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离“家”的日子

难免会想“家”

熟悉的眼神,亲切的乡音

似乎又回到我们浦口

“仁爱 精业 合作 超越”的医院精神

原来如此凝聚力量、如此鼓舞人心

再次点燃我们内心火热的激情

将蕴藏其中的深意和美好祝愿

在匆匆步履和举手投足间

竭力诠释着健康与希望

在武汉烙下浦口印记


侯有婷:为同一个希望而努力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热情大方、善解人意是同事们对她的最初印象,仁心大爱、尽职尽责是同事和病患对她的一致评价。而作为一名带教老师,从工作到生活,侯有婷关心爱护同学,被同学们评为“最美带教老师”。疫情发生以来,她坚定地说:“现在武汉那么多病人,我宝宝也生过了,正值年轻,我不去,谁去!”我们共同坚信: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定会战胜疫情,希望就在明天!明天会更好!

——护士长 朱玲霞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今天是侯有婷抵达武汉的第23天,这里的天气忽冷忽热,但丝毫不影响队员们的工作热情。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病区,侯有婷克服种种困难,迎难而上,适应了各项工作。在这里,队友们默契的配合、熟悉的眼神、亲切的乡音,深深地温暖着彼此;在这里,队友们专注的眼神、忙碌的身影、体贴的关怀,仿佛让侯有婷回到了自己医院。“仁爱、精业、合作、超越”的医院精神此刻是那么富有感染力,是打动内心的一种拼搏精神,是不折不扣服从命令的一种执行力,它深深地感染着、推动着每一位队员,让大家的一言一行给武汉人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浦口印象”。


生命的孕育蕴藏着健康的信心和希望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对于病患,侯有婷认为他们最大的共性就是善解人意、心存感激。40床是一位正值孕中期的孕妇,在迎接生命到来的美好孕育期,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有一次侯有婷正帮她做胎动监测时,小宝贝淘气地踹了妈妈一脚,正是这富有生命力的一脚让她俩瞬间触摸到了生命的活力,也正是这一脚帮助孕妈妈坚定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她变得乐观了很多。由于孕妇需要补充营养,住院期间又是隔离状态,侯有婷和其他医护人员每天都会从外面给她带好吃的,虽然话语不多,但湿润的眼圈表明了她内心所有的感动。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48床是一位“古怪”的大爷,有一天清晨,侯有婷照例去为他抽血,大爷总把头埋在被子里,不肯拿开被子,怎么劝都不听,甚至都不太愿意和侯有婷说话,这样“不配合”治疗可不好。耐心询问后,大爷说:“你别和我说话,我怕传染给你。”听到这一句话,看着床上仍包裹严实的大爷,她心里不由得感动起来。最后,侯有婷还是没有拧过他,就这么一直蒙着被子完成了操作。临走时大爷反而主动开口了:“你们这些姑娘、小伙真是不容易,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多么善良的大爷啊!相信命运一定不会亏待他。而大爷的“古怪”行为也给侯有婷等队员上了很好的一课,让她更坚定了自己选择的护理事业。


浓浓的亲情是她源源不断的战斗力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每一位出征勇士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在默默支撑和鼓舞着。在离家的这段日子里,侯有婷依然能感觉到浓浓的亲情,每次视频电话总能被幸福包围。电话接通,儿子会第一时间出现在镜头里,淘气地喊着“妈妈”,给她看看长高了没有、长胖了没有;妈妈总会放下手头的活,“吃好了没有”、“睡好了没有”唠唠叨叨地说一堆,爸爸则在最后补充几句,要保护好自己,要坚守岗位,发扬革命精神;弟弟、弟媳总是会拿侄子侄女的一堆糗事来哄她开心;老公则是每晚睡前一条关切的短信或一个笑话,使她放下一身的疲惫,活力满满迎接第二天的战斗。这些日子,在侯有婷的心中,沉甸了太多的感激,千言成语化成一句话:愿您我一切安好!明天会更好!


