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明仁宗朱高熾登基前,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曾瘋狂地迫害他,二人最終的結局如何?

文史磚家


結局很明確,漢王朱高煦最後變成了“瓦罐燜雞”,男丁被斬,女子入宮為奴,而趙王朱高燧雖然也曾有不軌之意,但後來識時務,最後落的個善終。

兩個圖謀不軌的王爺

按道理來說,像朱高熾這種長子,有能力且有軍功,對於朱棣來說,應該是守江山的不二人選。但朱棣這個人個性鮮明,看著肥胖的朱高熾與另兩個一表人才的的兒子一比,總覺得不是個事,於是總有事沒事的給二兒子一些暗示,比如“勉之,世子多疾”之類的話,直到靖難成功後,為了保證國本,穩定人心,不得不把朱高熾立為太子。

然而,就算被封藩,朱高熾這兩個活寶弟弟並沒有放棄對大位的覬覦,經常上竄下跳,越禮不軌。解縉實在看不下去,就上了一封駁斥朱高煦的奏書,就被其記恨,沒多久就以“無人臣禮”被下獄,後來被“醉殺”,作為太子,則只能眼巴巴看著解縉遇害,而沒有任何辦法。

幸而,小丑什麼時候都是小丑,再蹦噠也撐成不了英雄。

我們先來看漢王朱高煦。永樂十四年,按捺不住慾望的朱高煦“私造兵器,陰養死士,招納亡命”,篡位奪權的野心已昭然若揭。不過他的行為很快被朱棣發現,憤怒的朱棣將他的封地改為樂安州,勒令他立即就藩,方便朝廷就近監視。

雖然遠離了京城,朱高煦並不甘心失敗,仁宗駕崩後他第一時間派出殺手企圖半路截殺回京即位的朱瞻基,幸而謀劃不周,以失敗告終。既然沒殺了繼承人,那就直接學他老子,起兵造反唄。

於是宣德元年七月,朱高煦聽說京師地震,以“天人感應”之說判斷出國家要有重大變化,覺得正是起兵好時候,於是派出親信枚青入京聯繫張輔企圖謀反。朱瞻基得知後,為了避免重蹈建文朝李景隆的覆轍,決定御駕親征。

令人尷尬的是,當朱高煦的部下嚷嚷的要與漢王共存亡的時候,漢王殿下已經從小路出去投降了宣宗皇帝,真是啼笑皆非!鑑於沒有發生大的人員傷亡,沒有引起社會動盪,朱瞻基還是選擇原諒了他這個二叔,僅僅把他關起來而已。不過很顯然朱高煦並沒有領情,後來還狠狠的演了一出大戲。

再來看看趙王朱高燧。與漢王一樣,儘管他奪嫡是沒什麼機會,但他也擁有著一個帝王夢。他在朱棣面前不僅抹黑朱高熾,更是打壓朱高煦,並開始與內官黃儼開始內外勾結。

永樂二十一年,朱高燧王府護衛勾結欽天監官員等,密謀毒死朱棣,並偽造詔書,企圖廢除朱高熾儲君之位。結果被朱棣得知,很快被一網打盡。事發後,由於朱高熾的極力說情,朱高燧總算死裡逃生,在此後老實了不少,再不敢覬覦皇位。

漢王、趙王最後結局。

朱高煦結局

接下來就要談到漢王朱高煦的結局了,本來朱瞻基念在叔侄情深,也沒有追究朱高煦的造反之罪,只把他關在逍遙城內好吃好喝的供著。

有一天朱瞻基想起這個被關了好久的二叔,遂去逍遙城看望朱高煦。談了沒多久,也不知道朱高煦什麼心理,突然伸腳將皇帝絆倒。朱瞻基終於出離憤怒了,他讓人用一口三百斤的銅缸將朱高煦扣在裡面,想教訓他一番。哪知這廝臂力大的驚人,頂著這口三百斤的銅缸到處跑,宣宗皇帝一氣之下,讓人將其按在其中,四周點上柴火,不久之後銅融骨消,銅缸與朱高煦再也難分彼此。

朱高煦死後,幾個兒子也分別被斬,女人充入宮內為奴,傳說朱祁鈺的母親就是原來朱高煦的小妾。

朱高燧結局

經過謀反事件後,朱高燧收斂了許多,雖然在朱高煦謀反時曾有所牽連,但宣宗皇帝還是放了他一馬,朱高燧也主動獻出了兩衛護衛。

先帝尤愛二叔甚。漢王自絕於天,朕不敢赦。趙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負先帝也。

就這樣,趙王朱高燧到宣德六年善終,死後被賜為“簡王”,其後代襲爵至南明小朝廷,絕對算得上善終了。

結語:縱觀整個明朝,宣宗皇帝對藩王的態度絕對算得上是最好的一位。可惜朱高煦既沒能力也沒實力,最後落了個“瓦罐燜雞”的下場。對此能只用一句話總結:他不遺餘力的作死!


