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五十多歲的人。買返還型重疾險合適嗎?

鐵人90206


毫無疑問,重疾險是國內受關注度最高的保險產品。

自公子從事保險業以來,每天都會遇到重疾險的各種諮詢,

也時常會有朋友發來各種重疾險保單,讓公子看看怎麼樣,

但是坦白講,大多數人的重疾保單多多少少都存在問題,

下圖是肆公子團隊抽樣了上百份重疾險保單完成的統計表:

毫無疑問,絕大多數人買得重疾險都不合適。

很多人在買重疾險前,並不知道重疾險是什麼,

花大價錢買了一份自己也不知道有什麼作用的保險,

最後就會被信息不對稱給坑了。

說一個真實案例,

某次加班時,公子和保潔工夫婦偶然聊了起來,

因為看到我們公司有保險諮詢的服務,

於是就問公子能不能幫忙看看他們一家三口的保險,

夫婦倆是典型的進城務工群體,

孩子斷奶後,就留給爺爺奶奶照看,

夫妻倆人則是來到上海,到遠郊租了一個小房子,

每天大清早起床,坐一個半小時的地鐵來上班,

忙活到大晚上9點多,收拾收拾工具包,又匆忙搭地鐵回家,

起早貪黑,日復一日,只為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就這麼過了一年又一年。

晚上回家時,妻子把她家的保單拍照發了過來,

公子整理了一下,大概是這樣的,

看到保單以後當時公子就憤怒了,

這是什麼破保險?

才幾歲的孩子,少兒重疾險賣出了成人的價格。

而且還捆綁了終身壽險,以及貴的要死的長期意外,

成人保險也有問題,根本不管這個家庭的收入狀況,

大姐每個月拼死拼活省吃儉用能省下幾千塊,

結果,結果就被身邊人半哄半騙買了這類產品,

一來二去也沒能給孩子攢下什麼錢,

這讓公子不禁唏噓,心塞了好久。

夫婦兩人原本只是想買個重疾險,然後賣親戚朋友就胡塞了一些保險給他們,

結果竟被坑了大幾萬。

好端端買個重疾險,怎麼就這麼難?

這對夫妻的案例並不是個例,

重疾險的“套路”也遠不止這一種情況,

接下來,且聽公子跟你說說,重疾險的環環“套路”。

很多朋友對重疾險多少有些興趣,都傾向於買一份重疾險,

但是絕大多數人看到重疾險的責任、條款,往往是一個頭兩個大,

有人抓住了這個狀況,便給咱老百姓強塞各種保險,

結果,絕大多數買錯了重疾險,被各種套路給坑了。

1、重疾險從來就不是“確診即賠”

重疾險動輒幾千上萬,絕不是一筆小支出,

像這種“大件”,咱老百姓本是要精挑細選的,

但是呢,某些銷售人員為了方便銷售,說重疾險“確診即賠”,

於是,絕大多數人就在啥都沒弄明白的情況下被忽悠了。

記住了啊,各位,如果有業務員敢這麼說,

一定要打開錄音,把這話給錄下來。

要知道,重疾險並不全是確診即賠,

大多數重疾是需要一定條件的,

而且這些條件,還不算容易達到:

如圖,

只有很少一些病種是確診即賠,大多數都需要實施某種手術或者達到特定狀態。

比如腦中風後遺症,它的條款長這個樣子,

條款明確要求180天后還處於某種狀態,這顯然不是確診即賠的。

重疾險本身正是為了保障對身體健康有極大傷害,需要長期治療的病,

而費率與定價相一致,

這些看起來定義嚴苛的病,咱老百姓其實並不吃虧,

如果重疾的定義寬鬆下來,那它一定會非常非常貴。

此外,還有一點,

也經常有人來問公子,XX公司的理賠寬鬆,

別人XXX病不賠,XX病定義嚴格,只有XX公司他們賠

這話是真的嗎?

誰說了這話,真的是丟人現眼。

早在2007年,保監會就一刀切了25種重疾,進行了統一規範,

而且這最高的25種佔到了重疾理賠的95%左右,是重疾險的核心保障:

比如佔比最高(60%-70%)的癌症條款是這樣的:

急性心肌梗塞的條款都長這個樣子,

25種重疾,多款產品對比下,結果是這樣的:

點擊看大圖

你看,最核心的保障都有著統一的規範,何談“理賠寬鬆”?

