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秦始皇修建长城到底死了多少人,你怎么看?

世界人文通史


秦始皇一统六国以后开始大兴土木,秦始皇不只是为自己建造陵墓动用数十万的工匠连续建造,还用大量的民工去修建长城,在当时整个六国加起来的人口其实并没有达到二千万,史学家推测两千多年以前,秦皇朝其实人口大约在1800万,而军队人数就有接近二百万之众。



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在修建阿房宫和秦始皇陵墓的时候大约有数十万工匠参与建造,而修建长城抗击北方匈奴需要的农民工大约在百万人左右,可以想象在当时军队和劳工在这些上面就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剩下还有妇女儿童和老人,可以说全国的主要劳动力几乎全部都参与到大兴土木里面,。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像秦朝这样全国动员大兴土木,秦始皇实行的严厉的政策也是后来秦朝短命的原因,秦朝是多国合并而成的,本来就内部不牢固,加上大兴土木使用劳工,导致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这些都是后来激发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虽然说秦始皇在各种民生工程的建设上面也有不小的功劳,但是这些远不能磨平老百姓内心对秦始皇的反感。

秦始皇为什么要修长城,其实就是因为秦始皇听信一些人的话长修建的,加上北方匈奴的确长期骚扰中原,两者结合下秦始皇决定动工修建长城,其实秦始皇曾经问过一些术士,问秦朝能存在多少年,得到的答案是亡秦者胡也,在在里面的胡秦始皇认为是北方胡人,所以修建长城抗击匈奴,却不知道秦朝的灭亡的确跟胡有关,但是并不是北方的胡人。



秦始皇为了修建长城当时并没有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样,现在的长城是后来各朝代不断加筑修建连到一起的,并不是秦朝一个朝代能做到的,秦朝的长城是开头而已加上以前六国留下的长城链接起来的,秦朝修建长城到底动用了多少工匠呢,其实当时秦始皇动用了大约数十万工匠加数十万的驻守兵进行修建,用现在的经济来算账大概花到现在的2900多亿的资金,加上一百万人的人工费大约总数在3800亿,而且这些工匠有大多数都死在了长城脚下,具体多少人其实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大多数都只是猜测,但是应该不到百万,死亡最多也是十万左右吧!


无法超越的足迹


秦始皇修长城死多少人没有记载,长城有1万多里,工程十分浩大,有高山崚岭,都是人工将烧制好的砖背上去,只能人工,骡马是爬不上去的,据估计参加的人数至少有200万,而死亡的人数要比这个数高得多。

那时医疗条件十分落后,人们大多吃不饱,既使不修长城,死亡率十分地高,秦始皇只活了50多岁,普通百姓估计人均寿命不到30岁,参加修长城的人能生活两年就不错了,秦始皇在位30多年。就按修30年长城,修长城的人不断死亡,不断补充,总的死亡数字至少2000多万,实际数字可能更大,这就是古代地大人少的原因,遇到天灾人祸人口锐减。


郭成军


秦始皇一生做了很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但也有许多事倍受世人诟病,其中的一件事就是,他大兴土木修建长城。

自三皇五帝以来,他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自登基以后,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秦始皇修筑了长城,那么问题来了,长城这样的宏伟工程,在那个技术落后的年代,为了修筑长城到底死了多少人,他们的死是不是值得?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部30万人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的人数应该在30万人以上。

据史记《始皇本纪》记载,因燕地方士卢生进献图书曰“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回到咸阳后,便派遣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人匈奴。从史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大将蒙恬击溃匈奴以后,以黄河以南土地为基,修筑长城,防御胡人入侵;
  2. 这30万人是否都参与了修筑长城的工事,不得而知,但是人数肯定只多不少;
  3. 兵役在秦朝非常的繁重,修筑长城又是一个死任务,北击匈奴,兵力肯定会有所减少,蒙恬一定会继续征兵,用来修筑长城。