望風瑟瑟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四子五女,除了第四子早夭以外,剩下三子都是皇后所生。
這三個兒子分別是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
朱棣生前很不喜歡長子朱高熾,肥頭大耳不說,小時候因為小兒麻痺導致殘疾,走路都走不穩,需要人攙扶。
雖然小時候朱棣也進行了弓馬騎射的教育,但朱高熾顯然不喜歡這些,加上後來作為燕王世子,所以他大部分接受的都是儒家教育。
朱棣本身是打仗起家,對於文弱的兒子不是很喜歡,相反他喜歡從小就跟隨在他身邊打仗的朱高煦、朱高燧。
朱高煦就不用多說了,靖難之役的時候他爸爸忽悠他:“世子多疾,汝應勉勵之。”受到這句話的鼓勵,朱高煦幾乎以為自己這太子是板上釘釘了。
朱高燧由於是老么,皇位就算是沒了大哥,也不太可能輪到他,不過朱棣對他的寵愛也比較多,這兩人在朱棣時代幾乎一直都很放肆。
由於仰仗重新,朱高煦幹了不少違法的事情,據說朱元璋就不喜歡這個孫子,朱棣繼位以後,更是幹了不少過分的事情,比如為王府增加護衛、不肯就藩、打擊和迫害太子、挑撥是非,陷害太子,致使解縉冤死、黃淮入獄。
朱高燧更是一個二桿子,他小時候幾乎和他二哥一樣,仰仗寵幸,多行不法,而且他比他二哥更大膽的就是,朱棣還在世的時候,就公然內侍和護衛準備毒死朱棣造反,好在後來有人告密,朱高燧的不法舉動被朱棣察覺。
經過這次“謀反事件”以後,朱高燧基本上被他父親給按住了,從此以後老實了不少。
不過朱高煦不一樣,從永樂十五年就藩樂安州以後,還是一切如故,甚至積極造反,基本上都已經亮明旗號,路人皆知,朱高熾幾次寫信勸告,朱高煦都沒收斂。
朱棣病逝以後,由於消息是秘密送到京城,所以朱高熾搶先一步登基,只是朱高煦沒來得及動作。
朱高熾繼位以後,對朱高煦、朱高燧十分寬容,即便是明知道朱高煦有諸多叛逆的行為,但仍然還是下令照拂,不但增加朱高煦的俸祿,還賞賜了數以萬計的寶物,對朱高燧也一樣,對他們的賞賜比對其他的藩王賞賜要優厚的多。

朱高燧不敢亂動,朱高煦就不一樣了,朱高熾繼位僅僅10個月就病逝,、。

朱瞻基繼位以後,對這兩位叔叔也很優容,使得朱高煦認為這個侄子是個軟弱無能的人。

宣德八年八月,朱高煦起兵造反,結果折騰沒多長時間,就被朝廷平叛大軍擋住了,朱高煦一聽自己侄子來了,嚇得當即從後門出去投降了,所有跟隨他造反的人都被殺。同樣也是這一年,朱瞻基去看望自己這位叔叔,結果被叔叔伸腳扳倒,一怒之下將300斤的銅缸扣在叔叔腦袋上,放火燒死了。
朱高煦被送到了京城囚禁,朱瞻基半路上路過朱高燧的屬地,將趙王所屬的護衛收回,趙王朱高燧從此偃旗息鼓,宣德六年病逝,也算是壽終正寢。

漫步史書


中國歷史上被稱為仁宗的沒幾個,而朱高熾在位還沒到一年,卻獲得了仁宗廟號,後世對他的評價也是很高,要說其仁愛之心在對他兩個弟弟身上也是得到了很大的體現,而他的兩個弟弟結局卻是大為不同,一個是屢教不改自己作死,還有一個是得太子之恩後收斂感恩,得到了善終。


明太祖朱元璋有好多個兒子,朱棣雖然很多方面象他的父親,生育能力卻差多了,朱棣有四個兒子,最小的兒子早夭了,活在世上的三個兒子還為了皇位搞得兄弟鬩牆,朱高熾的二弟朱高煦和三弟朱高燧都對太子之位有覬覦之心,兩人經常聯合起來構陷太子朱高熾,害的朱高熾屢被朱棣責罵,不過等到兩個弟弟犯事被朱棣責罰時,都是朱高熾為之求情,才得以保全,現在就來說說朱高煦和朱高燧的結局。

朱高煦的結局

朱高煦一直有謀反的心理,這個跟朱棣有很大關係,朱棣因為四子早夭,所以說只有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還都是徐皇后所生,也就是說都是嫡子,按理說同母兄弟的感情應該是很好的,只不過生在帝王家就不是這樣了,象唐初李世民殺的兩兄弟也都是一母同胞,結局卻是都被滅門了,最是無情帝王家不是沒有道理。


朱棣是靠造反奪了侄子的皇位,這也算是給兒子作了表率,潛意識裡也就有了謀反的火苗,而朱棣的態度也更是讓朱高煦一直把皇位掛在心上,太子朱高熾喜靜厭動,是個大胖子,加上有腿疾,走路都要兩個人扶著,因此崇尚武力的朱棣很不喜歡他,而朱高煦則是跟朱棣很象,特別是在“”靖難之役”中表現不俗,多次出生入死衝鋒陷陣,救朱棣於危難之際,在東昌之戰時,燕軍大敗,朱棣身陷重圍,幾乎喪命,這時候朱高煦冒死殺入陣中,將朱棣救出,燕王被救出後高興的撫著二兒子的背說了一句:“”好好努力,世子的身體不好。”

這也就變相告訴朱高煦,自己有易儲的想法,朱高煦得到父親暗示後,這心裡就一直裝著謀取儲位的念頭,朱棣在奪了侄子帝位後,在立太子之位時猶豫不決,不過朱高熾深得文臣們擁戴,而且他的世子之位是明太祖朱元璋親自指定的,還有一點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深得朱棣的喜愛,這些因素加起來,朱棣最終還是選了嫡長子朱高熾為太子。


朱高煦見老爸將皇太子之位給了哥哥,這心裡很是不服氣,在被封為漢王就藩雲南後,找各種藉口不去封地,賴在京城搞事情,多次在朱棣面前說大哥的壞話,進饞言害死支持朱高熾的文臣解縉,朱高煦這人生性兇悍,在京城期間多行不法之事,還私養武士圖謀不軌,徐皇后勸朱棣早點讓朱高煦去封地,可以給他換個封地讓他沒有藉口,結果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還是賴著不走,這下朱棣火了,又查出朱高煦幹了不少壞事,就準備把他廢為庶人。

這時候朱高熾跑出來為二弟求情,朱棣才免了對朱高煦的責罰,又將他封地改到樂安,讓他即日起程,朱高煦對大哥卻是一點感恩之心都沒有,時刻策劃要謀反,朱高熾知道朱高煦的心理,屢次寫信勸誡朱高煦不要搞事情,朱高煦都沒放到心上,等到朱棣病死,朱高熾登基後,沒有找跟自己作對了二十年的兩個弟弟麻煩,而是給兩個弟弟各加祿米二萬石,賞賜寶物數以萬計。


