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網易雲、QQ音樂為何不作Spotify“學徒”?

互聯網時代,流媒體的地位依舊不可撼動,根據最近尼爾森音樂的年度報告顯示,Spotify、蘋果音樂和YouTube等服務上的美國音樂播放量比去年增長了30%。

其中,Spotify依舊是海外不可忽視的流媒體平臺。

先回顧一下Spotify之所以成為頭部流媒體的幾個關鍵點,首先是PGC內容豐富,版權庫龐大是高用戶付費率的關鍵,其次是極為精準的推薦分發機制,根據用戶聽歌喜好而生成多個每日歌單。

然而,仔細觀察國內的流媒體平臺就會發現,這些年,平臺都走出了自己的路,Spotify的方式也並沒有被模仿。

網易雲、QQ音樂為何不作Spotify“學徒”?

網易雲、QQ音樂

為何不作Spotify“學徒”?

近年來,面對亞馬遜、蘋果等強勁對手,Spotify的做法是通過繼續增強長板,加深內容豐富度、完善音樂推薦技術等手段來維持護城河。

不過依舊避免不了各種問題,其中首當其衝就是唱片公司高昂的版權費用。在面臨未來可能會與三大唱片公司解約的風險之下,Spotify通過買買買來補充非音樂內容,去年收購兩家播客公司Gimlet Media和Anchor。

雖然Spotify的用戶依舊在增長,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末的月活躍用戶(MAU)數量為2.71億人,同比增長31%,環比增長9%,訂閱量增加了1,000萬,付費用戶總數來到1.24億,用戶總量則攀升到了2.71億戶。

而且另一邊,Spotify依然沒有改變營收單一的狀況,目前依然只有兩種渠道:會員訂閱和廣告收入,此外,在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裡,Spotify也再次陷入虧損狀態。

營收單一、業績虧損……都讓Spotify看起來不像是個好老師。相比之下,經過多年發展,國內的流媒體收入更加多元、業務邊界也早已擴展。丁磊就曾在採訪中為網易雲音樂定下四大盈利模式:會員、廣告,音頻直播,以及會挖掘雲音樂更深層次的社交功能。

尋求非單一音樂內容,也是國內流媒體平臺近年來的戰略重點,從2018年開始,很多音樂平臺開始陸續上線短視頻、直播,內容也不僅限於音樂,類型更加紛雜,比如鬼畜、搞笑視頻,一些視頻不乏帶有B站的影子。

網易雲、QQ音樂為何不作Spotify“學徒”?

但所有平臺都面臨的問題是,諸如歌單、評論以及每日推薦等常規操作,或者是增加MV式短視頻等功能延伸,更像是平臺內會員的一種“圈地自萌”,不能擴大潛在的增量受眾範圍,顯然也不能承載流媒體更多的變現野心。

某種程度上,這個道理也可以理解為,一個偶像最終的商業價值,更多取決於路人緣而非核心粉絲一樣。

如何撬動會員以外的用戶,這是網易雲、QQ音樂的第二增長空間,也是網易雲、QQ音樂如今發力的重點。

突破粉絲圈層

挖掘會員之外的價值點

先說網易雲音樂,發展至今,音樂類型較為廣泛,已經擁有諸如韓流、日音、民謠、國風、電音等品類,網易雲音樂作為平臺早已沉澱起各個圈層的用戶。

在內容上,除了靠入駐音樂人自制之外,網易雲音樂也與垂類綜藝打通,先後買下《歌手》、《聲臨其境3》等節目的獨家版權,《歌手當打之年》1-4期的播放量達2601萬,

Mlog、雲村等則幫助音樂人繼續加強這種社交屬性,置於歌曲播放頁上的Mlog功能中,某首歌就可以作為一個主題,圍繞用戶自身或歌曲本身,引發相關愛好者的討論。

根據網易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由於付費會員、數字專輯、直播等版塊的帶動,網易雲音樂第四季度數字專輯的收入也再創新高。

社區內部的口碑發酵,歌曲獲得更廣泛的圈層注意,比如華晨宇的數字單曲《好想愛這個世界啊》,在12月4日上線,單曲售價3元,截至目前,銷量破2008萬張,刷新數字單曲全網銷量紀錄。

網易雲、QQ音樂為何不作Spotify“學徒”?

