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用Luckin的模式卖轻饮品,胜算几何?

用Luckin的模式卖轻饮品,胜算几何?

在资本的力量下,又一现象级的网红饮品店横空出世,而这一次,是占据白领桌面的鹿头咖啡-瑞幸咖啡Luckin。打着“专业咖啡新鲜式”口号的Luckin是否除了产品层面以外,号称携10亿元进场的Luckin几乎在门店、运营、营销、物流的各个核心模块都着实引领了“新鲜式”,与刚完成1.58亿B+轮融资坐拥数百万会员号称单天能卖40万杯的连咖啡并驾齐驱,姑且称之为互联网咖啡新模式(下文代称为Luckin模式)。

针对【互联网咖啡之王】的讨论、分析乃至于辩论已经这这一个月内遍布全网,作为一个反应略迟钝的互联网从业人员,就不在这场论战中发表见解了。然而,作为一个“奶茶瘾君子”,我灰常想问一个问题“究竟啥时候才有一家用这样模式卖轻饮品的品牌呀,现在外卖个喜茶都太困难了!!”

从这个角度来想,Luckin们确实是一定程度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满足了特定的需求,对于我这种非咖啡爱好者而言,击中的不是痛点而是痒点,还是使我这个不太爱喝咖啡的人也以每周2杯左右的频率消费。那么,如果是平移到轻饮品或者奶茶品类上,至少对我来说,似乎需求是强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Luckin模式究竟创新了什么?如果用这样的模式卖轻饮品,会带来怎样的优势和挑战?这两个问题我们尝试一起去找答案。

用Luckin的模式卖轻饮品,胜算几何?

新零售思维下的互联网咖啡

要讲互联网咖啡,必定得先讲“新零售”,这个阿里不遗余力布道的概念讲的是在线上流量日益昂贵的时代,如何通过对“人、货、场”的重构来实现对零售业的赋能和改造,互联网咖啡显然也深受这个思维的影响,其商业模式创新核心点也在于用新零售的思维和移动互联网的手段来颠覆游戏规则,瞄准价格高和不方便两大痛点。如瑞幸咖啡创始人所言,“新零售模式是自提+外卖,线上+线下的最佳融合从而达到产品、价格便利的最优均衡。”

从人的角度,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他们是从星巴克、猫屎咖啡抢客户,但其实从我的体感而言,喝星巴克的人依然在喝星巴克顶多只是因为新鲜而尝试了一下Luckin,可能他们喝得更多已经不止是品质而是品牌。所以,Luckin们其实抓住的依然是消费升级的群体,喝咖啡的边缘群体,或者说是咖啡的增量群体。据统计,即便是北上广等超一线城市,每年人均咖啡消费数量也仅在20杯上下,仅有欧洲的约1/35和日韩饿1/15,市场潜力巨大。

从货的角度,作为一个不懂咖啡也不太能分辨出咖啡品质的人就不过多评价他们的质量如何(我觉得还可以吧)。从定价的角度,在不考虑优惠的情况下同款的咖啡基本都比传统品牌咖啡店便宜5~10块,而从体验层面,无论是店门还是杯子、外卖袋的包装都颇有“ins风”,特别是使用顺丰来送外卖的Luckin目前基本能实现20分钟内送达,整体体验是“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了服务更好品质也不差的咖啡。

从场的角度,对于外卖市场,由于这个群体的消费场景往往是在办公室,所以基于大量补贴的“买x送x ”“推荐赠饮”等类拼团式营销策略,既能通过关系链精准触达目标受众,也能起到培育消费习惯的作用,配合以明星加持的品牌影响,不至于让品牌在金元扩张策略下显得过于Low。而对于自提/在店消费场景,则通过对门店功能进行区分来实现门店的迅速扩张,以此满足1.5公里内覆盖主要商圈、办公区近距离的自提和外卖业务需求。

总的来说,Luckin模式通过定价、营销、物流等层面的改造让人产生了“占便宜”的感觉,嗯,这是拼多多创始人口中的制胜之道。

用Luckin的模式卖轻饮品,胜算几何?

做轻饮品界的Luckin

如果说Luckin和连咖啡们是用Uber开创的裂变式营销+拼多多式的拼团打法来服务那些星巴克和猫屎咖啡们没有服务到的群体,那么似乎一家用Luckin般以新零售思维切入,重体验,搞关系链营销,做“自提+外卖”相结合,定价比喜茶稍低的“轻饮品新鲜式”是否也可以服务那些喜茶们没有覆盖到的增量客户呢?

咱们再逐项对标一下互联网咖啡的方法论(套路)。至少从理论和逻辑上验证一下卖轻饮品是否具有成功的可能。

从人的角度,同样抓的都是以都市年轻白领群体为主的消费升级群体,但其实轻饮品的受众广度甚至还大于咖啡,且以被遍地的轻饮品、奶茶店进行过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潜在消费群体巨大。在线轻饮品与在线咖啡的竞争可以是早餐和下午茶的区别,而和以“自提+在线”消费为主的轻饮品网红点则是可以专注于切入“外卖”市场。

从货的角度,不用质疑也需要如喜茶般注重 包装和体验,但则通过裂变传播和降低门店运营成本(小门店)来使价格保持在喜茶以下5~10元。如果目标定位在“下午茶”市场,还可以考虑搭配销售办公室常见小吃以增加关联消费。同时,效仿Luckin使用顺丰快递,保证20分钟内送达,极大解决目前喜茶外卖总是由于门店供不应求导致“关闭外卖”或是1小时等待的痛点。由此,像Luckin一般做到卖高品质产品且“便宜”和“易于获得”。

从场的角度,对于外卖市场,“买x送x ”“推荐赠饮”等类拼团式营销策略依然能起到关系链营销带动新赠/边缘消费的效果,甚至由于轻饮品的覆盖人群更广,拼团模式很可能有更好的扩散效果。而对于自提/在店消费场景,人们对轻饮品早已形成了“自提/外带”的消费习惯,因此完全可以只迅速铺开只做“外带/自提+外带”的小面积门店,但同样满足1.5公里内覆盖主要商圈、办公区的效果。

由此可见,从表面的打法来看,把这一套“新零售”理念下的咖啡模式创新平移到轻饮品,似乎还是能适用的。那么可能你会问?为什么作者你还在打工还不赶快去创业致富?hum,以上的一切背后还需要资本、还需要对餐饮行业的运营管理经验、还需要对移动互联网+涉及的电商、物流产业链足够了解,如果这些先决条件都不满足,那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还是先期待着能早日在办公室喝上如此一杯好饮品吧。

用Luckin的模式卖轻饮品,胜算几何?


作者:君健,一个学金融的互联网人,一个爱折腾的热血青年。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UptoYou

一些有价值的资讯,一些有思考的感悟

这里没有一本正经的理想讨论

只有前进路上那一点鸡毛蒜皮的共鸣

用Luckin的模式卖轻饮品,胜算几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