徐庆:复杂工作、单一生活交汇成武汉记忆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90后的徐庆是一名三岁孩子的宝妈,也是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资深护士,是一位富有爱心、耐心、责任心的优秀护士。疫情蔓延,冲锋的号令吹响时,徐庆纵然难舍年幼的孩子,仍抱着坚定的信心请战出征,义无反顾踏上武汉疫情最前线,她想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帮助武汉的病患早日康复,早日赶走疫魔,早日凯旋!

——护士长 王方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2月9日早上,刚下夜班的徐庆便匆匆来到会议室集合,今天与往日有所不同,90后的她将以白衣战士的身份出征武汉,这是临行前的集中准备。医院领导、同事们为徐庆准备了丰富的生活物资和防护物资,她默默收拾着,心中充满感激。推着行李箱,徐庆与爱人、孩子匆匆告别,心中纵有不舍但依然坚定:“我是一名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与使命,这个时候我应该站出来,勇敢出征,我准备好了!”踏上飞机前一刻,她才鼓起勇气拨通父母电话,哽咽中,她感受到父母的担心和不舍,也记住了父母的叮嘱:“一定保重自己!”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抵达武汉的第二天,培训日程安排得很紧凑,下午通知大家去即将工作的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徐庆的内心既激动又不安。大概15分钟的车程,口罩、帽子、护目镜……身着战袍的大队人马抵达即将拼博的战场。医院大门口有好几辆救护车,很多穿隔离服的医务人员正在转运病人,出发前每天在新闻里看到的疫情报道,现在正出现在眼前,场面让大家震撼,战斗已经打响。进入病区才知道病区已经连夜收治了48位患者,里面有一家三口,有气切的病人,有瘫痪的病人,有失明的病人,还有一位怀孕28周的孕妇……可想而知,后面的医护工作有多严峻,但是有这么多老师在,相信团队的力量定能战胜一切!“加油,徐庆!”徐庆暗暗给自己鼓劲。


我的第一个“时刻准备着”的夜班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徐庆的第一个班是个夜班,她和同伴共3人来到病区。带队老师告诉她们有护理人员在里面,三人便在休息区随时待命,快到清晨6点的时候,老师才让其中的2人进去换班,同事们考虑到徐庆年龄最小,便抢着先行进入。老师们能奋不顾身的冲在前面,让徐庆深受感动。她做好防护继续守候,直到上午9点也未能进入,这个班就这么“时刻准备着”,直到下班也没进去。不过这反而让徐庆忐忑的内心有了缓冲的准备,虽未能真正上战场,却能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适应工作,这份“幸运”,让她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以更好的状态迎接真正的挑战。


战地日记

2020-02-18

今天是来武汉的第10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似乎让人忘记了这个城市的安静。每天都是医院、酒店两点一线,虽然生活有些枯燥,但每天的工作却很有意义。因为进入病区前需要30分钟穿好防护服,所以我们上班得提前一个半小时出门,下班要半个多小时才能完成交接班、脱隔离衣、消毒工作。


我经常上内消班(就是这些区域的垃圾清理和消毒工作),这个班需要穿比其他人多穿一层隔离衣、一个面屏。当我从缓冲一区忙碌到缓冲四区,再进入病区,每次都是大汗淋漓,汗水浸湿了眼镜,但是没办法擦拭,只能在有限视力范围内继续工作……真的很累,但这是一份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正因为有了我们一丝不苟的内消,才能给其他同事的安全更多一份保障。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2020-02-22

今天是来武汉的第15天,今天休息,一觉睡醒已是中午,经常上夜班感觉昼夜已紊乱,睡眠已颠倒。透过窗帘,外面是一个情好的天气,很想出去走走,但是身为一线人员必须自我隔离,不给团队添麻烦。在武汉的日子,总会有一些好心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关心着我们,感觉很暖心。武汉人民都很热心,也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心。一开始,家里人还在担心在这里能不能吃好,能不能睡好?“有这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请家人和同事们放心,我在这里一切都很好,不需要担心我。”


李丹:勇敢之行源于榜样的力量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护士长,你放心,我的宝宝已经懂事了,我的父母和老公会替我照顾好孩子,而且他们都非常支持我。我不仅想为国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更想给我的宝宝做一个好的榜样!”科里的这些孩子似乎一夜之间都长大了,我的顾虑和担心还没说出口,李丹坚强的决心、勇敢的决定却说服了我,去当一名逆行勇者,希望这么善良的孩子,在武汉抗疫一线能够积极乐观面对工作中的各项困难和挑战,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救助患者,早日完成使命凯旋,我们等你!好孩子!

