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你想知道的新工科,這大概是最全的

你想知道的新工科,這大概是最全的


新工科包含哪些專業?

此次公佈的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包括了202個“新工科”綜合改革類項目410個“新工科”專業改革類項目。其中,“新工科”專業改革類則涵蓋了包括人工智能類、大數據類、智能製造類等熱門“新工科”在內的19個項目群。

1、人工智能類 2,大數據類 3、智能製造類 4、計算機和軟件工程類 5、(電子信息、儀器)類 6、機械類 7、自動化類8、(航空航天、交通運輸)類 9,(礦業、地質、測繪)類 10、(材料、化工、製藥)類 11、(土木、建築、水利、海洋)類12、(能源、電氣、核工程)類 13、(食品、農林)類 14、(環境、紡織、輕工)類 15、(生物、醫藥)類 16、(數學、物理、化學、力學)類 17、(安全、公安、兵器)類 18、醫工結合類 19、工科於認為社科交叉類.

下面介紹幾個大家不是很熟悉的新工科專業,以為學生報志願時提供參考:

新工科之萬物分析的大數據

早在1980年,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 《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就將大數據譽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現在的大數據更是站在互聯網的風口浪尖上,是公眾津津樂道的熱門詞彙。同時這股熱潮也催熱了大學裡的大數據專業。

到底什麼是大數據?本科專業中哪個專業是和它相對應的?一般開設在哪些院系?陽光高考特別採訪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華迎教授,來談一談這個大家關注的熱門專業。

一、專業解析

什麼是大數據?

進入互聯網時代,中國的網民人數已超7億,大數據的應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你在網站上買書,商家就會根據你的喜好和其他購書者的評價給你推薦另外的書籍;手機定位數據和交通數據可以幫助城市規劃;甚至用戶的搜索習慣和股市都有很大關係。

在談到大數據的時候,人們往往知道的就是數據很大,但大數據≠大的數據。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華迎教授介紹:“現在的大數據包括來自於多種渠道的多類數據,其中主要來源網絡數據。數據分析不是新的,一直都有,但是為什麼叫大數據呢?主要是因為網絡數據的格式、體量、價值,都超出了傳統數據的規模。對這些海量信息的採集、存儲、分析、整合、控制而得到的數據就是大數據。大數據技術的意義不在於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於對這些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更好地輔助決策。”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

本科專業中和大數據相對應的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它是2015年教育部公佈的新增專業。2016年3月公佈的《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中南大學3所高校首批獲批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隨後第二年又有32所高校獲批“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兩次獲批的名單中顯示,該專業學制為四年,大部分為工學。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是個交叉性很強的專業,很難說完全歸屬於哪個獨立的學科。所以,不同的學校有的是信息學院申報,有的是計算機學院牽頭申報,有的設在統計學院,還有的在經管學院。像北京大學這個專業是放在理學下,授予理學學位。大多數是設在工學計算機門類下,授予的是工學學位。”華迎教授說:“數據科學很早就存在,是個比較經典的學科,現在和大數據技術結合形成了這個專業。目前教育部設定的本科專業名稱為‘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科名稱是‘大數據技術與應用’。”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學什麼?

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該專業為例,專業知識結構包括數學、統計、計算機和大數據分析四大模塊,具體課程設置如下:

數學:數學分析一、數學分析二、高等代數、離散數學。統計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多元統計分析、隨機過程。計算機:數據機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原理、C++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Python與大數據分析、科學計算與Matlab應用、R語言等。大數據分析:數據科學導論、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信息檢索與數據處理、自然語言處理、智能計算、推薦系統原理、大數據分析技術基礎、數據可視化、大數據存儲與管理、大數據分析實踐等課程。

華迎教授介紹:“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新興交叉複合型學科,無論是開設在哪個學院下,數學、統計學、計算機三大塊課程是必須得有。各高校在這幾門背景學科的基礎上,交叉融合其他的專業知識技能。如我校在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知識體系模塊中又增加了體現學校特色的財經類行業應用和外語模塊,以提升學生的行業應用能力和國際化水平。根據各校偏重的專業方向,課程設置有所差異,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具體查看各校的專業和課程設置情況。”