朱高煦對此還是不滿足,朱高熾即位九個月後病死,朱高煦在朱瞻基回京路上設伏想要謀殺他,只不過沒有成功,朱瞻基登基後依然對兩位叔叔給予優待,只是朱高煦覺得這個侄子好欺負,就想學他老爸朱棣,在宣德元年起兵造反,結果是朱高煦不是朱棣,朱瞻基也不是朱允炆,朱瞻基御駕親征,很快就平定了叛亂,將朱高煦抓回京城。

朱瞻基本來沒想殺二叔,只不過朱高煦成為階下囚還是滿心不服,在朱瞻基去看他的時候,故意使壞用腳將朱瞻基絆倒,朱瞻基就命人弄了個三百斤重的銅缸把朱高煦扣住,以此懲罰他的不敬之罪,沒想到朱高煦還是不服,把大缸頂了起來,繼續挑釁皇帝,朱瞻基徹底火了,命人拿重物壓住大缸,在大缸周圍點上火,就這樣朱高煦被活活烤死了,他的幾個兒子也跟著賠了命。

朱高燧的結局



朱高燧沒什麼戰功,只不過他長的象徐皇后,因此深得朱棣的寵愛,朱高燧在永樂二年被封為趙王,藩地是彰德,不過朱高燧受封趙王后,卻是奉命駐守北平,當地的政務軍務,官員們要先報趙王,審定後再按令行事,朱高燧就是當地最高權威,當時朱棣出征漠北時,會駐守北平,而朱棣回師後,北平都是朱高燧在管,這讓朱高燧心理也漸漸有了不軌的想法。

朱高燧因為受朱棣的寵愛,現在又在管理朱棣的起家之地,這地方的地位可以說僅次於南京城,朱高燧因此恃寵而驕,多行不法,對大哥朱高熾也不放在眼裡,跟二哥朱高煦經常聯合起來搞大哥,幾次使太子朱高熾陷入危險之地,在後來二哥被朱棣嫌棄,朱高燧的心更活絡了,謀反之心終於在永樂二十一年爆發,想趁著朱棣生病,和宦官勾結用毒謀害朱棣,然後再矯詔改立太子,不過此陰謀被人告發,在陰謀敗露後朱高燧被抓,朱棣氣得想要殺了這個兒子。


這時候又是大哥朱高熾為弟弟說好話,說這些都是下人所為,朱高燧並不知情,或許是朱棣子嗣太少,因此饒了朱高燧,而朱高燧在這件事情之後,心膽俱喪,再也不敢有什麼不臣之心,在哥哥朱高熾即位後,看到大哥對自己既往不咎,待遇不降反升,可以說是喜出望外,明仁宗即位後,朱高燧正式就藩彰德,在仁宗過世、太子朱瞻基繼位後,朱高燧立馬上表,表示對侄子的臣服。

正是朱高燧的識趣,讓他保全了自己,而王位也得以一直傳承,直至明末,宣德六年(1431年),朱高燧因病去世,享年49歲。


歷史紅塵


最近上映的電視劇《大明風華》好像挺火,主要演的就是朱棣經過靖難之役後取得天下,當上皇帝后國家、宮中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剛剛看了幾集,對立面的一個情節記得非常深刻,就是太子朱高熾一直在謙讓,想將自己的太子之位傳給二弟朱高煦,而且他說父皇曾經說過自己身體不佳,讓朱高煦好好磨練以繼承的話。太子朱高熾的態度著實把朱棣氣壞了,在一次召見太子和朱高煦的時候,為了讓太子知曉自己的態度,朱棣拿出寶劍讓太子將朱高煦殺掉,這樣就確保了他的太子之位,就沒有人再懷疑其他的了,這一下把太子嚇得半死,也被朱高煦嚇得半死。


電視劇終歸是電視劇,歷史上朱棣的二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確實很像朱棣,是不安穩的人,而太子和他們倆正好相反,不好武,性格比較老實,性格憨厚。實際上這樣的狀態是不是讓我們想起了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嫡長子朱標就是一位非常仁厚之人,而朱棣就是一位不安分的人。

影視劇中朱棣一家


二弟朱高煦,明明有活路,他卻偏走向死路,最終被活活烤死。

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他也十分覬覦太子之位,除了與朱高燧聯合詆譭太子之外,被分封到雲南而不就,明成祖寵愛他,於是就允許他留在京城。後來挑撥是非,陷害太子,致使解縉冤死,黃淮入獄。後改封青州依舊不去,在京城中為非作歹,在朱棣北伐回京之後知曉此事後,對其大加痛斥,剝奪冠服,囚禁在西華門內,準備將其廢為庶人。太子朱高熾求情,才沒有做進一步的處理。

影視劇中的朱高煦


朱高熾繼位後,他一直不安分,在朱高熾駕崩後,太子朱瞻基從南京趕往北京奔喪,朱高煦安排人暗中暗殺沒有成功。

朱瞻基繼位後,宣德元年八月即1426年,朱高煦起兵造反,但是在宣宗的進攻下,很快失敗被俘,至此朱瞻基仍然不忍心殺掉叔叔朱高煦,將他們父子廢為庶人,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在一次朱瞻基去探視朱高煦的時候,被朱高煦故意絆倒,這次徹底激怒了朱瞻基,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烤死,同時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部被殺。

影視劇中的朱高燧


三弟朱高燧,不安分的靈魂,謀害老爹,最終在證據面前的及時懸崖勒馬

朱高燧也一直在覬覦太子之位,始終在父親朱棣面前說太子的壞話,以便讓父親對太子產生積怨,矛盾積壓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也許就會廢掉太子,但是他們的美夢沒有成真。朱棣對此事大怒,剝奪了朱高燧象徵藩王身份的冠服,幸虧寬厚仁慈的太子朱高熾說情,才得以免除更大的刑罰。

看到挑撥無用,他竟然鋌而走險,永樂二十一年即1423年,朱棣重病,此時不安分的三子朱高燧看到了希望,他指示內宮人員偽造詔書,並安排人在成祖的飯食和湯藥中下藥,待成祖駕崩後,廢掉太子朱高熾,立自己為太子,但是這個計劃被告密,朱棣自然要嚴處,但是最終在太子的規勸下,朱棣饒了朱高燧一命。