神经内科护士长——葛向华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在李丹的心中,从小就有一个英雄梦,源于爷爷榜样的力量。从记事起,爷爷便是一位脑梗后遗症伴一侧肢体残疾行动不便的老人,但他非常坚强,对生活从不服输,正是这种精神在李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英雄”的种子。长大以后,自己事事处处以此为榜样,并立志要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去帮助疾苦的病患。


报名成功的那一刻,人未动心往之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自新冠肺炎蔓延以来,李丹多次报名参战,要求投身到最艰难的疫情一线,第一次没成功,第二次继续报,她的一颗赤胆衷心和坚定信念终于打动了护士长和院领导,在元宵之夜第二秕驰援武汉的名单中,李丹如愿以尝。心愿实现得太快,第二天即将要奔赴这座英雄的城市,想到自己的护理专长能为武汉正饱受新冠病毒折磨的病患服务时,李丹的内心激动不已。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2月9日是出征的日子,为了轻装上阵,临行前,李丹剪去了飘逸的长发,她说:“长这么大,没做过什么大的牺牲,今天我剪掉了心爱的长发,我不后悔。”同事、朋友都来送这个可能的姑娘,护士长一大早便准备了许多生活和防护物资,像长辈一样为她张罗着行李,主任和其他同事也纷纷过来送行,这次“出征”让李丹内心感到无比温暖。

病房实战的那一刻,信心满满对抗新冠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李丹在武汉的第一个班是晚班,病房静悄悄地。那天晚上有个病人需要输液,由于第一针没打上,于是组长邀请李丹去帮忙打针,她没有多想就过去了。平时技术熟练地李丹第一次感到双手笨拙,双层手套妨碍了扎针的灵活性,虽然帮病人打上了,但是她还是不太放心,再三询问病人疼不疼?病人摇摇头。李丹输液结束叮嘱她:“如果有什么不舒服一定要告诉我们。”患者应声“好的”,并表示感谢,李丹微笑着对她摆摆手。这是李丹的第一次上岗经历,虽然不如平时那么操作顺利,但依旧让她激动了很久,并一直保持着高昂的斗志,相信自己和同事们一定能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

【连线前方】侯有婷、徐庆、李丹:烙下浦口印记!

消毒班看似简单,实则并不轻松,这是一个让李丹记忆深刻的一个消毒班,那天安排病人检测核酸,每当这个时候李丹既激动又有点害怕,激动的是她期待着病人多次检测“阴性”,这样就可以早点出院了,因为这是对所有医护工作者最好的回报,而害怕的则是万一防护不到位,不仅增加自己感染的风险还会连累整个团队。好在李丹总能克服困难投入到工作中去。


检测现场,医生一个接一个地为病人采集核酸,最后轮到一位瘦骨嶙峋、行动不便的老爷爷,他坐在轮椅上做完核酸标本采集后,责护正在忙着其他事情,无暇顾及老人,李丹立即扶老人坐稳轮椅,并推到病房,扶他上床,倒了杯水放在床头并轻声安慰道:“爷爷,您的检查做完了,您有不舒服吗?我帮您倒了杯水放在桌子上,有点烫,您等一会再喝。我先扶您躺下,如果有不舒服及时告诉我,千万不要不好意思,以免耽误您的治疗,我们的目标是看着你们能够平安回家。”老人在李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连声对她说:“谢谢你!小姑娘!南京的姑娘都是好样的!谢谢你们不远千里到这里来救我们。”李丹回以微笑,做了个加油的手势鼓励他!她说:“收到这样的赞扬内心十分开心,很有成就感,希望我们的精心呵护能够使他们一步步走向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