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老公南下打工了,为了不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我选择留在家里,我的选择对吗?

大马哈77


这个问题由“司马日记”来回答,我们国家人口大量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口迁移,但是很大一部分都是外出谋生打工的,往往夫妻二人一起。结了婚有了小孩,外出打工就得把孩子留家里让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照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留守儿童”,对于孩子童年会造成一定缺失。

很多家庭的老人身体能力也有限,照顾留守儿童也没有很用心,一日三餐温饱即可,其他时间儿童只能自己玩,或者和村里其他留守儿童一起,看着别人家的父母亲近,内心渴望得到父爱,母爱的情感没有得到,长此以往会变得失望,在幼小的心灵上造成不可弥补的情感缺失。所以,我们在影视剧或者短视频里看到的那些画面,过年回来几天,孩子高兴的不得了,走的时候孩子痛哭流涕不让走或者有的乘孩子还在睡觉偷偷出门的。每每看到,令人潸然。

父母有一个在家里,对孩子来说童年时光都是美好的。老公南下打工,那说明家里情况也不太好,女人照顾小孩也需要经济来源,不如做点小生意,比如小卖部,种菜去街上贩卖,有条件的做电商贩卖当地特产,有能力的拍视频vlog,记录美好生活,让更多人看到,既有收益也有了乐趣。写文章,做头条,拍抖音,发西瓜视频,现在人有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经济来源,关键是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这样才能看到收益的希望。

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很多家庭往往是只管生不管养,任小孩生长,或者说让他长大就行。但是从小受到该有的教育却没有。当我从小从窑洞里长大,再到砖瓦房,小康屋,我的童年是在窑洞里萌芽,砖瓦房成长,没少受到父亲的打骂,现在想来一个人的童年时光竟然没有任何值得回忆的地方。甚至有点反感,有点排斥。除了那些劳动的场景,学习都是各种波折,从小被人欺负。好在现在很多东西都想通了,时间总是向前走的,看见美好,看见未来。


司马日记


你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我是一个有两个女儿的70后妈妈,十五年前,我和老公留下8岁的女儿出来广东打工 ,孩子给她爷爷奶奶看管。老年人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倒是照看得妥妥贴贴 ,但是对她的教育方面就不敢恭维了。到现在她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跟我们的感情都比较疏远。

有句话说得好,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如果孩子不主动亲近你,更说不上贴心了吧!

缺席了孩子成长的陪伴,也成了我这一生的一种遗憾。

所以,你这样做是正确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莞漂的云


怎么做都是难,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夫妻两地牛郎织女,跟丈夫出去,孩子不在父母身边,缺失父爱母爱,孩子教育成长又成了一个大问题。

据我所知中国的农村绝大多数一到开春,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屯子中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一到年底,他们又回到老家,开春又出去打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父母出去了,许多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孩子教育问题就成了一个很头疼的事,因为有的爷爷奶奶根本教育不了孩子,还有只能自然成长。

虽然有老师在学校教育孩子,但是老师也不是万能的,孩子好的成长是受家庭环境和父母言传身教,加上学校教育共同的结果。

比如有的孩子特别淘气,不好好学习,把老师气的蹦高高也没有法,打也不是,骂也不是。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等等还有许多问题。

结果就造成许多留守家庭的孩子,混了个高中毕业证,然后再和他父母一样出去打工挣钱。

其实这样的孩子一点不比别人差,只不过从小贪玩罢了。也许换一个好的环境他就能够成材。

等到这个时候,父母也无奈,父在外打工辛苦,结果孩子又走自己的老路。

从教育孩子这个角度来说,我赞成你留在家里。

同时希望你能够看一些教育孩子的资料,把孩子从小起步阶段培养好,让他知道生活的不易,让他明白做人的道理,让他知道只有通过刻苦学习,考上大学以后才能有好的工作,让他知道努力学习是为自己学习,通过不断努力学习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否则就会和爸爸一样在外辛苦打工挣不多少钱。

同时希望你也能学一些知识,在家里搞一些养殖业,种植业,如果能挣到钱,把丈夫留在家里,这不挺好嘛。

如果你的丈夫在外面做得好,就把孩子和你接过去,这样就可以在大城市发展了,把孩子送到当地学校,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最好不过了。

不管怎么说都要努力,你和你的丈夫年龄看样还不大,机会会留给那些能吃苦有恒心勤劳的人。

我看好你,努力吧!


8月abc


首先比较肯定你这种做法,虽然为了孩子,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挣钱,但是孩子成长就这一次,你留下来是值得的!