秦朝总共有3000万人口,在当时修筑阿房宫的时候,就动用了60万人,因此,修筑长城,人数肯定只多不少。

史书上并没有相关的人数记载,分析可以看出,这次修筑长城的任务,工程量丝毫不输阿房宫,从这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人数,介于30万到40万之间。


长城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规模宏伟,冠古绝今,工程量丝毫不输埃及的金字塔,尤其是在那个技术落后的封建社会,基本上都是靠苦役人工一步步修起来的,修筑如此浩大的工程,到底有没有必要?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站在军事防御的角度,修筑长城,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造福万代。

秦朝自古以来,就受世人诟病,尤其是秦始皇好大喜功的性格,让他一直深受后人的闲言闲语。但是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在咸阳以北的广大地区,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任何天险,站在军事防御的角度,长城就是一个人工的巨型天险。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而在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早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修建长城这座伟大的工程,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是利大于弊的。


疑今察古几复


秦皇岛姜女庙的门前有副名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秦始皇修筑长城,穿山越岭,堑山堙谷,不惜民力,给当时的民众造成深重的苦难。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唱到今。打小我们都对这个悲情的传说耳熟能详。

秦人还留下一首《长城歌》,歌中唱道:"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大意就是说,要是生男孩就别养了,要是生女孩用肉来喂养这吧,为什么呢,男孩长大服徭役,尸骨都堆在长城下了。

孟姜女的眼泪,秦人的歌,流不尽的苦楚,道不尽的修长城的心酸。仿佛绵延万里的长城都是白骨堆砌而成的。

修长城到底死了多少人?众说纷纭。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厘清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修长城?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5前年,方士卢生向始皇帝献了一份图谶,写着"亡秦者,胡也",秦始皇理解这个"胡"是北部的匈奴,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遂派蒙恬帅三十万大军,出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设立五原、朔方郡,随后军队就驻扎下来修筑长城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

因此,修筑长城的主力应该是这支固守北部边防的军队。

这里不得不说秦始皇战略眼光的独到,他北击匈奴,没有选择追着匈奴打,而是重兵进驻河套地区,扼住匈奴南下的咽喉要地。

汉武帝时期要跟匈奴作战,几次交锋都得不到便宜,后来汉武帝领悟到,趁匈奴主力进攻鱼阳郡时,奇袭河套地区,从此扭转了对匈奴作战的被动局面。

扯远了……

二、长城修多长?

有人会说,这话问的怪异,万里长城当然是修万里长了。这也是网上传说修长城死几百万的原因,一想长城横亘千里,都是人力修筑,死这么多人,肯定得,而且秦朝建造工程工期都压的很紧,条件差,工程大,时间紧,还不得逼着老百姓拼命。

其实这里有误解,秦始皇修万里长城,不是修万里长,其实是在各国修筑好的长城的基础上进行连接。当年燕国为防御秦、赵、齐,修有"易水长城"长达五百里,北界长城防范匈奴,东胡,从上谷到辽阳绵延两千多里。还有赵国、韩、秦国都修过长城作为防御工事。

因此,秦国长城只是在各国上的基础上修葺、扩建而成的。

三、修长城到底用了多少人?

首先明确修长城的是哪些人。

(1)蒙恬帅领的30万大军,驱逐完匈奴之后,就留下来修筑长城啦。这是主力军。

(2)周边服徭役的民众。

(3)发配边疆的罪犯。

据记载修筑长城最多时达到50万左右。

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派蒙恬伐匈奴开始,到始皇死后,秦二世赐蒙恬、扶苏死的时候(前210年)为止,共用5年时间筑成。就按平均每年投入40万人参加修筑长城,一年换一拨5年时间投入最多总人员200万,按死亡率二十分之一,死亡人数最最多大概也就在10万人左右。

比起战国时期,一场大战动者几十万人员伤亡的来看,修长城造成的伤亡实在不足以对秦帝国的倾覆构成实质性的伤害。

所谓"天下苦秦久矣",鞭笞的是秦帝国长时间用民力太紧、太急,长城不是罪魁祸首。相反修筑长城的成本比起镇守北部边防付出的战争成本要低的多。因此,历代都在修长城!




