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做期货,需要多看书吗?

期货小师妹


在投机交易领域,新手看到的是交易之术的优劣,高手看到的是交易之道的博弈。

任何行业都是需要理论基础的,交易也不例外,所以,在刚开始做期货的时候,去尽可能多的看一些书是必要的,当然目的不是为了总结出一套可以战胜市场的法则,而是让你可以通过书中各个纬度的描写来具体的感受这个抽象的市场,而这最终会形成你对交易的认知。

只不过交易是一门更注重实证的行业,所以你不能一直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指定交易规则是一道难题,有了交易系统执行这些规则又是另外一道难题。

交易无招,胜在心诀,想要克制本能的冲动,必须学会修身养性,所以,众多交易高手在到了一阶段以后都开始研究国学。

读书时一个过程,用书才是目的。


交易匠人


看书太慢,一本书即使再经典大部分也都是废话,精髓就那么一两篇。

时代不同了,现在有论坛上面有很多精华帖比看书更有效率

也有像喜马拉雅这样的听书,很多主播会把书里的经典内容做成音频分享,这样学习效率也很高,还有一些成功者的经验分享也很有用。

我记得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我刚开始做期货,那时候论坛上有一个人晒实盘账户,他每天都坚持大概持续了半年,从十万做到了七十万他的整个持仓策略和思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反正时代不同了我们的时间有限,你要比别人学的快就要想办法提高效率,吸取成功者的经验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悦然心上


我做期货有四年了,半死不活,始终跨不出,感觉在原地踏步。

做期货我看了一本书,教你如何操作,实际操作起来很幼稚笨拙,始终盈利不了。

最近一段时间发觉有点顺利,盘感非常重要,跟着自己感觉走,别硬撑坚持,否则你会亏的一塌糊涂。


qioude1


在经历了第一次的期货爆仓之后,M开始看书学习。

他看的第一本,是著名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这本书,是在M亏的天昏地暗,找不到北的时候,朋友们推荐度排名第一的书。

M买了,如饥似渴的读了一遍。

然后他就把它扔到了床底下。

有人问:你觉得这书怎么样?

M说:内容很精彩。但是对我毫无帮助,因为这里面一点“干货”都没有。我只想知道,我们该如何交易,我只想知道,我该什么时候买入卖出。

我并不需要读一个故事。

所以,不怎么样。


Z也是做期货的。

Z在亏光了未来三年的工资后,去了书店。

然后他就看到了一本书,名字叫“以交易为生”。

对于承担着周边无尽压力的Z而言,这名字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Z读过之后,如获珍宝,因为里面提到了很多的“干货”。

什么叫“干货”?

对于当时的M和Z以及茫茫多的人而言,具体的建议就是干货。

Z现在还记得那本书里面有一条,单笔止损不要超过总资金的2%。

你看,这个多具体,这才是我们想要的。

不要跟我讲什么大理论,不要跟我讲什么趋势,资金管理,我就想要具体一点的建议而已。


M和Z是朋友,都是刚接触期货交易不久,亏损惨重的那一群人。

这个时期,对“具体的建议”对“干货”的需求,非常强烈。

为什么?

因为干货,属于“客观性”的知识。

什么叫客观性的知识?具有确定性的知识。比如,1+1=2。比如,今天是3月8日,妇女节。比如,5日均线就是最近5天收盘价的加权平均。

同一个品种,在100个人眼里,5日均线的值都是一样的。

这些知识,我们读到了就能懂。记下来,就成为了无损的认知。

我们都想快点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只想看到我们能够看懂的知识。

那天,M和Z一起抽烟,Z把这本“以交易为生”送给了M。M读完之后很喜欢,买了几本,送给了当初帮助过他的那群人表示感谢。

其中一位做了很多年交易的前辈看完之后对M说:这本书,跟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相比,就是一垃圾。

M当时觉得很尴尬。


一晃几年过去,他们在投机交易的领域起起伏伏,上演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悲惨故事,也在各种各样的经历中,慢慢的成长。

而随着交易的时间的增加,M开始遇到了一些让纠结的问题。

比如,止损。

止损是要果断止损?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的止损?比如资金管理,为什么要向以交易为生中写的那样,单次止损不超过2%?为什么不是3%?或者5%?再比如,到底是要浮盈加仓,还是浮亏加仓?

