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济公姓什么?

一往情深664


济公俗名李修元!也就是姓李。信仰圈的形成离不开宗教生态环境的“文化场”。 天台山地处东南沿海,重峦叠嶂,清幽秀美,非常适合宗教生态成长,吸引了许多高僧名道前来修行。而天台宗教历史相当悠久,早在东汉三国时期就有佛教和道教活动,它是中国佛教史上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祖庭所在。释修佛,道修仙,俗崇神,三者虽然存在信仰差异,但在天台山却得到了很好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以佛教为核心,道教和民间信仰圆融共生,宗教与世俗和谐共处的景况。自魏晋南北朝开始,由于北方连续战乱和北民南迁,南方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

至道济(济公的法名)所生活的宋、元之际,东南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中心。天台山宗教得到了历代南方王朝政权和大批地方精英的政治青睐和经济支持,为这一文化场域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道济在佛教中属禅宗一派,禅宗以“修本心”、“察心性”为主旨。道济对佛教有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佛教的某些戒律只是“修心”的形式,出家人修行不必拘于形式。

而在世人看来,道济虽行状颠狂,饮酒荤食,混迹市肆,但其心性求善,故其死后现舍利、得善果,以至于被神异化也在情理之中。道济的佛教思想与五代时期志公以及与道济同时代的祖觉等“异僧”有类似的特点。


李三万的三万里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一哼起这首广为人知的《济公》连续剧主题歌,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那个鞋破帽破、疯疯癫癫的济公活佛。那么济公是否有其人呢?他姓什么呢?

济公真有其人,他俗姓李,名修元,法号道济,南宋 (1148—1209) 人,浙江省天台县城北永宁村石墙头。

济公在自己的自传里也有写到:“幼生宦室,长入空门”,可以说是高干子弟,但济公还是皇亲国戚。

济公的祖上李崇矩,生活在后周跟北宋年代,跟赵匡胤在后周本是同殿为臣,拥护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枢密史,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防部长。李崇矩死后,谥号“陇西元靖王”。

赵匡义的女儿、北宋第三个皇帝宋真宗赵恒的妹妹万寿长公主嫁给李崇矩的后人李遵勖,并育有三个儿子。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家境比较好的可能出纨绔子弟,做官也有这么一句话:“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除非突出的贡献,一般功名上是很难超过祖上,所以从这代开始,李府的官就越做越小,到了济公父亲李茂春一代是做了从四品,厨房膳站,用现代打个比方,你问他在哪里供职,他说是在中南海,干什么的,为国家领导人搞后勤服务的,是一个闲职,没有实权。这个时候已经是南宋了,缘于吏治腐败,李茂春干脆弃官经商,归隐天台。

而济公的出生,已经作为一个神奇的传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传说,李茂春年过四十还膝下无子,于是带着他的夫人王氏到国清寺拜佛求子,他们在礼佛的时候,拜到降龙罗汉,王氏夫人偶尔抬头一看罗汉楞住了,没有跪下来拜。

当时李茂春就责怪夫人怠慢了罗汉,但是陪同礼佛的国清寺主持说了一句话“夫人与罗汉结缘,恭喜员外要喜得贵子。”

李茂春将信将疑,回来不久李夫人真的怀孕了,到了1148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李夫人肚子痛,但是孩子始终不落地,李茂春就想求子的时候,夫人有失礼的举动,是不是这个原因呢?

所以他又往国清寺找师傅,师傅陪他到罗汉面前想去赔罪,就在他要跪下的那一刹那,罗汉下突然倒下来了,李茂春吓得面如土色,但是陪同的主持又说了一句话:“罗汉已经先走了,施主也赶紧走吧。”李茂春又将信将疑的往家里跑,还没到家门口,就听到婴儿洪亮的哭声。

婴儿生下来一直啼哭不止,家里人想了很多的办法,但是也没效果,又往国清寺找师傅,师傅跟着到了李府,看到师傅孩子的哭声变小,但是照样哭声不止,这个时候师傅就在孩子的头顶顺着摸了三下,倒着摸了三下,一边摸一边说:“不要哭,不要闹,你的来历我知道,见我静中没烦恼,你来动中活虎跳,既来之,则安之。”

这时候孩子破涕为笑,李茂春认为孩子跟国清寺和师傅都非常的有缘分,所以请求他赐名,叫李修YUAN,李修缘(元),修是修行的修,YUAN一个是缘分的缘,寓意与佛有缘,另一个是一元钱的元,恒修本命之元。

