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2020丨公元20年代:李維與羅馬《建城以來史》

(腳本撰寫:劉同華 視頻統籌:劉芳源)

上期回顧

公元20年代,中國進入東漢。公元25年,劉秀即位,經過一系列改革措施,革除了西漢以來的積弊,社會日漸安定,國力逐步強盛,東漢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同時期的羅馬,進入奧古斯都後期,為了記錄羅馬的傳統精神與美德,以救時之弊,提圖斯·李維編寫了羅馬《建城以來史》。

本期提要

羅馬內戰以來,國家逐漸衰退、世風日下、奢侈與腐敗之風盛行,人們逐漸喪失了往日視為珍寶的傳統美德。提圖斯·李維痛恨羅馬內戰以來因道德水平的下滑所引起的國家衰退,於是書寫羅馬《建城以來史》,他認為羅馬歷史發展的規律就是:道德興,國家興;道德衰,國家衰。該書是研究羅馬早期歷史的重要文獻。

歷史證明:世界上的偉大民族與偉大的人民都深刻地意識到傳統道德的重要作用。傳統美德是維繫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繼承和弘揚民族的傳統美德,有利於全體人民更好地建設國家。

2020丨公元20年代:李维与罗马《建城以来史》

提圖斯·李維 像

提圖斯·李維(Titus Livius)約生於公元前59年,卒於公元17年,他出生於意大利東北部的帕多瓦城,是古羅馬著名歷史學家,與撒路斯提烏斯、塔西佗並稱為羅馬三大史家。李維著有名世之作《建城以來史》,該書共142卷,描寫了自羅馬建城至李維所處時代將近七百多年的羅馬歷史。如果我們將其換算成現代頁碼,142卷的《建城以來史》相當於約8000多頁的現代著作。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由於諸多原因,該書僅有35卷以及部分摘要在後世流傳中倖存下來。

2020丨公元20年代:李维与罗马《建城以来史》

羅馬《建城以來史》翻譯本書影

李維生活於羅馬共和國傾覆與早期羅馬帝國建立的時期。羅馬共和國末期,羅馬深陷內戰危機之中,國家日益衰亡,格拉古兄弟改革使羅馬政治領導權從元老院轉移到騎士階層手中,新興的騎士階層開始運用自己的特權打壓元老院。公元前49年,愷撒與元老院公開決裂,率軍渡過盧比孔河,擊敗龐培與元老院的聯盟,自任終身獨裁官,破壞了羅馬人奉為圭臬的共和國原則,元老院權力開始名存實亡。公元前30年,屋大維在亞克興海戰中擊敗安東尼。公元前27年,羅馬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意思是神聖與莊嚴)”的稱號,元首製取代共和制,羅馬帝國建立。羅馬帝國雖已建立,但是羅馬內戰以來,國家逐漸衰退、世風日下、奢侈與腐敗之風盛行,羅馬各個階層都毫無例外地變得腐化墮落了,人們逐漸喪失了往日視為珍寶的傳統美德。

2020丨公元20年代:李维与罗马《建城以来史》

羅馬瑪西摩宮存放著一座神壇,上面刻著羅馬開國之君羅慕路斯(也有譯作羅慕洛)和他的雙胞胎兄弟被發現的過程:一頭母狼給羅慕路斯雙胞胎兄弟餵奶,後被一位牧羊人發現並帶回家中撫養,二人長大後奪回王位。羅慕路斯成為開國之君,就以他的名字建立了羅馬城。

李維的家鄉帕多瓦城因獨特的地理位置使當地保留著濃厚的羅馬古風,當地居民極為重視羅馬傳統道德對國家發展的重要影響,因此,強調羅馬傳統道德的作用成為李維全書的核心內容。李維痛恨羅馬內戰以來因人們道德水平的下滑所引起的國家衰退。李維在帕多瓦時就已開始書寫《建城以來史》,為了蒐集在家鄉無法獲得的史料,公元前29年,他從其家鄉帕多瓦城遷居到羅馬,在抵達羅馬後陸續地發表《建成以來史》的相關內容。

作為一名西方古代史家,李維脫離不了時代的侷限性,他認為羅馬的歷史不是一種不斷進步的歷史過程,而是一種循環往復的發展過程。就像生物有機體一樣,羅馬歷史不斷呈現出建立、發展、衰落、重建這樣的循環過程。在《建城以來史》中,羅馬開國之君羅慕路斯創建羅馬,隨後羅馬歷史不斷演變,直到公元前390年高盧人洗劫羅馬城,至此第一個歷史循環完成。擊敗高盧人的卡彌盧斯重建羅馬,之後羅馬歷史繼續演變,屋大維結束羅馬內戰,重建羅馬,至此完成第二次歷史循環。羅慕路斯、卡彌盧斯、屋大維以及羅馬歷史上的其他英雄們無疑都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只有他們才是決定羅馬歷史上行發展的支撐,當然,那些身懷惡習的人則是導致羅馬歷史下行發展的罪人。在李維看來,決定羅馬歷史循環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就是羅馬傳統道德,他認為羅馬歷史發展的規律就是——道德興,國家興;道德衰,國家衰。

