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进口奥迪和一汽奥迪的质量差别有多大?

鹤鹤鹤子



我的理解质量分为装配质量和零件质量

1.装配质量:

国产与进口基本不会差距很大,因为中国人的灵巧程度绝对不比老外差,而且汽车流水线的标准已经限定了很多,比如螺丝松紧标准,已经在气动工具上设定好了,这样每台车同一个位置的螺丝受力都是一样的。

装配质量最重要的是标准和品控。目前在国内标准很高,品控也基本达到了进口车的标准。

2.零件质量

国产和进口的质量差距其实就是零件的差距,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材料差距,而非加工水平。


我在企业工作过。亲眼看到过,用进口材料和国产材料加工同一个零件,零件检测结果的差距。尽管已过去很多年了,国产材料质量也上升了,但,差距过大和理念更新,我认为要想赶上还是需要时间的。

国产便宜就便宜在材料上了。而非人工、税收、品牌等。说这些可能有人不服气,认为关税是导致车价贵的原因,与问题不搭,我不多解释。

以上是我的理解,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汽车人甲君。


汽车人甲君


实际上这就是进口车和国产车的区别,很多人认为进口车和国产车的质量区别很大,的确,在有些方面,进口车的质量会比国产车好一些,但是,在有些方面进口车却不一地比国产车强!

1、设计区别

一般来说只要是同时代、同款车型,其设计上的区别相差并不太大,从设计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德国标准或者是“中国标准”,其设计误差要求都是一致的,而对于核心的发动机、变速箱等大件来说,其设计标准更是不能妥协,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进口车和国产车相比,国产车往往会做“适应性的设计”,这些设计我认为就是简配!

2、生产装配区别

实际上这方面差别并不大,很多人认为国内车企的技术工人水平不如德国的,客观来说,实际上现代的装配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国内的生产线往往相对较新,即使国内的技术工人装配水平等因素和德国工人相比差一些,新设备的高精度也会抵消这方面的差异。因此,在生产装配环节是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的。

3、零件供应区别(精度、质量)

这方面就有差别了,一个车企不可能自己生产所有的零件,以大众为例,除了车身、发动机和变速箱自己生产以外,其它的一些零部件都需要通过下游的供货商来提供。而对于这些供货商大众也不可能全程的去参与监督生产过程,往往是采用抽查的方式来验证质量,我的一个朋友就是给大众奥迪做配件的,用他的话说,一旦质量上有瑕疵,就需要“摆平”,至于说怎么摆平,请大家自己想象吧。不过这种事情在国内百试不爽。因此,在非核心零部件质量这方面是国产车型最大的弱点。

4、调试区别

进口车型在比如欧标、美标在出厂调试或者设计时就是为了吃细粮的,没办法,但是到了国内就容易水土不服,比如很多进口车型的爆震就无法解决,只能通过加高标号汽油去解决,但是,即使是国五标准,和国外的燃油洁净度也没办法比,因此,进口车到了国内容易产生积碳过多等情况,那么有人会问,国产车难道就不会积碳么?国产车型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汽油品质的问题,会通过调整ECU去控制燃烧,这方面的就会好一些。

5、环保区别

这个区别就比较大了,进口车对于环保要求相当严格,而国产车就差多了,还是第三条的原因,下游供货商不可能使用高成本的环保材料,即使是真皮座椅,其加工过程中的甲醛等物质受限于生产工艺,味道持续产生,开进口车,最多一个月,味道基本上就没了,国产的奥迪,几年以后都一直在释放甲醛。。


众口说车


只说一点,人工!

进口车也是人装配制造的,国产同样,但区别很大!

不是说国人不行,而是现实意义上的差距,薪资待遇和心理因素!

04年实习的时候曾经和德国来中国的培训工人聊天,他是俄罗斯移民,在德国李尔工厂,周薪1000欧元,负责装配奥迪A6座椅,公司没有强制要求每天必须工作几小时,也不强制要求每周工作几天,只要完成每周40小时工作及必要的产能就行!

可以每周花100欧元租一辆奥迪A6,住房德国政府有补贴。工作中每天上午10点下午2点有茶歇,午餐自助....每年需要缴纳500欧元工会经费。

一汽大众,生产线操作过多数是一汽技校和省内各技校毕业生,04年平均工资1000元每月,有班车,需要倒3班,和很多人聊天说感觉没有希望,从18岁到60岁基本上都是干这个.....吃饭轮班去,上厕所跑步去且需要找流动替班,上完一周白班就立刻倒中班、后夜!很多人无精打采,只因为这是一汽大众,好多人想去都去不上.....

