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不用交易,就能利潤上億?研發費用資本化很囂張!

上期內容:第191期【 】

一邊做事,一邊傳道,既要會做事,又要會傳道,我是虎哥,《虎成論金》讓中國人更懂金融!

之前虎哥說過,財務造假精準點說就是財務粉飾,分為三個層次:低等層次,玩營收、玩利潤;中等層次,玩成本、玩費用;高等層次,玩合併報表、玩遞延所得稅資產、玩少數股東權益。而研發費用資本化又屬於中等層次裡段位比較高的一種。這裡有一個故事能讓你們更好的理解研發費用資本化。


虎哥的優選宇宙飛船設計公司2017年賣了一條宇宙飛船,收入一個億,但這條宇宙飛船可不是畫圖紙畫出來的,需要持續地投入人力、物力去研究,這一年我們花費了5000萬元,按照《企業會計準則6號無形資產》第8條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階段的支出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換句話說,就是要計入成本,這樣一來,我一年營業收入一億元,研發費用5000萬元,利潤就是5000萬元。

有一天,財務總監告訴我:“老闆,《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第9條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需要同時滿足5個條件時:技術可行、開發有目的、能帶來經濟利益、有資源支持、可靠計量,只有這樣才可以確認為無形資產,作為資產負債表的資產類項目管理。”

我說:“啥意思啊?”

“老闆,就是可以把研發費用計入資產,這樣就可以分期攤銷,不必一次性在利潤表中扣除,這樣一來,我們的研發支出就變成了資產類科目的‘開發支出’,或者是‘無形資產’了,我們今年的利潤就變成一億元了。”

“哎呀,這樣不妥吧,別這樣。”

“那把研發費用5000萬元的一半2500萬元,計入資產,我們的利潤,就變成7500萬元了。”

你看看,就這樣公司就可以多出幾千萬元的淨利潤。不稀奇?那我再告訴你,有些一年研發費用幾十億元的大公司,主要是上市公司,用這種方法,很輕鬆就能做出上億元、十億元級的利潤,而且是完全合法的,是不是很神奇?

研發費用資本化的關鍵

雖然很神奇,但是研發費用資本化也不能隨便亂來,訣竅在哪裡?其實就這一點:把“研發項目階段”認定為“開發階段”。

會計準則對“研發階段”和“開發階段”的規定不具體也不量化,因此有的企業就認為沒有界定的概念也就有了操作空間,就可以有選擇性地理解了,於是一個項目到底是“研發階段”還是“開發階段”,你能把它解釋清楚嗎?對於財務總監來說,施展空間就超級大了,你想,企業研發必須要投入技術、設備、人工工資,由此產生的材料、燃料、運營費用、研發人員工資、獎金、津貼、研發儀器、設備、折舊費、維修費等通通都可以被叫作研發費用。

虎哥:為什麼會是這樣呢?稅務局又是怎麼考量的呢?聽虎哥詳細道來。

2007年以前

在2007年以前,我國的會計準則要求大多數情況下研發費用要被確認為當期費用,那就是直接要影響利潤的。可是,對於企業尤其是新興高科技企業來說,研發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通常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但研發一搞多了,財務報表就沒法看了,研發還沒出成果,企業承受研發費用帶來的成本壓力極高,而一旦研發成功,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又非常高,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醫藥行業。

2007年以後

物極必反,為了事物發展的平衡,也為了解決企業成本和收益在時間上的匹配問題,研發費用資本化就誕生了。2007年以後,為了鼓勵企業投入研發,鼓勵創新,政府對會計準則進行了改革,2008年、2013年、2015年連續制訂發佈了研發費用的稅收優惠措施並引入了“研發費用資本化”,其會計處理的標準向實際操作又邁了一步,允許“研發費用”計入“開發支出”,資產類科目再轉入“無形資產”。

尤其是自2016年1月份開始執行的《關於完善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通知》更進一步放寬了研發加計扣除的範圍,簡化了核算管理的要求,歸併了資料報送的程序。

研發費用資本化的處理方法就可以減少計入當期損益對企業當期利潤的衝擊,而企業用這一政策也是能在短期內做到美化、平衡利潤報表的。

研發費用資本化的其他影響

研發費用資本化不僅會對利潤產生影響,同時還會影響所得稅、現金流分類。

所得稅方面

我國的稅法規定,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的要計入當期損益,在按規定實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本年度實際發生額的50%從本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研發費用形成了無形資產的,按照該無形資產成本150%在稅前攤銷。

現金流方面

當開發支出資本化時,其現金流出應計入到投資性活動流出(用於構建無形資產支付的現金),而少記經營性現金流出,因此容易誇大經營性現金流。這對於通過識別DCF模型估值企業的投資者來說,是很容易被表象所迷惑的。

研發費用資本化的條件

研發費用資本化,是能直接實現利潤增長的財務手段。這麼好的手段,當然不是你想玩就能玩的。

第一步

必須要先定位,自己是處於研發的什麼階段。

《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第七條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分為研究階段支出和開發階段支出。研究階段是指為獲取新的技術和知識等進行的有計劃的調查,研究階段的特點在於計劃性和探索性,會計師通常認為這個階段相當於有基礎、有規劃的一個idea。通俗點說,處於研究階段意味著這個事還不靠譜,花的錢就很可能打水漂,全部作為費用。

