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315过后,品牌该如何自处?

315过后,品牌该如何自处?

315过后,品牌该如何自处?

品牌只有以消费者为中心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品牌传播体系,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新的成长空间。

图/网络

3月15日,对很多品牌来说,是年度大考的日子。

因为一旦被315晚会曝光,意味着这家公司的品牌形象会一落千丈,更不用提后续接踵而来的危机公关,那滋味绝对是“焦头烂额”。

315过后,品牌该如何自处?

315黑榜的背后

315晚会年年开,曝光的问题也是年年各不同。这些年来,315晚会曝光的大小企业,涉及互联网、科技、汽车、食品、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每年“中枪”的企业,都会引起消费者和执法部门的关注。

那历年315晚会上,各大品牌们究竟是做出了哪些行为呢?不妨一起来看下:

个人信息安全。自2012年起,8年共报道14起事件。到了今年,让人厌烦的智能骚扰电话、App授权窃取用户信息、可能让你的钱“闪没”的“闪付”,直指个人信息安全。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315晚会最关注的领域之一,自2012年来食品安全领域共被曝光10起事件,麦当劳、无印良品、永旺超市、饿了么、面包新语等近15家企业上榜。

售后服务乱象。其中,造假、虚假宣传、质量缺陷等问题被多次提及。医疗安全。自2012年至2017年,315晚会连续6年均会曝光医疗保健品领域乱象,老人、小孩是最易被不良企业盯上的两大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315晚会还将镜头放在了“新兴经济领域”,2017年、2018年、2019年,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押金难退、电子烟和网贷分别被关注。

不可否认,中国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且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导致我们对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产品持零容忍态度。可以说,315晚会对各大品牌来说,是一个风向标的存在。对企业来说,谁都不想上黑榜,但追究其原因,产品质量不过关或虚假宣传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其背后黑手,给品牌带来无法抹灭的影响和伤害。

大品牌该有大作为

面对315的巨大杀伤力,品牌们又该如何自处呢?很显然,曝光后再亡羊补牢已为时已晚。

不靠运气获胜。每年315曝光出的企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因为品牌想靠非正规手段来获益。以今年315曝光的大数据黑市为例,一种叫探针盒子的工具,被悄悄放在便利店、大型商场等各种人流密集的场所,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大肆获取用户的隐私信息,最后被用作拨打骚扰电话等商业营销用途。此外,今年的315晚会对一个叫“社保掌上通”的App发出消费预警。这个App号称能查询社保信息,实际上后台截取了用户的社保账号、密码。值得关注的是,在我们周围这样堂而皇之窃取个人数据的公司并不在少数。以上企业的这些做法,

说到底是企业的侥幸心理作祟,万一没事呢?万一成功了呢?利没有了明天可以再来,但“害”却可能让品牌彻底出局。

315过后,品牌该如何自处?

专注产品。在一个营销泛滥的时代,人人都希望成为风口上的猪,专研各种营销和花式打法。在大国君看来,做好产品才是王道。并不是说广告不重要,广告必须建立在高品质产品之上,守住产品的根,才能不丢魂。因为对品牌来说,始终要用产品说话。像是任天堂、微软等这些全球知名品牌,哪个不是只专注某一个领域,深度耕耘,越做越大。中国品牌们要想成为真正的大国品牌,就必须通过培养扎实的产品做支撑。

坚守品牌责任。品牌责任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但不少企业只是跟风参与,没有将之加入企业战略之中,也并未真正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价值增长。这其中,最容易让企业所忽视的就是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产品或服务。它要求企业必须保质保量地为市场提供优良产品和优质服务,绝对不能搞伪劣产品和虚假服务。今年315曝光的危险辣条、土鸡蛋等问题,不就是品牌没有肩负社会责任的最好证明吗?

315过后,品牌该如何自处?

产品是品牌唯一的载体,产品有质量,企业才能有品牌。试想,如果所有企业都能坚持品质为先,服务在前,坚定不移的走品牌化战略,把每天都当成315来看待,那么品牌们从跟随到引领、从小品牌转变成大国品牌的步伐还会远吗?

315过后,品牌该如何自处?

《2019年3·15最有可能暴雷的公司,没有之一 》来源:中品天下

《央视315曝光大数据黑市:40亿骚扰电话拨出,6亿用户隐私泄露》来源:网络大数据

“嗯,这篇好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