二、專業與就業

行業增速快 人才缺口180萬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的普及,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的交匯融合,引發了數據迅猛增長。新摩爾定律認為,人類有史以來的數據總量,每過18個月就會翻一番。而海量的數據蘊含著巨大生產力和商機。

2011年至2014年四年間,我國大數據處於起步階段,每年均增長在20%以上。2015年,大數據市場規模已達到98.9億元。2016年增速達到45%,超過160億元。預計2020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超過8000億元,有望成世界第一數據資源大國。但數據開放度低、技術薄弱、人才缺失、行業應用不深入等都是產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根據領英發布《2016年中國最熱職位人才報告》顯示,有六類熱門職位的人才當前都處於供不應求狀態,稀缺程度各有不同,其中,數據分析人才的供給指數最低,僅為0.05,屬於高度稀缺。

中國商業聯合會數據分析專業委員會資料顯示,未來3至5年,中國需要180萬數據人才,但截至目前,中國大數據從業人員只有約30萬人。同時,大數據行業選才的標準也在不斷變化。初期,大數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ETL研發、系統架構開發、數據倉庫研究等偏硬件領域,以IT、計算機背景的人才居多。隨著大數據往各垂直領域延伸發展,對統計學、數學專業的人才,數據分析、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偏軟件領域的需求加大。

你想知道的新工科,這大概是最全的

大數據主要就業方向

2015年9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系統部署大數據發展工作。《綱要》明確提出了七方面政策機制,其中第六條就是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建立健全多層次、多類型的大數據人才培養體系。目前,大數據主要有三大就業方向:大數據系統研發類、大數據應用開發類和大數據分析類。具體崗位如:大數據分析師、大數據工程師等。

“大數據分析師是用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對收集來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強調的是數據的應用,側重於統計層面內容會多一些。比如做產品經理,可以通過數據建立金融模型,來推出一些理財產品。而大數據工程師則側重於技術,主要是圍繞大數據平臺系統級的研發,偏開發層面。”華迎教授介紹:“我們把大數據分析在業務中使用的流程總結起來,分為以下幾個步驟:數據獲取和預處理、數據存儲管理、數據分析建模、數據可視化。在這個應用流程中,畢業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在不同的環節選擇就業。”

院校開設情況

在“教育部2015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北京大學、中南大學、對外經貿大學成為首批開設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的高校,隨後中國人民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復旦大學等32所高校成為第二批成功申請該專業的高校。目前,我國已有35所高校獲批“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第三批申請結果也即將公佈。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是個交叉性強、跨學科的專業,很難說是完全歸屬與那個獨立的學科。高校牽頭申報的學院不同,培養重點和授予的學位可能不一樣。因為課程來自於不同的學院,也有高校是聯合一些學院單獨成立機構來申報。從名單可以看出,在大部分開設院校中該專業都屬於工學類,有個別院校將其歸屬在理學門類,授予理學學位。

有志於學習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學生,可以從大學的傳統優勢領域和行業背景考慮選擇。比如,復旦大學的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是設在大數據學院下;北京大學是在數學院開設了該專業,偏數學的內容更多一些。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該專業設在信息學院,因為財經是學校傳統優勢,專業還會偏重經濟、金融等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

錄取分數不低

從2017年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錄取情況看,該專業的錄取分數還是比較高的。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重慶理工大學為例,2017年對外經貿大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在北京理科一批錄取最高分653分,最低分646分,平均分650分,平均分高出北京一本批次線113分。

重慶理工大學理學院院長李波介紹,學校理學院有金融數學、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統計學、應用物理學、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是2017年獲批後開設的。儘管該專業屬於本科二批招生,但首批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所招73名學生的平均分超一本線20分左右,並且第一志願錄取率達百分之百。

