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八娘伴母”岁月静好

在三苏祠博物馆里,有一水池,池中有一小岛,岛上立有“八娘伴母”的雕像。雕像中母亲是程夫人,她知书达理、贤慧善良的,嫁给苏洵为妻后,就把她的一生献给了苏氏一族,为自己的夫君和两个儿子操劳,让三苏父子能专心学习,名扬天下。雕塑中的女儿苏八娘是苏轼、苏辙的姐姐,她才貌双绝,十六岁嫁给表兄程正辅,不足两年便郁郁病逝。

程夫人和苏八娘,两个美好的生命却都早早消逝,留给了人们无尽的怀念。千百年来,人们以程夫人为榜样,学习她高洁的品行与高远的情怀,努力在家庭中扮演好角色,成为一名好妻子、好母亲,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身;人们也无法忘记苏八娘,叹息颇具才情的女子得不到美好姻缘,却在不幸婚姻的折磨中凄惨死去,更有人以她为原型创作出传奇人物“苏小妹”,给了她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爱情,圆满的人生。

为了怀念这份美好,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三苏祠博物馆里建起了一尊“八娘伴母”雕像,讲述了朝气蓬勃的苏八娘陪伴母亲程夫人一起游园的故事,希望时光能将这份美好永远定格。本期,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的烟云,一起去探知程夫人和苏八娘的人生。

探秘眉山雕塑 |“八娘伴母”岁月静好

“八娘伴母”雕塑凝聚美好时光。

探秘眉山雕塑 |“八娘伴母”岁月静好

程夫人

相夫教子 “三苏父子”背后的女人

探秘眉山雕塑 |“八娘伴母”岁月静好

1028年,18岁的程夫人嫁给了苏洵为妻,用司马光的话来说,当时“程氏富而苏氏极贫。”但程夫人丝毫没有富家小姐的娇贵之气,反倒是“执妇职,孝恭勤俭。”赢得了夫家和乡邻们的极高评价。

司马光《苏主薄夫人墓志铭》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一天有人对程夫人说,你娘家是眉州巨富,有的是钱财,父母又是那样的心疼你,只要回娘家求其帮助,不会不答应,为何甘心过这样的苦日子呢?程夫人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要求助娘家,那是很容易的事,但为了不使人笑话我的丈夫,说他要靠人资助才能养活妻子,况且我丈夫是有志气、有自尊、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他也绝不会让我这么做。”因此,她始终不肯求助于父母,不仅维护丈夫的尊严,也展示了自己自立自强的品格。

苏洵对妻子与他人的这番对话,心里清楚得很,这是一语双关、因势利导,意在激励提醒自己振奋精神,发愤读书,不要把才情志向埋没于生活的俗事之中。

对于妻子的良苦用心,苏洵打心眼里感激,也想发愤,但心中充满了顾虑。司马光《程夫人墓志铭》中记载: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旦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终于有一天,苏洵终于想发愤读书了,但因为要担负全家人生活的担子,没有办法专心致志的读书。听到丈夫的心声,程夫人马上对丈夫说:“我早就想劝你读书学习,但怕你因为我才读书学习,所以一直没有开口。你如果有志于读书学习,就把全家人生活的担子交给我吧!”

事实证明,程夫人果真说到做到,为了让丈夫静心读书,程夫人义无反顾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努力为丈夫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程夫人果断地把自己结婚时娘家给的陪嫁全部卖掉,换成现钱用于经营丝绸生意。仅仅几年时间,眉州苏家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环境宽松了,苏洵“由是得专指于学,卒为大儒。”正如司马光所说,如果没有程夫人这样一位贤内助,苏洵或许不可能专心读书而成为一代名儒,或许一生暗淡终老乡野也未可知。

探秘眉山雕塑 |“八娘伴母”岁月静好

程夫人贸纱。

当然,程夫人伟大之处并不止于此,她还是一位好母亲,引导了苏轼、苏辙两兄弟茁壮成长。在苏辙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讲述了程夫人鼓励苏氏兄弟“奋厉有当世志”,“立乎大志,不辱苏门,也不悔于国家。”的故事。苏轼十岁的时候,父亲苏洵“宦学四方”,母亲程夫人就对两个儿子“亲授以书”,给他们讲古今成败的事例。程夫人的讲述深入浅出,苏辙说,当时只有七八岁的他都能“语其要”。