開發階段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它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器材、裝置、產品。會計師通常認為只有研發階段的idea能夠證明其存在實現的可能性,存在帶來收益的價值才能進入開發階段,通俗地說,處於開發階段,好比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花的每分錢都是有價值的。比如有某個產品要走向市場,那我必須先開發出一個樣機。

對於這兩個階段的定義,在實際操作中,邊際其實是沒法清晰的,存在著非常大的主觀性,這也給財務總監預留了操作的空間。

第二步

處於哪個階段決定了你能不能研發費用資本化。

而只有當研發處於開發階段,才可能資本化。所以,必須要不擇手段地保證項目是處於開發階段。

第三步

即使混入了開發階段,也不能掉以輕心,如果不能滿足以下五個條件,成本費用最終還是要計入當期損益。

第一、從技術上來說,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

第二、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並使用或出售的意圖。(研發的方法是拿來用的或者是賣的,具有商品屬性)

第三、無形資產產生未來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者是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時,應當證明其有有用性,就是說這個研發技術一定是要有市場的。

第四、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它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並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就是說,這個研發技術是可以持續性的。

第五、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研發能夠可靠的計量,就是說研發技術的成本不能是無限的,應該是有限的。

仔細看這上面五條,基本上是沒有任何量化指標的。籠統來講,要想最終轉入無形資產,一定要證明你這種技術可商業化生產,有市場進行交易。怎麼證明呢?一般情況下,保薦機構或者是審計機構乃至發審委都要問這樣幾個問題:有研發費用核算的制度嗎?制度和公司的研發活動契合嗎?有結合市場分析、結合公司技術的詳細立項報告嗎?有進入開發階段的申請嗎?有定期對開發階段項目的價值評估嗎?有研發人員工時的詳細記錄嗎?有材料使用分配表嗎?最後有專利嗎?以上就是研發費用資本化的玩法和套路。

所以,對一個短期想增加利潤的企業來說,只要使出吃奶的勁混入了“開發階段”,將研發費用計入“開發支出”,就可以暫時安全,後面能不能計入無形資產再說,至少可以調節當期的利潤,解決燃眉之急。如果研發費用在前期已經做了費用化處理的,此後就不能再調整為資本化了。所以,財務總監們如果要下手之前一定要考慮周全。

發審委如何看待研發費用資本化?

研發費用資本化,依據不足,合理性存疑的,那是絕對會被殺的。

研發費用資本化在處理上太過激進,佔比超過30%的,被殺的概率都會比較大。

有部分企業在IPO這個階段將研發支出費用化,上市之後又將研發支出資本化,還有一些新三板企業在轉IPO時,做會計差錯的更正,將原先資本化的研發重新費用化,以求在過會時表現出穩健和謹慎。這個問題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主要是因為證監會對IPO的規定:企業無形資產佔淨資產的比例要低於20%。研發費用資本化後無形資產一定程度上也會觸及這個IPO的紅線。

尤其對於醫藥、汽車、軟件、遊戲行業的企業來說,最好謹慎為佳,或者是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資本化的合理性。如果沒有辦法證明,研發費用和大部分開發費用盡量用費用化,資本化你是很難說明清楚的。

從投資角度看研發費用資本化

最後我們再從投資角度看研發費用資本化的問題。它其實本身並無好壞之分,而且選擇資本化還是費用化,這是一把雙刃劍,各自有各自的利弊。短期看,研發費用不進行資本化、費用化處理,利潤上是不好看,但是能幫你省不少稅收,那資本化後,費用支出變少了,利潤增多了,你繳納的稅也要多很多。長期來看,研發費用計入“開發支出”,並最終轉入無形資產,未來仍然有無形資產攤銷的問題,最終還是會對利潤產生實質的影響。

你的企業想具有什麼樣的風格氣質?前面有期講過,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政策,能看出一家企業的風格氣質,費用資本化政策,也能看出一家企業的風格氣質,我們來看:

A公司:2014年到2016年,研發支出為28.81億元、31.85億元和22.72億元,零資本化,全部計入了費用。

B公司:2016年,40億元研發費用,零資本化,全部計入了費用。

C公司:2016年, 6億元研發費用,零資本化,全部計入了管理費用。

D公司:2016年,18.6億元研發費用,63.35%資本化。

E公司:2016年,7.09億元研發費用,52.43%資本化。

這A、B、C、D、E五家公司分別是360、格力電器、恆瑞醫藥、樂視網、還有智能語音龍頭科大訊飛。我們是不是通過研發費用資本化,可以看出企業的性格?看出企業家的風格?真是性格決定命運!

我們再看看那些研發零資本化的企業,其實它們給自己留出了非常大的安全邊際,未來即使遇到公司在短期內經營有問題,那麼它的利潤也還是可以實現穩步增長,因為稍微調整費用資本化的比例就可以了,而且這個會計處理是完全合法合規的,這樣的企業才是我們真正值得長期關注的。

還有一種叫利息費用資本化,這是和研發費用資本化有相似之處的一種財務手段,一般一個企業有在建工程的用利息費用資本化會比較常見,具體內容本期不再多講。

更多精彩內容請繼續關注《虎成論金》IPO那些事A股篇第18期。


不用交易,就能利潤上億?研發費用資本化很囂張!

優選資本事業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