像我母亲为了我们姐弟上学,南下打工,当时我上高中妹妹初中,弟弟小学,虽然不是小孩子对我们的影响是一生的,我到现在还没有安全感,以至于我一个女孩子养成男孩子性格,到现在结婚了才会慢慢收拾自己!

原生家庭对孩子影响是深远的,父母的陪伴很重要,所以现在再难我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

以前小的时候不懂事,其实有了孩子才懂得,没有钱哪来好生活,有时候为了生活也不得不离开,要不是母亲我们兄妹三个也不可能上出来,啥事情也没有十全十美,父母也在努力当好的父母,无奈穷人还是很多,都要生活。

所以现在在家门口都有企业,在家也能挣钱,多亏国家政策好,我今年春节回家过年,好多人为了孩子都在家门口挣钱。

这位母亲是个好母亲,为了孩子好多女人牺牲很多,希望更多家庭理解女性,给他们物质和精神上支持。有个母亲就因为尿不湿买贵了,就挨打。不我能理解!

希望天下父母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陪伴自己的孩子,世上少点有问题的青年,孩子代表



破茧成蝶的力量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只有一次,虽然说物质生活很重要,但是陪伴更加重要。在我大概六岁的时候,父母外出创业,留我在家跟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对我很好,但是不管怎么说,心里总是很难过,每天睡前都特别想妈妈,那时家里又没有电话,好不容易去小卖部打个电话,爸妈忙着又没空接,心里更加失落。虽然我大姨经常接我去她家住,可是也代替不了自己的父母。那段时间特别自卑,也不愿出门跟其他小朋友玩。夏天的时候,去河边游泳晒得黑黑的,头上不知怎的又长了好多虱子,伯娘就把我头发剪得短短的,整个人像个男孩子,又黑又丑还瘦得跟猴子一样。到放暑假了,去找爸妈,我妈都认不出我了,抱着我痛哭,然后我妈就下定决心回家,我爸一人在外地工作。后来上了小学,女孩子总是早熟一些,班上母亲没有在身边的女孩子,就开始懵懂的跟大一些的男孩子谈恋爱,初中读完就辍学南下去打工了。有个女孩子16岁就跟男朋友去贵州,直到生了孩子才告诉家里面,她父母过去看她,家徒四壁,没多久就留下孩子跑了,又嫁去山西,生了孩子然后又跑了……所以在孩子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熟时,家长陪伴在身边,好好教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人的一生就一次,后悔不可重来。


挠痒痒猫


为了不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我放弃了工作,过上了经济紧张的生活

搬起砖我就没办法抱你,而抱起你,我就没办法搬砖。这是之前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反映了在陪伴孩子和挣钱两个选择中间的艰难。而我毫不犹豫的选择陪伴孩子,因为我觉得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候其实就那么短短几年,一旦到了十几岁就开始对父母没那么依赖了。

我之前和老公一直在北京工作,虽然工资不算特别高,但是比起老家的工资水平,还是高出一大截,除了日常开销还能剩下一些。而老家那边根本没有多少工作机会,虽然我们也不愿意一直北漂,可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而在生完孩子休完产假之后,我在老公的强烈要求下,暂时跟公司办理了离职,因为孩子太小,也因为婆婆无法来北京帮我带孩子,更因为如果把婆婆带到北京,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是一个不小的消费,可能我们的工资就剩不下多少钱了。

在孩子9个月的时候,原本有工作的公公突然也失业了,这意味着这个家只有老公一个人在挣钱,为了帮他分摊压力,我决定把孩子留在老家由公婆照顾,我再次回到原来的公司上班。记得把孩子放在家去北京的那天晚上,刚上火车我的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流,心里觉得特别亏欠孩子,他才刚刚满9个月,我这一走他连母乳都吃不上了。而老公则在一旁一直安慰我,说咱爸妈会特别照顾好孩子的。但是爷爷奶奶毕竟不能跟妈妈比,没有妈妈在身边的孩子,总会让人心里觉得可怜。

再次回到北京工作之后,每隔2个星期我或者老公都会回家一趟看孩子,看到他在家还算可以,这才放下心来。时间过得特别快,转眼间孩子就会走了,马上也该学说话了,我心里还是特别遗憾不能见证孩子的成长。在孩子2周的时候,我觉得孩子需要陪伴,需要来自父母的教育,所以我在纠结了半年后最终还是选择了辞职彻底离开北京,再穷再紧张我也要和我的孩子在一起,正好这个时候老公的收入也高了一些,公公也重新找到了事情做。我奋不顾身的回到了老家,留下老公一人在北京工作,等到合适的机会他再回来跟我们母子团圆。

