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傳統文化:燈謎射覆酒令,看古人是如何猜謎玩樂的

謎語是中國元宵佳節特有文化,而且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的記錄來至東方朔的“射覆”(古代謎語格式一種),關於射覆,小說古籍都有記載,如漢末蔡中郎書《曹娥碑》陰“黃絹幼婦,外孫虀臼”八字,被楊修解作“絕妙好辭”四字。(黃娟指有色絲布,絲色既‘絕’,幼婦也就是少婦,少女即‘妙’,外孫即女之子,‘好’也,齏臼吃了舌頭受辛,舌辛即是‘辭’,合起來就是‘絕妙好辭’。)


傳統文化:燈謎射覆酒令,看古人是如何猜謎玩樂的

另如紅樓夢第六十二回,寶玉生日,薛寶琴與香菱抽籤玩射覆。薛寶琴用了《論語》中“老圃”的典故,她說出了“老”字,湘雲先聽了,忽見門斗上貼著“紅香圃”三個字,便知寶琴覆的是《論語》中“吾不如老圃”的“圃”字;見香菱射不著,眾人擊鼓又催,便悄悄的拉香菱,教他說“藥”字。這裡就是射‘香鋤拋藥圃’中的‘藥圃’。兩人都不說‘圃’字,卻各自用了‘老’‘藥’互回。可見射覆這種遊戲,必須要熟讀經典古籍,要不然普通人如何以對。以上說的都是關於燈謎的酒令。

除了上面例子,歷朝歷代關於燈謎故事還有很多,到了明清,猜謎已經成為最有趣的文字遊戲,童子文人沒有不會。而且隨著猜謎遊戲的盛行,後面又創造出許多形式,古人把它稱為格。朱存理《古今鉤元》雲: 考燈謎,有二十四格。“曹娥格”為最,次莫如增損格。增損格,即離合格也。這些格各有訣竅,猜謎時要靈活運用。
傳統文化:燈謎射覆酒令,看古人是如何猜謎玩樂的

《堅弧集》雲:吳郡的周貞履很有才情,寫了一本《閨情曲》,每行詩句皆隱藏一位古代美女。後因參與政事被人彈劾,與金聖嘆等人同死,這本曲子並失傳了。

沈秋田於是模仿他的格式寫了《賀新郎》,每個詞句也隱有一位美女名字,詞雲:

“靜把絲桐理,琴操。早則見、筠簾半卷,夜光雙系。綠珠。目斷玉門凝望久,關盼盼。獨坐有誰相倚。無雙。想塞外、月明於水。夷光。才到平明煙霧繞,朝雲。卻東來、紫氣氤氳起。步非煙。花片舞,紛如綺。紅拂。  

空依女弟歡相聚,妹喜。甘貧苦、綠芽凝翠,茶嬌。黃虀淡味。無鹽

。閒倚劉郎花下聽,蒨桃。兩個黃鸝聒耳。鶯鶯。總只在、垂楊樹裡。柳枝。遙望吳門一蕞爾,蘇小小。念丰姿、似玉同嬌女。如姬。想檀郎,應相憶。念奴。”這些也是射覆一種,上面隱射這些女子都是中國傳統文學中經常出現的女子。如《西廂記》崔瑩瑩,風月女子關盼盼,葬在西湖的‘蘇小小’,醜女鍾無豔,紅拂夜奔,西施夷光,蘇軾小妾朝雲,還有琴操、柳枝、無雙等人,都是古代非常有名的女子。
傳統文化:燈謎射覆酒令,看古人是如何猜謎玩樂的

燈謎是雅俗共賞的東西,自然有不少民間通俗作品、甚至用方言寫成的,都極為生動。下面舉兩個用吳語寫的謎語,看看民間作品的才智。如: 絲雖長,溼哩搓弗得個線;經雖密,乾子織弗得個絹。 冷便愛,熱便怕,有子花兒,結弗得個果;有子珠兒,穿弗得個花。 第一個謎底是“雨”,第二個謎底是“雪”。讀來都有濃厚的鄉土氣,編得都有情趣。

康熙時,也就是紅樓夢時代,劉廷璣《在園雜誌》記雲:上元節不僅京城百姓喜歡猜謎,揚州、杭州等地也非常盛行。燈會時,把燈謎寫在紙上,然後貼在燈棚上,大家遊街賞燈時,一塊猜謎玩。因為花燈上的謎語眾多,所以當時又叫燈社,另外圍觀猜謎時,也不叫猜謎而叫‘打燈虎’。為什麼叫‘打秋虎’,這個與射覆有些諧音,有‘以矢射之’之意。也有‘打燈謎’‘打文虎’等叫法。另外古人為了增加節日氣氛,鼓勵大家動腦,燈謎下面會打上贈送某物。如筆、墨、息香、白扇之類。

清代《清嘉錄》也有記載:掛在花棚的花燈,基本一面複壁,三面貼題,花燈謎頭,皆經傳詩文、諸子百家、傳奇小說,及諺語什物、羽鱗蟲介、花草蔬藥,隨意出之。凡是猜中,用隃麋(墨)、陟釐(紙)、不律(筆)、端溪(硯)、巾扇、香囊、果品、食物為贈,謂之“謎贈”。


傳統文化:燈謎射覆酒令,看古人是如何猜謎玩樂的

所以猜謎時,不僅要有節日花燈,編寫各種格式謎語,還要贈送猜中的獎品。而這三者最難的就是編寫謎語,不僅要新鮮有趣,而且要雅俗共賞。如《紅樓夢》中,賈母所說:“猴子身輕站樹杪”,謎底是“荔枝”,就是稍有情趣,謎面、謎底都是十分通俗的。寶玉那個謎:“南面而坐,北面而朝,像憂亦憂,像喜亦喜。”則是謎面文雅,而又十分巧妙,謎底卻是普通東西———鏡子。曹雪芹的謎語很多是包含讖語,所以這裡的鏡子,是‘鏡花水月’之意,賈母的荔枝亦有‘離之’意思。元春所作的炮竹,有‘一轟而散’預示,這些都是在告訴讀者,賈家最後一敗塗地,樹倒彌孫散,寶玉與黛玉的情緣,不過是場鏡花水月罷了。曹雪芹通過人物所作的謎語及謎底,及背後所隱藏的讖語,逐漸揭露她們最終的命運。

備註:

琴操,姓蔡,名雲英,藝名琴操,是北宋錢塘人藝名人,16歲那年改了北宋詩人秦觀《滿庭芳》詞而在杭紅極一時。後受到大詩人蘇東坡的賞識,引為紅顏知己。據聞後因與蘇對答問禪後,遁入空門。

步非煙,是唐代傳奇《非煙傳》的女主角,步非煙嫁人為小妾,後來與人偷情,被丈夫發現後,步非煙卻強硬的說:“生得相親,死亦何恨。”表示不後悔,最終被丈夫給打死了。

柳枝,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紅顏知己。李商隱寫有《柳枝》五首,比如“花房與蜜脾,蜂雄蛺蝶雌。同時不同類,那復更相思。

如姬,戰國時期魏國國王的寵妃,曾經為了報答信陵君的恩情而偷偷拿了魏王的虎符交給信陵君,幫助信陵君完成了“竊符救趙”的偉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