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误读《红楼梦》我们是否缺少从爱情的角度,品读这本文学名著?

​之前我曾经在我的一些关于《红楼梦》的解读文章中归纳过,我把我解读《红楼梦》的内容划分为有三个层面,

首先是故事层,第二是文学与美学层,第三层是文化层。我们在故事层里可以任意的挖掘其故事,不管是考据也好,还是探佚也罢,也不管是阶级还是阴谋,总之就如鲁迅说的那样,经学家看到了易,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在故事层面,我们尽可以发挥我们的好奇和想象。

误读《红楼梦》我们是否缺少从爱情的角度,品读这本文学名著?

然而当我们把《红楼梦》当成一部文学作品去读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进入到文学与美学层面,这时的《红楼梦》就不再有那么的多的意义指向,它所表达的就是一个关于爱的文学与美学命题

当我进入文学层面解读《红楼梦》的时候,我会将探佚和考据进行必要的隔离,对于《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并不来自与这些五花八门的考证,而是来自于文本本身,当一部作品写完之后,关于作者及其他背后的历史研究意义,在文学层面是可以逐渐的将其淡化的,因为文学价值主要来自于文本本身的艺术价值,否则这就成为一本文献,而不是一本名著。

曹雪芹在写《红楼梦》之前,我们的封建文化里并没有真正抒写爱情的文学作品,而在《红楼梦》之前的作品,如牡丹亭和西厢记那里,那些所谓的爱情也仅仅是建立一见钟情的基础之上。其实我自始至终都对“一见钟情”有一种质疑,质疑“一见钟情”并不是因为爱情本身,而是因为美貌,而过去所谓的才子佳人,也并不是源于爱情,而是源于一种因貌取人的男女不平等本身而存在的梦幻罢了。

当女人以美貌而被取悦的时候,这本身就已经脱离的非功利化的爱情价值取向,把两情相悦建立在美貌(郎才女貌)的实用基础之上,这就是为什么曹雪芹在开篇就对所谓的“才子佳人”故事的否定,过去的作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爱情,而他要书写的才是一个真正爱情故事。

就算在今天我们讨论爱情,都仍然时不时的被嘲笑,因为我们今天太多的爱情却毅然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而曹雪芹当时向往的,今天我们仍然还在奢望,这就是《红楼梦》艺术价值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原因。

误读《红楼梦》我们是否缺少从爱情的角度,品读这本文学名著?

我们在故事层面谈论的内容始终绕不开现实,现实就离不开功利,这些都是实用的价值讨论,我们欠缺的是对《红楼梦》的非功利性解读,也就是对爱的解读,通过我们看《红楼梦》的角度,也证实了我们如今的现实世界,人人的心态几百年似乎并没与改变过。

其实爱情就如曹雪芹开篇写的那块石头一样,它是无用的,因为它就是一种爱情的象征,但它也是美好的,是我们一直以来都缺少的。

要读懂《红楼梦》,我们就应该首先理解一种关于历史空间的概念。我们过去的历史,你如果有心翻翻二十四史,就会看到它们就如鲁迅说的,那就是一部吃人的封建历史而已,而这部历史仅仅记录了二十四个姓氏家族的王旗变换和更替,这种更替的光鲜背后,却是权利与利益的争斗。

在《红楼梦》里,薛宝琴的那首《赤壁怀古》里有这样的诗句: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对比苏轼的那首: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就是两部历史的的鲜明对照。当我们都在为风流人物呐喊的时候,宝琴却在关心背后的血与泪的历史悲剧,这就是爱。

误读《红楼梦》我们是否缺少从爱情的角度,品读这本文学名著?

虽然我们崇拜那种金戈铁马的荣耀与辉煌,但那却是一部暴力与战争的历史,而非属于整个历史,我也曾经在一些文章解读内容中多次提起,我不喜欢历史,但我喜欢用小说阅读代替历史的阅读,就如贾宝玉曾说,除了四书之外,杜撰的也太多,因为我认为历史并没有所谓的真与假,我更在乎的是过去的历史,它似乎缺少了一部关于爱情和生活的历史,他是不完整的,也是无味的。

漫长的几千年封建史,它缺少了温度,一种具有人性味的温度,这也是《红楼梦》为什么残缺却仍然可以成为一部经典之作的原因,因为它弥补了这种历史空间的温度描述缺失,而这种温度不是来自于忠,也不是来自于仁,而是来自于爱。就如长城的历史,有人看到的是一部是秦始皇的长城史,也有人看到的是一部孟姜女的长城史,前者是史家看到的,后者却是诗人看到的。

而我们的封建文化中似乎就缺少像《红楼梦》这样记录爱的文学作品,在曹雪芹写完《红楼梦》之后的几十年,就有了我们熟悉的沈复的《浮生六记》,然而在当今我们人人都质疑爱情的时候,却发现人人都在看这些爱情故事

误读《红楼梦》我们是否缺少从爱情的角度,品读这本文学名著?

我相信沈复一定看过《红楼梦》,以至于后人把浮生六记叫晚清的小红楼梦,其实它们都是我眼中的另一部历史,一部记录爱与生活的另一种历史书写。

在故事层面我们可以把《好了歌》解读成关于人生虚无的,道与佛的人生之歌,而如果放到文学层,我们应该明白除了“好就是了”,还有“了就是好”,当我们知道追求物质是一场虚无之后,我们应该懂得追求看似无用的“爱”,追求爱与美,使之成为一种信仰,那就是曹雪芹所说的“了”就是“好”的文学意义。

就如有的作家宁可相信“黛玉”就是“代欲”一样,林黛玉是爱的象征,那曹雪芹的希望一定是用爱来代替欲。

《红楼梦》就像是我们的一个爱情寓言,它可以照出世间对于爱情的百态,在我们身边的人,想娶薛宝钗当老婆的占据绝对的优势,而这种选择却是完全出于婚姻的考虑而做出的选择,就如贾宝玉一样,当选择了婚姻,也就必然失去了爱情,薛宝钗除了没有爱情,几乎是完美无缺,

然而没有爱情的人能算是一种“美”吗?

《红楼梦》是一本“大旨谈情”的书,这个情就是爱情,过去一个没有爱的无趣历史,就这样不声不响的延续了几千年,没有爱的力量,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不过是一部刀光剑影,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人间悲惨史,当我们看到晚清那衣衫褴褛的平民,他们用那呆滞的目光看着未来茫然的时候,过去的那些辉煌它又能证明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