影視劇中的朱高煦和朱高燧


實際上,他私下裡一直與二哥朱高煦有聯繫,包括他們二人合謀發動叛亂等等,當朱高煦叛亂後被處以極刑之後,朱瞻基派人將朱高煦的認罪書和群眾要求嚴懲朱高燧的奏章給朱高燧看,嚇得朱高燧的汗毛炸立,主動要求歸還常山中護衛及群牧所、儀衛司官校等護衛兵馬,也就是交出自己所有的兵權以表示忠誠,最終於宣德六年1431年薨。

影視劇中的朱高熾


想當年,不安分的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從侄兒的手中搶奪了天下,此後他兩個不安分的兒子又想重蹈父親的故事,但是最終沒有成功,最終落得個悲慘的結局。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最近《大明風華》的熱播,也為我們提供了一部蠻有趣的明代劇。在裡面殘酷的奪嫡之爭最終變成了一幕幕有趣而滑稽的戲劇。在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最大的樂趣就是看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鬥嘴了。雖然在劇中其樂融融,但是實際上奪嫡之爭異常激烈。我們都知道最終結果是朱高熾當了皇上,那麼這個胖胖的太子爺是怎麼對付一直給他下絆子的兩兄弟呢?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朱高煦的下場

說實話,朱高煦確實是和朱高熾有大仇大怨。一直以來朱棣都在給朱高煦開空頭支票,跟他說什麼“太子多病,汝自勉之。”或者說什麼“類己”之類的話,以至於給了朱高煦一種錯覺就是我才是太子最好的人選,沒有之一的那種。

後來朱高煦與朱高熾爭奪太子之位,在朱高煦的經營下,朱高熾手下的大臣解縉被朱棣處死,黃淮、楊士奇等人被關入詔獄。因此一旦朱高熾繼承了皇位,即便是朱高熾想放過朱高煦,朱高熾手下的大臣們也不會同意。

此後朱棣將朱高煦封到外地,朱高煦就一個勁耍無賴不想去。甚至私自募兵三千,縱橫劫掠,還擅殺了兵馬指揮使徐野驢。最終引發了朱棣的暴怒,朱棣將其囚禁在西華門中,還將朱高煦廢除為熟人。結果這個時候朱高熾沒有來落井下石,相反朱高熾的行為是:

“仁宗涕泣力救,乃削兩護衛,誅其左右狎〈目匿〉諸人。”

在朱高熾的全力幫助下,朱高煦得以倖免於難,後來被封到了樂安洲。說實話,換了一般人的話,這時候也應該想想大哥的好,消停一下了。但是朱高煦沒有,反而更加蠢蠢欲動,好要搞出些大事情來。朱高熾聽說後多次寫信給自己弟弟想要勸他安分一點,但是朱高煦一點也不改。

後明成祖朱棣在北伐途中死去,朱高熾即位,成為了明仁宗。當上了明仁宗之後,朱高熾沒有報復朱高煦,相反是採用了一種以德報怨的態度,史書上記載:

“仁宗知之,顧益厚遇。遺書召至,增歲祿,賜賚萬計,仍命歸藩。封其長子為世子,餘皆郡王。”

也就是說明仁宗對待朱高煦的態度更加好了,不僅給他增加了年工資,而且還給他發了很多獎金,還給他的兒子們封王。可以說做到了這個份上明仁宗真的是仁至義盡了。

後來明仁宗病逝,朱瞻基從南京回北京奔喪,結果朱高煦居然在半路埋伏士兵想要殺掉朱瞻基,但是最終以失敗告終。後面朱瞻基即位為明宣宗,對自己的這位二叔也是非常好。後朱高煦認為明宣宗不過是個黃口小兒,因此升起了造反的念頭,想要效仿自己的父親來一次靖難,最終以失敗告終。

失敗之後朱高煦還幹出了非常匪夷所思的事情,那就是他拿腳絆了朱瞻基一下,朱瞻基大怒,就找了一口三百斤重的銅缸扣在了朱高煦頭上。結果朱高煦力大驚人,還能夠舉著銅缸走,然後朱瞻基乾脆找了一堆木炭點燃,活活將朱高煦燒死在了銅缸之中。

朱高煦死後,秉承著斬草除根的說法,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部被處死。

二、朱高燧的下場

朱高燧比較慘一些,綜其一生不斷被捲入各種各樣的謀逆案中,但是最後居然得以善終,說來也是難得。在永樂七年的時候,朱高燧捲入了一場案件之中,導致了自己的長史被殺,自己也差點被貶為庶人。多虧了太子朱高熾的幫助朱高燧才得以倖免於難。(不得不說太子人真的很好,幫完了朱高煦又幫朱高燧)

此後朝中有大臣想要毒殺朱棣然後用偽詔書來讓朱高燧為帝。結果陰謀敗露,陰謀謀反的大臣都被誅殺。這時候皇帝大怒,問朱高燧是不是想要殺了自己陰謀篡位,朱高燧非常害怕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這時候太子又出來了,據記載:

“太子力為之解曰:“此下人所為,高燧必不與知。””

也就是說太子等於救了朱高燧兩命啊!後面朱高熾即位,對待朱高燧也特別好,他不僅放棄了之前的爭執,而且還給朱高燧增加了封賞。

後面朱瞻基即位,面對著這個不太老實的三叔,在平定了二叔叛亂之後,三叔也消停了很多。最終三叔病死。相對於被殺了的二叔來說,三叔朱高燧的下場要好很多了。

後面朱高燧的後人一直延續到了崇禎年間,可以說三叔朱高燧雖然一直與朱高煦蠅營狗苟,但是到了最後始終沒有邁出謀逆的那一步,最終也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可以說是比較好的下場了。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日航通鑑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冊封朱高熾為世子,朱高熾成為了繼承朱棣位置最合適、最合法的人。這樣一來,無論朱棣是燕王還是皇帝,朱棣繼承者都只能是朱高熾,而不會是朱高煦和朱高燧。

據史書記載,“仁宗體肥重,且足疾,兩中使掖之行,恆失足”,意思就是朱高熾身體肥胖,行動不便。這樣一來,朱高煦高大魁梧,朱高燧精明,而朱高熾肥胖,三兄弟形成了鮮明對比。朱棣並不喜歡朱高熾,立朱高熾為太子也是考慮了兩年之久,這也讓朱高煦覺得自己還有機會當太子。

於是,朱高煦和朱高燧總是野心勃勃地窺視著這個太子之位,在找機會坐上這個位置。在封建時期 哪個皇子不想當太子、當皇帝?