M开始发现,这个世界,好像有很多问题是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的。很多事情,好像并不像客观知识那样,能够分出绝对的“对”与“错”。

比如,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又有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比如,有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又有人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再比如,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可又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到底是什么是对,是什么是错,在茫茫多的领域,根本就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答案。


有一天,M在整理东西的时候发现了那本当年被他扔在了床下面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很是感慨,他把它拿了起来,再次翻开。

这一次,M的感觉非常不同,他忽然觉得,这本书真的是不错。他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当他看到了一代投机之王,利弗莫尔轻描淡写的述说着自己的破产经历时,M从内心深处涌起了无尽的感触。而当他看到了利弗莫尔说:永远不要摊平成本时,如遭重击般的愣在那里…

因为这是他这些年,用无数时间经历和金钱,被市场无数次击的粉身碎骨而换来的经验……

没想到当年书里早就写了出来。

那一天,M仔仔细细的把这本书从头读到了尾,记了好几页的笔记。

他看到了当年他没有看到的东西。

或者说当年眼睛看到了,但是脑子没有看到的东西。

因为,他有了自己的经历。

这个时候,M恍惚见开始明白,在这个世界上,知识是以两种形态存在的。


一种是客观形态的知识,而另一种,是主观形态的知识。

主观形态的知识是没有标准的,是很难量化的。

什么是主观形态的知识?

比如,有人告诉你:

埃菲尔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铁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钢铁构件组成的——看起来就像一堆模型的组件。钢铁构件有18038个,重达10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1.2万个金属部件,用铆钉250万个。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共用去熟铁7300吨。

它看起来非常雄伟,非常壮观。


这段话,前半部分是客观知识,你背下来就真的知道了。然而后面一句:“它看起来非常雄伟,非常壮观”呢?

这就是主观形态的知识。

当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你在你的脑海里,落下了这个知识的字面意思:雄伟,壮观。

然而,什么叫雄伟?什么叫壮观?你有清晰的定义吗?你知道对方口中的雄伟和壮观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具体景象吗?你能够把对方看到的景象无损的再次传递出去吗?

你不能。

直到某一天,你亲自走到了埃菲尔铁塔的脚下,抬头仰望的一瞬间,你才有机会明白这4个词背后的意思。你看到了,你经历了,你才能够深刻的体会到对方口中的雄伟壮观,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更有意思的是,你获得的体验,跟当初那位朋友的体验,可能是截然不同的…而且,你可能也没有办法具体的告诉其他人。

因此主观层面的知识,向来是没有绝对的标准的。

马云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书本上学到的是知识,创业靠的是智慧。而智慧,是靠体验获得的。

说的,其实就是主观知识。

智慧,其实就是主观形态的知识。没有什么绝对的对错,只是一个人在处理各种问题时的原则与取舍。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厌恶鸡汤?感觉自己看过了就忘?

因为鸡汤本身并不是客观知识,它是主观形态的知识。

而我们很多人没有相应的经历,没有自己的感悟,我们只是看到了那些东西的字面意思而已。

比如,不要花时间和精力到不能改变的事情上,不要有情绪,安静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这句话中,什么叫不能改变?什么叫有情绪?什么又叫力所能及呢?这些细节根本就是没有标准的。

再比如,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止就是前进。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错了方向呢?什么标准叫错了方向?是亏损?是赚不到钱?还是其他?

