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沈阳和辽阳之间一座消失的庄园---太平庄

看见太平庄的名字很多人可能以为我是要给大家讲述的是皇姑区塔湾附近的太平庄,其实和它相隔七八十里,只是名字相同罢了,我要讲述的是位于苏家屯区红菱镇佟小台村,已经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一座超级大庄园,但是它已经被刻意的遗忘了,不论是在古籍里还是专家教授的脑海里好像它都不曾存在过,只有那些拿着金属探测器三十年不断探寻的文物贩子默默的用行动告诉大家它的存在。

沈阳和辽阳之间一座消失的庄园---太平庄

太平庄的位置

东北地区若讲历史人文会让人觉得没有什么可讲的,不像山西陕西河南湖广江浙等,每一个村每一座山都有人文典故,东北相对就少很多,即使有也让人直接想到了满蒙文化,毕竟沈阳真正建城成型也不过三四百年的历史,其实大家忽略了辽宁真正的文化底蕴还是蛮深厚的,辽西地区以朝阳赤峰等地的红山文化,大辽契丹等文化遗迹,辽宁中部地区的辽阳文化圈历史人文还是十分丰富的,辽阳古称襄平、辽东城、东京,从刺秦失败的荆轲背后老板燕太子丹一路小跑所到的终点衍水(今太子河),到满洲八旗铁骑从这里征讨天下,辽沈大地一直就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乐土,明代的辽长城和满清的柳条边其实对辽宁中南部人口构成影响很小,“闯关东”里河南河北山东的移民也主要是指柳条边北部一侧,多指吉林和黑龙江,辽阳沈阳这一带相对很少,但这一带的名胜古迹却是整个东北地区最丰富的。

沈阳和辽阳之间一座消失的庄园---太平庄

明朝在东北的实际控制区,明长城的范围

沈阳和辽阳之间一座消失的庄园---太平庄

清朝柳条边的位置

沈阳和辽阳中间地带由于河流密集,土地平坦肥沃,从战国时期就是人口居住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一百年前这里庄园极多。老话说“南北红菱不简单,特殊人口一百三”,近三百年满族“佟瓜马索,齐富那郎”大姓人家关外的府邸几乎都在这一带,Z总。理在沈阳读书时的老师家就在南红菱,解放后总。理多次到老师家看望老师。

太平庄,这是现在老人们口中的名字,由于找不到关于它的任何文献资料,所以只能把民间百姓传闻进行整理讲给大家听,它应该有八百年左右的历史,最早应该是辽金的一位王公贵族的庄园,到三百年前被大清首辅大臣佟国维占有并加以扩建修缮,太平庄旁边两个村子都姓佟,佟小台和佟三家子,但是到1947年这里解放时太平庄的主人姓“赓”,在50年代中期,太平庄被整体拆除之前规模达到最大化,由于普通百姓进不去,所以对它内部规划很少有人知道,现在居住在当地附近村庄的“赓”家后人也不一定对太平庄多有了解,我只能把小时候我父亲和几位长辈所描述的给写出来。

沈阳和辽阳之间一座消失的庄园---太平庄

太平庄的规模,图中位置要往北偏移二里多

太平庄规模大概以庄墙算,有250大步(一步约一米)乘200大步,总共五万平米左右,沈阳故宫是六万平,但八王殿占了一少半,单算居住区要比沈阳故宫都大,除了有独立院套22套,由庄内胡同连接,还有祭祀庙,小花园,饭堂和一个小戏园,庄外西侧门还有一个超豪华的马场,养了百十匹战马,西北方有400亩的池塘,80年代之前叫“莲花泡子”,90年代部分变成水稻田,还有100余亩成了养鱼池,庄外墙上可以走人,拐角处有“箭楼”(就是碉堡)七座,共有房屋约400多间,据说过年的时候新姑爷去他家拜年,要在大门口放线团,否则就走丢了,呵呵,这是有点夸张了。

太平庄最特殊的是正院前后两栋正房是3层飞檐,这个就让人很不理解了,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只有皇家才可以3层檐,我父亲小时候比较淘气,8,9岁时一次顺着庄内院套墙跑到他们家大房3层顶上去骑鸱吻,被他家老四看见了,俩人便在庄内房顶上你追我赶起来,后来俩人被老王爷(都这么叫,具体为什么叫王爷我父亲也不知道)及佣人给拦在一个院子里,老王爷做裁判让老四和我夫亲比赛摔跤,五局三胜算赢,我父亲若能赢,这个院子里的东西便随便选一样,最后我父亲连续3跤便直接赢了,父亲看中了他家正厅挂着的一对灯笼,于是就要根扁担给挑了回来,没想到灯笼是铁力木做的,死沉死沉的,费了好大劲才挑到家。

沈阳和辽阳之间一座消失的庄园---太平庄

本来是一对,82年父亲打家具用了另一个的木料,现在那个只剩扇了

末代“赓”家有兄弟12人,老四“赓葆琪”和我父亲不打不相识成了拜把子兄弟,太平庄在日占时和民国时都允许养“火枪队”,当时他家有火枪队40多人,一直到47.48年才解散,我们家有4个比较现代化的炮楼,52.53年老七还把两只步枪藏我们家炮楼里了,82年我挖我们家炮楼座子的时候在地下弹库里才挖出来,后来上缴了。

沈阳和辽阳之间一座消失的庄园---太平庄

像这么大的“柱基”以前在河道里有40多块,都是太平庄的,这块是我家的,比故宫的都大吧?

后来就经历了大家都知道的“那个时期”,只是太绝了,太平庄被从地表完全抹掉了,一丝痕迹都没有,太平庄的石材砖瓦木料都是顶级的,被砸的砸,烧的烧,还有一些被周边生产队拉走了,还有旁边修的一条百十里地的灌渠也消耗了很多大石料,八几年我在河里玩的时候还能看见好多雕刻精美的拴马桩,和“五脊六兽”,当时人们都迷信没人要,现在连半砖头都被被人给挖走了,现在当地的四五十岁的人都听说过太平庄这个名字,具体点的谁也说不出来,八九十岁的人也由于当时的身份限制而无法更多的了解它,我不想让它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所以写出来同大家分享,也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家乡的历史。

在这一带还有很多消失的和快要消失的老物件,老遗址,老故事,有时间我会慢慢的讲给大家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