开涮历史


首先,有个观点一定要搞清,秦始皇不是修建了长城,而是在补长城,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是后世不断补修的结果。尤其是汉朝修了1万里,明朝又大修了一次。这些修修补补并不需要多少人,所以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到底多少人修长城。


1、补长城:

之所以说补长城,是基于从西周开始各国修建起来的长城。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各国又在连续不断地修。而且不只是修在北边,也有的修在南边,或者修在两国的边境上的。

可以这么说吧!各国之间均有互相阻挡的长城,它们构成了长城的基础。没有它们,从公元前215年开始算,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满打满算5年时间,能修出“万里长城”?

秦始皇上台以后,反而拆了原七国之间相互防御的长城,修了条秦直道出来。

所以秦长城其实就图中黄框这一段;

2、秦长城到底使用了多少劳力:

由于秦长城其实工程量主要集中在河套地区,抽调的劳工并不需要很多。

秦始皇统一六国,总人口往多了算大约2000万左右。古代人寿命短,按10:1比例的劳力算,大约有200万劳力,去掉两路及后勤的80万部队,攻占百越之地抽调不少于50万军队。修筑始皇陵,先后抽调不少于20万人。蒙恬率军驻守边地,至少有30万军队,180万劳力就没了。

最后还剩下20万劳力,这部分人有可能参与了修建秦长城,但这是累积人数。

因为秦国当时的律法中,规定了“徭戍”通常采取“更卒”的方式进行,“更”就是轮流服役。而当时的“徭役”则主要采用“一月一更”,即每年需要服役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结束后便可以返回,换其他人继续服役。

所以,这些劳力并不是如历史书上说的造成数十万人乃至上百万人死亡,是根本不可能的。要是死了那么多人,秦始皇还能把位子传给他儿子?恐怕早灭国了吧!

至于“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民间传说当然也是杜撰出来的,该故事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49年),而近300年后秦始皇才出生。

3、真正的万里长城离不开汉、明:

我们总说秦始皇建造了“万里长城”,而真正的“万里长城”是汉代修建的。

汉武帝不仅修缮了秦城,而且新筑长城。长城工程规模之宏大,更远出秦皇长城之上。而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的,2009年4月18日,公布的明长城数据为,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居庸关,另修建祁连山东麓到甘肃嘉峪关。人工墙体的长度为6259.6公里;


综上所述,秦长城使用劳力累积总数不会超过20万人次,加上秦长城采用的是夯土筑成;最下一层是生土,生土上有一层压得非常坚实的黄土,黄土上筑起有夯土层的城墙,加上碎石构成。当然死亡的人数就更少了,史料记载死亡人数并不靠谱!


从小爱历史


修长城死了多秒人,史料上没有准确的记载。但还是可以推算的。

我们先搞清楚当时大秦有多少人,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全国总人口约3000万。

史料又载,始皇派蒙恬将军带30万人,北伐匈奴.蒙恬斥逐匈奴后,以黄河以南土地为44县,筑长城,。当然这30万人是否作为工兵参与长城修建,史料中没有记载,起码我们有个参考,修建过程中,防守部队需要30万人。

又有资料显示,秦始皇为了修阿房宫,运用了70万人。

长城地处边远地带,气候恶劣。建筑时为了起到防御作用,主要是利用险要地形,特别是要尽量利用陡险的山脊,外侧峭直,内侧平缓,易守难攻,由此可见建设时的艰苦程度。

虽然是就地取材并,但取石量非常巨大,还要凿成整齐的条石,再内填灰土和石灰,没有山的黄土地带主要用土夯筑。沙漠地带用芦苇和红柳枝条层层铺沙粒小石子,在工具落后的时代,全是依靠双手来完成,这些工作在需要大量的人力。

当时运输工具落后,牛车、马车加手推小车,大型石料全靠滚木、撬棍、绞盘等简单的工具,在陡峭的山坡上,出现危险的几率非常之大。因此建筑难度上,要超过阿房宫的工程十倍不以上。

从民间故事可以看出,孟姜女时代,村子里的年轻男人都被拉去修筑长城了,而且大多是有去无回,因此推断修筑长城人数应该超过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大约600万人。

你觉得这个推断靠谱吗?