现在孩子已经三岁多了,我明显感觉到孩子跟我在一起更活泼,更开心。而以前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候,总感觉孩子有些怯。村里有句话说没娘的孩子自绵三分,就是说孩子可能没有妈妈撑腰会影响他的信心。虽然现在经济上有些紧张,可是以后挣钱的机会还很多,而孩子的成长就这一次,所以哪怕穷一些,我也要和孩子在一起。到现在每天看着孩子学会新的东西、长得更高,心里特别庆幸当初回来的决定,否则我想我一定会遗憾终生的。


第一奇谈


分享一下我的真实观点吧。应该这个问题不存在对与不对的回答只是责任心的一种,因为我老公也是去外面打工,就我一个人在家带着两个小孩子,本来我也不想在家的,但是没办法。孩子们有时候需要嘛,如果两个人都出去的话,对小孩子成长有影响吧,所以只能这样子啦。


桂钦曾姨日记


我非常赞同你的做法。

打工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生活质量,也就是生活的幸福点,快乐点。

而教育好孩子可以说是每个家庭都面对的问题,如何更好的教育和培养孩子,使其优秀,健康快乐的成长,家长有很大的责任。

我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我虽然经济上贫瘠,但我的两个孩子却都是一本院校学生,让我很幸慰。

其实人生最大的收获就是你的孩子比你优秀,比你有成就。

我就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非常赞同你的想法和做法。



衣纯174502


对。十年二十年之后,你会为自己的决定而庆幸而自豪。

随着打工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为了给孩子丰裕的物质条件,把孩子变成留守儿童,让幼小的孩子在乡村中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可这样真的好么?

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陪伴,他更需要的精神上的陪伴和呵护。弗洛伊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多的爱,孩子缺少了爱长大后会怎么样呢?

小时候缺少零食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很爱吃,很会吃,很喜欢吃,这个比较容易弥补;

小时候缺少衣服鞋袜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一直买买买囤囤囤,买了很多很多衣服,根本停不下来买衣服的脚步,这也比较容易弥补;

小时候缺少书籍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很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图书,见到书就控制不住想买,哪怕买完还没来得及看,但这也比较容易弥补;

……

可小时候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长大后,会如何索取爱呢?会不会为了得到一点点爱而让自己卑微到尘埃?会不会为了得到所谓的爱而三观不正强取豪夺?会不会心甘情愿沦为愿意给她廉价的爱的人做奴隶?……

无法想象,缺少了爱的孩子如何弥补空一块的心灵?

一个小孩子,小小的年纪,本来是应该和父母建立亲密感和母亲依偎在一起的时期,因为父母打工被留在家里给爷爷奶奶照顾,让小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这样父母或许赚了很多钱,可是却缺失了孩子成长的唯一机会。

留守的孩子会在小小年纪里,提前品尝到离别亲人的痛苦,会早早感受到父母的缺位和亲情的缺失。

对这些小小的孩童来说,每个节假日,都会期盼着和父母相逢,然后在短暂的相聚之后,又要忍受离别的痛苦。

对这些小小的孩童来说,每一次打电话,都是不能被父母拥抱和亲吻的言语问候。

对这些小小的孩童来说,别人家父母对孩子的拥抱陪伴合家欢乐的场面都能让自己的心灵凄凉泪奔。

网络上有张照片传得很火,照片内容就是:打工回家的爸爸马不停蹄地往家赶。快到家时,他发现村口的树下,一动不动地站着自己3岁的儿子。为了早点见到父亲,孩子每天都走几里路,一个人站在村口等啊等,北风呼啸,他冷得直打哆嗦,依然不愿意回家。“我要等爸爸!”你打拼江山时,别忘了孩子一直在等待。他或许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但你,是他的全部。

小小的孩子,本应该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腻歪的时候,父母却没有参与自己的成长,一次一次失望过后,就会变得:有些话说不出来,有些心情无法倾诉,有些感觉注定要埋在心底,慢慢地心灵包上了硬壳,对父母不再依恋,对父母充满疏离,内心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深深的被遗弃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没有父母呵护的留守时光一寸一寸蔓延,负面影响生根发芽,后果会逐步显现出来,能够陪伴和养育孩子的时光不再来,等孩子性格形成:或者内心孤僻,或者冷漠疏离,或者被隔辈人溺爱成熊孩子,或者内心没有爱和安全感,心灵成为一个荒原,人格有缺陷。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赚多少金钱,都换不回来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