也正是因為主體保障都一樣,所以我們才說,挑選重疾險時就是挑便宜的買。

2、保障不足:缺失高發輕症

15年的時候,徐先生投保了X安的X安福,17年確診得了冠心病,做了冠狀動脈支架(非開胸),花了十幾萬。

出院後找X安理賠,結果被拒賠了。用戶不服,到法院起訴保險公司,最後還是敗訴...

X安福拒賠

問題的焦點在於,用戶由於當時選擇了傷害較小的手術方式,沒有開胸,

當時,X安福只保重疾“冠狀動脈搭橋術(開胸)”,不含輕症“冠狀動脈介入術(非開胸)”,

按照定義,不屬於重大疾病,所以拒賠。

這裡說一下,冠狀動脈搭橋術(開胸)是保監會規定的、必保的重疾之一,

其對應的輕症“介入術(非開胸)”,絕大多數重疾險的輕症都會保上,然而X安福直到最近的版本19Ⅱ才保上這項輕症。

這件事,引起了行業不小的轟動,也讓很多人認識到了高發輕症的重要性。

這就不得不提,重疾險種潛在的大坑——缺少高發輕症,

雖然最核心的25重疾有著統一的規範,

但是呢,就目前而言輕症尚無統一標準,保險公司有一定的操作空間,

所謂輕症/中症,可以認為是重疾的早期,還沒有發展到重疾的程度,

由於重疾賠付有著統一規範,所以輕症保障是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的,

下面是部分重疾險產品中,最高發的11種輕症包含情況:

冠狀動脈介入術和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是對冠狀動脈疾病的不同治療方式,這兩個至少有一個就可以接受,

如果其它的高發輕症存在缺失,那就是實打實的坑爹了。

除了輕症的有無,部分產品甚至可能在輕症定義上動手腳,

定義過嚴,

舉個例子,

重疾嚴重Ⅲ度燒傷的條款是這樣的:

如果是重疾部分,

由於嚴重Ⅲ度燒傷屬於25種規範重疾之一,可以說是一字不差。

但是輕中症沒有規範,

就Ⅲ度燒傷的輕中症方面而言,大多數產品都會保上10%-20%的燒傷面積,

但是某產品(X享人生)的輕症Ⅲ度燒傷卻是這樣的:

要求燒傷面積達到15%以上,就顯得過於嚴苛。

這類坑也務必當心。

有些產品的輕症有是有,但理賠難度比重疾還難,

那這輕症就明顯不值了。

3、捆綁垃圾保險:“大而全”

既然說到了X安福,那就以X安福再舉一個例子

X安福計劃書

X安福最重要保障責任其實是“重疾險”(核心條款是個終身壽險),

但實際上,它卻捆綁了七七八八的險種“終身壽險+重疾險+長期意外險+意外醫療+...”

終身壽險,必選,想買X安福你就必須買終身壽險;

長期意外,直到19Ⅱ版本都是強行捆綁,即便該版本已經不在捆綁長期意外,公子也時不時看到很多朋友發來的捆綁各種保險的19Ⅱ計劃書;

意外醫療更是讓人瞠目結舌,1萬保額的意外醫療A(527)就要78元??!

這價格,都夠買一份完整的意外險了...

小蜜蜂意外險

一份小蜜蜂(經典款),除了1萬的意外醫療,

還有10萬的意外身故或傷殘保障,還有醫療津貼等其他保障,只要29元。

19Ⅱ1萬的意外醫療就要78元,這...

究其原因,保險公司利用了很多人圖省事的心理

很多人覺得買保險太麻煩了,想偷懶,一次買全,

這就給了很多保險公司可乘之機,很多保企趁機推出了很多大而全的產品,說什麼“一張保單保所有”。

保疾病、保傷殘、保死亡,大病能給錢,小病都報銷,從頭保到腳,從天保到地。

大家不想想,這可能嗎?

這種產品,往往是坑貨的集合。

大而全,往往是“大而坑”。

我們以少兒X安福為例,

表面是重疾險,實則是“終身壽險+重疾險+...”

其它的先不說,單說這捆綁的終身壽險,

這終身壽險,對孩子有什麼意義?

我們做個簡單地分析,我們就能知道, 給孩子買終身壽險是多麼的荒誕: 假設我們給孩子買終身壽險,這筆賠償, 不僅對你沒意義——為人父母,誰都不希望白髮人送黑髮人。 孩子也用不到——孩子沒了才有的賠償,對孩子有什麼意義?

買保險是為了買到保障,

捆綁對當事人沒什麼意義的保險,這不明擺著坑人嗎!

