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张江企业Teambition被全资收购的背后:阿里收割腾讯?

近日,腾讯种草数年的企业Teambition,被阿里100%控股。在此前的滴滴和美团大战,被收割者都是阿里,而这一次阿里跑到了终点。虽然这次并购和之前两次量级相差极大,但这是两大豪门在2B主战场的一次近身过招,颇具象征意义,现在的问题是,阿里的这次并购是收割还是接盘呢?

张江企业Teambition被全资收购的背后:阿里收割腾讯?

Teambition的买点

首先来看Teambition,它是一款共享工作中的任务、文件、分享、日程等内容,实现团队实现日常协作、项目管理的在线协作工具。

假如要研发一款新产品、制作一个广告案或者策划一次婚礼,在Teambition上创建项目,将所有相关的团队成员添加到项目里,就可以提供管理任务、日程会议、文件存储、即时讨论等多种协作功能。

Teambition以普通员工作为切入点,对小团队和独立的项目组实行免费,当管理层介入之后,再推出具有多种核心场景和增值功能的企业版本。在企业版里,管理者可以看到员工的工作状态与项目进展情况,任务级别的优先系数,都是展现的十分清楚。管理层可以随时介入过程管理,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它最重要的卖点是企业协作社交化。Teambition创始人齐俊元认为,企业协作软件超过企业社交化软件是必然趋势。所以在所有人认为办公场景流量来自于电脑时,2014年Teambition推出移动版,当年的移动端和网页流量比可能是1:9。但从2014年开始,大屏手机开始普及,手机能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

2015年Teambition的iOS客户端成为2015年苹果年度精选产品。目前,Teambition服务付费企业超过数千家,每天有超过100万个的项目在Teambition上运行。Teambition在产品上线之初就已经提供开放接口,并慢慢为诸多不同行业的企业以插件形式解决了实际的个性化需求,现在也不乏华为、TCL等大型企业客户。2013年成立以来,Teambition已融资约1700万美元。除了微软和腾讯,其他投资者还包括IDG Capital和Gobi Ventures。

具有企业移动社交能力的Teambition同时进入了阿里和腾讯的射程。那为什么是阿里最终得手了呢?这要从两大巨头各自的2B历史和秉性来说。

2B路上先行者

2010年,BAT三位大佬在深圳IT峰会上关于云展开论战,这为日后BAT在ToB的道路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也是BAT三家差距拉大的分野。

那次论战中,李彦宏说:“云计算这个东西,它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

马化腾说:“像使用水和电一样使用云计算资源,要几百年后、一千年后才有可能到达阿凡达那种现象,现在还是太早了”。

马云激动地说,“最怕就是老酒装新瓶,你看不清他在玩什么,突然爆发出来最可怕。”

战略眼光独步天下的马云,并非坐而论道,其时已经为云投下了血本。彼时,阿里云计算项目已经开工半年多。为支持阿里云,马云提出阿里金融全线业务迁往阿里云平台。阿里云初期业务发展艰难,在质疑声中,马云强力支持:“我每年给阿里云投资10个亿,投个10年,做不出来再说。”

5年后,马云又有大动作。2015年马云带领阿里众高管拜访芬兰的移动游戏公司Supercell,这家企业一年税前利润15亿美元的公司,只有不到200名员工。每个团队只需要不超过7名员工,团队可以自行决定开发什么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推出公测版。

如果用户不欢迎,则迅速放弃,寻找新的方向。支撑这种高效散兵作战模式的基础,是Supercell经过6年时间沉淀下来的游戏中台。中台将游戏开发过程中公共、通用的游戏素材和算法整理起来,可以同时支持几个小团队在几周时间内研发出一款新游戏,并能鼓励员工充分试错。半年后,阿里效仿Supercell,启动了中台战略。其中隐约能看到今日Teambition、钉钉们的影子。

直到2018年9月中旬,在香港一家高级俱乐部里,腾讯十几位高管围坐在一张圆桌前,开了整整3天的闭门会议。马化腾发问:云是不是腾讯一定要做的?