同样装配工艺,拧螺丝,心情不一样,只要能达到电动扳手的标准扭矩,绿灯亮起就可以,但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我看到的只是个人视角

很多老外的工人,都是从20多岁干到60多岁的,他们有优厚的薪资福利,一辈子都满怀热情的认真工作,做出的产品很细!

中国工人,什么生活工作状态,薪资待遇我就不说了


尼古拉斯大大大忽悠


我是专门负责监测奥迪A4L车型质量的,我觉得应该有发言权,毕竟每天至少240的产量,所有车都得经过我的手!要说国产奥迪跟进口奥迪的差别:进口的在细节上以及零件之间匹配上会好于国产的,不过因为很多进口的是针对老外的身材制作的,有一些并不是适合国人,比如座椅的舒适度上.....老外更倾向于开,而不是坐,所以不会特别的软!



另外,老外对于操作力上更挑剔一些,比如后备箱关闭力、车门关闭力!这些要求比较严!但是说到发动机底盘这些基本的东西,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至于大家所说的烧机油问题,这个真的是因车而已,并不说国产的就烧,而进口就不烧!国家对于发动机烧机油问题,有严格的标准(可以自行百度)!强调一下,我对国产奥迪车的质量真的很有信心!如果有机会,真心欢迎大家来我们公司实地参观一下,不要轻易的相信网络上的水军,更不要相信那些大众黑的话……所有的车我们都是100%经过各种严格的检测,尽量将顾客不可接受的缺陷消除到0%!



小孟60424395


1.装配质量:

国产与进口基本不会差距很大,因为中国人的灵巧程度绝对不比老外差,而且汽车流水线的标准已经限定了很多,比如螺丝松紧标准,已经在气动工具上设定好了,这样每台车同一个位置的螺丝受力都是一样的。装配质量最重要的是标准和品控。目前在国内标准很高,品控也基本达到了进口车的标准。

2.零件质量

国产和进口的质量差距其实就是零件的差距,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材料差距,而非加工水平。

我在企业工作过。亲眼看到过,用进口材料和国产材料加工同一个零件,零件检测结果的差距。尽管已过去很多年了,国产材料质量也上升了,但,差距过大和理念更新,我认为要想赶上还是需要时间的。国产便宜就便宜在材料上了。而非人工、税收、品牌等。说这些可能有人不服气,认为关税是导致车价贵的原因,与问题不搭,我不多解释。


富可敌村


家里有台进口的q5,开了四五年了,一点问题都没有,就灯泡坏了两次,别的一次问题都没有。看人家买国产的,小毛病问题一堆。重要的是一点都不烧机油


MRYdp


这实际就是比较国内汽车和国外汽车质量,当然这是和国外先进国家比较,不是和印度、非洲这些国家去比较。首先国产零件材料确实不如先进国家,有的材料虽然标称等价国外材料,实际杂质成分就比别人多,而且杂质成分含量高一些;有的材料干脆国内没有,必须进口才行;有的说是性能等效于国外材料,虽然达到材料规格要求,可是与国外材料比较还是差一些。综合来看,我国无论是金属、塑料、橡胶、陶瓷等各类材料都较国外先进国家差一些。电子零件我们更是落后多多,有的高性能IC只能进口。

再说说材料加工精度,这是我们目前进步最快的一个指标,以前国产机床和老旧的苏联设备的加工精度确实波动大,不稳定;现在我们大量引进了很多先进机床,国内机床企业也有极大发展,加工精度有较大幅度提高。这方面我们几乎已经可以与发达国家齐平了,不过,国产设备的可靠性方面还是落后国外机床,这也主要是因为材料的原因。

可是,不过加工精度再高,材料落后就是设备的硬伤,古时的石器和现在的金属工具有质的不同,再精美的石器也无法和粗糙的五金工具相媲美。同样道理,现在国内设备和国外设备也存在类似情况,辛辛苦苦加工出来的零件,虽达到精度,却达不到对应的性能和可靠性。

零件不单有材料和加工精度的要求和差别,还有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的选择和工艺技术也是非常非常重要。再好的钢做出的刀,刀锋没有淬火,砍东西照样卷边;普通钢材经过六价彩锌的表面处理后,其抗腐蚀性能将得到质的飞跃,普通铁锅烧结特氟龙后就成为了不粘锅;模具表面镀硬铬后寿命会显著延长;车身喷漆后外观和防腐防锈性能完全不同。同样的45号钢制成的轴,热处理后镀彩锌除氢处理后,比不处理的要耐用十倍以上。这就是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带来的零件可靠性的巨大差异。

