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一个人出现心慌、出汗的现象,应该怎么办?

爸924


心慌出汗,只是症状,而导致这样症状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宜对症采取相应的办法,不应一概而论。

1.因植物神经失衡导致的心慌出汗。

主要根源在于心理,如过度紧张、压力大,焦虑、抑郁、神经衰弱、包括暴怒等。当人承受巨大压力时,心跳易紊乱,大汗腺促使汗水产生。

这种情况,出汗部分多见于腋下,汗臭也较大。

这种情况,平时应注意缓解压力,发作时深呼吸、喝点水、吃水果、喝牛奶等也利于缓解压力。

2.脱水性心慌出汗。

某些人群于剧烈运动后及天气极热时,易大量出汗,并因脱水导致心慌。

这种情况要注意补水,尤其是补钾。大量出汗造成低血钾是引发心慌的根源。

3.血糖过低引起的心慌出汗。

常见于糖尿病人,内出血患者以及久未正常进食的减肥人群。典型症状就是心慌、大汗淋漓、发冷或皮肤湿冷,特别是脖颈后及发际线部位,并有颤抖、恶心、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

低血糖发作时,应换到阴凉处,迅速吃些饼干、水果、巧克力,或喝杯糖水。如症状没有改善,需及时送医。公共场合中,如有人出现低血糖,应主动提供食品和饮料,不要围观,保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

4.过敏性心慌出汗。

心慌、出汗也是过敏反应的症状之一,因此,过敏体质的人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注意不吃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5.心脏病引起的心慌出汗。

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如果突然满头大汗,甚至导致浑身湿透,脸色苍白或灰白,四肢发凉,并伴有心前区绞痛、肩膀放射性疼痛,应马上怀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发作的可能。

心脏病发作时,血管迷走神经过度反应、冠状动脉出现痉挛,就会导致出汗、胸痛,紧接着可能出现心率和血压骤然下降。心脏病患者应随身带好急救药以防万一,一旦发作,最好平躺休息,并把衣领扣子解开,情况严重时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6.孕妇心慌出汗。

女性在特殊生理周期,由于内分泌变化,激素分泌的变化会影响到大脑的恒温功能,在大量出汗的同时,往伴随恶心、呕吐反应,并因大量出汗造成心慌。

这种情况,饮食上应适量吃些富含大豆异黄酮(植物雌激素)的豆类制品,利于缓解潮热,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7.甲亢患者心慌出汗。

怕热多汗是甲亢的特征之一,此外还表现为身体消瘦、心率过快、精神紧张、难以入睡、大便次数增多等,严重时眼球出现突出。

出现这些症状的甲亢患者应及时就医,对症治疗。保证碘摄入量是防止甲亢的主要措施,如适当摄入海带、紫菜等含碘较多的食物。

8.高血压患者心慌出汗。

这也是高血压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即阵发性心慌出汗。

除服用降压药外,平时宜多吃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绿豆、大蒜、海带、葵花子等,并密切关注血压,及时向医生咨询。

从中医角度来讲:

不热、不运动就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叫自汗,是气虚的表现,饮食上应适当多吃山药、牛羊肉等。

晚上睡觉时不自觉地出汗叫做盗汗,是阴虚的症状,可适量多吃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热性食物,还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喝。

不同部位出汗也能判断疾病。如头面部出汗多为气虚、脾胃有热;汗液自鼻梁和鼻翼两侧渗出,多见于肺虚病人;手足多汗多因气虚、肾虚,最好对症辨证调理。

不管是正常还是异常出汗,都要注意补水,最好加点盐和糖以补充电解质,盐和糖的比例为1:2。


纯钧LHGR


因为提供的信息较少,单纯从心慌、出汗这两个症状可以说是器质性性症状也可以是功能性症状,我觉得应该先排除器质性问题。然后再考虑是不是功能性疾病。

目前建议排出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

甲亢诊断并不困难,只要考虑到甲亢,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即可诊断。

如果有糖尿病这个基础病,如果出现这个症状就要高度警惕低血糖的发生,所以,糖尿病人要随身带一些糖块,预防低血糖。从某个方面讲,低血糖比高血糖对人的伤害更大。

当然,如果是正值50岁左右的妇女,也不排除更年期症状,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因此会出现一过性的潮热出汗和心慌现象,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功能性出汗、心慌,可以到更年期门诊做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对症,或者服用雌激素,效果不错。


小溪说保险


心慌同时伴随着出汗,这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其致病原因有三种,由轻及重为:低血糖、甲亢、心肌缺血。可以根据症状表现判断自己的问题根源。

低血糖:

我身边有一个同事患低血糖,我也是见识过才知道这个病症的可怕。低血糖时他心慌到浑身哆嗦,额头瞬间布满汗珠,然后就是疯狂的找食物往嘴里塞,吃了好多,大概十多分钟后才渐渐好转。