3天后,腾讯人得出结论: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下半场,To B是王道,云是最重要的战略工具。腾讯要搞云、搞技术中台。

掐指一算,此时距离深圳云论战已去8年,距离阿里启动中台已去3年。在一日千里的互联网世界里,这是无法衡量的时间消耗。以至于今日的腾讯,只是一家公认的C端公司。由于C端的胜利来得过于辉煌,腾讯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而此时的移动互联网红利消失,所有的互联网巨头、投资机构、创业公司都面临的问题是,2C消费互联网投资和增长已经触及天花板了,发展越来越困难。而阿里已经成为仅次于亚马逊、微软全球性云端巨头了。

数据残酷的证实了这一点,据《2018智慧企业数据报告》,截止2017年12月21日,企业微信宣布拥有150万家注册企业,3000万活跃用户,其中IT服务、零售、制造业行业占比排名前三。2017年底,钉钉注册用户数突破1亿,2018年3月31日,钉钉的企业组织客户数量超过700万家。在全球范围内,钉钉也是最大的企业服务工作平台。

所以近两年,马化腾亲自主抓2B业务,在其公开场合出席的活动,几乎都与2B业务相关。

基因决定喜好

腾讯的时间并没有白白溜走,在C端和阿里的缠斗中可以说大获全胜。并通过C端的胜利向B端渗透,譬如微信支付对支付宝偷袭得手。腾讯以C为根基,进击B端的打法,这种打法让阿里相当难受。

腾讯的执行力和追踪能力是其立足的根本,在发现追赶目标之后,往往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018年4月18日,腾讯在北京宣布正式推出专注多人协作的在线文档产品——腾讯文档。这是一款类似一起写、石墨文档等产品的在线文档工具,支持随时随地创建、多人协作式编辑等,可以实现旗下的QQ、微信等多个平台的编辑和分享。

张江企业Teambition被全资收购的背后:阿里收割腾讯?

腾讯文档在TIM等产品上进行了一年的孵化,直到活跃用户突破500万人之后才正式发布。

腾讯文档打通QQ、微信社交关系链,做到办公社交无缝衔接。还将接入腾讯内外部能力,提供最佳办公体验,培养数亿用户使用在线文档的习惯。腾讯对腾讯文档足够重视,为其单独打造一个APP并独立命名。虽然腾讯已经投资了Teambition,但当它打造自己的企业文档时,对这个长于企业社交应用的兴趣自然就下降了。

更为重头的是企业微信,通过与微加、泛微、浩顺等知名企业服务商合作,以开放战略与重量级企业产品达成更深的互通。

作为企业服务类软件,钉钉早已是行业巨头了。不过它的功能太过全面和复杂,从下图钉钉和企业微信的共性示意图,可以清楚的看到,钉钉必须通过复杂的功能设置,弥补自身社交不足的先天短板。它相比企业微信特有的功能,恰好是微信已经具有的那些社交功能。而企业微信背靠微信的社交资源,尽量让自己的企业功能更为简洁流畅,尽量帮助用户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张江企业Teambition被全资收购的背后:阿里收割腾讯?


双方都是从自己的优势出发,向对方的优势渗透:钉钉拓展与工作不相关的应用场景,试图让钉钉更多的进入用户日常生活;而企业微信则深度切入工作场景,争取覆盖更多的场景,为企业提高效率贡献价值。

这也决定了二者在2B领域的并购喜好。

对阿里而言,偏重企业移动社交的Teambition,能够补强钉钉社交不足的先天短板。对社交的渴求是钉钉终生的癖好,在自然界,童年的烙印将伴随终生。临床观察证明,一个人在童年遭遇过饥荒,终其一生,对收藏食物有宗教般的痴迷。钉钉本来是对标微信的产物,在与微信的争夺中以巨大差距告负。虽然独辟蹊径成为2B巨头,但对一切带有社交属性事物的追逐,写入了它的基因。

钉钉未来发展方向也正是如此:扩大社交软件的版图,通过组织在线、沟通在线、协同在线、业务在线和生态在线,找出新的突破方向,这里蕴含着阿里的社交软件帝国梦。

最近钉钉和超级流量App学习强国的深度合作就是这个战略的体现,钉钉深度植入学习强国,二者可以打通兼容,只要强国用户点开“消息”按钮,就能直接与钉钉好友聊天。

所以阿里对Teambition社交属性的渴求,强于腾讯对对Teambition企业办公属性的渴求。相应的钉钉的2B属性也较腾讯更为吸引Teambition。

在腾讯与阿里的2B之路上,类似的潜在收购目标还有很多,究竟谁是谁的菜,大致的规律应该是这样,社交的归阿里,企业的向腾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