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我們父的家,需要這樣的看守人!

神所用的是人,一代過去,一代又來,神的工作卻常存。神曾興起偉大的領袖,像摩西、像以利亞、像保羅。他們都曾在神救贖的“舞臺”上,扮演過重要的角色,但他們也在歲月的催逼下,走完了他們的人生旅程,完成了他們一生的大業。他們所留下的腳蹤,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領袖是生來的,不是造來的。

摩西一直帶領著一個人作他的幫手,約書亞後來承接摩西未竟之工,作以色列人的領袖攻克迦南,但約書亞一生都在摩西的影子下渡過,直到死時才得“耶和華的僕人”之雅稱。

以利亞在先知任務快將結束的時候,物色了以利沙為門徒,以利沙確是得到以利亞加倍的靈,他所行的神蹟,比以利亞剛好多了一倍。以利沙成為以利亞的正式接班人,在以色列中被神大大使用。

提摩太是使徒保羅的“屬靈兒子”,是他工作的夥伴,得力的助手,但提摩太未曾成為保羅的接班人。

一個接近於培育下一代的可行模式,可以說是巴拿巴與掃羅。巴拿巴在安提阿的教會作主任牧師,但教會日漸興旺,工作愈來愈多,人手不足,巴拿巴就想起掃羅。於是他就“往大數去找掃羅”,找著了就把他帶到安提阿,掃羅就加入了以巴拿巴為首的事奉團隊,足有一年的工夫,掃羅與他們同工,教導真理。後來的事實證明,巴拿巴是一個明智的好領袖,能認出俊才豪傑,加以訓練,同工同行,最後使保羅“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保羅扶搖直上,而巴拿巴則功成身退,隱居保羅之後,這種雅量令人欽佩,值得學習。

真正做到培育英才的榜樣可以說只有一位,就是主耶穌。從主耶穌的領袖培育模式中我們可以領受一些典範﹕

一、精心的挑選

國人有一句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選擇錯了,影響太大。有的是一生一世的影響。耶穌在選擇十二使徒的事上,給我們看見祂的慎重性。路加福音記載,在祂揀選十二門徒之前祂“整夜禱告神”。主知道祂所要揀選的這些人是要承繼祂的“救贖大業”的。祂要在這些人身上看到受教的心,謙卑的靈,廣大的胸懷。祂揀選了四位漁夫,一位稅吏,還有好幾位不知所為的人做祂的門徒,又稱為使徒。

這些人在今天的領導水平上,可能沒有一個人能被選上,但主耶穌獨居慧眼,祂不是看眼前,乃是看將來,因此祂選擇了他們。

今天我們談接班人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人才的選擇,人比才更重要。人、才兩全當然最好,但次序不能顛倒。所謂人就是人格,或品格。選擇有才幹而沒有品格的人做接班人註定失敗。有人說﹕“失去財富,你什麼都沒有失去。失去健康,你失去了一些東西,失去人格,你就失去了一切。”一個有品格的人是一個可靠的人,忠心的人,表裡一致的人。選擇對了人,就是成功的基礎。

二、生命的影響

主耶穌所揀選的這一批繼承祂“救贖大業”的人,祂用了三年半的時間和他們生活在一起。耶穌用祂自己的生命來影響生命。當施洗約翰的兩個門徒約翰和安得烈聽到他們的老師介紹耶穌說﹕“看哪!神的羔羊,揹負世人罪孽的。”(約一29)他們就去問耶穌在哪裡住?耶穌就對他們說﹕“你們來看!”耶穌的生命是可以給人看的。他們看祂看了三年半,什麼都看到了。

屬靈的領導要想培養能接續自己工作的人,必須是一個敞開的人,心開,門開。心開——凡是對人有益的話沒有一句避諱不說的。門開——家門永遠是打開的,人可以隨時進來。

今天的領導培育,很少用耶穌的方法,就是與跟隨者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大多數是在課堂上和書本上來往。因此,在教會的環境裡,領導者的家門必須是敞開的,讓跟從者不是隻看到外面的人,也要學習他們在家裡,在人後的生活。用生命來培育生命,用生活來印證言語。

三、無私的委任

耶穌在開始工作不久,祂的名聲就大噪,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主耶穌沒有獨享盛譽。祂不怕門徒搶祂的“風頭”,祂委任他們出去做祂自己可以做的工作。在門徒跟從耶穌的初期,祂並沒有委託他們任何特殊的重責,開始只是讓他們負責飯食,當時機成熟的時候,祂就把重要的責任交給他們,讓他們知道他們生存的目的乃是要宣講天國的福音。他們初登大堂,就結果豐盈,耶穌與他們一同歡樂,能夠享受別人的成功是領導者的風範。

領導者必須有安全感,能信任人,願意把大任重責交給手下的人。領導者必須有海量能接納後起之秀,肯定他們能,也可以超越自己的本事和成就,並且能扶助他們,啟發他們。

同時接班人也要忠貞(Loyalty)。有一位牧者在分享如何培育下一代時說﹕“我所找的人要有三個條件﹕忠於基督,忠於教會,忠於領導。”一個人在受訓時不能向主管忠貞,背後閒言,私下論斷,就要及早停止培育的關係。能忠心耿耿,才能繼承大業。

四、功成而身退

主耶穌的救贖工作在祂釘十字架的時候等於完成了,也可以說祂是功成身退。但從今天的教會現況來說,祂尚未建立任何一間教會呢!這就要看我們對成功的定義和看法。在接力賽跑中,第一個人的開頭起步常是奠定基礎的最重要的一步,當他跑完他的一程,賽跑並沒有完成,但若是他跑得好,接棒人又接得好,最後一個人的成功,就是全體的成功。第一棒的人必須要知道什麼時候交棒。從這一個角度來看,耶穌是功成身退了。祂藉著在十字架上的捨身流血,完成了救恩,世人信主得救的事就是門徒的責任了。祂已經“退休”了。

哈佛大學的溫理察(Richard Vansal) 在他的書(Passing the Baton) 中說﹕“繼承的進程在新的主管——提名認定的時候就開始了。”換句話說,在一個人還沒有正式上任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物色接班人了。有些主管對這種說法並不以為然。但事實上,要有好的交接,提早作準備是必要的。一間教會,一樁事業,銜接的好,就會繼續發展,不然就會在夾縫中徒遭損失,就如接力賽跑一樣。

主耶穌一開始工作就選召了十二個門徒與祂同在,為的是準備他們作接班人。領導者應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退下來,就是當你覺得這工作對你不再給你熱誠的挑戰,你覺得這事工已超越你的能力範圍之外,或覺得你不再適合這項事工。在退下來之前,要及早物色接班人,因為接班人不好找,要禱告等候神的差派,我們人也要作我們該作的準備。

結論

今天許多華人教會或福音機構的問題,不但是接班人的問題,也是創辦人的問題。許多人不知道什麼時候該退下來。華人教會更嚴重的問題是該退的退不下來,因為退下了就等於沒有飯吃,以致造成許多戀棧的老將。西方的概念是要早做經濟的打算,尤其是傳道人,本來收入就不多,若不早做準備,到時真是不肯,也不能交棒。而東方傳道人的觀念特別是老一輩的,我們是憑信心過日子的,所以什麼準備都沒有,也沒有什麼留下來可用作準備的。到時人老體弱,口齒不清,卻仍“強霸位子”,不肯(也是不能)讓位。教會必須面對這樣現實的問題,與牧者,領導人作長期的打算,使該榮休者能光榮的退下來,使新的一代能發揮所長,續建神國

我們父的家,需要這樣的看守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