只招理科生 注意大類招生

考生報考時要注意,目前獲批開設的院校並非在所有省都有招生計劃,還有的高校是按大類招生。如北京郵電大學該專業2017年本科就是按計算機大類招生。隨著各省高考改革的實施,越來越多的省份加入新高考的序列,未來會有更多的高校施行按大類招生。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只招理科生,但女生的比例並不低。據華迎教授介紹:“第一年招生時,我們以為這純工科專業絕大部分都會是男生報考,錄取後發現女生還是很多的,女生比例大概佔了這個專業總人數的一半兒。” 重慶理工大學2017年的首批73名學生中,男生45人,女生28人,女生比例佔總人數38%。

三、錄取數據

部分高校數據科學與大數據專業錄取分數

下圖為北京郵電大學2017年該專業在京錄取情況

你想知道的新工科,這大概是最全的

下圖為對外經貿大學2017年三省市該專業錄取情況

你想知道的新工科,這大概是最全的

你想知道的新工科,這大概是最全的


新工科之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

在2015年11月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各式各樣的智能機器人讓人大開眼界,像會演奏樂器的機器人、會打羽毛球的陪練機器人、會與人溝通的機器人、會跳舞的機器人等等,其中,一個會微笑、眨眼、皺眉,並能像真人一樣說話和唱歌的美女機器人更是人氣爆棚,吸引了大批機器人愛好者一睹其芳容。

今天要和您說的智能科學與技術正是這樣一個能賦予機器人以“大腦”、讓其更好地為人類服務的專業。下面,為您詳細解讀這個專業。

一、專業解析

什麼是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

智能科學與技術是工學門類中計算機專業類下的特設專業。2003年,該專業由北京大學智能科學系提請建立,並在2004年開始招收首批本科生。在隨後的十多年中,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先後開設了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

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是一門融合了電氣、計算機、傳感、通訊、控制等眾多學科領域,多學科相互合作、相互研究的跨學科專業。它涉及機器人技術、微電子機械系統、以新一代網絡計算為基礎的智能系統,以及與國民經濟、工業生產及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智能技術與系統等。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院長劉小河說,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內涵基本包含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智能科學,另一部分是智能技術。

智能科學是探索人的自然智能的工作機理,主要以如何認知和學習為研究對象,探索智能機器的實現機理和方法。智能技術則是將這種方法應用於人造系統,研製各類人工智能系統,讓它具有一定的智能,能夠根據環境及條件的變化自主進行邏輯判斷並決定工作的模式,或者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通過訓練學習的方式解決較複雜的問題,從而將人類從很多複雜的活動中解脫出來,讓機器系統為人類工作。

該專業不是教如何製造機器人的

有些考生認為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有“智能”兩個字,就一定是學習如何製造機器人的專業,其實並非如此。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並不教學生如何製造機器人。製造機器人相當於製造人的四肢,需要考慮硬件標準是否合乎工作要求。而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要做的是在硬件基礎上,給機器人賦予一個類似人的大腦、神經傳導及信息處理系統,讓這個機器大腦通過一定的方式判斷、決策並控制機器人如何行動,使得機器人最有效地發揮作用。

智能科學與技術學什麼?

目前,國內招收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各學校還沒有完全統一的專業培養模式。

一般而言,學生要學習三大類課程。第一類是工科通識類課程,包括自然科學基礎、高等數學、普通物理、計算機基礎,等等。第二類是信息技術類專業基礎課,如電路分析、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計算機軟件基礎、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等。

第三類是核心專業課程,這類課程各學校根據自身的專業特色及教師背景有所區別。北信科大主要偏重三方面:一是信息處理方面的課程,包括數字信號處理、智能傳感與檢測技術、模式識別、圖像處理、智能信息處理等課程,既與信息處理相關又照顧了機器人這個背景。二是智能與控制方面的課程,如控制理論基礎、人工神經網絡、模糊控制、智能機器人等課程,偏重於智能控制;三是基於計算機科學的人工智能方面的課程,如計算機網絡、人工智能、機器人學、數據挖掘與處理、機器學習、專家系統等。

