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自主品牌当自强,这些该进博物馆的收割机,你记得吗?

眼下正是“三夏”麦收时节,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为小麦收获的主力军以及农机家族中的“重量级”产品,为我国小麦收获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电视新闻中每每介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总会伴随着一排排联合收割机作业的宏大场面,可见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自主品牌当自强,这些该进博物馆的收割机,你记得吗?

小麦收割机作业现场

然而我国联合收获机的发展历程如何,技术轨迹是什么,可能很多业内人士并不十分了解。在此,小编以牵引式联合收割机、轮式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和背负式联合收割机3种机型为例来探寻我国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发展轨迹(关于履带全喂入收割机、履带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后期陆续介绍),剖析其技术路线,总结发展经验,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我国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发展,同农机工业一样,也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早期,是以畜力收割机开始的。20世纪50年代,我国仿制了引进的波兰摇臂式收割机,1953年投入批量生产;同期,西北地区引进了捷克的摇臂收割机。这两种摇臂收割机都是由畜力来牵引工作的,但是由于存在一些缺点,北方一些小麦产区自行设计了小割幅的畜力收割机。

自主品牌当自强,这些该进博物馆的收割机,你记得吗?

畜力摇臂收割机

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生产企业也开始了联合收割机的研发与生产。

牵引式联合收割机

牵引式联合收割机是我国最早投入生产的机型。第一代GT-4.9型由北京农业机械厂引进前苏联技术研制成功,后来该产品转给开封联合收割机厂生产,一直到1982年停产。

自主品牌当自强,这些该进博物馆的收割机,你记得吗?

GT-4.9型谷物联合收割机

该机割幅4.9m,喂入量2.5kg/s,自带29.4kW发动机,由36.75~55.1kW拖拉机牵引作业,采用输送带平台式割台,钉齿式脱粒滚筒,回转带式分离装置,两级风筛式清选装置,备有集草车。

该机主要在大型国营农场使用,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联合收割机保有量最多的机型。

70年代初,为适应收获潮湿、难脱粒、高产的小麦,依兰收获机厂设计试制了小割幅双滚筒五七-2.2型牵引式联合收割机。后来,五七-2.2型改进设计为丰收-2.5型。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与有关单位联合设计了4LQ-2.5型牵引式双滚筒联合收割机,并先后在四平和新疆联合收割机厂生产。该机割幅2.5m,喂入量2.5~3.0kg/s。结构上除采用螺旋式割台、双轮式输送过桥外,双滚筒脱粒装置加大了凹板分离总面积,第一钉齿滚筒布置在脱粒机身内,并采用组合式凹板,前部两排钉齿可以伸缩,后部配置栅格式分离凹板,增强凹板分离能力;加大清选风扇,采用阶梯配置筛,提高了清选能力。

轮式自走式联合收割机

1.引进仿制阶段

我国第一代轮式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在1963年由开封联合收割机厂引进原苏联技术研制成功,后来该机转给四平联合收割机厂制造,逐步从东风ZKB-3型发展到东风ZKB-5型。

自主品牌当自强,这些该进博物馆的收割机,你记得吗?

东风ZKB系列联合收割机

东风ZKB系列联合收割机,采用螺旋输送式割台,双滚筒脱粒装置,键式逐稿器,风筛式清选装置,悬挂式集草箱,是20世纪70年代较为先进的机型。

同期,国内企业相继开发出很多中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如北京-2.5型、北京-3型、新疆-3型、新疆-5型及丰收-3型等,我国谷物联合收割机走上了发展新阶段。

自主品牌当自强,这些该进博物馆的收割机,你记得吗?

北京牌联合收割机

2. 技术引进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决定引进联合收割机技术。1981年8月15日,从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引进1000系列(1075、1065和1055共3个机型)联合收割机制造技术项目协议正式签字。参与该项目引进的主机厂为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开封联合收割机厂,科研单位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等。

1000系列联合收割机割幅3.6~5.3m,喂入量5~7kg/s,发动机功率92~117kW,采用纹杆式切流滚筒,键式逐稿器,风筛式清选装置,装备电子监控系统,凹板快速调节机构,割台快速挂接机构,工作部件安全离合装置,散热器旋转滤网,滚筒液压无级变速装置,行走增扭无级变速器等装置。更换附件可收获麦类、水稻、大豆、玉米、油菜籽、向日葵及高粱等多种作物。

自主品牌当自强,这些该进博物馆的收割机,你记得吗?

