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頂級學區控”,買房前,該不該來一點大數據?

“頂級學區控”,買房前,該不該來一點大數據?

PART 1

這兩天,如果你家附近手機沒信號或者信號不穩定,那麼恭喜你!你擁有的房產基本是標準的學區房。

因為高考和中考模擬考,杭州各通信運營商紛紛提示:為防止作弊,學校將開啟信號干擾器,造成打電話或上網受影響。

這或許只是個笑話,但中國人對於頂級學區房的追逐從來沒有停歇過

在我身邊,為了能讓孩子上杭州城裡最好的學校,孟母三遷或者含淚換房的事,比比皆是。

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是我曾經的同事,夫妻都是普通白領,家住下沙。兩人在教育問題上早就達成一致,要讓女兒上最好的公辦小學。

但這所小學的邊上,幾乎都是幾十年的老房子,貴且破舊。

2014年,他們掏空積蓄加上貸款,花了200多萬

,在文教區買了一套不足40㎡的小房子,兩個很小的房間,房齡是女兒的4倍。

女兒順利入了學,結果,一年後,他們有了二胎。公公婆婆必須搬來照顧。

如今,他們的居住模式是,媽媽和大女兒一個房間,婆婆和小女兒一個房間,公公睡客廳行軍床。至於爸爸,每天一個人趕回下沙。

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幾年。40歲的男人,每晚一個人,對著燈光,腦海裡,是女兒在城中最好小學裡學習成長的點滴。

這是一種孤獨,也是一種幸福。

“頂級學區控”,買房前,該不該來一點大數據?

第二個故事,來自一位成功的朋友,財富自由,家庭美滿。

他們原本住在濱江一個高檔小區,兒子到了適學年齡。先生想讓他上家門口的重點公辦,太太卻堅持,一定要去江另一邊,上最好的民辦。

幾次激烈的溝通後,太太勝出。於是,他們在小學邊上買了一套高檔公寓,計劃是讓大人進行接送,自己仍然住在濱江。

但一段時間以後,大人覺得身體情況漸差,接送吃力。幾次家庭會議之後,最終決定在學校附近再買一套躍層,舉家搬來。

那一年,朋友幾乎都在看房、買房、裝修中度過。用他自己的話說,感覺這輩子的精力幾乎都被耗盡了。

無關財富,無關職業,只要你是頂級學區的擁躉,那麼被折騰一番,便是大概率的事。

PART 2

這些家長,不妨暫時稱他們為“頂學控”。

就在前幾天,南京鼓樓區一套32㎡的老破小掛出不到1小時就被一位“頂學控”火速買走,價格高達12.75萬元/㎡。它的小學和中學,都是南京一線。

這個價格,比微信公號南京樓市統計的,南京九大頂級小學學區房的平均掛牌價,還要高出60%。

“頂學控”的邏輯很簡單,孩子不光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而且,還一定要搶佔最有利的身位。一如百米跑道上的四道五道。

所以,在杭州,能上學軍絕不上**實驗,能上民辦絕不上公辦。

正如我那個朋友,與他同在一個小區的業主,在就學問題上分成兩大陣營:一波覺得家門口的小學已經不錯了,是區裡的重點,而且接送方便。

“頂級學區控”,買房前,該不該來一點大數據?

另一波“頂學控”則堅持,以自己的身家和視野,怎麼能僅看到區裡就行了呢,必須要全城最好啊。

這其實是一種路徑依賴。上了最好的小學,上最好中學的概率就大;上了最好的中學,上最好大學的概率就大;上了最好的大學,成才的概率就大。

但塔尖資源就那麼幾個,全城精英哄搶,出幾個段子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前段時間上映的話題之作——印度電影《起跑線》裡,身為富人的主人公,為了讓女兒上名牌小學,不惜假扮窮人前去搖號,鬧出笑話無數。

到了最後,男主人對著女兒一聲嘆息:我們一直想讓你贏在起跑線上,但當你看到我們這樣的行為,就已經輸了。

PART 3

事實上,直到現在,也沒有任何數據可以證明,上城裡最好的小學,與未來大學畢業後的成才,有什麼線性關係。

有公號曾經發過一篇稿子,調查了中國一些住在頂級學區房裡的孩子,成年後的人生和命運。

其中有一個案例,兩個孩子一起上了同一所最好的小學。後來一個一直沿著頂級就學路徑,好中學,清華,英國讀博士,德國讀博士後。

一個成了學渣,進了一所城市學院,再後來,各種創業、倒騰。

如今,一個成了某大學年輕有為的教授,一個自己做著買賣。至於月薪,兩個都是1萬元。

我們不能唯金錢論,但也得承認,至少在這個維度上,他們殊途同歸了。

“頂級學區控”,買房前,該不該來一點大數據?

很多年前,我的一個親戚曾經就讀於這座城市裡最好的中學。當時,在他們班裡,也有兩個陣營。

一個是全市各個普通中學升上來的尖子生,另一個是這所中學附屬中學升上來的學生

每一次考試,那些來自附屬中學的學生,大多處於平均線或略微以上的水平,而TOP的那些,基本都是來自普通中學的學生。

沒有人知道背後的原因,也許是因為那些普通中學的學生,經歷過千軍萬馬的歷練更多;又或許是他們,經過歷練後的決心更大。

PART 4

我還想講一個牛B的故事,給那些“頂學控”們聽。

2000年,中關村軟件園正式立項並開始進行規劃。

大量的互聯網公司和外企開始在這裡匯聚。無數的程序員在這裡工作,結婚,生子。

在這些當時中國最高民間智慧的培育、指導之下,

程序員二代以其卓越的基因和學習水平,高速刺激著中關村的教育質量

幾年過去後,這些孩子,活生生把自己唸的小學變成了全北京最牛的小學,把家裡的房子,念成了全北京最牛的學區房。

而後來的程序員們,既享受到了已成的福利,又通過自己的孩子,將整體教育再往上推。

家長,房子,孩子,教育。一個正向循環,就這樣,在時代的浪潮中逐步形成。

這是何等的蕩氣迴腸,且鼓舞人心。

“頂級學區控”,買房前,該不該來一點大數據?

但就在最近,北京相繼出臺入學政策,實行多校劃片。一個家庭的適齡兒童,將通過電腦排位,隨機排入區內學校。

這意味著,買了學區房,也不一定能讀名校。

此舉一出,北京部分區域學區房,價格回落明顯,有的達到20%以上。

學區房那枚硬幣,一面是有人自己創造,而另一面,是保險也可能會掉。

事實上,讀書這件事,是個極其複雜的生態系統。並非其中某一個因素,就能決定全局。

有人曾說:最好的學區房是自家的書房。對那些傾盡一個家庭之力,不惜用上槓杆的“頂學控”來說,即便不考慮政策風險,嚴重犧牲生活質量,甚至陪伴的教育,真的是最好的嗎?

畢竟,我信奉的是,和家人朋友一起走在黑暗中,好過自己一個人走在陽光下。

▼點擊下圖查看相關文章 | 長按二維碼報名入群

- End -


文 ∣ 樂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