有人说,我零件全进口的组装车,就没有质量差别。这也是大缪之论。曾有一款水星车曾有过这样的故事,全进口零件,可还是国内组装与国外组装差别很大,比方地盘国外双面焊接,每面焊接1869个点,国内组装车只单面焊接且只焊接1065个点;台湾企业大陆工厂进口日本注塑设备,日本要求:安装主螺杆先拧入8圈然后再拧松两圈,这样持续下去,直到主螺杆拧紧为止。国内安装人员看后,每次拧入六圈然后停一会再继续拧紧,最后设备运行半年后主螺杆报废。这就是装配不同带来的差异。有的装配还涉及安装对位和系统调配,看似简单的装配,其中学问大大的,不要看不起车间的装配工,非常重要。

有人说,零件和装配都一样,质量就是一样的,还是大缪。同样的食材给两个人去炒着吃,最后两个人做的菜味道肯定是不一样的。装配和调试也是一样的,工作人员要用心才会好,不用心,好的也搞坏。说个亲身经历的事情吧,一起维修机器,有个机修员装配很快,老板表扬他,可是一检查,所有门盖该装八个螺丝,都只装了四个,问他,回答说装四个和装八个效果是一样的。可是设备运行中噪音大,一个星期后就发现他装的门盖有两次被震落下来,最后四个螺孔有两个造成严重滑丝需要扩孔改装大螺丝。有的装配还涉及电子控制与机械动作配合,以及运动部件之间的间隙调配,有的只是微量的差别就性能大不相同,比方发动机气门哪怕只有0.01mm的间隙不同就会造成发动机性能的巨大变化,或者闭合开启的时间只要有0.01秒的差别也会明显影响发动机性能。

另外,国外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要求比国内高一些,自然国内国外工艺会有不同。

所以,综合来看,目前还是国外的好一点,不过,将来会怎样,这似乎很清楚,因为我们国家一直在赶超。


鸥洋10


我单位因为业务关系汽车流动性比较大一汽A6L、进口A6、进口A8、进口Q5、一汽Q5、进口Q7,1.8T、2.0T、3.0T低功率版、3.0T高功率版、2.4的2.5的2.8的都亲身接触过。我说一下我对进口奥迪和一汽奥迪的区别与大家分享一下。不同点主要集中在做工和一些小细节上,配置就是各有千秋了。最重要的一个共同点都烧机油,商家称耗机油,10万公里以内还可以,10万公里以后换完机油跑个2000公里后机油灯报警,出远门不带两升机油你都不敢出门。10万公里以内偶尔这个灯亮一下那个灯亮一下去普通的修车厂用电脑清一下故障码就好了,但要总去,4S店去了太麻烦预约后一顿登记、等待、询问、结果也是电脑清一下故障码,还说你操作不当引起的。10万公里以上公司的国产奥迪A6有两台换过变速箱电脑,症状为挂档不走道,走道不跳档,仪表盘档位灯不停的闪呀闪呀。 本人并没有黑奥迪的意思,优点也很多,操控性好,路感好,底盘扎实,动力好,内饰整体做工看着大气稳住,商务用车首先。不知我说的与其他朋友是否有共鸣!谢谢


变迁的时代


其实材料是一方面,但是装配工艺,加工材料方面差距相当大,最简单的,钱没到位,不要说德国人匠心之类的话,德国的手工费比国内高多少倍,妈的,差那么多钱老子凭什么干那么多活。最简单的,现在都采用计件计工艺,我很用心的去做好的工艺。我做一件,别人2件甚至3件了,差距是速度吗,差距是特么钱,钱到位了,德国人的匠心毛都不算,最简单的,个人例子,我是做家电售后的,一客户维修机器,维修结束后,客户表示国内装配机器缝隙大之类的,我说别说缝隙大,自己在国外的机器同样的,缝隙小之类的,我说行,你掏钱,我给你弄得比你所认为的缝隙还要小,客户除了500块钱,头天晚上打磨接触面,重新布内走线,卡扣处理,客户来取机器,啥话都不说了,所以不要说国内不行,最主要的还是钱,钱才是一切的源泉。比如华强北,只要你掏钱,电子产品你想要什么样的就有什么样的,同一个产品,N个工艺


皮皮虾155138164


进口的整车来说就是一般配置高一些,主要还是零件的材质,我就是做奥迪配件的,国内的东西和进口的根本就没有办法比。就拿车门合页和机盖合页还说天地只差,国内05年底上的A6L到今天10多年,车门合页依旧达不到德国的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