為此,三兄弟就有了利益衝突、有了矛盾,也就意味著會相互使壞、迫害。朱高熾就是在朱高煦和朱高燧迫害下成長起來,成為一位仁君。

後來,朱高煦一步一步走向謀反的道路,最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朱高燧謀反不成要被誅殺,幸好朱高熾力勸才免於一死。

朱高煦,得寵卻作死

回看朱高煦的一生,如果真按史書說的那樣,那將是在不停的作死,沒有朱棣才能卻有朱棣一樣的野心,可惜對手朱高熾、朱瞻基都不是朱允炆。

朱高煦最初是被封為高陽郡王,後隨父親起兵靖難,累立戰功,多次拯救了朱棣性命。當時,朱棣看到魁梧的朱高煦,彷彿看到年輕的自己,就說了句:“勉之,世子多疾。”就這樣的一句話,勾起了朱高煦對皇位的幻想。

就算朱棣決定了立朱高熾為太子時,還是不斷的從中使壞,挑撥朱棣和朱高熾的關係,想以此到達廢除太子的目的。除了挑撥關係,朱高煦還積極拉攏權臣,加強軍事手段,想重走“靖難之役”的老故事奪得皇位。

朱棣封朱高煦為漢王,藩國雲南,為了防止的就是皇位之爭。朱高煦說:“我有何罪,要被趕到萬里之外。”不肯前往藩國。隨巡北京時,朱高煦極力請求與兒子返回南京。朱棣無奈,只得同意。

後來,朱高煦索取天策衛為漢王護衛,並常以唐太宗自比。不久,朱高煦又請求增加兩護衛,行事更加放縱,多次密謀太子之位,縱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輿器物。其次,私自挑選衛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擊殺兵馬指揮徐野驢。

朱棣至此才得知朱高煦要造反,大怒。公元1417年,朱棣要把朱高煦貶為庶民,幸好朱高熾求情,才就藩樂安州,但仍不悔改。

朱高熾即位,提高漢王朱高煦的地位。

公元1426年,朱瞻基繼位,朱高煦以為“少主新立,有機可乘”,於是起兵造反。此時,朱瞻基的北京,假如朱高煦舉兵南下取南京,就極有可能建立南北朝的。但是,朱高煦手下的將領取不同意,因為家裡的老小都在樂安,不忍拋棄。

最終,朱瞻基親征,在強大的軍事實力面前,朱高煦只好投降。朱瞻基把朱高煦廢為庶人,囚禁在西安門內的“逍遙城”。

後來,朱高煦與諸子相繼被殺。

朱高燧,謀反過於倉促

公元1423年五月,護衛指揮孟賢、內侍楊慶等人制造了偽詔,想毒殺朱棣,立趙王朱高燧為帝。

當時,總旗王瑜姻家高以正者、為賢等畫謀,後來告訴了王瑜。王覺得這是大不逆之罪,會牽連家人,就上報朱棣。朱棣說:“豈應有此!”

於是,下令誅殺謀反者,朱高燧謀反暴露。朱棣問高燧:“爾為之耶?”朱高燧大懼,說不出話來。幸好太子再次求情,力為之解說:“此下人所為,高燧必不與知。”

因此,朱高燧才逃過一死。朱高熾即位,賞賜金銀財寶給朱高燧,提高他的地位。

朱瞻基即位,大臣上奏要處理了朱高燧,但是朱瞻基不許。後來,朱瞻基把彈劾朱高燧的奏疏交給朱高燧,朱高燧大驚,請求歸還護衛。

朱瞻基收回護衛,但給朱高燧留了儀衛司,留給朱高燧最後一點皇族的尊嚴。宣德六年,朱高燧去世。

結語

朱高煦和朱高燧一直都在謀反之路上作死。有榮華富貴不要,非要謀逆,可是在古時,皇子爭位是常有的事,有機會誰都想當皇帝。

可是兩人野心有但是才能不如朱棣,謀反註定不會成功,只會一步一步地把自己推向深淵。幸好朱高熾仁心,不然兩人早就草草結束了一生。


【end】我是十點烏托邦!


十點烏托邦


都別搶,我來答。

事情是這樣的,朱棣時代的皇位之爭其實都產生於朱棣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起初他在靖難之役中曾對作戰勇猛的朱高煦說:勉之!世子多疾。雖然朱棣並沒有明確說將來事成之後要把朱高煦冊封為太子,但是這話暗示的意思非常的明顯了。

所以這就為以後朱高煦的蠢蠢欲動埋下了禍端,就像當年李淵千不該萬不該對李世民承諾將來讓他當太子。朱高煦因為得到了父親的承諾,所以打仗非常的勇猛,這頗得朱棣的欣賞,所以最開始朱高熾的太子之位也不是十拿九穩。

相反,朱棣入主南京以後,對於這個選擇繼承人問題犯了難。他內心主要還是傾向於冊立朱高煦,而不是朱高熾,因為朱高熾身體肥胖,而且還有足疾。這不是尚武的朱棣心中理想的君主,但是他雖然想把朱高煦冊立為太子卻面臨兩個難題。

一來朱高熾沒有犯下什麼過錯,而且朝中的大臣大多擁戴朱高熾,此外他還是長子;

二來就是朱高煦這個人不穩重,經常犯一些不必要的錯誤;

從當時的情形來看,朱高熾確實一度差點和太子之位擦肩而過。幸虧得到楊士奇和解縉的幫助,最後朱棣覺得治理天下還是相對寬仁穩重的朱高熾要好一些,於是朱高熾就這麼成為了太子。但是朱高煦依然沒有放棄爭奪太子的希望,經常在朱棣面前說太子的壞話。