你想知道的新工科,這大概是最全的

教育部最新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全國畢業生規模在800人左右,近三年就業率在95%左右。根據某第三方調查機構公佈的中國大學專業就業數據顯示,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畢業5年後的平均月薪為7756元。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光明,以北京大學為例,該校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有些進入百度、摩根IT、IBM等知名IT公司工作,有些在畢馬威、中石化等公司的管理崗位任職,還有部分畢業生進入國家部委科技部門。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校長溫濤說,該專業主要面向的就業領域包括電子信息、自動控制、計算機、智能科學與技術等相關領域畢業生主要從事產品開發、系統測試、技術支持與諮詢、產品銷售等工作,以及各類學校及科研院所從事相應的教學、科研等工作。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院長劉小河說,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一部分畢業生會繼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但各高校的比例不同。該專業在研究生階段目前沒有一級學科,學生一般進入相近學科進行與智能科學與技術相關研究。如:北信科大在控制科學與工程的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專業招收研究生。有的學校在計算機類的人工智能方向招生,有的則在電子信息類的智能信息處理相關方向招生。

你想知道的新工科,這大概是最全的

三、報考指南

目前,全國僅有20多所高校招收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其中,開設該專業較早的高校有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南開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廈門大學、東北電力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西安郵電大學等。近幾年,華南理工大學、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等院校也新開設了該專業。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錄取平均分一般略低於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從2015年北京郵電大學在山東省的專業錄取分數來看,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錄取平均分為664分,排在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等專業之後,位列該校在山東理科招生專業的第7(北郵2015年理科在山東共有24個專業招生)。再以華南理工大學在廣東省的錄取分數統計為例,該校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錄取平均分為641分,排在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之後,位列該校在廣東理科招生專業的第27(華南理工2015年理科在廣東共有91個專業招生)。

部分高校的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按大類招生

在報考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時,考生要特別注意部分高校是按大類招生,而且,不同的高校將該專業劃分在不同的大類中,如北京大學將其劃分在電子信息類,中山大學和南開大學劃分在自動化大類,重慶郵電大學和廈門大學劃分在計算機大類。因此,考生在報考前要詳細瞭解高校對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大類劃分,以免報錯專業。

新工科之智能電網信息工程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是2010年教育部開設的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之一。這批新專業是教育部為了加大互聯網、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環保技術等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人才培養力度而設置的。從2011年首批招生起,五年過去了,這個新興專業開設狀況如何?是否被學生家長所認可?就業及未來發展如何?

一、專業解析

什麼是智能電網信息工程?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屬於工學中的電氣類,是特設專業。(特設專業是針對不同高校辦學特色,或適應近年來人才培養特殊需求設置的專業。)從專業名稱上看,智能電網信息工程研究對象離不開“智能電網”和“信息”技術等相關領域。

何為智能電網?2009年,“堅強智能電網”的概念由國家電網公司首次提出。2013年,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給出了定義,即網架堅強、廣泛互聯、高度智能、開放互動的能源互聯網。進入新世紀後,大規模開發利用化石能源帶來的能源危機、環境危機凸顯,新一輪能源變革正在世界範圍內蓬勃興起。這一輪能源變革,是以電為中心、以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為特徵的能源變革。

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艾欣教授說:“這是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設立的社會背景和行業背景。在這樣的背景促使下,現代電力系統的電能生產和傳輸、分配和消費都要徹底改變。應用現代的信息通信技術、智能化技術、有效消納和採用間歇性的、分佈式的新能源是現代電力系統變革的主要動力,由此產生了傳統電力與現代信息相融合的智能電網技術。”

智能電網核心在智能上,簡單來說,就是傳統的電網加上現代的信息通信技術。兩者結合,電力行業可以通過數字化信息系統,將能源開發、轉換、傳輸、存儲、配送等環節,與終端用戶的各種用電設備連接在一起,通過智能化控制,實現精確供能、對應供能、互助供能和互補供能。

智能電網究竟有多智能?未來家庭可以讓用電“活”起來。比如,我們坐在家裡,手指輕輕一觸,就可以通過智能交互終端預約好每個電器工作的時間,甚至能夠直觀地看到電器實時的用電情況和用電量,並對家庭用電及時做出調整。人們還可以通過智能電錶查看用電的實時讀數,交費信息一目瞭然,再也不需要人工上門抄表、用戶買電、插卡等一系列複雜的程序了。

