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真是個大傻子?誰信誰是二傻子


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真是個大傻子?誰信誰是二傻子


阿元

何不食肉糜是古代中國特別著名的故事。說晉惠帝的時候,發生了天災,災區的老百姓是啥也沒有啊,飯當然是吃不上了,連草根、樹皮都吃光了,只好吃泥土,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

消息被迅速報到了皇宮中,晉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聽完了大臣的奏報後,大為不解。“善良”的晉惠帝很想為他的子民做點事情,經過冥思苦想後終於悟出了一個“解決方案”曰:“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為什麼不去吃肉粥呢?)

晉惠帝因此被稱為傻瓜皇帝。

傻瓜皇帝晉惠帝還有一個外號,蛤蟆皇帝。

有一年夏天,晉惠帝到花園裡玩,走到一個池塘邊,就聽見青蛙“呱呱呱”叫。於是,晉惠帝就提出了一個問題:“這些呱呱呱叫的蛤蟆,它是為公還是為私啊?”隨從一聽,這叫什麼問題?但是不回答也不行,就說:“陛下,在公家地裡頭叫的,它就是為公;在私人地裡頭叫的,它就是為私。”這個皇帝聽了很高興,覺得自己公私分明。

那麼晉惠帝是不是真是個大傻子呢?

應該不是。

先看蛤蟆叫的故事。

雖然大小儒家們用這個故事來證明晉惠帝的愚蠢,但實際上晉惠帝的問話一點問題也沒有,反而是那個太監的回答,按著儒家思想的標準,相當的反動。

按儒家思想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說法,天下不管是癩蛤蟆還是不癩的蛤蟆,那都是皇帝的。所以那個太監的標準答案應該是,天下都是您的,那蛤蟆不管咋叫,都是皇帝您的。

還記得伯夷叔齊哥倆餓死在首陽山的故事嗎?連山上的野菜都是皇帝的,更何況是肉食的蛤蟆呢?

同時這也證明,晉惠帝問這個蛤蟆是誰家的是有道理的,因為它本來就是他家的東西。所以這個故事證明不了晉惠帝是個白痴,尤其是他歲數還不太大的情況下。

再來看何不食肉糜的故事。

與其說這個故事證明了晉惠帝的傻瓜,不如說反映了統治階層不知道民間疾苦的現實。只不過是晉惠帝比較實在,直接說出來了而已。拿被評為勤政愛民的崇禎做例子。這個自稱是“朕非亡國之君,而事事皆亡國之象”的崇禎剛剛上臺,即崇禎元年,陝北大旱,顆粒無收,百姓吃完野草吃樹皮,吃完樹皮就吃人。弄到這個程度了,國家應該賑災了吧。禁不住基層官員的再三懇求,崇禎痛下決心,撥了十萬兩銀子賑災。有官員算了算賬,十萬兩銀子僅夠十萬災民吃喝五十天,可是當時災民何止百萬?何況中間還有官員系統的正常回扣,十萬兩銀子能有一兩萬到災民手裡就不錯了。但是,崇禎此後再也不肯出一分錢,以至於人吃人的情況愈演愈烈。

崇禎這樣一個被當時儒家稱為聖君(即位早期),可以和堯舜相比的明君,咋也能這麼幹呢?原因可能不是他不愛民,而是生於深宮,長於王府的他,根本不知道百姓的需要有多少。

可能有人會拿崇禎沒有錢,國庫空虛來當藉口。認為天啟皇帝把錢都禍害光了,以致於崇禎這個好皇帝也拿不錢來。

但有一個旁證,可以證明崇禎初年,理論上肯定是有錢的,拿出一兩百萬救濟災民,問題不大。

這個旁證就是崇禎上臺之後,把大太監魏忠賢及其黨羽一棒子打翻在地,並抄了他們的家,沒收了他們的錢。

據不完全統計,崇禎抄家的人,連同魏忠賢、客氐在內魏黨,在五十個以上。

按後世的說法,這些人都是禍國殃民的大奸臣,貪贓枉法、行賄受賄是必須的。既然有人說魏忠賢貪的錢和太監劉瑾差不多,那麼崇禎是相當的有錢。

劉瑾可以集攏最少一千萬兩的財富(還不包括土地、房屋、店鋪),那麼壞到差不多程度的魏忠賢,應該也能做得到,崇禎的抄家收入,至少一千萬兩。何況崇禎還抄了四五十個貪官的家呢?