譬如永樂十二年朱棣北征回京,太子朱高熾迎駕來遲,朱高煦抓住機會立馬在朱棣面前誣陷太子。這讓朱棣非常生氣,於是把許多東宮大臣都投入詔獄。

明年,帝北征。士奇仍輔太子居守。漢王譖太子益急。帝還,以迎駕緩,盡徵東宮官黃淮等下獄。士奇後至,宥之。召問太子事。士奇頓首言:“太子孝敬如初。凡所稽遲,皆臣等罪。”帝意解。行在諸臣交章劾士奇不當獨宥,遂下錦衣衛獄,尋釋之。”

此外,由於解縉在幫助朱高熾奪得太子之位中出了大力,所以朱高煦也瘋狂的陷害解縉。永樂八年的時候,朱棣北征,解縉進京沒有見到朱棣,就跑去見了當時正在監國的朱高熾,結果被朱高煦在朱棣面前打小報告說:“解縉私自去見太子稟報事情,這是無人臣禮啊。”

於是解縉就被抓捕下獄,到了永樂十三年時被凍死在雪地裡。

總之在朱棣時代朱高煦蹦躂的非常厲害,但是由於他那號殺神老子還在,他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反對太子,往往只是在私底下給太子使絆子。朱棣去世後,對於當時的朱高煦來說應該是一個機會,但是在楊榮的策劃下,當時並沒有對外公佈朱棣的死訊。

他們一面通知太子,一面護送朱棣的靈柩回京。直到朱高熾繼位以後,朱棣的死訊才被公佈,而這時候朱高煦也不敢輕舉妄動了。而朱高熾對自己這位蠢蠢欲動的弟弟也可謂是寵愛有加,繼位以後對他是要錢給錢,要爵位就給爵位。

但是朱高熾的退讓反而更加讓朱高煦滋生了不軌之心,整天摩拳擦掌幻想著打進北京城自己當皇帝。但朱高熾當了九個月不到的皇帝就去世了,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朱瞻基繼位時,朱高煦曾派人打算在半路上截殺前者,但是沒有成功。

未幾,仁宗崩,宣宗自南京奔喪。高煦謀伏兵邀於路,倉卒不果。

朱瞻基繼位以後依然繼承了他老子的風格,對朱高煦也是要錢給錢。話說回來這老朱家對自己人那真的是沒話說,真的是老祖宗朱元璋窮日子過慣了,就無限溺愛後代。還是李淵家族不同,出身門閥貴族之家,殺起兄弟兒子來那叫一個爽快。

朱高煦大概是瞧不起自己這位侄子,終於下定決心謀反。朱瞻基聽說以後,派遣宦官侯泰去勸降朱高煦,結果後者還相當委屈似的對來者說:

永樂中信讒,削我護衛,徙我樂安。仁宗徒以金帛餌我,我豈能鬱郁居此!汝歸報,急縛奸臣夏原吉等來,徐議我所欲。

朱瞻基一看沒有辦法,只好來了一個御駕親征。結果仗還沒開始打,這位不可一世的叔叔就被部下威脅要綁了他去送給仁宗皇帝,以將功贖罪。嚇得朱高煦連忙從小路跑出城,投降了自己的侄子。

朱瞻基也沒有殺他,而是把他囚禁在北京城裡。有一天朱瞻基想起這位叔叔來,就好心去探望他,當朱高煦看來威風凌凌的天子儀仗來到居所時,心裡感到極度的不平衡,於是鬼使神差的使了一隻鬼伸腳把朱瞻基扳倒在地,摔了一個狗吃屎。

朱瞻基頓時天子一怒,命令拿來一口大缸把朱高煦扣在裡面,外面架上柴火,活生生的把他給悶死了。而朱高熾的那位三弟朱高燧其實蹦躂的沒有朱高煦厲害,朱高燧早年曾經和朱高煦一起聯合起來構陷朱高熾。

但是後來他脫離朱高煦想要幹一票大的,那就是直接毒死朱棣,然後製造一道假詔讓朱高燧登基。結果這件事被人告發,他的下屬護衛指揮孟賢和欽天監官王射成都被抓出來殺掉,而朱高燧由於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是他指使的,而且加上他極力為自己辯護,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帝曰:“豈應有此!”立捕賢,得為偽詔。賢等皆伏誅,陛瑜遼海衛千戶。帝顧高燧曰:“爾為之耶?”高燧大懼,不能言。太子力為之解曰:“此下人所為,高燧必不與知。”自是益斂戢。

但是朱高燧從此就變得安分守己了許多,再也不跟著朱高煦一起瞎操作了。朱高煦投降朱瞻基以後,當時在回程的途中還有大臣嚮明宣宗建議一併把朱高燧抓到京城裡,但是朱瞻基覺得朱高燧並沒有起來反對他,就沒有這樣做。

而這位朱高燧也就老老實實當他的藩王,也算是善終了吧。所以說“不作不會死”是自古以來的真理。

關注【圍爐談史】,每天閱讀深度歷史內容喲~


圍爐談史


若朱棣跟康熙在位時間一樣長,一樣會生的話,那恐怕“九子奪嫡”事件將提前上演。當然,永樂朝的奪嫡事件雖沒有康熙朝來得那樣的激烈與曲折,但也不失是一場宮廷大戲。

朱棣一生育有四子,仁宗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和幼子朱高爔(早夭)。永樂朝的奪嫡事件主要是圍繞仁宗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三人展開,三人各為一黨,都想坐上九五之尊之位,但最有希望繼位的無疑是當時身為太子的朱高熾。



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且寬厚仁愛,能力更是不俗,朱棣靖難起兵,他鎮守北平時,曾憑藉數萬兵馬抵擋住了建文軍五十萬之眾,而後朱棣北伐蒙古,他以太子身份監國時,也是朝無廢事。因此,文武雙全的朱高熾在當時是深受朝中上下文武百官的擁戴。

