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雪,是冬天最美的一道風景。

枯枝敗柯有了雪的妝點,一夜間可以開出梨花;人間惡路歧在雪的覆蓋下,彷彿成了潔白、坦蕩的大道。

因此,詩人們愛極了雪花,尤其是飄飄颺颺的大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形容大雪,我們經常將其喻作鵝毛,雖然略顯粗俗,倒也熨帖生動。浪漫的詩人,經常以柳絮喻之,東晉謝道韞還因此得了個“詠絮才”的稱號。

若說“浪漫”,李白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最喜歡余光中對李白的評價: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還有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那麼,在李白的筆下,大雪還像柳絮嗎?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不!柳絮太小了,太柔了,太不符合他飛揚跋扈的形象了。

於是,李白的雪至少有手那麼大——


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

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

空負頭上巾,吾於爾何有。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這才是李白式的浪漫,將誇張運用到極致,明明讓人不可思議,卻又讓人覺得,嗯,就得是這個樣子。

詩中的“王歷陽”,是歷陽縣一個王姓的縣丞,根據李白的詩可知,王歷陽好追慕前賢,以生性恬淡的陶淵明為偶像,學陶淵明撫無絃琴,植五棵柳,戴濾酒頭巾。可在李白的眼中,王歷陽有個要命的缺點,那就是不肯飲酒,這簡直是對陶淵明的侮辱。所以,氣不過的李白,寫這首詩嘲諷王歷陽。

開篇兩句純粹是為了烘托氛圍。北風凜烈,暴雪像手一樣大,可見天氣及其寒冷。大冷天的,喝酒再適合不過了。可王歷陽卻不肯陪李白喝,難怪詩仙要發怒了。

手一樣大的雪,已經夠大了吧?

一般般,席一樣大的再瞭解下?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北風行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二句,與上首詩意思類似,通過寫雪之大,來突出氣候之寒冷。


只是,這“大如席”的雪花,驚得人合不住下巴,大概,它只能存在於神話中以及李白的詩中了。


“燕山”一詞的出現,引出“幽州”的思婦,從而引出身在更加苦寒之地的“君”,進而揭示出戰爭的罪惡。


“大如手”、“大如席”的比喻,雖然新奇別緻,但似乎簡單粗暴了些,難道李白眼中的雪沒有更柔美一點的嗎?


當然有。白雲夠柔吧?只是……

清平樂

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
高捲簾櫳看佳瑞,皓色遠迷庭砌。

盛氣光引爐煙,素草寒生玉佩。

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這場雪可能是這麼來的:天上的仙人喝得酩酊大醉,抓來幾片白雲,把它狂亂揉碎,撒到人間……

“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詩仙想象力真是太驚人了,我們除了愕然張口還能做些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