同樣的道理還有最近破紀錄的韓國偶像團體防彈少年團,截至2月28日,防彈少年團的《MAP OF THE SOUL :7》專輯在網易雲音樂上的首周銷售額已超40萬張,銷售額超1000萬元,成為2020年首個單平臺銷售額破千萬的專輯。

另一邊,QQ音樂背靠騰訊,這幾年也在用音樂不斷向外擴展邊界,在公益、科技、遊戲等方面都有所涉獵,都讓音樂不再屬於粉絲樂迷的自娛自樂,而是服務於更大眾化的群體。

比如在公益上,在2月初,由「S製造」牽頭,旗下音樂人謝宇倫和永彬Ryan.B、都智文等創造“抗疫”單曲《炙熱陽光》,也在這次的疫情中,獲得不錯的口碑與關注度。

網易雲、QQ音樂為何不作Spotify“學徒”?

此外,沈蟲蟲、永彬Ryan.B等四位音樂人還擔任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官方歌單推廣大使,與霍金女兒Lucy Hawking、牛津大學化學博士戴偉等科學家合力打造系列歌單,實現更多跨界與關注。

而近年來流行的泛直播,也放大了這種可能性,當音樂人成為主播,首先不僅意味著,能夠與粉絲平等交流,音樂人表現出來的真實、有趣的一面,還容易獲得路人好感,最近流行的雲音樂節也說明了這一點。

在此前不少線上音樂節,歌手在直播間與粉絲談起專輯來歷、展示創作過程,在網易雲、QQ音樂的歌單底下也有相關討論,音樂人姿態平等的與粉絲交流,氛圍也十分平和,此外還能促進更強的社區屬性。

總的來說,因為不斷的跨界,加上平臺的內組織、社區屬性,讓音樂人的數字專輯獲得口碑發酵,形成“從音樂到社區,再回音樂”的穩定循環。

2020,音樂人直播的春天?

而近年來的直播、短視頻與音樂相互滲透,也讓平臺在往直播方向發力,可以說,如今大部分的音樂人已然離不開直播。直播與歌單、精準推薦、樂評社區可謂是相輔相成。一類是負責在上游分發原創音樂,一類則是在下游繼續加強用戶與音樂人的粘性,

傳媒大學的《2019中國音樂人報告》顯示,2019年,37%的音樂人涉足過直播,比2018年增長了一倍,直播已經成為音樂人們第二大收入來源,年收益達到千元以上的音樂人佔比46%,少數音樂人通過直播獲取的年收入在50萬甚至100萬元以上。其中,就有30多位音樂人主播在網易雲音樂的LOOK直播平臺的年收入超過百萬。

在網易雲音樂2020年的規劃裡,就為LOOK直播提出了“1+2+100”的方向:繼續深耕“音樂直播”這1領域,加強網易雲音樂和LOOK直播2個平臺聯繫。2020年,LOOK直播也將重點扶持100家公會。

QQ音樂也是在2020年繼續推出億元扶持計劃、去年又跟B站合作,而B站近年來有意往直播發力,預測在2020年也會有更多音樂人通過直播形式獲益,也有望突破以往音樂領域的受眾,實現更大範圍出圈。

說到底,平臺各種形式的進化,也同樣是在倒逼音樂人的改革。當然,這種改革也是有利有弊,一位資深樂迷就曾質疑,認為音樂人往直播轉型,會削弱音樂人屬性,某種程度上也會破壞音樂人的形象或“人設”,甚至會面臨掉粉風險。

不過對於更多非偶像性質的獨立音樂人而言,社區的互動氛圍依然是所看重的,真誠的樂迷也遠比狂熱粉絲更重要,在平臺的社區機制促使下,讓音樂人的作品能夠得到真正的欣賞,而不是無腦的追捧,這也是音樂人們不會成為下一個被拖累的“肖戰”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