我们知道任何感情都需要用心经营才能建立起来,任何关系都需双方共同维护才能够稳固。即使是亲子关系,这种血浓于水的感情,也需要用心的呵护和全心全意的陪伴。君不见古话说得好“谁养的孩子跟谁亲”,谁陪伴孩子多,孩子就依恋谁,跟谁好。妈妈爸爸不陪伴自己的小宝宝,想仅仅凭借远隔千里打电话互动和寒暑假期的短暂相处,就得到一个乖孩子亲孩子,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亲子关系绝对不是与生俱来的。蒙台梭利讲过,在孩子幼年时期(0-3岁)期间母亲和孩子有一种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关系不仅仅指的是婴儿依恋母亲,也有婴儿依赖抚养者的成分在内,产生于养育者和孩子互动的点点滴滴过程中,还能双向作用,既能让孩子爱上母亲依恋母亲,也能让母亲喜欢上孩子被孩子依恋。依恋关系奠定了父母与孩子以后时光里亲子互动的方式和相处的模式。

其实就像蒙台梭利在求学路上遇见的乞丐小孩儿,小乞丐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即使讨饭也毫不在意,很快乐,无忧无虑,因为物质虽然荒废,可精神丰盈,有爱所以他感觉到心灵的滋养,能够形成很高的自信和安全感,所以小家伙快乐。

这也就像欢乐颂里面的安迪,回忆起自己的妈妈是个疯子,但在寒夜里却把温暖留给自己的幼女,妈妈虽然疯了,但给孩子的爱没有疯狂,还是那么本能那么浓郁。这是安迪自我怀疑与自我恐惧心底的唯一亮光,她肯定自己被妈妈爱过,即便妈妈神志不清楚,可爱在,所以安迪最后发现自己心里有一盏灯,那是妈妈给她点燃的。

可见,让幼小的孩子充分地获得爱建立起好的依恋关系十分重要。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就如蒙台梭利所说,当幼小的婴孩发出各种需求信号时,妈妈应该在身边,并且及时地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妈妈要根据对孩子的了解及时调整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举止,让自己更好地适应孩子的需求。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尤其是妈妈应该陪伴在孩子身边,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为孩子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院有项调研表明,有很多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在心智方面发展相对于妈妈在身边陪伴的孩子缓慢,难道说这些留守儿童缺少金钱和食物营养么?可有些父母打工能保证孩子不缺钱,可是为什么如此呢?

原因就是这些被留在家乡被老人照顾的孩子没有和父母建立良好依恋关系,所以孩子没有在关键的敏感期打下基础,这样的孩子因为没有安全感容易胆怯退缩,即使长大以后也难以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对环境适应力差。这些孩子缺乏心灵的养分,没有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孩子心里就没有依靠的港湾,所以心灵漂泊无依,没有和父母有效的沟通,建立起情感链接,这些孩子很少知道爱,不知道如何表达爱,一生在寻找爱和被爱的路上漂泊,可能会因为一些甜言蜜语一些肤浅的爱而误上歧途。

不要说父母都打工离家把孩子扔给老人照顾,即使父母中有一个上班忙,不经常回家不经常陪伴孩子,孩子都没安全感。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尽可能的陪伴孩子。

龙应台曾经说过,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在这个有效期内,父母要格外的珍惜,陪伴孩子,和他们一起成长。收获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孩子,你人生整个下半阶段都会是快乐的。


数学妈妈俩个娃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关于您这个问题,我觉得您的想法和做法是对的,孩子小的时候,需要父母的陪伴的,如果父母长期不在家,外出打工,孩子很容易出现叛逆,自己遇到什么事情,没有倾诉,当自己看到别的同学有父母陪伴,有父母接送的时候,心里也会难受的!其实您可以做出如下的做法:

第一:您先在家好好带你们的孩子,孩子不能离开父母的,父母的陪伴和爷爷奶奶的陪伴是不一样的,照顾好孩子的生活,照顾好孩子的学习。

第二:先让你的老公先去南下,找好工作之后,先工作几个月或者一段时间,然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们孩子也还小,可以带过去,和你老公一起相聚,在当地找个学校,让孩子上学,自己也可以找个适合的工作,一家人团聚是最好的,也是增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使得一家人的感情得到升华!

第三:工作几年之后,孩子长大了,如果是必须要回到你们老家去上学的话,可以回来一个人,你老公依然在南方,您可以一个人带着孩子在老家辅助孩子的初中 高中的关键性时期的学习,这样你们也在这几年挣到一些钱了,也没什么压力!我觉得这样还是比较好的!如果孩子可以在外地上初中高中的话,那就更好!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