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主要包括電網和信息工程兩部分,電網傳輸的是能量,屬於強電;無線電、電子、通信、網絡傳輸的是信號,是以弱電為主。所以專業課包括“強電”和“弱電”兩部分。當然,各高校在實際學科建設中課程設置也是各有特色。

以華北電力大學為例,必修課中強電類包括:電路理論、電機學、電磁場與電磁波、自動控制原理、信號與系統、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電力系統分析基礎、電氣測量技術;弱電類包括: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統、智能電網導論、智能電網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

選修課程中強電類有:電力系統暫態分析、電力系統自動化、電氣設備在線監測和故障診斷等;弱電類如:智能電網信息技術、DSP技術及應用、可編程邏輯器件原理與應用、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等。

艾院長說:“智能電網信息工程是新興專業,各高校的特色和課程設置也不盡相同。有的是以‘強電’為主,有的是以‘弱電’為主。華北電力的電氣工程是傳統的優勢專業,‘強電’一直很強,智能電網專業又是在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正好依託優勢。所以這個專業最初的設定目標就是:‘強電’、‘弱電’相結合;強電要更強,弱電要不弱,培養既懂電力,又懂現代信息技術的複合型人才。”

回頂部

二、專業與就業

行業發展為專業帶來機遇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涉及到的學科領域寬廣,涵蓋電氣工程、能源技術、信息技術、控制技術、計算機等領域。畢業生能在電網公司、發電公司、信息技術公司、科研設計、高等院校、相關行業或部門從事設計、開發、生產運行與管理、科學研究、技術支持等工作。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的《中國製造2025》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社會用電量5.52萬億千瓦時,預計2015年至2020年將保持5.5%以上、2020年至2030年將保持3%以上的年均增長率。輸變電裝備發展將呈現出智能化、集成化、綠色化的特點。

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各行業對電力的依賴消耗明顯增強,對供電可靠性及電能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為此,世界各國不約而同將目光聚焦在電網建設上,希望把本國電網建設成具有高效、清潔、安全、可靠和互動特徵的智能電網。智能電網已成為世界電網發展的共同趨勢。電力行業發展的同時也給相關專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畢業生少 就業率高

2010年教育部為了加大互聯網、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環保技術等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人才培養力度,鼓勵有條件的高校申報開辦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當時批准開設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的院校全國只有兩所:一是華北電力大學,一是南京郵電大學。2011年開始招生至2015年,新專業有了第一批畢業生。

從華北電力大學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2011級畢業生畢業去向分析,該專業總就業率為94%,其中,出國攻讀學位的佔3%,國內讀研佔21%,直接就業比例為70%。在直接就業的70%之中,去國家電網公司的佔53%,去南方電網的佔6%,其他國企佔11%。

“這個專業是特設專業,因為特色抓的準,市場認可度和就業情況還是非常好的。”艾院長說,“每年就業單位來招聘,都會有專門的招聘計劃和招聘專業目錄。國家電網公司列專業目錄的時候,還專門把智能電網信息工程這個專業錄進去了。11級第一批畢業生一共兩個班63人,33人去了國家電網系統,4人去了南網,直接就業的佔70%。剩下30%繼續讀研或出國深造。這和我們當初對專業的設想還是非常吻合的。”

三、報考指南

全國共十餘所高校開設該專業

經過幾年的發展,開設該專業的院校不斷增加,報考人數逐年遞增。2011年全國只有兩所院校開設,到2015年全國開設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的院校已有十餘所。主要包括:華北電力大學(北京)、電子科技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工程學院、青島科技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學院、長春工程學院、銀川能源學院、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根據各校專業設置的不同,有些開設在電氣、電子工程學院,有些設置在自動化學院,專業特色大多以電力或信息工程方面為主。

從最早招生的兩個院校來看,招生人數也是在不斷增加的。2011年南京郵電大學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全國招生計劃共35人,到了2015年全國招生計劃為58人。華北電力大學智能電網信息工程最初每年招收2個班,共63人,從2013年起擴充到3個班,共90人。作為一個新專業,錄取人數不斷增加也可以從側面反映這個專業的市場認可度。