按理說,有著這等地位和聲望的朱高熾,他的太子之位應該是穩如泰山的,但實際上在當時他的地位並不穩,不是因為百官不擁戴他,而是皇帝朱棣著實有些不喜歡他。因朱高熾生性喜靜厭動,如此致使其體態肥胖,每次去朝見朱棣的時候,都需要兩個太監攙扶才能行動,而且就算是有人扶著,他走路也是跌跌撞撞的,因此朱高熾這番體態,自然是讓一生都嗜武的朱棣極為不喜。



而朱高煦、朱高燧藉著朱棣對於朱高熾的這份不喜,對儲君之位是進行了數次的明爭暗奪。

先是朱高煦,他是朱棣最寵愛的兒子,他雖文不行,但武卻真的很強。朱棣靖難起兵之時,他就數次拯救朱棣於生死攸關之時,可以這麼說,朱棣靖難之役能夠成功,朱高煦是功不可沒。因此,早年間,朱棣就曾與朱高煦說道:“勉之!世子多疾”,這句話意思很明確就是朱高熾多病,他很有可能會早逝,他死後就是你經常我的位置了。



因此,正是朱棣對朱高煦有意無意的灌輸著“以後我的位置就是你做”的思想,從而讓他對儲君之位是無比的渴望,並也讓他覺得儲君之位本來就是他的,這般想法也終為他日後所遭受到的悲慘境地埋下了伏筆。而後,朱棣繼位後,也本想立朱高煦為太子的,但是因朝中多數官員都支持仁厚的朱高熾,再加上朱高煦這人雖軍事能力不俗,但完完全全就是一個莽夫,如此實在是沒有擔當國之儲君的能力和資質。因此,朱高煦最終錯失太子之位。

當然,錯失太子之位的朱高煦並不甘心,他對這個位置還是虎視眈眈的。可朱棣深知讓他去統治大明天下的話,朱姓江山必定會出現動盪,甚至是四分五裂,由此朱棣終其一生也未讓朱高煦的皇帝夢實現。但是,朱高煦雖明知皇位與他已經無緣,可他依然是不願意放棄。而後,朱高熾登基後,朱高煦甚至都預謀舉兵造反,效仿他父親朱棣行靖難之事。



不過未等朱高煦起兵,朱高熾就暴病而亡,而後太子朱瞻基繼位。就在朱瞻基從南京前往北京登基的途中,為了皇位已經變得是喪心病狂的朱高煦居然想半路截殺自己的這位侄子,不過因行動倉猝,這個計劃並未成功。

在朱瞻基一朝,朱高煦雖然曾經想刺殺他,可朱瞻基並未因此而清算他,反而是繼續厚待於他,是賞賜不斷。可朱瞻基的仁厚卻並沒有讓朱高煦幡然悔悟,他依舊還是想坐上那個九五至尊之位,最終徹底走火入魔的朱高煦還是反了。當然,朱高煦可沒有他的父親朱棣那樣的幸運,他造反不足半月就宣告失敗。



再之後,朱高煦被朱瞻基押送入京,最初朱瞻基是不想殺他的,顧念親情,他只是想軟禁朱高煦幾年,讓他好好反省反省。可是,對於朱瞻基的良苦用心,朱高煦卻並不領情,後來,朱瞻基去探視朱高煦時,朱高煦居然故意將他絆倒,然後是大笑不已。這下可好,朱高煦的做法讓朱瞻基大怒不已,於是憤怒的朱瞻基就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他活活的炙死在銅缸內。如此,本來有望做一世安樂王爺的朱高煦,就這樣把自己給活活的折騰而死。

再是朱高燧,他同朱高煦一樣,對於儲君之位也是十分覬覦。但與朱高煦不一樣的是,他對於皇位的想法還沒有到那種喪心病狂的地步。朱棣在位時,朱高燧雖“與漢王高煦謀奪嫡,時時譖太子”,但是在被朱棣懲戒一番後,他就再也沒有奪嫡的心思了,是安安心心的做他的安樂藩王。



因此,沒有奪嫡心思的朱高燧也得以安享晚年,其後雖然朝中有大臣請求朱瞻基對朱高燧動手,但朱瞻基多以“先帝友愛二叔甚。漢王自絕於天,朕不敢赦。趙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負先帝也”為由,拒絕去懲罰朱高燧。如此,就在朱瞻基的仁厚對待下,朱高燧得以善終,於宣德六年(1431年)因病而亡,死後得諡號“簡王”,其趙王位也由其子朱瞻塙繼承。

總得說,如果朱高煦能像朱高燧一樣不去折騰,他的結局也會是善終的,畢竟自永樂後,明朝仁宗、宣宗二帝皆為仁厚之主,朱高煦曾經都想殺他們,仁宣二帝繼位後都依舊善待於他,由此可知,如果朱高煦不那樣的作死,他必定能得到善終。


澳古說歷史


明仁宗朱高熾雖然是成祖朱棣的嫡長子,並且很早便被冊立為儲君,但由於他體型肥胖、身患殘疾,個人形象比較差,所以朱棣對其很是不滿意,屢有改易儲君的念頭。在這種情況下,朱高熾的兩位親弟弟朱高煦(漢王)、朱高燧(趙王)便站出來,通過各種方式來誣陷、排擠兄長,意圖奪取他的儲君之位。



朱高煦、朱高燧為了扳倒兄長,除了不斷地在其父面前大進讒言外,還將他的心腹僚屬解縉、楊溥、黃淮等人或迫害致死,或誣陷入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朱高熾雖然處境危險,但苦於其父對他猜忌很深,所以不便、不敢公開辯白,只能採取隱忍的態度。


朱棣雖然不喜歡朱高熾,但對他的兒子朱瞻基卻是極為溺愛,正因如此,解縉在皇帝面前大誇特誇太孫聰慧,認為他將來必能成為一代明君。朱棣聞言深有感悟,便就此打消改易儲君的念頭。再加上朱高煦、朱高燧行事過於囂張,從而引起朱棣的警覺、申斥,才使得朱高熾僥倖的躲過一場場危機。