症状表现:通常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

生活中要注意:

①定时定量进餐,并随时携带巧克力、糖果等能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

②运动或是体力劳动前,要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如糖类、谷物、水果、干果等。

③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一定要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甲亢:

甲状腺功能失衡,甲状腺激素释放分泌过多,引起人体代谢亢进、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出现心慌、出汗等情况。


症状表现:心慌、出汗、失眠、焦虑、易怒、体型消瘦等,如不及时就诊医治,严重情况会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丧失劳动力,甚至死亡。

生活中要注意:

①控制高碘食物的摄入,严格控制碘的摄入可以有效降低甲亢发生几率,少吃海味,海带、紫菜等。

②避免激烈运动和体力劳动,甲亢导致基础代谢增加,人体运动耐力下降,适当多休息,减少剧烈运动和过重体力劳动。

③注意定期体检,甲亢是比较复杂严重的病症,不可以在家中自己调养,必须经过医院诊治,定期体检,防止恶化。

心肌缺血:

由于心脏内血液的灌输减少,血液中提供心脏所需氧气,此时会引起心脏供氧减少,代谢不正常。

症状表现:易疲乏、胸闷、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大量出汗,严重的会导致血压急速下降,出现昏厥或猝死。

生活中要注意:

①适度、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大心脏供氧量。

②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喜大悲,不看恐怖、过于激烈的电影或小说。

③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腹型肥胖者、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需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

总体来说,心慌伴随出汗的症状比较严重,不能单靠养生来解决问题,建议及早就医诊治,后续注意饮食生活调养。


震言


关于“心慌出汗怎么办?”的问题我来回答一二。

心慌与出汗的关系???

什么叫心慌???

心慌是中医对心脏跳动异常感觉的统称,这是中医传统称谓。中医中将各种心脏波动脉象在李时诊《濒湖脉学》中早有精论。心慌在心病分型中多见于“心阳虚”亦称“心气虚”中医阴阳八纲辩症中指“气”为“阳”吗?大道至简吗?

在西医的“心慌”内容就复杂了,“心律不齐,心率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脏早博,停博、房颤、室颤、传导阻滞......出现的症状还得用中医称谓心慌二字来表达。

心主汗???

中医有“心主汗”、“汗为心液”,之说,既心阳动则血液动,从血液中分离出的水份从毛孔中渗出中医称汗。

肺主皮毛???

中医有“肺主气”、“肺主皮毛”之说,肺气虚者易导至心气虚,肺气虚者易导致皮毛不固(既调解毛孔开合功能异常),当心气虚时会导致皮毛不固而出汗、多汗。常见于病毒性气管炎导致的心肌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这类病也易导致胸闷、心慌、出虚汗。有结核病者易出虚汗,尤其睡眠时出汗且大汗淋漓为盗汗。

关于出汗???

中医将汗分为实汗和虚汗。

实汗,多是劳动、运动中而出汗。实属正常现象。

虚汗,人多在自然活动中或坐或卧中而出汗,称自汗、凉汗、冷汗、虚汗、盗汗、大汗.....

自汗、虚汗、凉汗、大汗多与心脏有密切关系。

心阳虚(心气虚)???

心气虚者多虚汗、凉汗,多见于体质虚弱,体形偏瘦者,脸色白暗者、轻度贫血者、常有痛经者等,这类人在深秋、冬、春手脚好凉;在夏季及伏天多不出汗,一旦心慌心脏不适,手脚前额就好冒虚汗、凉汗。这类人要三补:补气、补血、补心阳。

心阴虚???

心阴虚者心阳必虚,心气必虚。多见血粘稠、血氧不足,冠心病,心脏辨膜病等。

心阴虚者可分为血液、血管及心脏病器质性发生病变导致的心慌和出汗。

心慌出汗轻者。

心慌出汗轻者,多是自汗,虚汗、凉汗。

如心肌炎、血压偏低、轻度贫血、低血糖........等。

心慌出汗重者。

心慌出汗重者多是自汗、虚汗、凉汗、粘汗、黄汗、大汗淋漓、大汗不止。

中医称“大汗不止乃亡阳之象”这种现象发生,多属心脏发出危重、危险信号,如不及时救治很容易导致心较痛、心肌梗死或死亡。因此,对这类患者的心慌和出汗别人应引起格外重视,患者本身也要自备急救药,一旦发生端倪,要就地坐下,口服急救药,吸足气,猛作咳嗽状,以用肺动之力迫使堵塞之处血栓快速通过,再等救护车。

另外血糖过低者也会大汗不止,心慌,浑身颤抖,全身无力发软瘫倒在地,或昏迷。这类人要知道自已血糖低的毛病,应提前预备补糖措施,准备点软糖,或含糖量高的小食品,以备不测。

