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2018高考作文出爐,4大命題卷告訴考生:想考高分這3點不可忽視!

今天上午,我們的00後第一批高考生成功結束了語文考試。不管發揮得怎麼樣,都不要再做過多的負投入,畢竟接下來還有數學,英語,文綜,理綜,等著你們。你們要做的就是:迅速調整狀態,繼續投入到接下來的戰鬥中。

要知道,十年寒窗厲兵秣馬,且看今朝背水一戰!不管最終的結果如何,每個經歷過高考的人,都是自己的英雄,都是值得稱讚的。且待你們披星戴月,戎馬歸來,鮮花和掌聲已經為你們準備好。

語文考試結束後,有關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攜帶一大波熱點。不少考生表示:“看不懂作文材料”,“這樣的高考作文殺得他們措手不及”。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今年的高考作文。

2018高考作文出爐,4大命題卷告訴考生:想考高分這3點不可忽視!

01 全國卷I:“給2035年的一封信”

2000年,農曆庚辰龍年,人類邁進新千年,中國千萬“世紀寶寶”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

2013年,“天宮一號”首次太空授課。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準扶貧”開始推動。

2017年,網民規模達7.72億,互聯網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紀寶寶”一代長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想象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適用地區: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廣東、山東)

02 全國卷II:“彈痕的分佈與科學”

“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鬥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飛機上彈痕的分佈,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適用地區: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陝西、重慶、海南)

2018高考作文出爐,4大命題卷告訴考生:想考高分這3點不可忽視!

03 全國卷III:“改革開放三部曲”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特區口號,深圳,1981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時評標題,浙江,2005

走好我們這一代的長征路——新區標語,雄安,2017

要求:圍繞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適用地區:雲南、廣西、貴州、四川、西藏)

04 北京卷:二選一:新時代青年、綠水青山圖

1、今天,眾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進高考考場。18年過去了,祖國在不斷髮展,大家也成長為青年。請以“新時代新青年——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2、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優美生態環境是每一箇中國人的期盼。請展開想象,以“綠水青山圖”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形象展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圖景。

微寫作:

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

①在《紅巖》《邊城》《老人與海》中,至少選擇一部作品,用一組排比比喻句抒寫你從中獲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寫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

②從《紅樓夢》《吶喊》《平凡的世界》中選擇一個既可悲又可嘆的人物,簡述這個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節。150-200字。

③讀了《論語》,在孔子的眾弟子之中,你喜歡顏回,還是曾參,或者其他哪位?請選擇一位,為他寫一段評語。要求:符合人物特徵。150-200字。

2018高考作文出爐,4大命題卷告訴考生:想考高分這3點不可忽視!

第一:從全國捲到北京卷,我們發現:今年的高考作文在整體佈局上注重思想性和文學性的統一,力求將彰顯宏大主題的時事熱點與考生的實際相結合,以兼具厚重感與時代性的材料,通過考生靈動的筆觸傳遞價值觀念。在考查考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同時,有效落實對思維品質和創新能力的測評。

第二:再看北京卷的微作文:從《紅巖》《邊城》《老人與海》中獲得的教益,從《紅樓夢》《吶喊》《平凡的世界》中深挖人物形象。從《論語》中選擇自己喜歡孔子弟子進行點評。綜合考察考生的文學素養,平時一定要多積累文學知識。

第三:不管是全國卷,還是北京卷,以及未列舉的其他地方卷的高考作文,不僅考察學生的語言文字功底,時事熱點把握,文學常識積累,還有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考察,是一個綜合能力的測評。考生在學好課本知識之餘,也要多關注時事熱聞,多看文學作品,注重自身素質培養。時代召喚青年、塑造青年、成就青年,青年感知時代、融入時代、推動時代,要立志做21世紀的高素質型人才,才能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