然而,朱高煦、朱高燧並未就此罷手,為了扭轉敗局,不惜上演“最後的瘋狂”。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明成祖臥病在床期間,朱高燧為了篡奪皇位,一方面指使親信散佈皇帝不喜歡太子、有意傳位給他的謠言,一方面則又授意太監毒死皇帝,以便讓自己儘快上位(詳情見《明史·卷一百十八》)。


然而,朱高燧的陰謀尚未實施便被告發,明成祖聞訊大怒,在嚴厲申斥逆子的同時,還將同謀者全部處死。此事過後,朱高燧被其父徹底拋棄,再沒有任何翻盤的機會(而在此之前,朱高煦因為多行不法遭到彈劾,被明成祖驅趕到封地樂安)。次年,明成祖駕崩,太子朱高熾在歷經磨難後即位,是為明仁宗。



在常人看來,正因為朱高煦、朱高燧在此之前曾瘋狂地迫害明仁宗,就算他們是皇帝的親弟弟,也理應遭受重罰,即使僥倖不被殺頭,也要落得被廢黜、幽禁的結局。可讓世人沒想到的是,明仁宗非但沒有懲罰兩位弟弟,反而對他們以禮相待,甚至在發現朱高煦、朱高燧依然有謀逆的舉動後,也都是採取籠絡的態度。


據史書記載,明仁宗登基後,賊心不死的朱高煦依然對皇位懷有覬覦之心,為此命長子朱瞻圻在京窺視朝廷舉動,並派遣心腹入京伺機叛亂。然而還沒等朱高煦採取行動,朝廷便得到奏報,對此明仁宗並未採取懲罰手段,而是下旨將朱高煦召至京城,不僅對他溫言勸慰一番,還增加其俸祿,賞賜寶物數以萬計。



事後,明仁宗命朱高煦返回樂安,並將朱瞻圻冊封為漢王世子,其餘兒子均封為郡王。朱高煦猖狂、悖逆到如此程度,明仁宗卻依然對他採取籠絡的態度,度量不是一般的寬宏(“高煦子瞻圻在北京,覘朝廷事馳報,一晝夜六七行。高煦亦日遣人潛伺京師,幸有變。仁宗知之,顧益厚遇。遺書召至,增歲祿,賜賚萬計,仍命歸藩。封其長子為世子,餘皆郡王。”見《明史·卷一百十八》)。


至於朱高燧,因為在其父駕崩前鬧出那般大的動靜,所以在兄長即位後一直比較低調,由是深得明仁宗的嘉許。然而在背地裡,朱高燧並沒有放棄“東山再起”的野心,為此不止一次地跟朱高煦密謀反叛。明仁宗對此雖有耳聞,但卻裝作不知道,並且還大幅增加朱高燧的俸祿以示恩寵(詳情見《明史·卷一百十八》)。



明仁宗在位8個月間,利用各種手段來安撫兩位弟弟,然而從實際效果來看,根本沒有感化他們。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駕崩,太子朱瞻基即位,是為明宣宗。次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便在樂安舉兵造反,而朱高燧則在彰德準備呼應。明宣宗聞訊後御駕親征,很輕易地便平息叛亂,消息傳至彰德後,朱高燧甚至還沒做好反叛的準備。


叛亂平息後,明宣宗不忍心處死自己的叔父,便將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並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然而朱高煦是個死不悔改的主兒,在某日接受明宣宗的視察時,竟然趁皇帝不注意,伸出一腳將他絆倒。明宣宗對叔父的舉動惱羞成怒,下令將他鎖在銅缸中,然後在周圍點燃木炭,最終將他活活烤死。



至於朱高燧,大臣們的建議是將他廢黜或處死,但宣宗卻並沒有這樣做,而只是命人把群臣的奏議送給他看,讓其好自為之而已。朱高燧見到這些奏議後大驚,於是連忙上表向侄兒謝罪,明宣宗見三叔很識趣,便就此打消懲罰他的念頭。此後,朱高燧又在趙王的位子上坐了6年時間,直到宣德六年(1430年)才病死。


史料來源:《明史》、《明成祖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


文史磚家


朱高熾諡號“仁”,是較為貼切的,他的確是一個很寬仁的人。

朱高熾喜愛儒學,身形很胖。而他的兩個同胞弟弟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英勇善戰,心中很是瞧不起這個胖乎乎,又不上戰場,成天跟文人廝混的太子哥哥。加之朱棣無意中對在戰場上表現勇猛的朱高熙說過,勉之,太子身體不好。

有朱棣篡位在前,兒子們對皇位躍躍欲試:都是一個爹生的,都是皇后所出。憑什麼讓那個胖子上位?

其實朱高熾並不是懦弱無為的人,他留守北京之時,就擊退了明軍李景隆部隊。且與能幹的文臣楊榮、楊士奇甚為相得,是朱棣觀察日久後比較放心的接班人。

朱高熙數次謀取太子之位未果,被朱棣催去就藩。然而他仍死心不改,私自挑選衛士,招募精兵三千人,擊殺兵馬指揮使徐野驢,僭用御用車馬器物,形同造反。朱棣見狀大怒,要貶他為庶人。朱高熾極力為他求情,朱棣把朱高熙貶到山東。

朱高熾繼位後,朱高熙伺機叛亂,仁宗將他召回京城,增其俸祿,賞其寶物,仍命他回山東。仁宗逝後,朱高熙打算半路伏擊奔喪的太子朱瞻基,未遂。朱瞻基繼位後,對漢王多有厚撫,但朱高熙還是要造反。朱瞻基派兵鎮壓,並將朱高熙帶回京城看押。但朱高熙作死,絆倒了前來探視朱瞻基,宣宗大怒,將其用大銅缸扣住,並在周圍點燃木炭,將朱高熙炙死。

朱高燧也想造反,他曾想毒殺乃父,被識破後又是朱高熾救了他一命。自此後,他變得謹言慎行,與朱高熾的關係也不錯。雖後來漢王造反,有人告他參與其中,但一沒有實證,二因為朱瞻基也比較寬仁,沒有處罰他,他安然壽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