典型產品像X安福、X安大小福星,點擊鏈接看具體測評,

今天,我把新X安福的底褲扒下來了

今天,我把少兒X安福的底褲扒下來了

X安的小福星、大福星,買了就是家庭的災星

保費貴,保障差,保障責任還不全,

具體看文章,這裡不再多說。

4、“有病治病,沒病返本”:返還型重疾險

一份重疾險動輒大幾千甚至上萬,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很多人會想,這要是交了一大筆錢,結果平平安安啥事沒有,那重疾險不就白買了。

於是很多公司推出了返還型重疾險,號稱“有病治病,沒病返本”。

如果得了病,賠你一筆錢,

要是沒得病,到期之後還能把“保費”返還給你,

“這簡直是免費的保險啊!”

但是真買了它,你就上當啦。

讓我們來看兩款產品,

一款是純保障的康樂一生2019,每年4940;

一款返還型,安X保,每年10750。

這兩款在保障形態相同:得了重疾,賠50萬;沒得重疾,掛了,也賠50萬;

如圖,真要論保障,安X保甚至沒有輕中症,在保障上比康樂一生要差出一截。

那麼問題來了,兩者的價格為什麼能差出一倍呢?

沒錯,就是因為安X保可以返還,

這款安X保唯一的“特色”就是:如果70歲沒出險,返還已交保費,

那麼,這所謂的“返還”划算嗎?

我們不妨把返還險的保費(10750)分為兩部分:保障部分和增值部分,

保障部分約等於康樂一生的保費(4940),那麼增值部分就是5502(10750-4940),

所謂的返還,不過是保險拿這增值部分(4940),利滾利幾十年,最後把貶值了不知道多少的本金還給你,

利率是多少呢?

如圖,這多交的增值部分,按照每年3%的利率增值,70歲時也足足有35萬,而返還的“總保費”卻只有32.5萬。

看到沒,這所謂的返還,連年化3%都給不起,

這還不是最恐怖的,如果之前出險了,返還也就跟著沒了,

那買返還險還有什麼意義?

返還險我之前有專門講過,

所謂的返還型保險,只不過是保險公司多收你一大筆錢,

然後拿這筆錢去理財,幾十年後,把貶值了不知道多少倍的“本金”返還給你。

買重疾險就是買保額,

我們本可以用相同的保費去做足保額,但卻因為所謂的返還而影響了保額,這就得不償失了。

明白了這個,千萬不要買返還型重疾險這個大坑了。

5、保費倒掛

所謂保費倒掛,指的是交的錢比賠的錢還要多,

出現了保費倒掛,買這份保險的意義就會大大下降。

比如這位朋友的保單,

一年交15900,交20年,保費一共交了31萬8,

再一看保額,30萬??!

交31萬,保30萬。

保費倒掛現象,在老人身上也很常見,

前段時間,公子收到了這麼一份保單,是孩子為了孝敬老人,給老人買的。

每年保額交6704元,交10年,一共6萬7,

再一看保額,6萬????

咱們說,買保險就是花小錢,能夠撬動咱們無法承擔的風險。

這保險,花6萬7,保6萬。

花的錢比保的錢都多,又有什麼買的必要呢?

正確的做法是,用最低的保費,去覆蓋最高的保額。

在做足保額的基礎上,保證基本的槓桿比,

如果本身的預算有限,那麼可以相應的縮減責任,縮短保障期限。

而“填鴨式”的塞雜七雜八的無用責任,未必能讓這麼保險更好,反而會降低槓桿比。

再者,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買重疾險可能出現的槓槓較低甚至保費倒掛的情況,

不妨退而求其次只保癌症,可以選擇防癌險。

看完上面的環環套路,

我們不禁發問,我剛又該怎麼配置重疾險呢?

所以這部分,我們要重點回答三個問題:

1、重疾險是什麼?

2、重疾險保什麼?

3、重疾險怎麼配?

1、重疾險是什麼?

所謂重疾險,保的是重大疾病,

比如癌症,比如心腦血管疾病。

一旦得了約定重疾,達到理賠標準,重疾險會一次性把錢給你,

比如老王,買了50萬保額的重疾險,一旦不幸患上重疾,保險公司會把50萬的保額直接打到老王賬上。

這筆錢,不管是用來治療疾病,還是康復護理,還是用來還得病期間的房貸、車貸,

都可以。

這,就是重疾險。

2、重疾險保什麼?