心慌与出汗。

在生活中出汗是最多见的事。出汗者原因五花八门,心慌者原因也五花八门。但出汗者不一定就心慌,心慌者也不一定就都出汗。

因此,心慌引起出汗,要引起注意。因多汗、大汗、汗流不止导致心慌者,要引起警惕,要马上用药,或及时送医院。


浪击天1


首先,需要分析心慌的原因:

1、心里素质不好,情绪紧张,记得我上初中有同学,平时很正常,老师让回答问题,可能心里没底,他就会紧张说话颤颤抖抖,额头冒汗。还有电视上犯罪嫌疑人在被审问的时候,心理压力大,就会出现心慌不停出汗现象。

2、心脏疾病,心率失常,心跳突然加快,到200次/分,就会出现心慌,并伴随出汗,甚至头晕昏厥,有些人或有胸闷的现象。

3、低血糖患者,会出现精神力不集中,饥饿心慌出汗等现象。

出现心慌出汗,得知道是生理上的(如第一种情况),还是病理上的(如第二第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果不严重,只要培养下个人心理素质是可以改善的,多和陌生人交流,参加演讲等活动。如果是病理上的需要去医院查明病因,及时就诊,口头上很难弄清具体原因。



E路高格


心慌、出汗可能是身体疾病的原因,可能是心理疾病原因。

心慌、出汗是症状学表现,许多的疾病都会表现出心慌、出汗。首先就需要排除心脏的问题,心率快就会导致相应的心慌、出汗,这是必须首先排除的,做一下心电图,心脏彩超排除。


其他病因主要还是内分泌方面问题偏多。比如低血糖最为常见,一过性的低血糖可以赶紧补充糖分,症状很快缓解。如果顽固性的低血糖就需要查找原因了。

还有甲亢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需要去医院查找原因,查一下甲状腺功能。肺结核等慢些消耗性疾病会有盗汗的情况,心慌就不会太明显。


还有颈椎病也有心慌、出汗的临床表现的,当然还有一些伴随症状,比如头晕、手麻等。

心理方面的因素最常见就是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如果身体找不到原因的情况下,就需要分析是不是心理疾病的原因。分析一下有没有受得什么压力、刺激。当然就像焦虑症,也不一定有具体的原因,可能是广泛性的焦虑表现。这还是需要看看医生,必要时吃点药,做心理治疗。还有一个情况是围绝经期综合征,也有心慌、出汗,伴随是潮热以及焦虑一系列症状,是跟女性内分泌,雌激素减少有关,可以查查相关激素水平。还有就是休克前期,中暑前期也会。


因此,还是需要去医院查查是什么原因的,不管是身体疾病原因还是心理疾病原因都需要干预。当然正常生理情况下也会有些一过性的心慌出汗情况,也不用太担心的。望有帮助。


一盏茶的恬静


一个医生不能单单凭借两个症状就得出一个诊断,一个完整的看病过程包括询问病史(比如说主要症状是什么?什么时候起病的?由什么引起的?症状的特点以及细节是怎么样的?疾病是怎么演变的?有吃过什么药或者做过什么治疗?......等等等等)、查体、必要时还要做一些检查来查找病因。

如果一个人出现心慌、出汗的现象,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心肌梗死,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中老年患者,这是危及生命的急症,一般在劳累/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发作,发作的时候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感、心悸、胸闷、胸痛、大汗淋漓等等,不典型的还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要马上停止活动、平复心情,立即拨打120,及早到医院挽救缺血的心肌。

其次,我想到的就是低血糖,特别是有糖尿病的患者,我们都建议有糖尿病的患者口袋里常备一两颗糖,出门在外如果发现心慌、冒冷汗、手抖、脸色苍白等症状的时候,及时吃一颗糖补充糖分,并且及时到医院监测血糖并做进一步治疗。

当然了,还有其他的原因也会出现心慌、出汗的现象,就比如说甲亢、贫血、感染发热、神经官能症等等,结合其他症状具体分析吧。


全科吴医生



玉琴养生馆


心慌,出汗有多种可能造成,最常见的是体虚患者,因各方面器官功能减退,血液循环不力,血红细胞減少导致脑功血不足,容易产生胸闷,心慌,冒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同理;颈椎病亦極容易发生此状。

另;更年期综合症(男,女)因内分泌失调,导致心烦,意乱,易忘等情绪问题,也会产生上火,心慌,出汗。

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慢性病也会导致心慌,出汗等症状,尤其是糖尿病发生低血糖时,更容易产生此状。

抑郁症,焦虑症...精神疾病,因情绪低落,焦虑不安,食少眠少,导致精力衰退,凡事力不从心,着急上火而经常产生心烦心慌,大汗淋漓...等症状。

总之;心慌,出汗原因众多,此病情不可小觊,应去正规医院作全面检查,酌情服药,缓介症状!

一上浅答仅供参考,切勿随意对号入座,以免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

谢谢大家!祝您健康快乐!





亮亮2525274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