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天干地支與屬相紀年法

天干地支與屬相紀年法

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第一回中有一句話“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這裡所說的“甲子”即是指用干支紀年的歷法。意思是說,由於深山裡面沒有曆法,二十四節氣中小寒、大寒已經過去了,還不知新春即將來臨。

古代採用干支紀年的方法,是非常科學的,但在當時乃至後來漫長的社會進程中,能識文斷字的人畢竟是極少數。要用甲乙丙丁、子醜寅卯等天干地支的組合來記住所生的年份,這對於不識字的大多數人來說是非常困難的。

為了便於記憶和推算,人們就採用鼠、牛等十二種動物來與十二地支相對應的方法,每年用其中的一種動物來作為這一年的屬相。

如公元二0一八年按農曆是戊戌年,屬相便是狗。記住戊戌年比較困難,記住狗年就容易多了。

歷史上,人們結婚生子後,不用戶籍登記,對平民百姓來說孩子出生那年的年號記住記不住倒是無所謂,記住的是孩子的屬相就可以了。

因此,屬相起到了強化記憶的作用。這種對年齡特殊的記憶方法成為我國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

由於天干十位,地支十二位,所以每過十二年就是一個小循環,每過六十年就是一個大循環(一個甲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