重疾險,最核心的保障當然是重大疾病,

而且保監會為了防止保險公司該賠的不賠,一刀給切了25種重疾,

這25種重疾佔到了實際重疾理賠的95%左右,

而且這25種有著統一的規範,各家保險公司都要遵循。

除了重疾,輕症/中症和身故責任也是重疾險的常見保障:

輕症和中症,是比較嚴重但還沒有達到重疾那麼嚴重的狀態,

有些重疾要求較為嚴苛,

比如“冠狀動脈搭橋術(要求開胸)”要求必須進行開胸手術,

而目前的實際治療中,大多數時候會選擇微創介入而不會開胸,

在輕中症中,往往會有“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和“微創冠狀動脈介入術”與之對應,

即便沒達到重疾標準,只要達到了輕中症的標註那,

那就可以按輕中症的比例賠,而且重疾保障還在,

這大大提高了重疾險的實用性。

身故責任是考慮到,沒得重疾或者沒達到重疾狀態,人沒了,也給賠付的一種附加責任,

有很多重疾要求患者達到某種狀態,

比如腦中風後遺症,要求患者180天后怎麼怎麼樣,

但是心腦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很高,

患者很可能沒能堅持到180天人就沒了,

附加上身故責任,沒達到重疾的標準但是人沒了,也賠一筆錢,

這也提高了重疾險的實用性,也減少了重疾險的糾紛。

但是呢,加上身故責任就意味著一定會賠,所以價格上自然會貴出不少,

而且重疾險本應該是“保生不保死”,死亡責任我們可以交給定期壽險,

在此不多說。

現在你明白了吧,

當前市場上帶有輕中症的重疾險,實用性其實非常高,

大多數人被重疾險坑,其實只是因為對重疾險不夠了解,

也不知道到底怎麼挑重疾險,所以才被推銷了坑爹的保險。

3、那麼,重疾險到底該怎麼選呢?

說實話,這兩年重疾險變化挺快的,各自責任繁多。

於是,公子把主流的重疾險責任,按照重要程度從上至下排了個順序,我們一一介紹:

1)保額

重疾險的保額,起碼要能覆蓋一次重疾帶來的損失,

在這之中,就包括治療費、康復費、誤工費等等。

一般來說,建議保額配置到3-5年的家庭開支。

所以有個說法叫:

重疾險的保額,「30萬起步,50萬湊合,100萬小康」,

不無道理。

2)保障期限

保障期限建議保終身,

投資理財能力較強或是家庭預算有限的可以選擇保定期,

但是不建議低於70歲。

原因有二:

ⅰ)如果保障期更短,就可能沒有覆蓋主要的重疾發病時間。

55-70歲正是重疾發病率大幅提升的時間,建議此時需要重疾險保障。

ⅱ)70歲,意味著家庭責任的終結。

說句不好聽的,在此以後,生病對家庭的影響較小,

所以可以把70歲當作界限,保到70歲。

當然預算充足的情況下,更建議保到終身。

3)保費

前面已經跟大家分享了,核心重疾的定義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如果是同等責任下,挑便宜的買即可。

以只賠一次重疾的重疾險價格為例,

保到70歲的保費應該在3400-4200之間。

(輕症/中症,多次賠付、身故責任均不含)

公子向精算師朋友打聽過,康惠保的定價費率僅為風險概率的80%。

只賠重疾的康惠保價格是3400,除以80%,就是4200元。

所以我們認為3400-4200的價格,都比較合理。

(輕症/中症、多次賠付、身故責任都是要加錢的,它們值多少錢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4)輕症/中症

輕症/中症責任建議一定要加上,

輕症/中症保的病,大多都是重疾的前兆。

銀保監會定義的所有25種成人高發疾病,其中24種都有輕症/中症來對應。

我把康惠保2020裡的輕症/中症挑出來幾樣,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單側肝切除、單眼失明、單耳失聰、深度昏迷48h、極早期惡性腫瘤

發現了沒,這些病其實都很嚴重,

並且一旦得了這些常見輕症,再得重疾幾率就是正常人的7到8倍。

再加上,輕症的發病率高,治療費用加上後期康復,通常也需要十萬左右一筆不小的經濟開支。

而且從價格上看,附加輕症只需要多掏25%左右的錢,增加的保費不高,卻很實用。

所以一定要加。

而且友情提醒一下,這些高發的輕症一定要有:

介紹完前4點必要的,後面是幾個可選項,預算充足就保上:

5)癌症多次賠/重疾多次賠

很多人會有多次患病的擔憂,現實中也確實有類似的情況出現。

於是便有了多次賠付這種形態。

目前多次賠付主要有兩類:

一類是癌症多次賠。

得了癌症,理賠了,幾年後癌症復發、持續或新發,還能再賠。

目前的癌症多次賠明顯出現了價格鬆動,某些產品癌症多次賠責任只要貴8%-10%,

最便宜的如康惠保2020,超級瑪麗2020,達爾文二號,

而通過數學推算(鏈接),這個保費相對比較底價。

所以,如果有預算,建議儘量選上。

另一類是重疾多次賠,

得了一次重疾理賠以後,再得其他的重疾還能賠。

比如老王得了癌症,理賠了,過了幾年後,再得了腦中風,還能賠。

我們之前測評的備哆分一號、嘉多保,在這個序列裡面,

通常加上這個責任,要貴10%-20%的價格。

從目前來看的話,癌症多次賠更為實用,原因有二:

一是患癌後再復發的情況更為普遍,佔到了實際理賠的大頭。

二是癌症多次賠的價格降到了地板價,像康惠保2020只貴了8%。

可以說,癌症多次賠責任,很多家庭在配置重疾險時,都有意地將癌症多次賠作為必選項。

6)身故責任

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相當於加了半份壽險。

換句話說,得病賠;沒病的話,死亡也賠。

因為人固有一死,所有帶上身故賠保額保終身的話,一定能用上。

可是同樣的,保費也要高出30%以上。

這樣一來,就不如重疾險和壽險分開來買更划算。

疾病的部分交給重疾險,死亡的部分交給定期壽險。

通常來說,一份百萬保額的定期壽險也就一千塊。

如果不是非要帶壽險責任不可的話,還是建議分開來買。

7)投保人豁免

投保人,就是買保險交錢那個人。

比如,老子給兒子買,投保人是老子;

丈夫給妻子買,投保人是丈夫。

有了投保人豁免,這個交錢的人在中途出事了,比如得了輕症、中症、重疾、身故,後續的保費免了,而保障依然有效。

但是呢,投保人豁免是要加錢的,而且投保人這個人還要符合健康告知,

其實就相當於給投保人買了小保險,這份保險保的是要是投保人得病了,這個小保險能替這人交錢。

但是如果自己給自己買完全牽扯不到這件事情,萬一得病後續的保費就不用交了。

投保人豁免對夫妻雙方收入差距比較大的家庭意義比較大,其他的家庭,可加可不加。

接下來是8-10點,到了這個位置下面的都是一些無關痛癢的責任,重要性都不高,千萬別被忽悠了:

8)重疾數量

保監會為了防止保險公司該賠的不賠,一刀給切了25種,

規定這25種,必須賠,而這實際也佔到了重疾險理賠的95%左右。

而且各大保險公司為了跟同行競爭,賠付的病種越來越多,這兩年已經到了百八十種,都沒啥實際意義。

9)等待期

理論上說,等待期越短越好,但是影響不大。

原因有二:

1)只有第一年存在等待期,跟漫長的保障期間比是小巫見大巫;

2)等待期內因意外而符合理賠標準的出險,保險公司也賠。

10)猶豫期

猶豫期內退保可以0損失,理論上這時間越長越好。

但是如果是一個思考成熟的決策,為什麼需要退保呢?

所以猶豫期,不重要。

根據上面十點,公子篩選出了目前性價比最優的幾款重疾險:

優中選優後,挑出來以下幾款:

成人重疾險推薦:

重疾險

如果只是賠一次重疾, 那麼:嘉和保,男性最低價;超惠保,女性最低價;

如果是附加癌症多次責任,

那麼:嘉和保,男性最低價;嘉和保,女性最低價;

此外,還有達爾文2號、超級瑪麗2020、康惠保2020和健康保2.0,也是難分伯仲,性價比也很不錯。

少兒重疾險推薦:

如果是保定期,建議晴天保保或者大黃蜂3號,

如果是保終身,建議大黃蜂3號或慧馨安健康保,

以上幾款是全市場性價比最高的產品,

只要符合了產品的健康告知,皆可放心入手。

如果你看到這篇文章比較晚了,可以提醒公子及時更新產品。

重疾險形態複雜,

大多數朋友在挑選重疾險時都可能無從下手,

公子這篇文章,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消化了公子這篇文章,

你就知道買重疾險要避過哪些坑,你也會搞明白重疾險該怎麼挑。

實際操作中,重疾險可能會有很多細節,

如果有不確定的地方,可以私信或下方留言,能幫的一定幫。


肆大財子


1.五十多歲 男性?女性?身體狀況如何?有沒有既往症?這些都是需要先弄清楚的,重疾險不管是返還行還是消費性都有個投保年齡限制,比如50,55等,如果超過年齡基本上買不了,畢竟慢性疾病跟年齡正相關,年齡越大投保越難,有些公司超過五十就必須要體檢了,但是咱們現在的生活節奏跟生活習慣沒點小毛病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就算你年齡在終點線前被拒的可能性也很大,一旦一家被拒到其他家買的可能性就又變小了。

