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靈寶故事」蘇村鄉—邵公碑樓

邵公

碑樓

「靈寶故事」蘇村鄉—邵公碑樓

邵公碑樓位於靈寶市區東南17公里蘇村鄉東里村,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立,距今已有175年曆史。碑文記述了邵自省、邵自強兄弟二人為頌父親邵全仁資宏量大、恤孤賑貧的功德所立。1978年被靈寶縣革命委員會公佈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1月入選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靈寶市文物志》載:邵公碑樓為磚砌廡殿式建築。樓頂由三座仿古屋脊組成,中間的一座較高,兩邊的較低,均為廡殿頂式建築。四條垂脊高高翹起,脊上飾有立獸。三座簷下均有磚雕圖案,中間為福祿壽圖,左邊為富貴圖,右邊為松鶴圖。內嵌石碑一通,碑高1.03米,寬0.70米,圓額。石碑兩面陰刻楷體,正面刻“邵公神道碑 大清道光十五年立”,背面刻“邵公神道碑記”。



「靈寶故事」蘇村鄉—邵公碑樓

碑體上有20幅雕花圖案,最大的三尺見方,最長的有六尺之長。有 “歲寒三友”、“五福臨門”、“松柏長青”、“富貴牡丹”、“龍飛鳳舞”、“鶴鹿延年”。內嵌石碑一通,正面碑額刻有“留芳千古”四字,兩邊飾有線刻雲紋。碑體正中豎刻“例贈修職郎性天邵公神道碑”12個字,碑首有“峕道光十五年歲次乙未仲夏之吉”字樣,落款“男:自省、自強暨孫男:洛、汙、海、溪、漢”。石碑兩旁的樓體上陽刻對聯一副,上聯“範模猶存但須子孫律舊德”,下聯“懿行宛在慿教奕世美風徽”。背面碑額中間豎刻“永世祿福”,其下陰刻“邵公神道碑記”,碑文14行,滿行41字。

「靈寶故事」蘇村鄉—邵公碑樓

邵公碑樓經過近200年的風雨侵蝕,雄風依然。近200年的風雨沖刷,邵公碑樓的北面被洪水衝出一條10多米寬、5米深的水溝,碑座東北角離水溝僅剩20公分,整座碑樓隨時都有倒塌危險。2006年3月,邵公碑樓保護工程動工,夯實了水溝,修砌加固了護坡,增添了圍牆,壘砌了門樓,從此碑樓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靈寶故事」蘇村鄉—邵公碑樓


【鏈接】

邵公碑樓亭亭玉立於東里村中,頂端是巧奪天工的四簷八滴水,華麗的桷簷脊榫上遍佈鏤雕彩繪,高聳入雲的樓脊上列滿飛禽走獸,婉轉上翹的四條垂脊梢端各墜一個銅鈴,清風徐來,鈴聲悅耳動聽。真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

20世紀70年代,國營124廠在翻裡建廠。來自全國各地的建築師們聽說邵公碑樓以後,紛紛前來參觀。邵公碑樓那高超的建築藝術,令眾多大師瞠目乍舌,佩服得五體投地。

據說,為造好這座碑樓,主人尋遍河南、湖北、山西三省,最後才從山西省請來能工巧匠。大工匠姓張名高藝,身懷絕技,其製作工藝和施工場面,村民們前所未見,聞所未聞。他動手捏造雕花配件,並親自挖窯燒製。出窯後的磚瓦陶件堆成一座小山,他手持利刃,把零件逐一過手,一刮一削,分類放在一邊。

在建造碑樓上部的圖案時,張大師站在高架之上,扯著嗓子喊一聲,小工就拿起一件揚手拋上,張師傅伸手一接,順勢安在相應部位。環環緊扣,嚴絲合縫。就這樣一喊一扔一接一安之間,不到半個時辰,一幅三尺見方的精美圖案就活靈活現在人們眼前。看得眾人眼花繚亂,屏氣凝神,不敢吭聲。待師傅安上最後一片脊瓦,在四角掛上銅鈴,鈴隨風響,人們這才回過神來。一看地下,一大堆物件全部用光,不多一磚,不少一瓦。人們拼命地拍手叫好,隨之鞭炮“噼噼啪啪”地響個不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