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夫人,名鑠,字茂漪,自署和南,東晉時河東安邑(今夏縣尉郭鄉蘇莊)人,世稱“衛夫人”。
衛夫人生於書法世家,她的從祖衛覬(jì)、從伯衛瓘都是著名書法家。她繼承家傳之風,酷嗜書法藝術,很早就以鍾繇為師,得其規矩。她自述學書經歷:“隨世所學,規摹鍾繇,遂歷多載。”
她擅長隸書及正書,深得“古隸”及“漢隸”筆法,將衛氏家傳之風融為一體。有《名姬帖》、《近奉帖》傳世。她的《近奉帖》,字形由鍾繇書法的扁方變為長方,清秀平和、嫻雅婉麗,已基本擺脫隸書面目,被譽為楷書之法則。
衛夫人不僅在書法實踐上有突出成就,且在書法理論方面也有重大建樹。傳她撰有《筆陣圖》一卷,雖僅五百餘字,卻以簡練的文辭對書法的基本法則作了深入淺出的闡述。其理論精闢,見解卓越,堪稱古代書法理論之精髓。有記載稱她還是書聖王羲之的老師,對其書法影響很大。
衛氏書法造詣高深,身為女性書法家在書法史上佔據著極高的地位。她像一顆耀眼的巨星,千餘年來放射著不息的光芒。之所以稱她為“傳說中的衛夫人”,也是因其在書法史中的一些關鍵問題上,總是留給後人猜想與討論的空間。如《筆陣圖》出自誰手、王羲之《姨母帖》中的姨母是不是衛夫人等,至今仍是大家討論的話題。
(圖為衛夫人書法《近奉帖》局部)
【衛夫人與《姨母帖》】
《姨母帖》現藏於遼寧博物館,是該館所藏《萬歲通天帖》中的第一帖。帖的內容為“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頓首、頓首。頃遘姨母哀,哀痛摧剝,情不自勝。奈何、奈何!因反慘塞,不次。王羲之頓首、頓首。”
大意是說,王羲之突然得到姨母噩耗,悲痛之情不能自已。可見他與這位姨母感情深厚,而帖中的“姨母”究竟何人,使得書聖王羲之如此痛心。有人提出,姨母當為衛夫人。
《書斷》記載,(衛夫人)永和五年卒,年七十八。由此推算,比王羲之大31歲,屬姨母輩合乎情理;《書史會要》中記載王、衛兩家有表親關係;《晉書王羲之傳》中記載衛夫人之子李允與羲之同好。這些都是判斷姨母是衛夫人的有利材料。
但對於以上說法,也存在著質疑。若姨母為衛夫人,那麼《姨母帖》應為王羲之中晚年之作。然而帖中書法筆畫凝重、樸拙,多有隸書筆意,呈現出王羲之早年的書寫面貌。這和《蘭亭序》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書風相差太大,四年內有如此重大改變,尚存疑問。
【兩晉是婦女書法藝術的鼎盛時期】
在書法史中,兩晉可謂是婦女書法藝術最繁榮的時期。這一時期,不僅官宦貴族婦女,就連官宦家庭中的下層婦女也能與書法藝術有緣。
在眾多書法世家中,王氏書法世家和衛氏書法世家裡都有著名的女書法家。比如,王羲之的妻子郗璇,在王羲之的薰陶下書法進步很快,成為書法名家。王洽的妻子荀氏,王珉的妻子汪氏都擅長書法。王凝之的妻子謝道韞,也是東晉著名的才女書法家。王獻之的保姆李如意,受王氏家風的薰陶,學習書法,善於草書。她教獻之習書,使王獻之在書法上終於成了大器。衛氏書法世家裡,最著名的便是上文提到的衛夫人。
兩晉婦女們之所以在書法藝術方面有所成就,與當時社會氛圍密不可分。家族式的書法傳承,使得書法藝術出現了父子爭勝,弟兄競技,夫妻比試,姻親相較,各大書法世家之間爭勁的局面。書法藝術在各書法家及各書法世家之間相互承襲,取長補短,並在競爭的氛圍中達到了繁榮昌盛。這為婦女書法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另外,當時的社會推崇玄學,封建禮教的禁錮相對鬆懈。婦女們的言談舉止,一反其他時代限制,追求才能、智慧、自由,對外界也能顯露自己的感情、氣質、性情。因此,婦女們能接觸到書法,學習到書法,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
閱讀更多 翰墨書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