2.另外說如果能買保險的話還會出現另外的情況就是保費倒掛,大家買保險就是想利用槓桿,年齡越小可以使用的槓槓越大,而且買重疾一般都不會躉交,都是5-30年交,這樣就是利用每年交的幾千元錢撬動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重疾理賠金,起到出小錢辦大事的作用,但是年齡一大保費就高 甚至會出現你交的保費會高於理賠額的情況,這就是保費倒掛,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反而變成了不斷遇到通貨膨脹的銀行低息儲蓄了。不過不是不能這樣,如果就要買,而且公司也承保了,怎麼說呢?反正保險公司比你更安心。

3.對於有保險意識,但是年齡偏大的朋友是不是保險就對你關上大門了呢?不是啊,還有防癌險,這個對於既往症要求很寬鬆 三高,糖尿病也能買,對於年齡要求也會寬一點。畢竟癌症或者準確的說惡性腫瘤的理賠比例在重疾險中的理賠比例要佔到七成多,所以雖然防癌險沒有重疾險防範的那麼全面,但是把大頭納入防守範圍,所以五十多歲的人可以多關注一下防癌險,另外這個年齡還是可以買醫療險的,對於普通疾病的門診住院,甚至是患癌後的住院治療都是非常管用的,重疾險或者防癌險是為了拿錢生活的,而醫療險才是真正管治病的。

4.另外對於這個年齡如果有一定資產可以提前考慮資產傳承,打法很多,問題就是重疾險要不要返還的 所以第四點就不展開了。

總結,有意識就趕緊,如果能買到重疾險的話,多關注多次賠付,特別是心腦血管和癌症,能買返還型重疾險的就當強制儲蓄,沒有的話就買消費性,但是未必最合適,可能出現保費倒掛,可以考慮防癌險,另外一定搭配百萬醫療險,資金充裕可以考慮中高端醫療險,看到就回復了,未必全面,祝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抗疫必勝!



清源at明亞經紀


看你個人的需求,保險產品是一種商品,本也沒有對錯,如果你覺得返還型的符合你的需求,又可以承擔保費,就可以買。

沒有必要太顧慮別人的看法,每個人看法不一樣,別人覺得好的,未必適合你,每個人想要的東西不一樣,有的人就喜歡返還型的,有的就喜歡便宜的,追求性價比。

同樣,多瞭解沒有壞處,你可以找個綜合素質比較高的,讓他給你講一下不同重疾險的區別,比如返還型的,消費型的,或者組合產品,消費型重疾組合理財型保險,都可以選擇。

你也可以找個保險經紀人,他們接觸的保險公司和保險產品多,可以有更多的方案供你挑選。

如果在一線或省會城市,那你有太多保險公司,保險產品可以選。保險從業者綜合素質也比較高。

我建議找一個好的業務員很重要。個人是比較喜歡理性客觀的業務員,給你講清楚利弊,供你參考。但也有很多人他們喜歡會來事,經常打個電話噓寒問暖,過年過節送個禮的業務員,那各有各的看法,如果你喜歡那些,也可以。

如果你只是就事論事,只追求產品性價比,不在意別的,那就也找個給你把產品解釋清楚,能給你出好方案的業務員吧。

當然業務員水平參次不齊,最重要還是業務員人品,人品好的,不會坑你的。為什麼很多人對保險有成見,從業保險人人多,難免有一些齷齪事,避免不了,各行各業都這樣。

另外,很多人買保險從親戚朋友那裡買,這也沒什麼,那就不要抱怨說沒有買到高性價比的,因為你是衝親戚朋友感情買的,而不是衝產品性價比和保險專業性買的。

如果你身邊沒有合適的業務員,也可以在網上購買,網上購買,更要注意多溝通,這樣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celine82


我是理財規劃師湯湯,很高興能為你解答疑惑。

50多歲的人買返還型重疾險合適嗎?

要解決這個疑惑,首先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買保險?