聋王异史


据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动用了秦国人口的1/20,也就是说二十个人里面就有1人被征用,这也是有资料显示秦国统一天下之后,人口大约在2000万,当然,那时候的统计也不知真实性如何。


在修建长城的过程中,很多民夫都会被累死、饿死甚至病死,每次人数缺少都要有人顶替上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就是孟姜女的丈夫,“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也一直流传至今,虽说可信度不高,但具体事情确实有记载,只是换了名改了性而已,又被添加上一些文字,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那时医疗条件十分落后,人们大多吃不饱,即使不修长城,死亡率十分的高,秦始皇只活了50多岁,普通百姓估计人均寿命不到30岁,参加修长城的人能生活两年就不错了,秦始皇在位30多年。就按修30年长城,修长城的人不断死亡,不断补充,总的死亡数字至少2000多万,实际数字可能更大,这就是古代的大人少的原因,遇到天灾人祸人口锐减。


书画阁


这比算修建长城花了多少钱还难,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就是算秦长城修建究竟花了多少钱?然而并没有将人力成本放入其中,因为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修建长城死了多少人,如果按猜测的话只能说至少达百万人,但是这个具体的数字是无从得知的。

据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动用了秦国人口的1/20,也就是说二十个人里面就有1人被征用,这也是有资料显示秦国统一天下之后,人口大约在2000万,当然,那时候的统计也不知真实性如何。

在修建长城的过程中,很多民夫都会被累死、饿死甚至病死,每次人数缺少都要有人顶替上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就是孟姜女的丈夫,“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也一直流传至今,虽说可信度不高,但具体事情确实有记载,只是换了名改了性而已,又被添加上一些文字,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秦民一直以来被匈奴骚扰,所以才修建长城将匈奴抵御在外,当时蒙恬击退匈奴之后,占领了黄河以南的地区,在此修建长城,利用了地形、河流、山脉依次设立屏障,并且还设立要塞,绵延万里,一眼望不到尽头。

工程之浩大,古今未闻,要知道长城的修建,全都是采用夯土筑成,最下面一层是生土,上面是一层层压的结实的黄土,黄土之上有夯土层筑成的城墙,夯土层是黄色碎石制作,秦修建之后,文景二帝也一直修建长城,最后成了一个全长两万里的防线。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在那个时代,要达到这样规模宏大的建筑,可以说都是用人力,不,是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日以夜继的工作,在秦兵的监督下不敢有丝毫的歇息,小到十几岁,大到五六十岁的人都在这片土地上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都是冒着生命危险修筑长城,我们不妨看看长城的取材,他们都是利用地形,就地取材,有山的地方自然有石头、黄土,有的砖块非常大,形状怪异,他们用小推车,滚木,撬棍,绞盘等工具才能将其运上去。既然是抵御匈奴,自然要以陡峭的山峰、山脊来做屏障,这样的地方取材,一不小心就会跌落深谷。

这数百万的民夫就这样被累死,但是他们保住了自己的家人,为国家的安宁做出贡献,秦始皇征民夫也并非全是农民,很多都是被发配充军的犯人,还有边防的军队,现如今的万里长城经过好几个朝代的修建,已经成了世界奇迹,华夏文明的象征。

  查找史料,当时嬴政派大将蒙恬带领30万军队去北伐匈奴.蒙恬把匈奴打退之后,在黄河的南边开始修筑长城,用来抵御外侵。后来这三十万军队是否参与长城修建,历史没有记载,我们也无从考证,可是我们要知道的是修建过程,防守部队也需要十几万人。他们利用了地形、江河、山脉设立屏障,可见当时的环境是多么的艰苦,埋藏了多少人的尸骨,才有了今天绵延万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秦长城,让大家铭记历史,那时候秦始皇修阿房宫,劳民伤财,就出动70万人。