这些事情,你只有亲身进入了具体的情景中,有了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取舍,自己的抉择,你才能够在其中摸索出自己的处理方式,才能够生成属于自己的理解。

所以说,没有经历,没有体验,这些鸡汤,帮助有限。

正如网上一段话所言: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就是给年轻人讲道理谈经验,讲一万句不如他自己摔一跤。眼泪教会他怎么做人,后悔帮助他怎么成长,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自己去悟为顶级,而读万卷书,为初级。

因为,我们能够从书中真正学到的,都是客观型的知识。而世界是复杂混沌的,是极度不确定的,生存更需要的是主观型的知识。

生活不是剧本,没有现成的台词。换句话而言,生活就如同下一根K线的走势,充满了不确定性。

客观性知识只能处理确定性,而处理不确定,靠的是你利用主观性知识组成的智慧。

而主观型的知识,只能靠经历,靠体验,靠自己去感悟才能获得。


回到的我们的问题,读书有用吗?估计看到这里,有人觉得我会说没有用。

然而,答案是当然有用。

首先,客观的知识,我们需要从书中获得。比如,数学,物理,比如,C语言的基础,比如,基金的基础知识等。这些,是我们只有从书中才能够获取的。

那么,主观型的知识呢?主观型的知识是无法从书中直接获取的。我们不可能看了利弗莫尔所写的内容就学会了投机,我们也不可能看了海龟交易法则就懂了系统化交易。我们也可能看了几本书籍就过好了这一生。

但是,主观型经验的书籍并非一无是处。

不要忘了,上面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还有一条叫名师指路。

有很多人,他经历了很多,他的沉淀也很丰厚,然而,他总是差一层窗户纸没有捅开,这个时候,靠他自己可能也会突破,但是需要时间。

这个时候,读一些好的书籍,读一些前人总结提炼的经验教训,可能很快就能够帮助他实现突破,让他直接把这段时间的经历转换成为他自己的智慧。

所以,主观型知识的书籍,它不但有用,而且作用是巨大的,是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脱胎换骨的。只不过,这其中唯一的核心点在于:

读者本身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沉淀。

这才是关键。

很多人,明明什么都没有经历就开始大量读书,这是根本就没有什么用的。可能唯一的好处就是缓解焦虑而已。

这也是当下知识付费的争议由来。

你觉得呢?


天启量投


期货交易,多读书并不一定能提高交易水平。

书上的知识,或许只适应于作者写书的时代。换上现在的市场环境,不一定有效,并且读了书上的认知仅限于理解了,理解和实际操作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只有真真实实的交易过,才能感受到市场魅力和残酷。

提高交易水平可以从三方面出发

1.从小资金开始,一手一手的交易练习。

2.多看盘,多总结,交易后复盘。

3.有条件一定要参加培训学习,但一定是跟高手交流学习,高手的市场思维和交易方式,或许学习到一两点应用在交易,就可以避免走不少弯路。

图中的指标是期货冠军多年的交易系统精髓编写出来的特色指标,这套指标是期货冠军交易方式的本体。

多空趋势一目了然,买卖点信号更是非常精确,也是交易中建立信心和保持稳定心态的有利工具。

提高期货交易水平,最简单的方式是跟对人,学到正确的市场思维,用简洁的指标研判。

希望对你有帮助。


用户99049060186


想要做好证券期货,看书学习是少不了,不看啥都不懂,看了最少知道就那回事,推荐就算了,太多,我也不会去看,但要学的可以说一说

学习画线技术

学习画线,为什么要学,多数情况下,我们肉眼是无法看到一个品种是不是处于一个低部还是顶部,那么,画线就出现作用了。

都知道,做证券期货,想跟庄就是要跟庄做突破才有肉吃,而找到颈线就是让你找到一个品种,在做好一个底部后,我们跟着主力进场操作,省去前期上下波动带来的不确定。


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品种,只要一根线,我们就能判断出一只票是不是做好底,这就是颈线,颈线的作用可以让我们省下很多时间,不用去陪主力在大海中翻滚,咱们凭一条线就能直接上岸,看不懂我们还可以把他反转过来

象这种图例,相信每个懂得画线的都看得懂,简单易学,又好用

利用画线找支撑阻力

都知道期货的操作,是可以做多做空,那么找到一个品种的支撑位和阻力位,他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吧,咱们看看下图

这图是一个下降趋势图形,图中我们可发现K线多次触及阻力线,都突破未果,那我们可以在第三次在触线做空,支撑位也同样道理,前面两个支撑点确认后,我们可以在第三次触及支撑位时做多来谋取波段利润。