然後,再結合自身家庭經濟條件做出最優選擇~

以下是湯湯為題主梳理的思路

01買保險的目的

風險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

不管你是達官顯貴,還是流浪居無定所,都無法避免疾病和意外。

雖然不能避免疾病和意外,但是,我們可以利用保險轉移風險,減少因為疾病和意外造成的損失,確保風險之後,家庭生活能夠正常維持。

所以,買保險首要考慮的功能是保障功能

02家庭經濟結構

處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所面臨的主要風險也不同。

題主是五十多歲,是已婚中年期,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要承擔的家庭責任比較重。面臨的主要風險是:意外傷害、疾病、養老、死亡。

買保險要考慮這四個主要風險,要按這個順序配保險。

做為已婚中年期的家庭經濟支柱,一旦遭遇風險,給家庭經濟帶來的打擊是非常大。利用保險轉移風險是明智之選。

如果題主的家庭收入主要來自題主一人,那麼,要配足的保額,需要足夠覆蓋家庭生活3-5年的正常支出。

03什麼是返還型重疾險

返還型保險,給大家的印象就是,我交完錢,多少多少年後就可以取回保費,有病保了險,沒病當存錢。

消費型保險則感覺花了有浪費的危險。

其實不然,返還型的保險處在比較尷尬的位置,說保值,比不過單存理財產品,說保障,比不過消費型保險。

總結,拿比較典型的重疾險來說,湯湯更推薦購買純粹保障型的產品,而不是返還型重疾險

如果題主的收入較高,又不容易儲蓄,不用考慮這部分資金增值,其它的保險也充足,當然也可以購買返還型的重疾險啦,是一種強制儲的方法。

我是湯湯,家庭理財規劃師,希望湯湯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湯湯理財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買啥保險,取決於咱們自己咋考慮:保險,是工具,也算是商品,終身保險,就是和命一樣長度的工具和商品。

工具:以小博大,老了不生病,錢在。可以解約。補充養老。體現尊嚴的工具。槓桿原理。

商品:用錢購買保額。就是預防萬一的萬一。錢在自己手中遇到疾病,是1:1。錢在保險公司購買重大疾病保險,是1:1的倍數。

50多歲,擔心的地方,

如果是沒房子住,買房。

如果擔心生病,買重疾保險。

如果擔心不生病錢沒了,買返還型重疾保險。

如果擔心生病,錢不多,就買定期大病保險。就不要考慮錢還在。

其實,保險如燒香祈福,去廟裡燒香,祈求菩薩保佑。菩薩不保佑我們,我們也不能去拆廟。也得面對。

在保險公司購買重疾保險,也是在保險公司這個廟裡燒香罷了,不保佑我們,給一筆賠償。保佑我們沒事,保險公司拿我們的錢去解決沒被保佑的人家。只是未來有兩種,一種是返本型燒香,一種是消費型燒香

50多歲的人買返還型重疾險合適嗎?

要解決這個疑惑,首先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買保險?

然後,再結合自身家庭經濟條件做出最優選擇~

以下是湯湯為題主梳理的思路

01買保險的目的

風險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

不管你是達官顯貴,還是流浪居無定所,都無法避免疾病和意外。

雖然不能避免疾病和意外,但是,我們可以利用保險轉移風險,減少因為疾病和意外造成的損失,確保風險之後,家庭生活能夠正常維持。

所以,買保險首要考慮的功能是保障功能。

02家庭經濟結構

處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所面臨的主要風險也不同。

題主是五十多歲,是已婚中年期,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要承擔的家庭責任比較重。面臨的主要風險是:意外傷害、疾病、養老、死亡。

買保險要考慮這四個主要風險,要按這個順序配保險。

做為已婚中年期的家庭經濟支柱,一旦遭遇風險,給家庭經濟帶來的打擊是非常大。利用保險轉移風險是明智之選。

如果題主的家庭收入主要來自題主一人,那麼,要配足的保額,需要足夠覆蓋家庭生活3-5年的正常支出。

03什麼是返還型重疾險

返還型保險,給大家的印象就是,我交完錢,多少多少年後就可以取回保費,有病保了險,沒病當存錢。

消費型保險則感覺花了有浪費的危險。

其實不然,返還型的保險處在比較尷尬的位置,說保值,比不過單存理財產品,說保障,比不過消費型保險。

總結,拿比較典型的重疾險來說,湯湯更推薦購買純粹保障型的產品,而不是返還型重疾險

如果題主的收入較高,又不容易儲蓄,不用考慮這部分資金增值,其它的保險也充足,當然也可以購買返還型的重疾險啦,是一種強制儲的方法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老趙侃股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那麼桃花員外來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保險作為一種保障機制,是國家大力倡導的,一方面可以對於自身有較好保障,另一方面還是規劃人生財務的一種方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保險的意義

