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二戰結束後,翻譯官一句口誤,讓日本幾十萬人跟著陪葬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簽署《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由於蘇聯沒有簽署《波茨坦公告》,日本便要求蘇聯從中斡旋,想與盟軍進行和談。之後,日方開始等待蘇聯的答覆和盟國的最後通牒。

二戰結束後,翻譯官一句口誤,讓日本幾十萬人跟著陪葬

​7月28日,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召開記者招待會。當時,日本官方通訊社—同盟通訊社發表了鈴木聲明的英文譯本:“我認為聯合公告只是重複開羅會議聲明。對於日本政府來說,看不到重大意義,只能完全將它忽略,並且為了成功地結束戰爭而堅定地戰鬥。”—鈴木明確拒絕了《波茨坦公告》,決心要與盟軍決一死戰。之後,美國於8月6日向廣島投下原子彈,令十萬人喪生;8月9日,再以原子彈轟擊長崎市。

事後,美國表示,如果日本不拒絕《波茨坦公告》,美國就不會向日本投擲原子彈。而根據日本戰後文獻及鈴木的發言,日本當時並沒有拒絕《波茨坦公告》,只是暫時不予置評。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二戰結束後,翻譯官一句口誤,讓日本幾十萬人跟著陪葬

​原來,鈴木在回應《波茨坦公告》時,沒有明確地說“暫不置評”,而是用了意義含糊不清的 “默殺”一詞。“默殺”這個詞沒有對應的英文單詞,即使在日文裡也可以解作“不置評”或者“拒絕”等意思。而日本同盟通訊社卻將此句翻譯成“完全忽略”《波茨坦公告》,路透社和美聯社更是翻譯成“拒絕”《波茨坦公告》。美國戰時總統看到的文本正是路透社和美聯社發出的版本。在關乎國家存亡的聲明中,鈴木顯然不應該說得模稜兩可。

二戰結束後,翻譯官一句口誤,讓日本幾十萬人跟著陪葬

​但鈴木是位日本政客,日本政客說話一定是模稜兩可,這是慣例。同盟通訊社的翻譯員卻在不清楚鈴木聲明的原意的情況下,選擇了錯誤的譯文,把“完全忽略”《波茨坦公告》的話硬塞進鈴木的口中。路透社和美聯社編輯又將“拒絕”《波茨坦公告》的話硬塞進鈴木的口中,這才導致日本連吃兩顆原子彈。

有趣,有料,有深度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