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庫爾貝《篩麥婦》

每日名畫 | 庫爾貝《篩麥婦》

每日名畫 | 庫爾貝《篩麥婦》

筆墨精神展中國之美

書畫文章育少年之才


正文


每日名畫 | 庫爾貝《篩麥婦》

The Grain Sifters,Les Cribleuses de blé

庫爾貝《篩麥婦》

南特美術館藏西洋畫


題名畫《篩麥婦》


是生活讓沉重顯得安詳

是勞作讓寬厚更加慈祥

你要珍藏的,孩子都會自動打開

你想打開的,孩子都會提前探測

還有老人在為你思量分揀

這些,都是別人知道

而只有你們看得真切的美好


《篩麥婦》又名《篩麥子的婦女》、《篩麥》。南特美術館藏西洋畫。法國人居斯塔夫·庫爾貝創作於一八五四年。

在畫布的中心位置,畫家著重描繪了跪著篩麥的農村婦女的勞動形象。她鮮豔的衣裙、圓潤的手臂、豐滿的背影、優美的姿態,給人以一種樸實、健美的感覺。她沒有向受眾展示的臉龐,留給人們遐想的空間,更顯得耐人尋味。


畫作內容


庫爾貝畫過許多的婦女形象,而以這幅畫中的篩麥女子最樸實、最能體現他的美學思想。畫中勞動婦女那種毫無修飾的自然身姿,和那裸露的頸項、雙手和緊身衣裹著的身體裡顯現出的健康、結實的身體,都充滿著生命的力量。這個完美的勞動婦女形象,使人想起委拉斯開茲的《紡紗女》中的那位側身紡紗女子的健美體形。

這個有著一身肌肉疙瘩,容易跟人揮拳頭的大個子畫家,顯然具有“低落到塵埃”裡的平民意識。這和他後來參加巴黎公社,號召市民反對貧富差距、追求平等自由,在思想上是一脈相承的。

畫面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表情不佔任何地位,三個人物中只有一個能看到臉部表情,而且她並不象在集中勞動,而是在夢幻之中,正在篩麥子的那個女孩從解剖學角度來看並不象在用力,而更是在象在擺舞蹈造型。那個處在背景陰影下的男孩的作用只是讓整個畫面結構達成平衡。雖然畫的是個勞動場面,但整個畫面是處在靜態的。整幅畫中找不到任何表達人物心情,生活的信息。畫家眼裡看到的不是勞動,而是姿態,藝術不是為了體現生活,而是來讓平凡的日常場景通過精神的力量獲得昇華。這個精神的力量來源於藝術家的思維和心靈。


創作背景


19世紀40年代的法國,出現了一批重視如實地反映客觀現實的畫家,後來被稱為"現實主義"畫派。

他們主張藝術應以實際生活為基礎,以自然為範本,畫家應該走出畫室去表現普通人的生活。

他們歌頌勞動,讚美自然,將勞動者作為藝術創作的對象;他們不屑於那些古書堆裡的老題材,不用那些神奇的幻想,不願被關在畫室裡。

他們將樸素之美作為創作的最高目標,掀起了美術史上繼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之後的現實主義思潮。

居斯塔夫·庫貝爾是法國現實主義藝術思潮中的代表性人物。1855年,在世界博覽會期間,在官方的藝術沙龍之外,他舉行了一次富有挑戰意味的以"現實主義"為題的個人畫展。在這個畫展上,庫爾貝公開發表了美術史上有名的現實主義宣言。宣言主張要獨創,要成為活的藝術,要忠於客觀對象的表現。主張藝術家必須表現當代生活。這個宣言奠定了庫爾貝在現實主義藝術中的重要地位。也是在那個時候,“批判現實主義”這一說法,發端於桀驁不馴的庫爾貝。

庫爾貝的名氣,似乎不及他的一些同胞顯赫,如同時代的安格爾、米勒、德拉克羅瓦,以及他身後的馬奈、塞尚、畢加索等。

然而,庫爾貝是西方繪畫史鏈條上無法取代的一環,是一位承前啟後的領軍人物。有評論家說:“沒有庫爾貝,就沒有馬奈;沒有馬奈,就沒有印象主義;沒有印象主義,就沒有象徵主義。”



每日名畫 | 庫爾貝《篩麥婦》

居斯塔夫·庫爾貝法國畫家,現實主義美術的代表。自幼天賦聰穎、相貌出眾,既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熱情奔放、慷慨大方,從中學時代就成為同齡朋友們心悅誠服的領袖。

居斯塔夫·庫爾貝(1819-1877年) 出生於法國東部小鎮奧南,祖父是法國1789年大革命的雅各賓黨人,父親是葡萄園主,後來做過地方行政長官,庫爾貝幼年就接受過革命思想影響。

29歲的庫爾貝到巴黎學習法律,後來竟成了自學成功的畫家。庫爾貝天生具有濃烈的藝術氣質,他的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很強,總是以俯視的高傲神態看待世界和人生,他十分關心社會,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巴黎公社時期曾任公社委員和藝術家協會主席,他的名字和所有巴黎公社的英雄並列,在藝術中主張現實主義,他宣稱:"現實主義藝術就其本質來說是民主的藝術。"他所創造的藝術,是不加人工修飾再現他周圍的現實生活,如《石工》、《篩麥人》等。

庫爾貝是一個天生性格直率的男子漢,那些學來的社會習氣絲毫掩蓋不住他那真正的陽剛氣概。他的一生命運多舛,不僅因為他爭強好勝,有虛榮心,主要是他對被壓迫者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所以他獻身於無產者革命事業,為這個理想,他可以犧牲一切。

19世紀中期庫爾貝已經是位有世界聲譽的畫家,受到世界進步人士愛戴,拿破崙三世為收買他,授給他榮譽勳章,卻被他拒絕了,他說:"除了自由制度外,他從未從屬過任何其他制度"。

他贏得人民給予的最大榮譽和愛戴,1870年巴黎美術家擁護他為國家藝術品保管委員會主席。

巴黎公社失敗後,他被捕入獄、示眾、罰款,最後被迫流亡瑞士,死於貧病交加之中,終年58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