咱们从上面几个图例中,可以看到简单的画线,就能让我们获得不小的利润,我对我的朋友也只让他们好好去画,不懂没事,谁开始都不懂,但你天天画天天画,总有一天你自然而然就开窍,咱们做交易,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复杂化简,不要把交易越描越黑,这才是正道。


牧牛者


不能。多读书跟做好期货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多读书,读包括期货在内的金融和投资等方面的书只能说会增加这些方面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但是要做好期货,跟个人的投资经验、策略和技巧有关,跟投资期货选择的市场、市场行情、买卖时机有关。

一、投资跟读书没有必然关系

这里举两个例子。

英国科学家牛顿知识渊博,相信读的书必定不会少吧,但是就是这样的知识大咖,也栽倒在投资上,也承认可以计算出天体,不能算出人性。

而另一个例子是,上世纪美国投机大王利佛摩尔14岁开始接触股票,基本没上过学,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不妨碍他在市场上赚到很多很多的钱。

现实生活中,很多基金经理履历非常好,名牌大学毕业,金融专业等等,但是这些并不一定让其在投资上一定收益很好,或者取得很大的成功。

我们再来看看,期货市场上的牛人,傅海棠,一个农民,养过猪,种过棉花、大蒜等。2000年开始做期货,2009年-2010年,18个月从5万炒到1.2亿,被誉为期货界的“第一散户”。

“浓汤野人”林广袤,这个人在期货界名声也比较大,一战成名,2010年600万元多棉持仓3万手赚220倍到13亿,2011年1亿元空棉1万手赚7亿。

二、期货是高收益高风险投资

期货是投资市场上收益非常高,同时风险又非常高的品种,可以让你在短时间里本金翻数倍、十几倍不等,但同时有让本金亏完的结局。

正因为如此,如果说搞股票的有100个人,那么玩期货的人数量不超过2个,这是因为期货投资对投资者有着更高的要求。

那么该如何做好期货投资呢?首先要确认自己是否是投资那块料,是否适合搞期货?显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投资,适合搞期货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要看天赋,跟读书多少真没有多少关系。

其次,期货投资要选择好进入的市场,是贵金属,还是股指期货,还是农产品等等。然后就是投资策略和技巧,资金管理、仓位管理了。期货投资一定要自律,一定要有耐性和果敢,没有机会的时候一定要等候机会,耐心等候,仓位一定要控制好,资金管理上一定要得当,做错了及时止损,果断止损,有赢利要见好就收,切不可贪多,活下来,慢慢做大。

综上所述,多读书跟做好期货可见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多读书,可以增加视野,增加知识面,但是期货尤其独特的特征,期货投资跟投资者个人和投资的市场标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技巧有密切的关系。


海龟财经


做期货,需要多看书吗?


首先,你对期货了解么?


要看自己现在是在什么阶段。


如果你是新手的话,肯定是要读点书的,因为入门的东西肯定是要先学习的,对于自己完全未知的领域,没有老师教,那书本就是最好的老师,不能教你全部,但基础的还是会给你标明。完全新手可以考虑先看“期货市场技术分析”这本书,这里边有很多最基本的东西,虽然后期没什么用,但可以领你进入这个市场的大门。


如果你是经历过大起大落,心理素质不稳定的情况下,建议投资者看一下“通向财务自由之路”,这本书中有很多投资者的交易心得,还有很多不错的交易理念,还有一些重要的内容,例如:资金管理,预期等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真正的技术是要靠实战的。


把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会有更好的效果。


通常情况下,做空、有两个关键的位置;


1. 等反弹找压力,逢高做空。2. 价格见新低做空(价格向下突破支撑线做空)。


下图例、是对逢高做空做了一些介绍;条件是,趋势线和波段多空线处于明显的下降状态,只要价格反弹到操盘线附近就是逢高做空的机会。它的好处是;做对了,刚好把空单做到了压力线上,有了理想的获利空间。做错了,价格回到操盘线之上(就是说价格向上冲破压力线)就止损,损失很小。



欢迎做期货的朋友关注我,头条上会经常分享期货学习知识


如果你赞同我的分享请评论,点赞,支持,谢谢大家


最后感谢头条提供了这么好的交流平台,愿期货市场努力的你我都好


期货指标趋势


多读书不一定能做好期货。但是,我认为普通人不读书一定做不好期货。

换个角度去看,想做好期货,需要什么?