  后来,嬴政让蒙恬去抵抗匈奴,匈奴总是来中原地带骚扰平民,因此修建了长城来抵抗他们,那个时候蒙恬一鼓作气把匈奴击退之后,从黄河以南开始修建长城,当时的地形、河流、山脉都是非常的险峻,以此为根基,还建立了要塞,一眼望不到尽头。

  而且那边非常的偏远,气候温差大,非常的恶劣。当时为了利用险要地形,尤其是那些陡峭的山尖,使长城变得易守难攻,由此可见建设时的艰苦程度。到处都是生命危险。

  因为古长城是石料砌成的,所以消耗非常巨大,把石料修成型,然后人工运到山顶,那个时候没有机械辅助,都是用人的双手去做这一系列,加上地势险要,这都需要浪费很多人力。非常容易出现危险,难度系数可谓是十颗星,甚至比阿房宫还要难上数十倍。

  因此,那个年代只要是健康的男人都会被征去建长城,几乎有全国人数的四分之一,而且大多数都回不来,估计有600万人,可见后来秦始皇的残暴程度。为了守护自己的江山,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大家认为嬴政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各位读者你们有什么不同的说法?欢迎评论交流,喷子嘴下留情。

古代是天下兴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局面,因此要说秦始皇兴建国家工程长城,其实是不可以用死了多少人来衡量的,主要看秦长城修筑的目的及达到的客观效果,比如说低于匈奴方面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长城是做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存在的,西起嘉临洮,东到辽东,长万余里,就这样的人类工程奇迹,在古代社会对于少数游牧民族的心理慑作用其实比士兵在长城的城墙上抵御匈奴要大的多。

长城地处边远地带,气候恶劣。建筑时为了起到防御作用,主要是利用险要地形,特别是要尽量利用陡险的山脊,外侧峭直,内侧平缓,易守难攻,由此可见建设时的艰苦程度。

虽然是就地取材并,但取石量非常巨大,还要凿成整齐的条石,再内填灰土和石灰,没有山的黄土地带主要用土夯筑。沙漠地带用芦苇和红柳枝条层层铺沙粒小石子,在工具落后的时代,全是依靠双手来完成,这些工作在需要大量的人力。

当时运输工具落后,牛车、马车加手推小车,大型石料全靠滚木、撬棍、绞盘等简单的工具,在陡峭的山坡上,出现危险的几率非常之大。因此建筑难度上,要超过阿房宫的工程十倍不以上。

据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动用了秦国人口的1/20,也就是说二十个人里面就有1人被征用,这也是有资料显示秦国统一天下之后,人口大约在2000万,当然,那时候的统计也不知真实性如何。

在修建长城的过程中,很多民夫都会被累死、饿死甚至病死,每次人数缺少都要有人顶替上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就是孟姜女的丈夫,“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也一直流传至今,虽说可信度不高,但具体事情确实有记载,只是换了名改了性而已,又被添加上一些文字,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那时医疗条件十分落后,人们大多吃不饱,即使不修长城,死亡率十分的高,秦始皇只活了50多岁,普通百姓估计人均寿命不到30岁,参加修长城的人能生活两年就不错了,秦始皇在位30多年。就按修30年长城,修长城的人不断死亡,不断补充,总的死亡数字至少2000多万,实际数字可能更大,这就是古代的大人少的原因,遇到天灾人祸人口锐减。


寻你and奔跑


这比算修建长城花了多少钱还难,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就是算秦长城修建究竟花了多少钱?然而并没有将人力成本放入其中,因为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修建长城死了多少人,如果按猜测的话只能说至少达百万人,但是这个具体的数字是无从得知的。

据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动用了秦国人口的1/20,也就是说二十个人里面就有1人被征用,这也是有资料显示秦国统一天下之后,人口大约在2000万,当然,那时候的统计也不知真实性如何。