錄取人數增多 分數不低

從整體來看,該專業在全國招生人數不太多,但根據幾年來的錄取分數情況看,各校招生分數並不低。南京理工大學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2012年在天津市的錄取平均分為600.5分;2013年平均分585.8分;2014年平均分為586分。2012年至2014年該專業在浙江省的錄取平均分分別為:657.1分、675.5分和666分。青島科技大學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在山東省的錄取平均分分別為:2013年577.3分,2014年599.5分,2015年589分。

“眾所周知,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我校傳統的優勢專業,歷年來報考分數都是最高的。智能電網信息工程作為一個新專業,分數在華北電力大學電氣學院的五個專業中排列第二高,僅次於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艾院長說,“以北京地區為例,2011年第一次招生時,它的分數還偏低,但平均分也達到了579分。隨後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高招分數呈逐年上升態勢,2012年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平均分為588分;2013年達到了642分;2014年為633分,僅比電氣工程平均分低了7分。可見這個專業在考生家長心中還是有一定分量的。”

這裡要提醒考生家長注意的是,一些院校的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不是全國招生,考生在報考時一定要以當年下發的招生專業目錄為準,查看各學校各專業在當地是否有招生計劃。

四、錄取數據

下圖為華北電力大學2013-2015年部分省市專業錄取分數統計

你想知道的新工科,這大概是最全的

下圖為南京理工大學2012-2014年部分省市專業錄取分數統計

你想知道的新工科,這大概是最全的

你想知道的新工科,這大概是最全的


全國人工智能學院彙總

“2017.5.28,中國科學院大學發文成立人工智能技術學院,這是我國人工智能技術領域首個全面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學院。

2017.11.2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正式揭牌成立,同時招收本科生、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2018.1.18,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研究院將重點開展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與技術、人工智能芯片與系統構架、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等方面的研究。

2018.3.6,南京大學宣佈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初定設置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智能系統與應用兩個專業,本科生招生規模為60人-100人。”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能正在對全球經濟、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產生深刻的影響。為抓住人工智能發展機遇,近年來南北高校紛紛發力,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據悉,截至2017年12月,全國共有71所高校圍繞人工智能領域設置86個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2018年全國高校首批612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已佈局建設57個人工智能類項目。

隨著《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啟動實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也在不斷探索和完善。2019年1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學舉行人工智能學院揭牌儀式,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目前,人工智能本科專業課程設置已經完成,師資方面,將由鄭南寧院士作為首席教授。

  三年磨一劍

據悉,西安交大從2017年便開始籌備人工智能本科生試驗班,並且成立了人工智能本科專業課程設置工作組。工作組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教授領導和主持,在總結西安交大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32年來培養人工智能研究生的實踐基礎上,廣泛徵求校內相關學院、海外知名教授的意見,參考世界一流大學相關專業課程的設置,經過多次研討和修改,完成了西安交大“2018版人工智能本科專業課程設置”

你想知道的新工科,這大概是最全的

據瞭解,西安交大“人工智能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按課程群分類設置,包括通識教育、數學與統計、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機器人等11個課程群,共開設64門課程,其中必修課程41門、選修課程23門 (完成所需學分需選修其中12門)。

2018年,西安交大開始選拔第一批學生,“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養試驗班”正式成立,秋季第一批入學的本科生按照“優中選優”的原則,50%左右通過高考招生選拔,50%左右通過校內新生選拔,在學習過程中施行動態管理與進出機制。

  院士給本科生上課

西安交大人工智能學院注重全面培養人工智能綜合基礎知識,在軟件和硬件方面都會兼顧。師資方面,鄭南寧院士作為首席教授,講師主要由人機所的教師組成,院長孫劍本人也會給親自上陣,給本科生上課。此外學院還計劃聘請外校的客座教授,以及曠視研究院的骨幹研究員擔任講師;在學院定位方面,學院將讓學生一方面能紮實打好基礎,一方面能接觸前沿知識,培養具備“基礎素質、創新素質和國際視野”的複合型人才。

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名單

你想知道的新工科,這大概是最全的

你想知道的新工科,這大概是最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