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榮縣鄉鎮機構改革成省內市縣學習樣本

 11月27日,記者在榮縣編辦採訪獲悉,作為全省鄉鎮區劃調整試點市所屬縣之一的榮縣,按照自貢市委的要求,9月底全面完成了鄉鎮區劃調整,並探索試點了鄉鎮機構改革,其成功做法成為了省內威遠、安嶽、瀘州、巴中等地學習借鑑的標本,有的率隊學習考察,有的傳閱改革方案,有的聽取改革經驗介紹。榮縣本次借8個鄉鎮撤併之機,探索鄉鎮機構改革有三大亮點。


  科學合理設置機構,規範明確職能職責。榮縣編辦介紹,機構改革前,鄉鎮只有“一辦一所三中心”,即安辦、財政所和三個事業機構。機改後,根據區劃調整後的人口、幅員面積、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等指標因地制宜,又實行限額管理,新增了黨群服務中心、退役軍人服務站、社區治理服務中心、農民工服務中心、村鎮建設綜合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等,各鎮(街道)的黨政機構達到9個。比如,農民工總數在5000人以上的11個鎮,就設置了農民工服務中心,專門抓農民工返鄉創業和服務農民工。
  機改前,榮縣鄉鎮共設置黨政機構74個,事業機構82個;機改後,榮縣鎮(街道)共設置142個黨政機構、74個事業機構的職能職責體系,機構編制部門全部進行了職能職責明確和完善,有效防止因職能職責不清而發生推諉扯皮現象。
  突出編制下沉,重點服務基層。本次鄉鎮機構改革,縣級部門“消了腫”,多達206名縣級事業編制下沉到了鎮(街道)事業單位,這是榮縣前所未有的大動作,基層人員編制力量得到進一步充實和加強,主要涵蓋農業、林業、水務三個行業。
  “採用‘打破重組’方式,重新核定人員編制數量,改革完善派駐機構管理體制,撤銷農、林、水等縣級部門鄉鎮片區站所,其職能、編制、人員全部整合到鎮(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改革後,各鎮行政編制平均增加2至5名。”榮縣編辦介紹。

  “我縣是第一批40個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大量的農口編制下沉到基層,他們可在鄉村大舞臺更好地施展才能,為榮縣鄉村振興做貢獻。”榮縣編辦介紹。“這次鄉鎮機構改革,我鎮畜牧站、林業站、水務站下沉的編制就增加了10多個,農業服務中心人員多達21名,接下來,我鎮抓農業發展就有了技術人才支撐。”度佳鎮黨委書記黃新宇說。
  準確定位鄉鎮職能,給予鄉鎮部分自主權。榮縣鎮(街道)機構改革,著力把轉變和優化職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準確定位和合理配置鎮(街道)職能,著力強化鎮(街道)基層黨建、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基本職能,推動鎮(街道)職能由“管理型”向“公共服務型”轉變。
  榮縣本次鄉鎮機構改革後,根據鎮(街道)設置的黨政機構和核定的行政編制數量,確定黨政機構中層職數191名,實行總量控制,但不明確到具體機構,由鄉鎮根據工作任務量綜合使用。這在過去是沒有過的。“鎮(街道)在事業機構中,引入激勵機制,由鎮(街道)推薦,擇優選擇1個職能最重要且工作出色的事業機構主要負責人按副科級配備,這項改革過去更沒有。”榮縣編辦介紹。(蔣兵/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