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撅 苜 蓿

"頭茬子苜蓿"作為陳忠實筆下的"四香"之首,卻並不誇張。在我兒時記憶的家鄉,苜蓿一年三季都是佐食的佳品。"人畜共享",有人這樣描寫苜蓿,不是因為過去的人食不果腹,也不是因為牲口嘴叼嘴饞。那是因為苜蓿確實是一種營養好,口感佳的食材。人也喜歡,畜也喜歡。

撅  苜  蓿

記憶中村子的北坡有一片苜蓿地,是旱地,全靠下雨滋養。"春雷響,萬物長",驚蟄一過,萬物復甦,鶯飛草長楊柳青,小麥拔節桃花紅。此時的苜蓿地已經開始冒出嫩芽,人們對苜蓿的那種期待與日俱增。一場春雨過後,很快就能嚐到新鮮的苜蓿了。

撅  苜  蓿

小時候,每到苜蓿茂盛的季節,生產隊每天會派兩三個婦女,撅上兩揹簍苜蓿。(只一個"撅"方能體現苜蓿的那種韌勁兒,"採"太輕,"拔"太重)。快到中午做飯時,放在村口石碑子上,敲兩聲鍾,不能出工的黃髮垂髫便提了藍兒排隊分領。不用稱,不要錢,家家管夠。下面鍋、打攪團、蒸疙瘩、拌涼菜……吃法多樣,營養一樣。

撅  苜  蓿

苜蓿一茬一茬的割,一茬一茬的長,割地越勤,長地越快,每次長出來都是鮮嫩的。直到秋季,漫坡遍地紫色的苜蓿花開,便開始為生產隊的牲口儲存過冬的飼料了。又是一個漫長的等待。

撅  苜  蓿

包產到戶了,土地、牲口都分給私人了。角角落落的土地都種上了莊稼,很少再見到大片的苜蓿了。而今,除了養殖場為牛羊專供,很少有專種苜蓿為菜,苜蓿也就漸漸成了稀物。

撅  苜  蓿

苜蓿俗稱"三葉草"也稱為"幸運草",他的花語 :希望與幸福。且不說它的三片葉子能代表什麼,我只想知道,在哪裡才能找到它,吃到它。

撅  苜  蓿

聽說這幾年退耕還林,為渭河岸邊很多地方長了苜蓿。我便忍不住前去打探,依舊騎上我的座駕,快樂地穿行在河堤路美麗的花海,眼花繚亂。

撅  苜  蓿

走進寶雞百里畫廊,河堤路上零零散散的長著野生苜蓿。雜草叢中發芽的苜蓿鮮嫩誘人,拔一把,感覺整個手上都是小時候撅苜蓿的味道,是那種特有的清香。

撅  苜  蓿

一開始我一個人慢悠悠的尋著,拔著。慢慢人就多了起來,看著人們踩過的苜蓿茬,忽然有種憐惜。

撅  苜  蓿

蒸一鍋苜蓿饃饃,哇哦!是這個味兒,兒時的味道,老家的味道!(文:王景 圖: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