李修元在十八岁赴考之时突然出家,和家中有一场变故有关。父母双双得急病去世,病情来得很急,不出三日,就相继撒手人鬟了。

李修元在借宿的灵隐寺中,接到寄自家中的信时,一时万念俱灰。三天后,悲痛之中的李修元就在灵隐寺落发了,为他剃度的是瞎堂慧远禅师。有关道济在灵隐寺出家一事,历朝文献都无异议。

民国四年(1915年)印行的《天台县志稿》,也还照抄康熙二十二年(1883年)《天台志稿》上的说法:“年甫十八,亲丧,投杭州灵隐寺出家。”即使1995年版的《天台志稿》出说他:“十八岁赶临安,于灵隐寺出家。”

当然,无论世上是否有真的济公,无论济公姓什么,济公传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已深深印刻在广大民众的心里,道济天下,无我利他的济公精神,也一直为世人所称颂。


24帧半


感谢网友国家一级演员刘靖茹邀请我回答!也许我的网名叫弥勒佛,加之又有一尊弥勒佛笑容可掬的头像,似乎我与佛近缘了,呵呵!其实,我既不信佛,也不是佛徒。我之所以斗胆请了弥勒佛作头像和网名,也只是勉励自己要不畏艰苦,要笑看人生,仅此而已!


提到济公,我想大家都不陌生。特别是早年由我国著名喜剧演员游本昌先生,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济公》在当时热播,真可谓是万人空巷,把济公的故事家喻户晓了。尽管如此,但济公到底姓什么?恐怕还真的是没有多少人闲于过问的。说实话,关于济公的情况,我虽然曾经三次在杭州的净慈寺和灵隐寺看过有关济公的人物简介,平时也从一些零散的史料上看过关于济公的一些传说,但未必就能把济公说得到位。尽力而为吧,如有谬误还望指教!

济公这个人物,并非是完全的传说,历史上确实有其人。济公,原名或者俗名叫“李修缘”,系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人,生于公元1148年。据史料显示,“李修缘”的父亲李茂春四十岁左右才得子生了济公。济公出生后,其父亲李茂春请了位于当地天台县的天台寺,后改名国清寺的禅师为济公起的名叫“修缘”,即“李修缘”。民间传说中“李修缘”是“罗汉转世”。在“李修缘”十八岁左右,因其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先后紧挨着死亡了,导致了“李修缘”对人生万念俱灰,这才出家进入杭州灵隐寺做了和尚。

尽管出家的原因是传说,但“李修缘”十八岁出家灵隐寺是有史料明确记载的。当时,由灵隐寺住持禅师慧远(号瞎堂,又号佛海)为“李修缘”剃度受戒,取法名叫“道济”,后来人称“济公”。民间流传的济公就是戴着破帽,摇着破扇,穿着破鞋的邋遢形象。济公平时嗜好酒肉,行为举止放荡不羁,貌似疯疯癫癫,若痴若狂,从不拘世俗偏见。因此,民间又把济公叫“济颠”或“颠僧”。尽管如此,但济公确实是一位学识渊博,风趣幽默的高僧。

济公又是一个云游和尚,漂泊救世。平时好打抱不平,扶危济困,除暴安良。济公本身也懂得中医学问,经常为老百姓看病治病,深受平民爱戴。因此,济公叫“月行流光”,又叫“游侠”。济公的师傅瞎堂慧远禅师73岁于公元1176年圆寂后,济公仍在灵隐寺住了24年左右,于公元1201年移迁至杭州南山的净慈寺居住,又过了八年于公元1209年逝世,享年61岁。济公一生撰写了著作《镌峰语录》10卷,还有若干诗词等。史料记载,济公被列为禅宗第五祖,杨歧派第六祖,是我国南宋的一位著名得道高僧。济公行善积德,也给民间流传了“活佛”的美名!……


弥勒佛241769465


朋友们,济公是道教,佛教的综合形象,有道济之说,也为济颠绰号,其实,自古就有佛家不问姓名,道家不问年龄的规举,僧人皆姓释,道士为修仙长生不老,问这个不合佛教规举。既然济公是佛门理所当然姓释无疑。如有不知者,多请教佛教的大师们。定有禅悟偈语。善斋善斋,阿弥陀佛,福生无量天尊。道法自然。万法归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