佳联1075型联合收割机

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在1985年形成了年产100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的能力,并于1991年达到了顶峰,国产化率达到80%,基本可满足国内市场尤其是国有农场大型联合收割机升级换代的需求,并有少量出口。

1000系列联合收割机项目,不仅引进了产品技术,还同时引进了制造技术,使我国的联合收割机制造技术和产品一举跨上新的平台,大大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

此外,1984年,四平联合收割机厂引进德国联合收割机制造技术,形成了SE514和东风4LZ-5两个系列的联合收割机产品。

自主品牌当自强,这些该进博物馆的收割机,你记得吗?

东风牌联合收割机

3.自主创新阶段

1992年,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与新疆联合收割机厂共同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疆-2型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该机割幅2m、喂入量2kg/s、发动机功率36.75kW。

自主品牌当自强,这些该进博物馆的收割机,你记得吗?

新疆-2型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

新疆-2汲取国外联合收割机的先进技术和结构,结合我国农作物的特性和农艺要求,采用切、轴流双滚筒,双层鱼鳞筛,离心风机,风扇式复脱器,行走液压无级变速装置。其结构紧凑,湿脱性能好,分离损失小,价格适中,非常适合当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规模,因此短短几年便迅速占领了广大农村市场。以新疆-2为蓝本的各品牌中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成为我国跨区作业的主导机型,

新疆-2型联合收割机对我国谷物联合收获机的发展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和引领作用,它的出现打造了我国民族工业的自有品牌,奠定了我国收获机械工业的技术基础,促进了我国收获机行业和农机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

背负式联合收割机

背负式联合收割机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机型。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发展迅速,以收获稻、麦为主,机具结构简单、经济适用,形成大中小系列机型。

自主品牌当自强,这些该进博物馆的收割机,你记得吗?

桂林-2背负式联合收割机

桂林-2型背负式联合收割机是该类机型的代表产品。在后来的发展中,背负式机型借鉴了新疆-2型联合收割机的割、脱技术,性能水平与自走式机型接近,占领了农村相当一部分市场,并由此演变出许多其他品牌的背负式机型。

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市场发展、产品成熟,农民购买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经营模式、用户需求的变化,牵引式联合收割机以及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已经退出了市场,轮式自走式机型成为主力产品。但产品功率、技术含量、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主导机型进一步向大喂入量发展。5kg/s以下喂入量产品基本退出了市场;5~6kg/s产品,向轻量化与大功率方向发展;7~8kg/s产品,纵轴流及逐稿器结构成主导趋势;8kg/s以上大型产品,市场发展迅速。

二是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由机械式底盘发展到液压底盘,由单横置轴流滚筒发展为喂入脱粒滚筒+脱粒分离滚筒,生产效率和脱净率有较大提高,有的企业还配备玉米割台和收获水稻的附加部件。

“十一五”期间,我国突破了纵轴流收获技术。研制的配套动力121kW、载质量5t的轮式静液压驱动底盘,应用于纵轴流联合收割机。研发的多功能谷物联合收获技术与装备,更换割台可完成水稻、小麦、大豆等多种作物的收获。

“十二五”期间,我国突破了大型收获机静液压驱动与控制、大喂入量脱粒分离、高效清选,以及导航定位、智能监测及整机作业质量监测技术,开发了10kg/s喂入量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属于自主研发的喂入量大、智能化程度高的机型,与世界主流技术接轨。

自主品牌当自强,这些该进博物馆的收割机,你记得吗?

我国大喂入量通用型多功能收获机

目前国际上联合收割机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功率进一步上延,最大功率达到515kW(700hp);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驾驶员收获作业变得更加轻松、智能;功能复合化,通过更换不同的割台,可以收获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谷子等多种农作物,实现一机多用,提高用户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