總計一下,崇禎在滅了魏黨之後,往多了說,得銀無數,甚至李自成在皇宮中翻出來3000多萬兩銀是真的;往少了說,最少最少1000萬兩以上。

這麼多的錢,哪裡去了?幹嗎花了?誰也不知道。

既然證明了崇禎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救濟不了災民;既然崇禎是個愛民的皇帝,那麼他只十萬兩賑災說明的,是他根本不知道民間疾苦。

既然被稱為好皇帝的崇禎對待百姓的時候,和晉惠帝差不多,那麼是不是可以說明晉惠帝本身並不是個傻瓜呢?

還有就是,晉惠帝除了幹過這兩件所謂的傻事之外,其他的時候表現非常正常,甚至還能帶兵打仗,雖然最後是打了敗仗。

而且晉惠帝在感覺八王之一的司馬顒威脅越來越大的時候,還曾經下密詔給劉沈和皇甫重攻司馬顒,但沒有成功。後來在帶兵攻打司馬穎,在蕩陰被司馬穎的軍隊戰敗,惠帝面部中傷,身中三箭,被司馬穎俘虜。

還有一個情節,證明晉惠帝不是白痴,那就是他最後是被司馬越(或者其他人)給毒死的。如果司馬越想自己當皇帝,那麼毒死晉惠帝說得過去。問題在於司馬越在毒死了晉惠帝之後,又立了個傀儡晉懷帝。這就奇怪了,如果說晉惠帝真是個傻子,那麼不想自己當皇帝的司馬越根本沒有毒死他的必要,還有比傻子皇帝更好控制的傀儡了嗎?除非你能找著個更傻的人當皇帝。但晉懷帝不是傻子,人家是歷史愛好者。

能證明晉惠帝不是傻子的,還有現代的研究成果。有研究認為,惠帝即使無法對付當時的政局,但從今天的醫學概念來說他不能算作是一個白痴。

還有個故事也證明晉惠帝不是個傻子。

八王之亂中,晉惠帝的軍隊在蕩陰大敗,晉惠帝臉上都捱了三箭,百官及侍衛人員都紛紛潰逃,只有嵇紹穿著朝會時的禮服,下馬登上司馬衷的車駕,挺身保衛天子。追兵衝上了,要把嵇紹給殺了,晉惠帝說:“這是忠臣,別殺他唄!”士兵回答說:“奉皇太弟(司馬穎)的命令,只饒你的狗命,別人不中。”

於是殺了嵇紹,鮮血濺到司馬衷的衣服上,晉惠帝為他的死哀痛悲嘆。等到戰事平息,侍從要洗他的御衣,晉惠帝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這樣一個人,會是一個傻瓜嗎?

真正證明晉惠帝不是傻瓜的,是他的老爸晉武帝。

晉武帝司馬炎是晉王朝的開國皇帝,英明神武是必須的。這樣一個人,會選擇一個傻子當皇帝嗎?除非他也是傻子。

而且司馬炎有26個兒子,他怎麼可能放著健全兒子不繼位,選一個傻子繼位。

從醫學角度看,傻子的特徵很明顯,朝夕相處的老爹不可能看不出來。司馬炎這麼多兒子,他誰都瞭解,而選了司馬衷,說明司馬衷有可選之處。

至於說有一次司馬炎想考考司馬衷能力如何,然後太子妃賈南風,還有大臣張泓早就幫司馬衷寫好答案的故事,純屬扯淡。如果晉惠帝真是傻子,讓他照著念答案,只能是磕磕絆絆,傻了吧唧。

那麼記錄這段歷史的大小儒們,為啥把晉惠帝整成個傻瓜呢?他們是為了拍儒家文化無比正確,還有西周是理想王朝的馬屁。

西周王朝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分封。

分封的周王朝延續了八百年,不分封的秦帝國二世而亡。尤其是。沒有實行分封的,曹丕建立的魏武王朝,也相當的短命。所以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覺得應該按著儒家思想描繪的理想社會,也就是周王朝進行建設,像西周王朝學習分封同姓為諸侯,期待西晉王朝能長治久安。

於是他模仿周王朝制度,先後封了大大小小56個同姓王,比周王朝封的53個同姓諸侯還要多。晉武帝覺得,你老姬家才封了53個諸侯,王朝延續了八百年;我老司馬家封了56個同姓諸侯,咋還不得比你多上幾百年?