在修建长城的过程中,很多民夫都会被累死、饿死甚至病死,每次人数缺少都要有人顶替上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就是孟姜女的丈夫,“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也一直流传至今,虽说可信度不高,但具体事情确实有记载,只是换了名改了性而已,又被添加上一些文字,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秦民一直以来被匈奴骚扰,所以才修建长城将匈奴抵御在外,当时蒙恬击退匈奴之后,占领了黄河以南的地区,在此修建长城,利用了地形、河流、山脉依次设立屏障,并且还设立要塞,绵延万里,一眼望不到尽头。

工程之浩大,古今未闻,要知道长城的修建,全都是采用夯土筑成,最下面一层是生土,上面是一层层压的结实的黄土,黄土之上有夯土层筑成的城墙,夯土层是黄色碎石制作,秦修建之后,文景二帝也一直修建长城,最后成了一个全长两万里的防线。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在那个时代,要达到这样规模宏大的建筑,可以说都是用人力,不,是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日以夜继的工作,在秦兵的监督下不敢有丝毫的歇息,小到十几岁,大到五六十岁的人都在这片土地上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都是冒着生命危险修筑长城,我们不妨看看长城的取材,他们都是利用地形,就地取材,有山的地方自然有石头、黄土,有的砖块非常大,形状怪异,他们用小推车,滚木,撬棍,绞盘等工具才能将其运上去。既然是抵御匈奴,自然要以陡峭的山峰、山脊来做屏障,这样的地方取材,一不小心就会跌落深谷。

这数百万的民夫就这样被累死,但是他们保住了自己的家人,为国家的安宁做出贡献,秦始皇征民夫也并非全是农民,很多都是被发配充军的犯人,还有边防的军队,现如今的万里长城经过好几个朝代的修建,已经成了世界奇迹,华夏文明的象征。


猫眼观史


在古时候,由于科技技术受限,若皇帝下令修建一个大型的工程项目,其投入的人力成本相当高,并且这样的工程,需要很长时间完成。而这么多工人们在这里修建,每天又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故而投入的经费也就很多。为了加快工期,节约成本,那些监工们会让这些百姓没日没夜的干活。一旦发现他们偷懒休息,就是一顿鞭子抽。在这样的高强度下,再强壮的身体也是承受不了的。何况百姓们又不能吃饱饭,又不能够好好休息,再加上医疗条件的限制,故而这些被抓来修建筑物的人,一旦倒下,那就很少有被救活的。

所以说古代的百姓们日子过得真的苦,不仅需要交税,还时不时的被抓去干苦力,很多人就是在干活的过程中丢了性命的。随便修一个桥梁或是大型的宫殿,都会有不少人死亡,就别说当初修建长城的时候了,死亡人数更是相当可观。具体有多少人?在史书上面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根据一些其他数据我们也能大致推断出一下人数。

嬴政下令人修长城的时候,全国的总人数是达到了3000万人。而在这其中,蒙恬带了30万人去击败匈奴,打败匈奴之后,这30万人就被带去驻守长城。也就是说,当时修建长城之时,至少有30万的军队在这里驻扎。就算是一个军人看守10个人,那么修长城的也少说是300万人了。

想想看,他当初下令修建阿房宫时,都是派了70万人来修建。而修长城这一个大工程,派上百万的人来也是很正常的。但和修房子不同,修这种防御性的建筑物要更难一点,那时候又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所以像那种重达2000多斤的大石头,也都是由人力来抬。就不说这种超大石头,就是一般的大城砖,一块也是重达了30多斤。可以想象,这些修长城的人过的日子是有多么的苦,每天干的活有多么重。

如此高强度的劳累下,铁打的身体也是熬不住的,所以这上百万的修长城工人,最后就基本没有活着回去了的。而一旦有人死,就又会有人来补充,所以来来回回,一批又一批的人死在了修建长城的地方。即使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根据这种情形来看,其死亡人数也应该是达到了上百万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