李維在《建城以來史》開篇就指出了羅馬道德對羅馬國家的重要作用,他說:“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應當密切地注意這些問題:曾有過什麼樣的生活,有什麼樣的道德;在和平與戰爭時期,通過哪些人以及運用哪些才能建立和擴大帝國;然後注意到,隨著綱紀逐漸廢弛,道德可以說先是傾斜,繼而愈加下滑,最終開始傾覆,直到我們既不能忍受我們的罪過,亦不能忍受補救措施的今日。”

李維認為,在早期羅馬國家的發展過程中,由於面臨殘酷的生存環境,承受開疆拓土的壓力,早期羅馬人形成了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與愛國主義精神。這樣的民族精神使弱小的羅馬民族緊緊團結起來,為爭取國家的利益而奮鬥。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羅馬人時刻準備犧牲自己的性命。正是由於早期羅馬人具備了高尚的美德,為了擊敗伊特魯利亞人的維伊城,自費出征的法比烏斯家族成員為了國家利益全部戰死;卡彌盧斯征服維伊卻被羅馬人流放,但是在高盧攻陷羅馬之後,他毫無怨言地選擇立刻應召,率兵驅逐高盧人,並在羅馬人決定放棄破壁殘垣的羅馬城,打算遷都維伊之時,他發表演說苦口婆心地勸說羅馬人留在羅馬。正是由於羅馬人高尚的民族精神,他們才會在經歷高盧戰敗、考狄烏姆峽谷慘敗、坎尼之戰慘敗之後,得以重新振作起來,擊敗敵人。

李維又說:“晚近,財富帶來了貪婪,氾濫的逸樂帶來了因奢靡、縱慾而毀滅自身與毀滅一切的慾望。”在羅馬對地中海周邊國家的不斷征服中,對外戰爭的不斷勝利使大量的財富不斷湧入羅馬,直接導致了羅馬過度的繁榮,逐漸破壞了共和國前期羅馬人嚴謹、簡樸與艱苦奮鬥的生活方式,進而導致國家奢靡之風逐漸盛行、軍隊紀律渙散、人民愛國精神喪失,最終致使羅馬被外族入侵的危險不斷增大。

公元20年代前後,對傳統道德的重視成為羅馬文人與政治家的共識。李維所秉持的人民的道德水準決定國家興衰的觀點與當時的羅馬統治者奧古斯都不謀而合。為了鞏固統治,穩定社會秩序,奧古斯都在文化上採取了諸多重要的措施,其中,大多數措施都緊緊圍繞著恢復傳統道德展開。例如,恢復共和國時代的羅馬道德與宗教,復興羅馬傳統的價值理念,重新喚起公民對傳統價值觀的熱愛,等等。他恢復了已經被忽視的舊有習俗,重建被毀壞與停用的神廟,頒佈了一系列與婚姻有關的法律,整飭離婚與通姦,以嚴刑峻法整治上層社會的淫亂腐化等。這些政策對整飭墮落的社會風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奧古斯都的文化政策聚攏了大批文人,諸如維吉爾、賀拉斯、奧維德以及李維等文人成為帝國看重的文化巨匠,他們的歷史書寫都帶有強調羅馬傳統文化與傳統道德的重要性的特點。奧古斯都對羅馬文化的重視直接促成了他所處的時代成為古羅馬文化發展的“黃金時期”。

總體而言,雖然因為時代侷限,李維持有循環史觀以及英雄主義史觀,他忽視了政治、軍事、經濟等其他因素對國家發展的重要影響,但是,李維卻清醒地認識到什麼才是維繫羅馬國家興衰的重要力量,那就是羅馬傳統道德。李維撰寫《建城以來史》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向後世讀者證明羅馬的偉大是建立在羅馬傳統美德的基礎之上的。

(本欄目總撰稿為卜憲群,本期作者為山東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趙北平)

中西大事記

中 國

公元14年

王莽天鳳元年進行幣制改革,推出貨泉,材質為青銅,一直流通到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

公元25年

劉秀於河北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定都洛陽,延續“漢”的國號,史稱東漢。劉秀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光武中興”。

公元29年

光武帝劉秀在洛陽興建太學,恢復設置西漢時期的十四博士,各以家法傳授諸經。

西 方

公元14年

奧古斯都去世,其養子提比略繼位,繼續推行奧古斯都的政策。

公元23年

古羅馬地理學家斯特拉波去世。斯特拉波曾在亞歷山大城圖書館任職,著有《歷史學》和《地理學》。

公元30年

耶穌受難。門徒猶大出賣耶穌,“最後的晚餐”的當天晚上,耶穌被捉住,祭司長和長老們決定處死耶穌,將其釘在十字架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