,不對新生兒呼氣、喘氣,不用嘴巴吹氣的方式讓食物變冷再餵食。不和新生兒共餐具、飲具,新生兒奶具、毛巾等專用且煮沸消毒。母乳餵養者,注意乳房清潔。家長及照護者外出前後均應提高防範意識,儘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外出規範佩戴口罩,從室外進門後立即更換衣服鞋子,正確處理口罩,徹底全身洗漱清潔後再接觸新生兒。

3. 嚴格規範洗手:督促小孩勤洗手,勤洗臉,不亂摸。病從口入,避免年幼小孩吃手,不要用手掏鼻孔,不要用手揉眼睛,告訴小孩手不要碰觸公共區域的物體表面(尤其是電梯按鈕等頻繁碰觸的表面),在家裡也不要隨意亂摸是兒童防護重中之重。飲食前、大小便後、接觸不潔物體後要及時洗手,教會孩子七步洗手法。

4. 加強房間通風:有條件的家庭每日定時應開啟空氣淨化器,紫外線消毒等,條件限制的家庭每日每個房間輪流通風2~3次,每次開窗通風30分鐘到1小時,房間通風時將孩子轉移到其他房間,做好保暖措施,避免通風時孩子受涼。

5. 家庭清潔消毒:保持家庭環境衛生乾淨整潔,有條件的家庭可以每日用75%的酒精和稀釋的84消毒液擦拭物體表面一次,如果有疑似家長沒做好防護措施在家裡打噴嚏、咳嗽,需立即對所在區域重新消毒。家長頻繁使用的手機不要給孩子玩、看,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每日需清潔消毒。孩子的玩具,學習、生活用品等能耐高溫的可用消毒鍋或開水煮沸消毒30分鐘,不能耐高溫的可選擇酒精噴灑或放置在陽光下暴曬。保持地面清潔乾燥,不要有潮溼的角落,避免病毒細菌滋生,如果家庭備有含氯消毒劑的84消毒液,可以按正確方法(84消毒液10ml+990ml水)進行配置後,每天拖地1~2次。如果家庭有疑似或確診的家長,使用過的物品或居住過的房間消毒時則應該將84消毒液的濃度提高到4-10倍,即將84消毒液的原液由10ml增加到40~100ml加入到960~900ml中。外出買回來的東西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用消毒液進行二次消毒再使用。

6. 適當活動和休息:兒童在家休息時不可長時間看電視或玩電子產品,適當安排鍛鍊或活動,學齡期兒童不應影響學習,完成學校作業的同時可以和家長一起參與家庭清潔工作,嬰幼兒的家長可以進行被動鍛鍊四肢方法。所有在家休息的兒童均應按時休息,確保睡眠充足。

7. 兒童的護理上,防寒保暖不受涼是關鍵,配合積極鍛鍊身體,及時接種疫苗。在目前的感染人群中, 絕大多數都有過受涼的症狀, 成為目前肺炎的主要誘因。堅持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使身體處在一種高水平抵抗力狀態, 多鍛鍊將有助於減少感染機會。

(九)孩子與疑似病人接觸了怎麼辦?

家長做到不隱瞞,不要因為害怕而選擇逃避,不要因為自己的疏忽害了自己和孩子,主動在家隔離觀察14天,無症狀可以解除隔離但儘量不要外出。兒童病情變化快,一旦有症狀需立即到就近醫院兒科的發熱門診就診。

(十) 非常時期孩子怎麼吃?

1. 家長每天觀察孩子大小便:保持大便通暢,很重要!腹脹、腹瀉、便秘等消化不良和腸道異常症狀要提高警惕,小便的顏色、量、有無異味也要留意。

2. 每日營養均衡:保證營養充足,適當進食高蛋白食物、新鮮潔淨的蔬菜水果,年長兒增加口味豐富的堅果(年幼兒不要吃),青春期的青少年不要節食。根據實際情況適量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魚肝油等。

3. 所有食物要充分熟透後才能食用,不偏食不挑食,葷素搭配得當,不吃野生動物,應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不宜油膩大魚大肉,以免飲食不健康導致腹瀉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4. 適量多飲水,多排尿,儘量不飲用冷水,宜飲用溫水,加快身體新陳代謝,同時適量增加奶製品(牛奶、酸奶)的飲用。

(十一)如何判斷孩子的發熱是新型冠狀病毒所致?

冬春季節本是呼吸道感染高發季節,大部分孩子生病可能還是普通的呼吸道感染或者流行性感冒等常見病及多發病為主。

但是如果有以下情況,需要警惕:1)發病前兩週內有密切接觸過2019-nCov的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2)居住地有2019-nCov聚集性發病。有以上流行病學史,若有發熱,咳嗽,腹瀉等症狀,或無明顯呼吸道症狀,而表現為乏力、噁心、腹部症狀等,建議到就近指定開設發熱門診醫院進行常規血常規以及流感病毒篩查,必要時完善胸片檢查,在符合疑似病例標準的基礎上,取痰液、咽拭子等標本,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是否為陽性,判斷是否為新型冠狀病毒病毒所致,聽從醫生建議,遵醫囑治療。

早識別、早隔離、早診斷及早治療的四早原則。病毒感染多為自限性,除流感有特殊藥物,餘病毒感染並無特殊藥物,以對症治療為主。3月齡以下兒童,建議儘早就醫,3月齡以上兒童,精神狀態較好的,體溫未超過38.5℃,輕微咳嗽,流涕,或腹瀉,可以先居家對症處理,發熱超過38.5℃可以使用布洛芬或者對乙酰氨基酚退熱處理,密切觀察兒童的精神狀態。若仍有反覆發熱超過48小時,咳嗽進一步加重,出現精神狀態差,氣促等,建議立即醫院檢查。

(十三)必須帶孩子去醫院,如何做好防護以及其他準備?

原則上,孩子只是常規體檢或複查的疾病,能推後儘量推後,避免去醫院。一定要去醫院時,沒有流行病學接觸史的,選擇兒童醫院或綜合醫院兒科門診,請儘量提前預約門診號,按時到達,減少在醫院停留時間。沒有預約,只有急診,也建議常備帶上退熱藥(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口罩、免洗洗手液或者帶酒精的一次性溼紙巾,水杯,隔汗巾、就診卡、醫保卡等。若有明確流行病學接觸史的,就近至官方公佈的發熱門診就診。不管在任何科室就診,應配合醫生治療,聽從安排,儘量不觸摸公共設施,戴好口罩,避免用手揉眼睛,避免手入口,醫院出來後儘量流動清水加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疫情高發期,預防永遠是第一位的。在當前狀況下,家長們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目前醫療條件、醫療水平今非昔比,我們要有戰勝病魔的信心,不必過於擔憂,避免將緊張的情緒傳遞給小孩造成他們的心理負擔,大人和小孩正常安排生活作息,輕鬆面對,共渡難關!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