保險不能讓你不生病,但醫保可以報銷你的醫療費用。壽險不能改變生死,但能夠保證去世後給家人留下一筆保障費用。

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保險不能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也不能改變風險本身,但可以在風險發生後進行經濟補償。

要知道,人生的絕大多數問題最後都可以歸結為“財務問題”。而保險賠的正好都是錢。

二、保險的實質

保險是一種有法律保障的風險轉嫁的工具。投保人支付保費,把某種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風險發生後,保險公司對該風險造成的損失進行經濟賠償或補償。

購買保險,本質是投保人在跟保險公司做一個關於風險轉嫁的公平交易。保險公司並不是慈善機構,交易就意味著對方也是要賺錢的。

風險成本=出險損失*出險概率

假設你有一棟價值1億的房子,發生火災概率1%,那麼分攤這項風險的成本就是100萬。

而你買一億保額的火災險則可能需要120萬。比風險成本多出來的這20萬元,減去保險公司承保的費用,就是他們的利潤。

其實保險需要看您個人的財務能力,如果對您來說每年可以分出一些資金來保險,那麼是很有必要和好處的。希望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桃花員外David


返還重疾險,通常附加的有兩全保險,對於40歲以上的都不建議購買,除非你的條件特別好,希望你的主險附加兩全保費都能在特定的時期返還,如果是普通家庭的話,可以把具備返還功能的這一塊兒的保費加在你的主險上面,可以讓你的主險保障責任更多一點,這是我的一點建議。

女寶寶40萬的保障保費4800餘元,55歲的時候將會返還全部已交保費,當做祝壽金,全部返還,40萬的保障仍然有效,中間還附加的有豁免責任功能,這是免費的,如果父母能夠增加投保人豁免,就更加完美,期間會有三次輕症,兩次中症,兩次重疾,特定重疾新發和復發兩次給付,所有的賠付不分組。



健康養老規劃師


買啥保險,取決於咱們自己咋考慮:保險,是工具,也算是商品,終身保險,就是和命一樣長度的工具和商品。

工具:以小博大,老了不生病,錢在。可以解約。補充養老。體現尊嚴的工具。槓桿原理。

商品:用錢購買保額。就是預防萬一的萬一。錢在自己手中遇到疾病,是1:1。錢在保險公司購買重大疾病保險,是1:1的倍數。

50多歲,擔心的地方,

如果是沒房子住,買房。

如果擔心生病,買重疾保險。

如果擔心不生病錢沒了,買返還型重疾保險。

如果擔心生病,錢不多,就買定期大病保險。就不要考慮錢還在。

其實,保險如燒香祈福,去廟裡燒香,祈求菩薩保佑。菩薩不保佑我們,我們也不能去拆廟。也得面對。

在保險公司購買重疾保險,也是在保險公司這個廟裡燒香罷了,不保佑我們,給一筆賠償。保佑我們沒事,保險公司拿我們的錢去解決沒被保佑的人家。只是未來有兩種,一種是返本型燒香,一種是消費型燒香。


翟瑋翟瑋翟瑋


50多歲,無論買哪種保費都不算低了,重疾主要是消費型和儲蓄型,兩者的區別主要是身故責任的差異,消費型重疾身故責任不是保額,是零或者已交保費,因此消費型重疾保費會便宜些,儲蓄型重疾包含身故責任,如果終身未罹患疾病,身故後會賠付保額,也就是一定會賠付的險種,因此儲蓄型重疾的保費比消費型的要貴,部分儲蓄型重疾可以附加兩全,附加了後就可以在一定年齡將已交保費退還回來,保障繼續存在,因此這種附加兩全即保費返還的產品保費比不返還的還要貴,您說的返還型如果是這種就是重疾險中最貴的一類產品了。

從經濟性來講,消費型產品最經濟適用。

至於買哪一種,看您需求和預算來定。


a張玉a


重疾險可以理解為是收入損失補償金,50多歲能買進去重疾險當時是非常合適的,只怕身體各項健康指標不達標而買不了。因為50歲以上買保險公司是要免費體檢身體的,身體健康有問題是買不了保險的,再者有的保險公司55歲以上就買不了重疾險了。所以建議買保險一定要趁早,早買也早受益,因為誰也不知道風險和疾病什麼時候來。另一方面就是年齡越小交的保費越低。本人從事保險銷售工作十三年,為客戶提供保障累計上億元了。

家庭理財之道:保險是家庭開支的15%—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