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俄羅斯的覺醒與繁榮

十九世紀俄羅斯的覺醒與繁榮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文學和藝術的變革總是伴隨著民主主義革命,而十九世紀的俄羅斯則成為世界文明發展史中最璀璨、耀眼的一顆星。這是俄國浪漫主義文學向現實主義文學轉變的時代、是俄國文學開始繁榮的時代、是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的時代。同時,也是克拉姆斯柯依、列賓和蘇里科夫的時代。

那個群星閃耀的年代

15 世紀末以前,俄國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正如馬克思所言:“驚惶的歐洲,在伊凡在位之初,幾乎不知道夾在韃靼人和立陶宛人之間還存在著一個莫斯科公園。” 經濟落後自然也影響到文化和教育,17 世紀以前,俄國貴族中的大多數還沒有受到過教育,全國識字的人非常稀少, 這個時期的人們對外部世界瞭解非常少。

十九世紀俄羅斯的覺醒與繁榮

《意外歸來》 列賓

到了 18 世紀,俄羅斯統治者自覺落後,開啟全盤西化。建築、繪畫等藝術統統效法西歐列強,旨在縮短與西方之間的距離,使俄國擺脫極端落後的狀態。18 世紀初,彼得大帝用強制性的手段全面推進歐化改革,彼得大帝之後,女皇葉卡婕琳娜實施“開明專制”,促進俄羅斯的改革,並且取得了相當突出的成績。她對西方哲學思想、文學、藝術都很感興趣,這段時間,開設了許多貴族學校,從貴族始,人們在各個方面都模仿西歐。俄羅斯改革持續到 18 世紀末,雖然其在政治、經濟、文化上仍然大大落後於西方國家,但是由於廣大的幅員和強大的軍力,它終於躋身歐洲列強之中。

1812 年,俄羅斯取得了抗擊拿破崙入侵的重大勝利,民族自豪感瀰漫於俄國朝野,直接催生了民眾的愛國熱情和第一次民族覺醒,俄國開始走上新的變革之路。

十九世紀俄羅斯的覺醒與繁榮

1861 年,亞歷山大二世宣佈廢除農奴制,沙皇政權還對軍事、財政、國民教育、新聞出版等進行了改革,俄國經濟得以迅速發展,俄國開始真正進入歐洲強國之列。伴隨著經濟的騰飛,俄羅斯民族日益覺醒。十九世紀,俄羅斯民族彷彿一下子從沉睡中甦醒過來了。

俄國境內的民主運動情緒越發高漲,民族覺醒和急劇變化的社會生活必然要反映在藝術中。藝術也不負所望,在覺醒後崛起, 在艱難困苦中成長壯大。

文學上,鼓吹民主進步、反映改革後生活為特徵的民主主義和現實主義文學人才輩出,涅克拉索夫、丘特切夫、薩爾蒂科夫·謝德林、屠格涅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取得了非凡成績; 戲劇上由於有了奧斯特洛夫斯基這位偉大的劇作家和眾多著名演員而生色;音樂上“強力集團”、魯賓斯坦兄弟和柴可夫斯基合力登上音樂最高峰;而巡迴展覽畫派則幾乎凝聚當時俄國最優秀的畫家力量,打造了一個燦爛的時代,克拉姆斯柯依、蓋伊、馬可夫斯基、希施金、波列諾夫、蘇里科夫、列賓等群星閃爍。

一時之間,俄羅斯思想活躍、文化繁榮。文學、戲劇、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得到了迅速發展。十九世紀的俄羅斯向世界貢獻了一大批天才藝術家和偉大的藝術作品。

十九世紀俄羅斯的覺醒與繁榮

《蜻蜓》 列賓

巡迴展覽畫派

資本主義的改革、舊制度的衰微和新社會關係的形成,使得十九世紀下半葉俄羅斯的造型藝術獲得了快速發展。社會和文化生活的民主化使得一大批並非出身貴族的普通階層的藝術家脫穎而出。十九世紀的那些天才畫家,我們都知道列賓出身軍屯戶家庭,克拉姆斯柯依是小官吏的兒子,蘇里科夫的父輩是西伯利亞哥薩克,而列維坦是猶太人後代。

對俄羅斯自身而言,列維坦、列賓、蘇里科夫、謝洛夫等人創造的歷史至今無人超越,但這一段高峰卻發端於一場偶然的對峙。

因為不滿只准畫神話和聖經題材的學院傳統,1863 年 11 月 9 日,在彼得堡皇家美術學院舉行成立 100 週年慶典上,26 歲的克拉姆斯柯依走到院長面前,他說:“我們 14 名學生曾經多次請求學院委員會批准我們按照各自的意願創作畫面,但學院委員會沒有給予任何肯定答覆。所以,我們希望把自己從這種束縛中解放出來,以便擁有自由的創作空間。”

俄國自從 1789 年建立聖彼得堡藝術學院以來,全盤吸收西歐繪畫題材,兩希文化是學院創作的一貫主題。所以面對以克拉姆斯柯依為首發生的“十四名學員暴動”,皇家美術學院認為這是學生們前所未有的挑釁和越軌行為, 他們指責學生們帶有某種政治色彩的請求,並且嚴加拒絕。

十九世紀俄羅斯的覺醒與繁榮

《女貴族莫洛卓娃》蘇里科夫

這十四名學生最終退出皇家美術學院,他們成立了“聖彼得堡畫家公社”,以車爾尼雪夫斯基在小說《怎麼辦》中描繪的畫家組織為藍本,成立了俄國曆史上第一個獨立的美術團體。“聖彼得堡畫家公社”就是巡迴展覽畫派的前身。

7 年後,克拉姆斯柯依叫停了“畫家公社”。1870 年,莫斯科畫家米亞索耶多夫成立了一個全俄羅斯的藝術家聯合組織“巡迴藝術展覽協會”,提出在俄國各市舉行畫展, 便於銷售、宣傳。1870 年 11 月 2 日,新協會章程得到俄國當局批准,“巡迴藝術展覽協會”宣告成立。

巡迴展覽畫派所描繪的題材與當時俄羅斯的學院派是相反的,當時的美術學院只允許學生們創作神話和聖經中的人物和場景,這樣的創作嚴重的脫離了現實。而巡迴展覽畫派的畫家們描繪的正是最真實的生活和風景,他們的筆下是《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是年輕美麗的《無名女郎》、是大文豪《托爾斯泰像》,還有俄羅斯優美的自然風光。

1855 年,居斯塔夫·庫爾貝在巴黎的一座棚屋裡開個人畫展的時候,給畫展取名為《現實主義——G·庫爾貝畫展》。他的“現實主義”就成為一場藝術革命的標誌。庫爾貝不想以任何人為師, 僅僅以自然為師。他要的不是好看,而是真實。

而在巡迴展覽畫派畫家們的畫筆下誕生出的,正是一個真實的俄羅斯。


原文:《十九世紀俄羅斯的覺醒與繁榮》- 張敏

資源出處:《藝術品鑑》2018年8月刊

注: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藝術】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