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視覺」五里村:和諧安寧入畫來

「視覺」五里村:和諧安寧入畫來

風景如畫的五里村

「视觉」五里村:和谐安宁入画来

如今還住在楊家大院裡的鄰里在一起話家常

「视觉」五里村:和谐安宁入画来

熊家大院

「视觉」五里村:和谐安宁入画来

楊家大院平面為組合四合院,線深三進房屋,大門、正廳、後廳依次置於一中軸線上,中軸線左右各錯落有致地置有房屋,利用房屋建築與天井的盛實相生,構成紙、墨、筆、硯圖形

「视觉」五里村:和谐安宁入画来

油坊頭大院

「视觉」五里村:和谐安宁入画来

油坊頭大院花窗

「视觉」五里村:和谐安宁入画来

建築內部,加大進深,中間廊道連接左右房間,大進深增加屋頂高度,增加室內空間,以適應川南夏季潮溼悶熱的氣候

「视觉」五里村:和谐安宁入画来

五里村傳統村落是典型的農耕文化村落,至今村民的生活依然主要圍繞著農業生產活動

「视觉」五里村:和谐安宁入画来

油坊頭大院木板壁上精美的雕花

一池碧水,一彎回廊,一口古井,一個古樸的四合院,一排掛滿桂圓、柑橘、棗子的果樹,三兩個正在曬穀子的村民。這裡,是全國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的江安縣夕佳山鎮五里村的傳統民居楊家大院。

紅白相間的牆,黛青色的瓦,長滿青苔的水缸,字跡脫落的中藥櫃……走進院子,入眼的一切,無一不在無聲訴說院子悠久的歷史。

120多年前,鄉紳楊氏在五里村桐梓灣的芳野中尋到一口井,井水回甜甘冽,據說喝此井水者長壽,楊家大院因此被鎖定在此修建。

穿鬥木構的房屋一間又一間,穿行其中,但見屋宇軒昂,古樸典雅。整個院落佈局嚴謹,窗欞裝飾講究,雕刻精美,能清晰地看見門窗上木刻的人物、花鳥。

這裡目前居住著三戶人,均是上世紀土地改革時分到的屋子。杜庭松便是其中一戶。

“我的孩子都出去了,他們讓我去,我不願意,這裡多好,冬暖夏涼,地震來了也不會倒,最多是甩幾片瓦下來。”杜庭湘一再表示,楊家大院設計很合理,住著舒心。

楊家大院是懸山穿鬥木質結構,木板隔壁,青瓦蓋頂而成,它原始是施之於梁、柱、門、窗、壁木構件,並都用以防腐油漆,整個建築古樸典雅,具有典型川南民居風格。

典型在何處?一是灰頂、白沿。其屋頂為懸山頂,整體青瓦覆蓋,屋頂邊緣均為白色瓦當收沿;二是斗拱、紅柱、白牆。大院整體建築結構為穿鬥木質結構,木板作為主牆板,其中穿鬥、樑柱都被油漆為硃紅色,牆面為白色;三是大進深。楊家大院廂房和正房跨度都超過8米,其中廂房內部被前後分為多間並內設有通廊;四是高屋基和完整的排水管網。院落地處地勢較低處,其院前為水田沼澤,防澇、防潮是楊家大院建設時的重點,所以其主體建築建在2米高的石質基礎上,並在院落內和石基中設計有相互連通的排水系統。

李壽良夫婦是楊家大院裡還健在的最後兩位原住民了。見到鏡頭對著自己,86歲的李壽良笑眯了眼,抱著養了8年多的貓對著鏡頭:“來,咪咪,你也笑一個。”一旁的老伴一邊擇著剛從地裡摘回的豇豆,一邊笑罵:“年紀一大把,還沒個正經,不像話!”

只要一家有人,其他三家出門都不關門,空了大家一起約起吹牛喝茶,農忙時互相搭手,門前的桂圓、棗子、柑橘隨便吃,這便是楊家大院住民們閒適而和樂的小日子。

楊家大院旁的農家樂“蘭花苑”裡,紅色的辣椒曬在地上,主人樂呵呵地和我們聊起了天,黃色的小貓慵懶地躺在竹子上眯著眼打盹,見到我們,睜開眼縫瞧了一眼,復又轉過頭呼呼睡去,陽光下小小的身子一起一伏,讓人無端地覺得安寧。

促使鄉紳楊氏定居於此的古井,就在楊家大院不遠的水田中。楊家開鑿此井本是運用風水中引水穩財的手法為家族穩固財源,後因常年水位高出旁邊水田水面,且大水年不溢出、大旱年不幹枯,且水質甘甜,被當地居民稱只為“萬壽泉”。不知是否真託了泉水的福,大院的人們高齡80歲、90歲的都很健康。

在楊家大院,我們能明顯看出政府文物保護的痕跡,但比楊家院子還老上40年光景的油坊頭老院子,卻是真真正正的原生態了。

從外面高處看,油坊頭老院子驚豔了我們——嚴謹的四合院結構,青瓦覆蓋的屋頂,白色的牆體,在歷史的長河裡呈現出斑駁的滄桑。

可走進去,院子的現狀也讓我們惋惜——院子幾近荒廢,天井裡鴨子、雞在吃食,玉米杆、枯竹子隨意堆放在門旁。

幸而還有一家住戶。“都搬走了,只剩我們了。我嫁過來就住這裡,29年了,習慣了。”徐宜才的妻子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又端出一缽花生,硬往我們手裡塞,“才煮起來的,都還是熱的,快吃快吃,不要客氣。”一旁的小孫女也學著外婆的熱情,“我給你們找個口袋裝點吧。”

農婦的淳樸熱情,稚子的赤子之心,讓整個破舊的小院溫馨無限。

盛開的鮮花,造型各異的插花、形態逼真的蝙蝠,千變萬化的幾何圖案……在油坊頭老院子裡,我們被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深深折服。

宜賓日報記者 曾朗 王春豔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