有一天,程夫人给苏氏兄弟讲东汉史《范滂传》。范滂是东汉末年的官员,他检举一大批贪官污吏,最终受到奸党陷害。临死前,范滂的母亲赶来与他诀别,范滂对母亲说:“弟弟孝顺,可以供养母亲。我今天离您而去,望您不要太过悲伤。”范滂的母亲含泪说道:“名誉与长寿,往往不可兼得。你今日有了这样的好名声,我还有什么好悲伤的呢?”程夫人讲到这里,不觉“慨然叹息”,她敬重刚正不阿的范滂,更敬重平凡而有骨气的范母。苏轼听到这里,忍不住扑到母亲怀里,激动地说:“母亲,我长大了要做范滂那样的人,你允许吗?”程夫人感动不已,对苏轼说:“如果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在母亲的教诲下,“刚正不阿”、“舍生取义”、“忠心耿耿”……一颗正义的火种深深地埋在苏轼兄弟心中。

在程夫人的激励下,小小的苏轼“奋厉有当世志”,从此树立起了为国家担当责任并准备为之奋斗终生的雄心壮志。当然,程夫人教子,并不满足于书本知识的教育,而是抓住生活中一切对于子女教育有利的事情,并用自身言行,做出表率,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苏八娘是苏洵和程夫人的掌上明珠,是苏轼和苏辙的姐姐,由苏家乳母任采莲照顾。司马光《程夫人墓志铭》:“幼女八娘,聪颖爱学,为文可观。” 苏洵在嘉佑四年写的《自尤〈并序〉》中提到:“女幼儿好学,慷慨有过人之节,为文亦往往有可喜。”由此可见,苏八娘从小就和苏轼苏辙兄弟一起玩耍嬉戏,聪明好学,知书达礼,还会吟诗作文,具有一般女子所不具备的才学和志气,能写出令苏洵欣喜的文章。

然而,就是这个花一样美好的女子,却因嫁错人饱受婚姻的苦果,年仅18岁就受辱含恨而死。

探秘眉山雕塑 |“八娘伴母”岁月静好

程夫人教导苏轼、苏辙、苏八娘。

苏八娘

悲伤成河 美好生命在花季中凋零

原来,苏八娘十六岁嫁给了表兄程之才为妻,程之才的父亲程浚,即是苏洵夫人程氏的哥哥,是个有功名的读书人。当时眉山有“婚嫁重母族”的习俗,苏洵答应了这门婚事。本以为这门婚事门当户对,亲上加亲,不料却是羊入狼窝。

苏八娘公公程浚虽是个读书人,但道德修养很成问题。婆婆也时常苛责她。苏八娘嫁到这样的家庭,她的不幸生活也就开始了。程家仗着人多势众,常常七嘴八舌斥责她,而丈夫也不站在苏八娘一边。与程家的矛盾越闹越大,丈夫又不闻不问,苏八娘隐忍坚持了下来,没想到却面临更大的深渊。

一年后,苏八娘生下一个儿子,不久就病倒了。程家却认为是妖草作祟,不肯请医生为八娘看病,只请了巫婆跳神祛怪。苏洵夫妻无奈,只得把女儿接回家,医治调理了十多天,已渐渐有了好转,能勉强吃些东西了。这时,舅姑又来催苏八娘回去,还强行把她的孩子抢走,八娘只得带病回家,不久旧病复发,程家竟然三日不给救治,活活把八娘折磨致死。

苏八娘死时,只有十八岁。苏洵对八娘的冤死十分悲痛,对程家则充满怨恨。悲愤至极的苏洵在苏家祖坟西南边上筑起了一个亭子,写了一篇《苏氏族谱亭记》,刻在石碑上,并把苏姓家族的男女老幼全都召集在亭前,当众严厉谴责程浚的种种薄行。

八年后,五十一岁的苏洵又写了一首《自尤》诗,在历数八娘屈死经过的同时,对自己没有为女儿找到一个好婆家而深深自责。特别是诗中最后两句:“嗟哉此事余有罪,当使天下重结婚!”苏洵失女之痛,自怨之深,已尽在其中。

正因为苏八娘美好生命却在无尽的遗憾中消逝,留给了人们无尽的遗憾,千百年来。人们怜惜苏八娘的境遇,以她为原型虚构了传奇的“苏小妹”,创作了《东坡梦》《醒世恒言》《眉山秀》等文学作品,在现实中苏八娘缺乏爱情和幸福,小说就补给苏小妹爱情和幸福。

探秘眉山雕塑 |“八娘伴母”岁月静好

探秘眉山雕塑 |“八娘伴母”岁月静好

探秘眉山雕塑 |“八娘伴母”岁月静好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精彩内容请拿起手机微信关注“眉山东坡文化”~

审核:周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