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城市歷史之湖北武漢篇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也是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武漢聯勤保障基地駐所。全市下轄13個市轄區、3個國家級開發區,總面積8494.4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091.4萬人,2016年全市城鎮化率79.77%。

武漢地區考古發現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其考古發現有東湖放鷹臺遺址的含有稻殼的紅燒土、石斧、石錛以及魚叉。市郊黃陂境內的張西灣古城遺址為4300年前古人類生活的重要遺存。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朝方國宮城。春秋戰國時期,武漢屬楚國管轄。

城市歷史之湖北武漢篇

谷歌地球武漢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吳黃武二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唐朝詩人李白曾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這是武漢第一次成為一級行政單位(相當於現代的省一級)的治所。

城市歷史之湖北武漢篇

明代,朱元璋第六子朱楨被分封到武昌做楚王。由於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到嘉靖年間在漢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興的漢口鎮。明末清初漢口與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同稱天下“四大名鎮”,稱為“楚中第一繁盛”,成為全國性水陸交通樞紐,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譽。

清末,漢口建制為夏口廳(地位同縣),使武漢三鎮之名貫於清代、中華民國,三城鼎足雄峙更屬罕見。

清咸豐八年(1858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中增闢的11個通商口岸,包括漢口。1861年3月漢口正式開埠。在老漢口鎮的下游沿長江先後開闢了漢口英租界、漢口德租界、漢口俄租界、漢口法租界和漢口日租界五國租界。這些租界獨立於中國政府管轄之外,在界內分別設置工部局、巡捕房、領事法院(庭)等迥異於中國政治體制的管理機構。清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義於武昌,宣佈脫離清朝,成立中華民國,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武漢成為革命中心。

民國元年(1912年),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廢漢陽府留漢陽縣,改夏口廳為夏口縣。民國三年(1914年),同屬江漢道。據1920年5月16日《日日新聞》:當時,漢口人口為40萬人,漢陽8萬人,武昌31萬人。民國十三年(1924年),湖北省在武昌設立市政籌備處。民國十五年(1926年),改武昌縣城區為武昌市(12月成立市政廳),夏口縣與漢陽縣城區併為漢口市。

城市歷史之湖北武漢篇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1日,國民黨中央臨時聯席會議宣佈,國民政府在漢口開始辦公。國民政府將武昌、漢口、漢陽三鎮合為京兆區,定名“武漢”,作為中華民國臨時首都。4月16日,武漢市政委員會成立,武昌市政廳撤銷;三鎮首次統一行政建制。民國十八年(1929年)武漢分治,武昌、漢陽縣城劃出,漢口仍為特別市。漢口為省轄市,1932年改為特別市。

民國十八年(1929年)6月21日,湖北省政府組建武昌市政委員會。民國二十年(1931年)4月,武昌市政委員會改為武昌市政籌備處。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1日,武昌市政府成立。市轄區域66平方千米,人口176379人。市區範圍:東北至任家路,西南至白沙洲,東南至洪山口,西北至長江中線。轄中正、大朝街、賓陽、糧道街、胡林翼、積玉橋、金白洲、徐家棚8個鎮公所。12月1日,將鎮公所改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漢陽城區劃歸武昌市管轄。

城市歷史之湖北武漢篇

1949年5月16日,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1950年改由中南軍政委員會領導,中南軍政委員會駐漢口。1952年由中南行政委員會領導,併為其駐地。1954年改湖北省轄市,為省人民政府駐地。

1959年,原孝感專區所屬孝感、通城、應山、蒲圻、大悟(駐二郎店)、嘉魚、黃陂、漢陽(駐蔡甸鎮)、武昌、漢川、咸寧、應城、通山、雲夢、崇陽、安陸等16縣劃歸武漢市領導。1960年,撤銷通城縣,併入崇陽縣;撤銷嘉魚縣,併入武昌縣;撤銷蒲圻縣,併入咸寧縣;撤銷雲夢縣,併入安陸縣。轄12縣。1961年,將孝感、應山、大悟、黃陂、漢陽、武昌、漢川、咸寧、應城、通山、崇陽、安陸等12縣劃歸孝感專區。1979年,原屬咸寧地區的武昌縣(駐紙坊鎮)和原屬孝感地區的漢陽縣(駐蔡甸鎮)劃歸武漢市領導。

城市歷史之湖北武漢篇

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批准將孝感地區的黃陂縣,黃岡地區的新洲縣劃歸武漢市。1984年,設立武漢市漢南區。1992年9月12日,民政部批准撤銷漢陽縣,設立武漢市蔡甸區,區人民政府駐蔡甸鎮。1995年3月2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武昌縣,設立武漢市江夏區,區人民政府駐紙坊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