我认为需要学习和实践。

那要如何学习?难道就天天盯着价格去看么?如果这样可以,人人都可以做好期货了,不是么?

看书是最廉价的学习途径

其实,想做好任何事,都需要刻苦的学习。怎么学习?基本上都接受过基础教育,无非就是看书,上课。所以,读书是最好的学习途径,没有之一。在我交易的初期,那段时间也是我进步最快的。由什么都不懂,到开始入门,看了很多很多书,也试着用不同分析方法应用到交易中去。虽然做的也不好,起码有的放矢,有一个最基本的路径,知道自己该向哪个方向去努力。如果,不看书,不学习,你都不知道该在哪里用力,怎么提高?

看好书,提高交易认知

我看了很多关于交易的书,学习了五花八门的交易技术。此外,在我交易的初期,我也开始涉及基本面研究。因为我那时候是跟着师傅学基本面,研究的不是很透。做交易,还是以技术分析为主。技术分析我完全是自学的,买的什么《日内短线交易战法》《技术分析全解》这种书籍。我当时是实用主义,喜欢简单直接告诉我哪个指标好用,怎么去用。然后,我就应用在实盘上。效果非常的一般,一会这个指标好用,一会那种方法有效。很乱,没有主体。在我独自交易爆仓之后,我就把那些书都扔了,自编指标也都删了。我开始明白,指标是指标,没有完美的东西。如果,我再这么死板的应用所谓的赚钱秘籍,我大概率还会爆仓。我只留下了几本,我认为经典的书。说实话,我感谢那些书,哪些书教会了我很多,没有那些积累,我也走不到这一步。

不能以特例抹杀看书对期货交易的作用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读书无用论。我就觉得很可笑,你只看到了不读书的极个别的成功案例,就得出读书无用,是有多么的肤浅。在当今社会,阶级固化已经十分的明显,不读书如何翻身?就像高考一样,对于普通家庭来讲,读书上大学是改变命运最好的方法。

其实,做期货也一样。虽然有大佬是不读书,然后凭自己的天赋,获得了成功。请记住这是特例。你是否也有信心,这样就可以做好期货。如果可以,你不用读书。

但对于我来讲,读书改变了我,让我做期货得到了提高。我觉得很值,一本书才多少钱。看一本书能用多长时间,只要看了就会有帮助。

除了看书以外,就只剩下实践了。话说回来,读书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让实践省些力气,何乐而不为。


交易有道


一开始,进入期货市场,什么都不懂,只知道买和卖,就连k线图都不会看,稀里糊涂的赚着钱,那时候挺高兴的,感觉在家里都能赚钱,不用去上班看别人的脸色。慢慢地就开始出现亏损,去寻找原因,网上搜索、上财经论坛,就开始看《日本蜡烛图技术》,感觉如获至宝,要是把它都学会了就可以避免亏损了,心理特别高兴,没日没夜地学习。好景不长,还是感觉心有力而不足,后来又学习了各种指标,kdj、macd、rsi、均线、布林带等等,一看到kdj的金叉就多死叉就空,一复盘就对,一操作就错,想想那时候自己真是太傻了。指标都有滞后性,也许自己应用的还不熟练。

后来,自己入群,加了一位老师。在他的指引方向,开始看《波浪理论》,整天处于数浪的过程中,学习各种形态三角形、之子形、矩形等,数着数着就成了别人说的千人千浪,事后看怎么数都对。又步入了学习的阶段,开始看各种书籍,《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十年一梦》《克罗谈投资策略》等等,对自己的要求不限于技术方面的研究,更加倾向于理念的应用,资金管理和交易心理的学习。

学习完技术和理论,感觉任何方法都是有对有错,没有完美无缺的方法。走上这条路,到了最后才明白一直寻找的圣杯原来是不存在的,只有经历了才有感触。后来,又看了《走出幻想 走向成熟》,明白了盈亏同源,交易的一致性。

最后,形成了自己的交易系统,拥有了自己的策略,达到了稳定盈利。华尔街无新鲜事,别人走过的路,自己也在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