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養心與修氣

蘊養六顆心

仁愛心——凡是人,皆須愛!仁愛,仁慈和博愛,它純潔無暇,能啟迪人心,能帶來理解與平和。它的實現就是一顆存在並甦醒著的良心。對仁愛最好的詮釋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養心與修氣

感恩心——其實,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隨時隨地都在接受著大自然和別人的給予。太陽給予我們溫暖,大海教會我們寬容,高山鑄起我們堅韌,父母給予的撫養、老師嘔心的教導、朋友友情的關照…… 這些都得去認同、去接納、去回報。那就以一顆感恩的心時時以感動、感謝、感激之情去接人待物,這樣面對生活才會更加從容與坦然。

自尊心——尊重每一個人的尊嚴和生命、人木又和自由,這本屬人類的基本價值序列。一個懂得尊重一切的人,才會有人格的尊嚴,才會有人格的魅力。而這最重要的是唯先自尊,若沒有產生於理性、思考中加強的自尊,那尊重也就只是矇昧的崇拜與無奈的敬畏。

自信心——自信意味著能在勇敢與自制之間平衡,真正的自信必然表現為純樸與真摯坦誠。自信是建立在自知上的,它源於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及對事物的洞察、對問題的瞭解。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認識自己、認可自己,當然還得保持謙遜的心態,以使其能不斷地昇華。

好奇心——現代社會是個五光十色、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社會。太多的信息要接受、太多的新知要學習,只有保持一顆好奇心,才不致使心靈閉塞和僵化,才能不斷地去接受新事物、新觀念,也才能洞悉、捕捉到自己想要的那些時機,更可永葆心態的年輕。

平常心——養一顆能寬、能恕,豐盈、平實的平常心,不僅可以安撫燥動的靈魂、拯救自我於苦難,尤能為自己的生命帶來快樂與安詳。“不為習俗所累,不為時尚所惑”也“不因潮流而動搖,不因功利而自棄”,就是要保持一種心理的平衡,坐看雲起花落,超然通達地面對人生。

養心與修氣

修煉六種氣

朝氣——精神振作、積極向上、蓬勃進取,這就是朝氣。充滿朝氣,可使人富有活力生機、盎然激情,並給人生以希望。要永葆蓬勃的朝氣,就得通過文化的蘊籍、滋養,用良知來駕馭一切知識,使而始終保持一種精神上昂的生活姿態。

銳氣——就是堅韌不拔、勇往直前,不屈不撓、屢敗屢 戰的韌性和毅力。其實,也就是常說的勇敢。勇,是人的一種意志品德,但不可超越客觀規律,不可與人性相牴牾;敢,是勇的踐行,敢於構思、敢於投身、敢於自期自許。

真氣——待人要真心、真意,說話要實說、真言,助人要真心、誠意,做事要認真、務實,生活要樂享真情、真趣,並以此真氣來抵禦現實中的濁氣與邪氣。

骨氣——做人要有骨氣,此氣唯有嚴於律己、無私無慾。無私者無畏、無慾者則剛,唯此才能鑄起錚錚之鐵骨,養成堂堂之正氣。

靜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和生活狀態,沒有必要和別人攀比。既然傷痕累累憂心忡忡也無濟於事,倒不如平靜地面對、理智地迴歸。無論遭受怎樣的境遇、無論經歷怎樣的風雨都要守住心中的平靜;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情緒的平靜,接受既成事實。

不氣——俗話說,不氣方為人生樂。不生氣、不煩惱,從容溫和、樂觀開朗,心平氣和方能世事通達。面對別人的誤解、衝突和摩擦,決不生悶氣、鑽牛角,要多理解、多體諒、多寬恕。且把世事看開些,淡泊名利尤為先,要知道——生氣,不如爭氣!

附言:老牛將在空間中,與諸位分享和探討近百條人生詞彙的真實意義。

養心與修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