但儒家文化忽悠出來的東西絕對是靠不住的,晉武帝死後僅僅一年,就因為分封諸侯而發生了八王之亂,從而讓西晉王朝掉進了毀滅的深淵。在晉武帝稱帝后60年,統一全國後僅僅36年,就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當然,人家大小儒們是堅決不會承認西晉王朝的短命,是因為學了儒家文化中的理想社會西周王朝的分封才造成的。所以他們為西晉的短命找了許多理由。

他們找的第一個理由就是晉武帝晚年昏暗,也就是從一個英明神武的開國大帝,突然變成了一個驕奢淫逸的昏君。可惜晉武帝真的沒有幹什麼太過分的事情,大小儒們只好籠統地說,晉武帝在吃的東西上做文章,說晉武帝吃的太好了,“怠於政術,耽於遊宴”(《晉書•武帝紀》)。意思是他整天的吃吃喝喝,啥正事也不幹。再有就是指責晉武帝身邊的女人過多,光宮女就有一萬多人。當時滅掉吳國之後,把吳國宮裡的五千美女都拉到皇宮裡頭,還遍選天下美女入宮,說晉武帝選完之前,天下的女人都不許結婚。因為宮裡的女人太多了,所以晉武帝都挑花眼了,也不知道選哪個侍候好了。咋辦呢?晉武帝就乘著羊拉的車,羊停在哪裡,就睡在哪裡。宮裡的女人們為了爭寵,紛紛在宮門前的樹葉、草地上撒鹽,吸引羊來吃她那裡的草。因為女人太多,撒的鹽也太多,以致於給晉武帝拉車的羊都有氣管炎的職業病,吃鹽太多給齁著了。

但晉武帝喜歡吃喝,喜歡女人,對於一個皇帝來說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比如說號稱最偉大、最聖明皇帝的唐太宗,宮女好幾萬,但也沒有影響人家正常幹活。所以後來的人們把晉武炎的罪名擴大,說因為他喜歡吃喝,喜歡女人,所以整個社會都迷漫著一股奢侈荒淫的味道。

比較著名的故事有石崇鬥富的故事。說司馬炎的舅父後將軍王愷,家裡老有錢了,覺得是天下第一富豪。但散騎常侍石崇不服啊,也要爭第一的名鬥,倆人就鬥起來了。王愷用麥糖洗鍋,石崇就用白蠟當柴燒。王愷用赤石脂塗牆,石崇就用香椒和泥。王愷用紫絲綾做成四十里的步障,石崇就用彩織錦做成步障五十里。

王愷一看整不過石崇啊,咋辦呢?就向皇帝司馬炎求救。司馬炎就給了他一株二尺高的珊瑚,紅彤彤的,一點雜色兒都沒有。王愷得了這寶貝之後,立馬拿到石崇家裡顯擺,看,這寶貝你沒有吧,乖乖認輸,把第一富豪的名頭讓給我吧!石崇看了珊瑚一眼,二話沒說,拿個棒子就把它打碎了。王愷激眼了,揪著石崇不放,要他賠自己的寶貝。石崇說幹啥呢,幹啥呢?咱們都是文明人,君子動口不動手知道不?不就是個破珊瑚嗎?小的們,把咱家的珊瑚拿出來,讓這土豹子開開眼。

一眨眼功夫,石崇的僕人拿出六、七個三尺多高的,紅彤彤一點雜色兒沒有的珊瑚,讓王愷隨便挑。

王愷從此服了,不敢再和石崇比誰是天下第一。

可惜的是,即便是晉武帝后期,統治階層在皇帝的帶動下,集體進入了貪圖享樂、驕奢淫逸的狀態,似乎對百姓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干擾,也並無百姓活不下去了,起義造反的記錄。當然還有最重要的,那就是西晉滅亡的直接起因,來自權力爭奪的八王之亂,而不是民不聊生。

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大小儒家,包括現在的某些專家,對西晉短命又奠出了第二個昏君——晉惠帝。

為了掩蓋晉短命的原因是來自分封的事實,硬生生把個晉惠帝寫成了傻瓜。而且為了證明晉惠帝就是傻的,他們在《晉書•惠帝》中對惠帝時期的大事雖然有很多報道,但對惠帝本人的言行、作為和決定卻所言甚少。

最後捋一下。

晉王朝是按照儒家文化最推崇的,周王朝的分封制度建立的,結果二世而亡,這不是打儒家思想的大嘴巴嗎?於是就要為晉代的短命找替罪羊。

晉武帝是開國皇帝,不好太過抹黑,於是晉惠帝就倒了大黴,直接被整成了傻瓜。

傻瓜必然是個昏君,所以晉惠帝身邊出現奸臣楊駿、壞女人賈皇后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晉的滅亡又成了大小儒家們記載的傳統故事,昏君、奸臣、壞女人的老一套。

而儒家文化,繼續光榮偉大!


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真是個大傻子?誰信誰是二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